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瓶梅》的消费文化解读——以服饰消费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衍青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3-136,共4页
《金瓶梅》中有大量关于服饰消费的描写,从消费文化的视角看,这些内容具有多重文化意义,一方面,它反映出晚明社会新兴商人与市民阶层追求享乐、夸示的消费理念,以及在金钱冲击下,晚明社会礼崩乐坏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服饰消费反映出仕... 《金瓶梅》中有大量关于服饰消费的描写,从消费文化的视角看,这些内容具有多重文化意义,一方面,它反映出晚明社会新兴商人与市民阶层追求享乐、夸示的消费理念,以及在金钱冲击下,晚明社会礼崩乐坏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服饰消费反映出仕宦阶层与新兴商人互相利用、彼此艳羡的复杂心理,在服饰消费的细节上透露出官宦们在权力与财富上的强势地位。此外,西门庆妻妾们的服饰消费,体现出等级区别与典型的商人消费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消费文化 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内在架构中的道家思想意蕴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衍青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6-159,共4页
《红楼梦》在外显层面上具有道家与道教文化的色彩,这已为前人所揭示,但人们忽视了其内在架构中所隐含的道家思想意蕴,如老子的循环论思想与庄子的浮生若梦的人生认知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并成为小说悲剧精神的内在驱动力之一。
关键词 《红楼梦》 内在架构 道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秦腔经典剧《玉凤簪》流变考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衍青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1-256,共6页
秦腔经典剧《玉凤簪》的故事雏形源于清康熙年间发生于宁夏府的一起的凶杀案,陕西、甘肃等地的秦腔班社据此案以及民间传说将其改编为剧本上演,受到观众喜爱。秦腔《玉凤簪》在宁夏搬演的时间较晚,但该剧在宁夏流变最为丰富,尤其是20世... 秦腔经典剧《玉凤簪》的故事雏形源于清康熙年间发生于宁夏府的一起的凶杀案,陕西、甘肃等地的秦腔班社据此案以及民间传说将其改编为剧本上演,受到观众喜爱。秦腔《玉凤簪》在宁夏搬演的时间较晚,但该剧在宁夏流变最为丰富,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被改编为《康熙访宁夏》,同时被越剧、京剧移植,在北京、上海等戏曲中心城市演出,产生了轰动。随着"文革"的开始,该戏及编剧被"打倒"。"文革"结束后,《玉凤簪》获得平反,被重新改编上演。剧本在改编中染有时代的风潮变化和民族地区的艺术特色。因此,考论该剧流变之意义不仅是对一部经典秦腔剧演出与改编历程的梳理,其意义还在于通过该剧的命运,折射出秦腔及中国戏曲一个多世纪的跌宕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秦腔 《玉凤簪》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文化与清代《红楼梦》戏曲的改编与演出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衍青 《西夏研究》 2014年第2期75-80,共6页
城市文化的繁荣,尤其是戏曲文化的兴盛,是《红楼梦》改编与演出的前提之一。清代《红楼梦》戏曲的改编与演出以北京、扬州、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主,北京与扬州是道光之前戏曲文化的中心。从现有资料可知,《红楼梦》传奇的改编与昆剧的... 城市文化的繁荣,尤其是戏曲文化的兴盛,是《红楼梦》改编与演出的前提之一。清代《红楼梦》戏曲的改编与演出以北京、扬州、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主,北京与扬州是道光之前戏曲文化的中心。从现有资料可知,《红楼梦》传奇的改编与昆剧的演出主要以这两地为主。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江南文化中心,光绪年间《红楼梦》昆剧在上海上演。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清代《红楼梦》粤剧《黛玉葬花》等文词雅训,对"鄙俚"的粤剧影响深远,粤剧红楼戏在思想内容、方言使用上有明显的岭南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清代 戏曲 城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大奇书中“上元节”民俗文化析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衍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5,共5页
"上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明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中都有描述。四部小说中有关上元节的描写,有的与故事发生朝代的上元节习俗相一致,甚至有更为细致的记述,可作为史书与... "上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明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中都有描述。四部小说中有关上元节的描写,有的与故事发生朝代的上元节习俗相一致,甚至有更为细致的记述,可作为史书与文人笔记的补充;有的则与时代不符,有作家虚构的成分。此外,上元节的描写在四大奇书中还起着重要的推动情节的作用,蕴含着道家的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奇书 上元节 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楼梦》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衍青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78-83,共6页
《红楼梦》站在生命的立场,关注了小人物生命的清纯、高尚与美好,它对人的生命意识、个体价值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对没有功利之心、道德之心的人之本真生存状态给予了由衷的肯定与赞美,对伪饰、机心、贪婪等生命状态给予了否弃,同时,对于... 《红楼梦》站在生命的立场,关注了小人物生命的清纯、高尚与美好,它对人的生命意识、个体价值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对没有功利之心、道德之心的人之本真生存状态给予了由衷的肯定与赞美,对伪饰、机心、贪婪等生命状态给予了否弃,同时,对于儒家伦理思想推崇的家国意识、仕途经济与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生命意识 本真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连成名角与宁夏“十七年”京剧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衍青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4-28,56,共6页
京剧于民国初年随河北梆子艺人传入宁夏,民国末年伴随着艺人的离散,京剧在宁夏的演出渐趋消歇。1958年,在国家"支宁"政策的实施下,中国京剧院四团整体搬迁至宁夏,成立了宁夏京剧团和石嘴山京剧团,随团而来、出身于富连成科班... 京剧于民国初年随河北梆子艺人传入宁夏,民国末年伴随着艺人的离散,京剧在宁夏的演出渐趋消歇。1958年,在国家"支宁"政策的实施下,中国京剧院四团整体搬迁至宁夏,成立了宁夏京剧团和石嘴山京剧团,随团而来、出身于富连成科班的名角有十五位,他们熟谙舞台、精通京戏,在旧戏改编与新戏编创中充分发挥京剧艺术的魅力,融入精湛的戏曲行当技艺,使宁夏"十七年"的京剧呈现出很高的水准。这一批富连成名角从剧本创作、舞台表演、唱腔设计、舞蹈与武打设计、演员培养等多个方面提升了宁夏戏曲的整体水平,尤其在借鉴传统剧目的技艺演绎现代戏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连城 宁夏 京剧 “十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流寓宁夏的京剧艺人——兼述其对宁夏秦腔的贡献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衍青 《民族艺林》 2016年第4期5-10,共6页
京剧在民国初年传入宁夏,其艺术魅力危及流行于银川等地的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班社,艺人纷纷改学京剧,出现了京剧与梆子"两下锅"的演出模式。20世纪30年代,宁夏有了土生土长的京剧伶人。随着京津冀等地的京剧名角来到宁夏,至3... 京剧在民国初年传入宁夏,其艺术魅力危及流行于银川等地的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班社,艺人纷纷改学京剧,出现了京剧与梆子"两下锅"的演出模式。20世纪30年代,宁夏有了土生土长的京剧伶人。随着京津冀等地的京剧名角来到宁夏,至30年代中后期,"京秦合演"的局面出现,京剧规范的表演模式与名角的精湛演技大益于秦腔的剧目发展与技艺精进,流寓宁夏的京剧艺人对京剧在宁夏的传播及秦腔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流寓 宁夏 京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红楼戏改编动因析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衍青 《西夏研究》 2013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红楼戏的改编与创作出现过盛况。根据清代红楼戏曲本、序文、作者生平及相关资料看,有三种改编动因未被尽述:一是改编者与曹雪芹"萧条之感,偶或相通",以惺惺相惜之情改编《红楼梦》,抒发自我的人生悲痛;...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红楼戏的改编与创作出现过盛况。根据清代红楼戏曲本、序文、作者生平及相关资料看,有三种改编动因未被尽述:一是改编者与曹雪芹"萧条之感,偶或相通",以惺惺相惜之情改编《红楼梦》,抒发自我的人生悲痛;二是对戏曲、尤其是汤显祖"玉茗堂"风格的痴迷,借《红楼梦》言情故事达成戏曲创作的心愿;三是女作家吴兰徵通过创作红楼戏"寄情写恨"、兼传闺阃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红楼戏 改编 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演出场所与曲艺发展的关系——兼及宁夏坐唱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衍青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5-89,共5页
曲艺由农村进入城市,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曲艺在城市的演出场所的变迁,对于曲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与大城市曲艺的繁荣相比,宁夏坐唱的城市化特征不够鲜明,但宁夏坐唱进入城市后,伴随着演出场所的固定化,还是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 城市 曲艺 宁夏坐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志异》对濒死体验的关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衍青 《蒲松龄研究》 2013年第4期20-28,共9页
《聊斋志异》中有多篇小说,有意无意地关注了人之濒死时的意识状态与思想活动,有的描摹非常细致,如同纪昀所批判的,"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以闻见之"。令人惊异的是,这些描述与现代医学关于濒死体验的部分研究... 《聊斋志异》中有多篇小说,有意无意地关注了人之濒死时的意识状态与思想活动,有的描摹非常细致,如同纪昀所批判的,"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以闻见之"。令人惊异的是,这些描述与现代医学关于濒死体验的部分研究成果惊人地吻合。因此,不能简单将这些内容视为荒诞的"志异",梳理、分析这类小说旨在多视角地研究《聊斋志异》,揭示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和科学意义,如果能为现代医学濒死体验研究提供一些帮助,则是意外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濒死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红楼梦》京剧书录讹误辨正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衍青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13,共5页
一粟所编《红楼梦书录》将《戏考》中所载欧阳予倩的《黛玉葬花》误以为是梅兰芳、齐如山、李释戡的《黛玉葬花》;钮骠先生在《京剧"红楼戏"摭遗——致吴小如先生的公开信》一文中误将《寿怡红》与《群芳集艳》当作同一出剧,... 一粟所编《红楼梦书录》将《戏考》中所载欧阳予倩的《黛玉葬花》误以为是梅兰芳、齐如山、李释戡的《黛玉葬花》;钮骠先生在《京剧"红楼戏"摭遗——致吴小如先生的公开信》一文中误将《寿怡红》与《群芳集艳》当作同一出剧,经辨析,应该是不同的《红楼梦》京剧。现将这几部《红楼梦》京剧书录的讹误予以辨正,以裨益于研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红楼梦》 京剧 讹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伦理学视野下的《聊斋志异》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衍青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8-42,共5页
运用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对《聊斋志异》中以动物、植物、其他自然现象以及人自身和谐为主题的小说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这些小说不仅叙写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丰富、神奇的生命样态,而且探究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透过这些小说表现出作... 运用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对《聊斋志异》中以动物、植物、其他自然现象以及人自身和谐为主题的小说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这些小说不仅叙写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丰富、神奇的生命样态,而且探究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透过这些小说表现出作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进步生态观,传达出作者企盼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伦理观念,对这一主题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聊斋志异》的文本价值,同时促使我们展开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与内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生态伦理 自然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秦腔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发展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衍青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28-131,共4页
秦腔是宁夏南部山区农民最喜爱的地方戏,但其发展尚未得到当地学界、文化界的高度重视。结合历史上戏曲发展的轨迹、当代地方戏发展的经验,针对宁南山区秦腔发展的现状,应当通过培养年轻观众,排演贴近山区农民生活的小戏,突显地方特色,... 秦腔是宁夏南部山区农民最喜爱的地方戏,但其发展尚未得到当地学界、文化界的高度重视。结合历史上戏曲发展的轨迹、当代地方戏发展的经验,针对宁南山区秦腔发展的现状,应当通过培养年轻观众,排演贴近山区农民生活的小戏,突显地方特色,细化秦腔在宁南的研究等措施,推动秦腔在宁南山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南部山区 秦腔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传》的生命伦理意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衍青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水浒传》一方面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塑造了鲁智深、燕青等张扬个性、淡泊睿智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用大量血腥、暴力的文字践踏着平等、宽恕、仁爱等人类文明的结晶,对他人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表现出漠视与残忍的态度。这使得《... 《水浒传》一方面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塑造了鲁智深、燕青等张扬个性、淡泊睿智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用大量血腥、暴力的文字践踏着平等、宽恕、仁爱等人类文明的结晶,对他人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表现出漠视与残忍的态度。这使得《水浒传》的生命伦理意识呈现出矛盾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生命伦理 个体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文化视域中的《金瓶梅》——以饮食消费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衍青 《阴山学刊》 2010年第5期77-81,共5页
消费文化是商业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金瓶梅》中的饮食消费反映出晚明社会追求享乐与夸示性的消费特征;透露出商人地位的微妙变化与士宦阶层的强势地位;暴露出人性中贪吃的劣根性;揭示了被异化的饮食消费,即中国文化的痼疾——以宴席为... 消费文化是商业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金瓶梅》中的饮食消费反映出晚明社会追求享乐与夸示性的消费特征;透露出商人地位的微妙变化与士宦阶层的强势地位;暴露出人性中贪吃的劣根性;揭示了被异化的饮食消费,即中国文化的痼疾——以宴席为名,行贿赂之实。通过分析《金瓶梅》的饮食消费,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晚明社会畸形繁荣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消费文化 饮食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有情”世界的构建与毁灭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衍青 《固原师专学报》 2006年第5期18-21,共4页
曹雪芹将自己理想中世界应该具有的意义与这种意义在现世的虚无寄寓于《红楼梦》有情世界的构建与毁灭中,其间凝聚着作者强烈的反叛意识和深沉的悲剧情怀。通过贾宝玉对有情世界的痴情与绝望,可看出小说内在架构中蕴含有老庄学说中崇尚... 曹雪芹将自己理想中世界应该具有的意义与这种意义在现世的虚无寄寓于《红楼梦》有情世界的构建与毁灭中,其间凝聚着作者强烈的反叛意识和深沉的悲剧情怀。通过贾宝玉对有情世界的痴情与绝望,可看出小说内在架构中蕴含有老庄学说中崇尚自然、崇尚精神自由、主张摒弃偏执的自我,使心不为物所累等思想,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曹雪芹那颗孤独、执著地跋涉,虽然时时迷茫,却依然追寻着春天的伟大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有情世界 构建 毁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志异》生态表达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18
作者 刘衍青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7-130,共4页
《聊斋志异》中有大量的篇幅描写了人与动植物或和谐共处或产生冲突的内容,还关注了人自身即人内心和谐的问题,这些丰富多样的生态表达内容不仅为读者留下了宝贵的"绿色"文艺作品,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进行了具象... 《聊斋志异》中有大量的篇幅描写了人与动植物或和谐共处或产生冲突的内容,还关注了人自身即人内心和谐的问题,这些丰富多样的生态表达内容不仅为读者留下了宝贵的"绿色"文艺作品,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进行了具象化的演绎与延续,对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心理产生了重要的疗救与平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生态表达 价值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视角的人性剖析与情色探求
19
作者 刘衍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9-90,共2页
电影《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二者均在探讨人性的复杂,但两部作品人性剖析的视角与情色探求的手法却有明显差异,前者情色表现手法大胆,旨在说明身体对灵魂、信仰的冲击与破坏;后者情色表现含蓄,重在探讨男人与女人在面对... 电影《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二者均在探讨人性的复杂,但两部作品人性剖析的视角与情色探求的手法却有明显差异,前者情色表现手法大胆,旨在说明身体对灵魂、信仰的冲击与破坏;后者情色表现含蓄,重在探讨男人与女人在面对意识形态与感情问题时截然不同的态度,旨在告诫男人戒色,女人戒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李安 张爱玲 人性 情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红楼梦》中楹联、签语等意象的叙事功能
20
作者 刘衍青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好了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与理解,它在《红楼梦》中担当着总纲的作用。作者不仅用大的事件、脉络演绎着《好了歌》的思想意蕴,而且用细密、精巧却了无造作之迹的叙事文法暗示着它的内涵,如楹联、签语,以及一些看似信手拈来,水... 《好了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与理解,它在《红楼梦》中担当着总纲的作用。作者不仅用大的事件、脉络演绎着《好了歌》的思想意蕴,而且用细密、精巧却了无造作之迹的叙事文法暗示着它的内涵,如楹联、签语,以及一些看似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的意象,也都在若隐若现之间,承担了暗叙与隐喻《好了歌》中所蕴含的佛道思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楹联 签语 《好了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