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解-氧化法制备甘蔗叶生物质腐植酸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欣宏 王磊 +3 位作者 刘金磊 陈海珊 李典鹏 海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2,共9页
本研究以甘蔗叶为原料,通过设计模拟矿源腐植酸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研究将甘蔗叶转化为腐植酸的技术,并将实验室制得的腐植酸与矿源腐植酸和木质素进行比较研究。制备过程:首先进行酸水解反应,将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为可溶解... 本研究以甘蔗叶为原料,通过设计模拟矿源腐植酸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研究将甘蔗叶转化为腐植酸的技术,并将实验室制得的腐植酸与矿源腐植酸和木质素进行比较研究。制备过程:首先进行酸水解反应,将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为可溶解的水解糖,将木质素转化为不溶的腐植酸前体,固液分离;然后用氧化剂对腐植酸前体进行氧化反应,重新生成亲水性的羧基基团,完成腐植酸的制备。实验结果表明,水解反应步骤时,在固定20∶50(g∶mL)固液比的条件下,最佳的反应条件为:10%的硫酸和1%的硝酸组成的水解液,在150℃的温度下,水解3 h;氧化步骤中,腐植酸前体以1∶13(g∶mL)的固液比与3.5%的硝酸在80℃的温度下反应2 h。经元素分析、酸性基团分析、紫外和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波谱等一系列分析手段,证实制备的蔗叶生物质腐植酸有较高的腐殖化和芳香化程度,其各项指标均接近于矿源腐植酸。该方法能成功制备腐植酸,同时利用产生的水解糖还具备与多种现有生物质产业相结合的潜在可能,以解决其水解残渣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甘蔗叶 秸秆 有机肥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的RP-HPLC法测定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金磊 李典鹏 +3 位作者 韦霄 黄永林 卢凤来 蒋运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8-810,724,共4页
建立黄花蒿中青蒿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采用ZORBAXXDB-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甲醇-0.01mol/L醋酸钠-醋酸缓冲液(pH5.8,体积比62∶3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nm;流速:0.8... 建立黄花蒿中青蒿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采用ZORBAXXDB-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甲醇-0.01mol/L醋酸钠-醋酸缓冲液(pH5.8,体积比62∶3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nm;流速:0.8mL/min;柱温:30℃。对广西、沈阳、北京、郑州、苏州和杭州等不同产地的野生黄花蒿样品、以及同一产地不同采集时间黄花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青蒿素含量差异很大,同一地区不同采集时间黄花蒿样品的青蒿素含量也有差异。该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准确地反映青蒿素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黄花蒿 青蒿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罗汉果甙ⅡE,Ⅲ,Ⅴ的含量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金磊 李典鹏 +1 位作者 黄永林 卢海啸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5-668,共4页
采用HPLC法测定同一产地不同生长期罗汉果中罗汉果甙ⅡE、Ⅲ、Ⅴ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罗汉果中主要含具有苦味的甙Ⅱ及无味的甙Ⅲ,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苦味甙ⅡE、无味甙III含量逐渐减少,甜甙Ⅴ在50d时开始出现,并随生长期增加,到... 采用HPLC法测定同一产地不同生长期罗汉果中罗汉果甙ⅡE、Ⅲ、Ⅴ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罗汉果中主要含具有苦味的甙Ⅱ及无味的甙Ⅲ,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苦味甙ⅡE、无味甙III含量逐渐减少,甜甙Ⅴ在50d时开始出现,并随生长期增加,到80d后含量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HPLC 罗汉果甜甙ⅡE 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地区不同品种、不同产地鲜罗汉果中总甙、甙V含量测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金磊 李典鹏 黄永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1-284,共4页
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UV-vi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罗汉果中的总甙和甙V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罗汉果中总甙含量、甙V成分变化不大,不同品种的总甙、甜味成分V均有明显差别。
关键词 罗汉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 HPLC 总甙 罗汉果甙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罗汉果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金磊 陈月圆 +2 位作者 卢凤来 陈思呈 李典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2-705,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新鲜罗汉果的乙醚萃取物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显示:从新鲜罗汉果风味物质中分离出42个组分,并鉴定出其中的26个化合物,占风味挥发油色谱峰面积的83.69%。用气...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新鲜罗汉果的乙醚萃取物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显示:从新鲜罗汉果风味物质中分离出42个组分,并鉴定出其中的26个化合物,占风味挥发油色谱峰面积的83.69%。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新鲜罗汉果风味挥发油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分别是2-甲基-2-丁酸丁酯(30.76%)、2,4-乙酰氧戊烷(11·05%)、2-庚醇(10.58%)、乙酸丁酯(4.93%)、正己醇(3.81%)、醋酸仲丁酯(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罗汉果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从合成到管制
6
作者 赵崐迪 刘金磊 阿民勿日他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2026-2033,共8页
20世纪50年代,因缺少稳定的镇静类药物,药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苯环己哌啶,随着新型苯环己哌啶类药物不断开发,氯胺酮最终诞生并应用于麻醉等临床治疗。由于当时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很快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被大规模投入各方面... 20世纪50年代,因缺少稳定的镇静类药物,药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苯环己哌啶,随着新型苯环己哌啶类药物不断开发,氯胺酮最终诞生并应用于麻醉等临床治疗。由于当时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很快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被大规模投入各方面的使用,但随着被引入其他国家,氯胺酮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逐渐造成社会性影响,从而被各个国家列为管制类药物。本文从氯胺酮的合成历史、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滥用情况,详细地总结了氯胺酮的前世今生。In the 1950s, due to the lack of stable sedatives, pharmacists focused their attention on phencyclidin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phencyclidine drugs, ketamine was eventually born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treatments such as anesthesia. Due to its certain safety and stability at the time, ketamine quickly obtained approval from the US government and wa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However, as it was introduced into other countries, ketamine gradually caused adverse reactions to the human body and had social impacts, thus being listed as a controlled drug in various countri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summary of the history of ketamine synthesi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and ab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滥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过氧化物酶的提取分离及性质测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金磊 苏涛 +1 位作者 李典鹏 卢凤来 《广西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407-410,共4页
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中分离和纯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测定其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瓜过氧化物酶以邻苯二胺为底物时λmax=425nm,Km=4.6×10-3,Vmax=0.137unit/s,最适pH值... 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中分离和纯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测定其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瓜过氧化物酶以邻苯二胺为底物时λmax=425nm,Km=4.6×10-3,Vmax=0.137unit/s,最适pH值为4.6,最适温度是50℃。在温度为50℃时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力最大,酶活性较高。在温度为60℃以上时过氧化物酶的失活率升高,在温度为70℃以上时过氧化物酶基本失活。抗坏血酸和半胱胺酸对过氧化物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失活率分别达到94%和92%;Al3+的抑制作用稍弱,过氧化物酶的失活率为69%;EDTA的抑制效果最不明显,过氧化物酶的失活率仅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性质 苦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金磊 陈思呈 +3 位作者 卢凤来 潘争红 颜小捷 李典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5-418,共4页
采用机械破碎法和果胶酶酶解法,使成熟番茄果实细胞内含物充分释放,上清液经D-101大孔树脂富集吸附后,再经一系列柱色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芦丁(1)、槲皮素(2)、木犀草素(3)、番茄皂苷A(4)、豆甾醇... 采用机械破碎法和果胶酶酶解法,使成熟番茄果实细胞内含物充分释放,上清液经D-101大孔树脂富集吸附后,再经一系列柱色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芦丁(1)、槲皮素(2)、木犀草素(3)、番茄皂苷A(4)、豆甾醇(5)、熊果酸(6)。其中,化合物1、2、3、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番茄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皂苷A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金磊 卢凤来 +3 位作者 陈月圆 陈思呈 吴建璋 李典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5-988,共4页
目的:优选番茄皂苷A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新鲜圣女小番茄为原料,研究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树脂量这三个单因素对番茄总皂苷得率的影响。以洗脱液量、上样流速、洗脱液浓度、吸附脂量为考察因素,应用正交试验法筛选番茄皂苷A... 目的:优选番茄皂苷A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新鲜圣女小番茄为原料,研究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树脂量这三个单因素对番茄总皂苷得率的影响。以洗脱液量、上样流速、洗脱液浓度、吸附脂量为考察因素,应用正交试验法筛选番茄皂苷A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吸附树脂为D101大孔树脂,原料树脂量比为10∶1,上样流速4 mL/min,10倍树脂柱用量80%乙醇洗脱(体积分数),果胶酶酶解条件为:酶用量0.05%(鲜果质量分数),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1.5 h。结论:获得一套番茄皂苷A提取率高、简单可行的生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皂苷 D101大孔树脂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分析干花豆叶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金磊 刘真一 +1 位作者 苏涛 李典鹏 《广西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74-76,共3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 Hemsl.)叶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结果从干花豆叶挥发油中分离出28个组分,首次鉴定其中的22种成分。干花豆叶挥发油的主要成为:4-乙烯基愈创木酚(22.4%...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 Hemsl.)叶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结果从干花豆叶挥发油中分离出28个组分,首次鉴定其中的22种成分。干花豆叶挥发油的主要成为:4-乙烯基愈创木酚(22.4%)、甘菊烷烃(16.1%)、2-甲基-6-羟基喹啉(8.1%)、2,5,5,8a-四甲基-3,4,4a,5,6,8a-四氢-2H-1-苯并吡喃(7.5%)、3,4二甲氧基苯乙烯(3.3%)、杜烯(3.2%)、香橙烯(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花豆 挥发油 气质联用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日龄罗汉果中糖基转苷蛋白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金磊 卢凤来 +1 位作者 周玉恒 李典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213-215,共3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不同日龄罗汉果内的主要糖基转苷蛋白进行分析,寻找罗汉果生长过程中皂苷形成的关键蛋白,为生物转化法生产罗汉果甜苷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一较清晰的罗汉果糖基转苷蛋白电泳图谱。据电泳图谱分...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不同日龄罗汉果内的主要糖基转苷蛋白进行分析,寻找罗汉果生长过程中皂苷形成的关键蛋白,为生物转化法生产罗汉果甜苷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一较清晰的罗汉果糖基转苷蛋白电泳图谱。据电泳图谱分析,初步得出罗汉果糖基转苷蛋白的内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罗汉果中存在多种糖基转苷蛋白,不同生长日龄罗汉果的糖基转苷蛋白也不一致,在几个关键时期糖基转苷蛋白变化特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糖基转苷蛋白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技术动作完成能力与行为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金磊 佟铁鹰 《冰雪运动》 2011年第5期28-32,共5页
为提高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成功率,采用专家访谈法、实地观察法和录像分析法对我国8名高水平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完成能力和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板U型场地队员完成技术动作的成功率取决于腾空速度、高度,空中姿态和... 为提高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成功率,采用专家访谈法、实地观察法和录像分析法对我国8名高水平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完成能力和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板U型场地队员完成技术动作的成功率取决于腾空速度、高度,空中姿态和落地的稳定性;而优化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行为的前提,是提高队员对自我身心状态与技术运用的正确认知能力和积极调节能力;应使队员正确认知身体形态在不同情景下的特征,注重提高队员及时消除消极情绪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 技术动作 完成能力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种紫珠属植物水提物中总黄酮、总酚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23
13
作者 宁德生 李典鹏 +4 位作者 黄胜 刘金磊 谷陟欣 颜小捷 潘争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5-848,共4页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分度法测定裸花紫珠等7种紫珠属植物水提液中总黄酮、总酚酸的含量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7种植物中的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差异很大,均以红紫珠含量最高,其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为3.75%和2.93%;清除自由基能...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分度法测定裸花紫珠等7种紫珠属植物水提液中总黄酮、总酚酸的含量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7种植物中的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差异很大,均以红紫珠含量最高,其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为3.75%和2.93%;清除自由基能力与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呈正相关性,亦以红紫珠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研究结果将为紫珠属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珠属 总黄酮 总酚酸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中总黄酮提取及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永林 文永新 +4 位作者 陈月圆 唐文秀 李典鹏 刘金磊 韦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75,共4页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对金花茶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金花茶中总黄酮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花茶叶中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50(g/ml)、提取时间2.0...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对金花茶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金花茶中总黄酮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花茶叶中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50(g/ml)、提取时间2.0h、温度70℃。1~10月份金花茶叶中总黄酮含量呈波动性上升趋势,10月份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储层酸化解堵配方优化及解堵机理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淑娟 张群正 +2 位作者 刘金磊 郭王钊 柯从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5-589,共5页
为了解除碳酸盐岩超低渗透储层钻井泥浆污染,通过响应面回归模拟分析解堵剂对泥饼和岩心溶蚀率差值来评价复配酸组分对泥饼和岩心的溶蚀效果,确定了适宜的解堵剂配方,考察了复配酸对岩心的解堵效果,分析了解堵机理。结果表明,在泥饼溶... 为了解除碳酸盐岩超低渗透储层钻井泥浆污染,通过响应面回归模拟分析解堵剂对泥饼和岩心溶蚀率差值来评价复配酸组分对泥饼和岩心的溶蚀效果,确定了适宜的解堵剂配方,考察了复配酸对岩心的解堵效果,分析了解堵机理。结果表明,在泥饼溶蚀中各组分的影响大小顺序为H_2O_2>HCl>HF>HAc,在碳酸盐岩岩心溶蚀中各组分的影响大小顺序为HCl>HAc>HF>H_2O_2;解堵剂配方为9.2%HCl+1.3%HF+5%H_2O_2+15%HAc时,解堵后的岩心渗透率恢复率达到130%;该复配酸具有缓速性能,在解堵的同时能将岩心的伤害降到最低,能有效保护地层结构,达到深部酸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堵 酸化 碳酸盐岩 复配酸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永林 陈月圆 +4 位作者 文永新 李典鹏 陈文娟 刘金磊 卢凤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7-890,共4页
对广西传统的抗菌消炎药用植物苦玄参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进行了结构解析,共鉴定得到7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酸(2)、芹菜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 对广西传统的抗菌消炎药用植物苦玄参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进行了结构解析,共鉴定得到7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酸(2)、芹菜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酸(3)、迷迭香酸(4)、苦玄参苷Ⅳ(5)、苦玄参苷Ⅹ(6)、阿克替苷(7)。其中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玄参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时期罗汉果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卢凤来 刘金磊 +1 位作者 黄永林 李典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83-287,共5页
探索罗汉果药材的质量变化规律,确定罗汉果的关键生长期与采收期,指导罗汉果GAP生产,同时为罗汉果药材建立一种更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生长时期青皮果与长滩果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以及对1... 探索罗汉果药材的质量变化规律,确定罗汉果的关键生长期与采收期,指导罗汉果GAP生产,同时为罗汉果药材建立一种更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生长时期青皮果与长滩果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以及对11个指标性成分的鉴定及峰面积变化分析,研究罗汉果生长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品种罗汉果在生长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不同生长时期化学成分特征不同。中药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控制中药质量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指导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色谱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栲树皮乙醇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学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永林 陈月圆 +4 位作者 颜小捷 刘金磊 王亚凤 何瑞杰 李典鹏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5-139,共5页
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和Toyopearl Butyl-650C等柱色谱方法研究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树皮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栲树皮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 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和Toyopearl Butyl-650C等柱色谱方法研究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树皮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栲树皮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苯甲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5-O-没食子莽草酸、3,5-二-O-没食子奎宁酸、表儿茶素、儿茶素、棓儿茶素、木麻黄鞣质和栗木鞣花素。所有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栲树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类成分 没食子酸 黄烷-3-醇 木麻黄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多肽对D-半乳糖诱导老年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子明 刘金磊 +1 位作者 颜小捷 李典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1-184,共4页
目的:研究核桃多肽对D-半乳糖诱导的老年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测定小鼠血脂水平以及血清、大脑的抗氧化功能。结果:与衰老模型组小鼠比较,植物蛋白水解专用酶一制得的核桃多肽组能够降低总胆固... 目的:研究核桃多肽对D-半乳糖诱导的老年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测定小鼠血脂水平以及血清、大脑的抗氧化功能。结果:与衰老模型组小鼠比较,植物蛋白水解专用酶一制得的核桃多肽组能够降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碱性蛋白酶制得的核桃多肽组能够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升高;与衰老模型组小鼠比较,核桃多肽各酶解组均能提高小鼠大脑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ve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植物蛋白水解专用酶一组能降低小鼠大脑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论:核桃多肽能够降低D-半乳糖诱导的老年小鼠血脂水平,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多肽 D-半乳糖 血脂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番茄中的番茄皂苷A 被引量:6
20
作者 卢凤来 刘金磊 +2 位作者 陈月圆 吴建璋 李典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08-911,共4页
建立了测定番茄原料中的番茄皂苷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将实验条件优化后,运用该方法分离番茄皂苷A。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番茄皂苷A的质量为0.61~3.05m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 建立了测定番茄原料中的番茄皂苷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将实验条件优化后,运用该方法分离番茄皂苷A。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番茄皂苷A的质量为0.61~3.05m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7.9%~104.8%,相对标准偏差(RSD)≤4.14%(n=5)。该方法快速、准确,样品处理简单,可用于番茄原料及其提取物中番茄皂苷A的含量测定与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蒸发光散射检测 番茄皂苷A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