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黄疸血清白细胞介素及红细胞免疫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艳薇 董淑红 +1 位作者 魏锋 谭惠珍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155-3157,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IL)及红细胞免疫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73例新生儿黄疸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3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与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指标,然后将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黄疸者的血...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IL)及红细胞免疫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73例新生儿黄疸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3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与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指标,然后将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黄疸者的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同时以logistic分析处理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2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血清I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免疫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黄疸者的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且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液指标均与新生儿黄疸有密切的关系(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中的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均呈现异常表达状态,且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黄疸者的表达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应重视对黄疸新生儿上述方面的调节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白介素 红细胞免疫 新生儿黄疸 检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持续性咳嗽的疗效及对尿白三烯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刘艳薇 董淑红 +1 位作者 谭惠珍 魏锋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7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持续性咳嗽的疗效及对尿白三烯的影响。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持续性咳嗽患儿215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107例,运用希舒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患儿108例,在...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持续性咳嗽的疗效及对尿白三烯的影响。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持续性咳嗽患儿215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107例,运用希舒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患儿10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顺尔宁(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尿白三烯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儿中,共7例患儿无效(6.48%),临床有效率为93.52%,对照组患儿中,16例患儿无效(14.95%),临床有效率为85.0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咳嗽评分及尿白三烯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咳嗽评分及尿白三烯水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咳喘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尔宁可明显改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持续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持续性咳嗽 孟鲁司特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血清NT-proBNP及cTnⅠ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艳薇 董淑红 +1 位作者 魏锋 谭惠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8期3333-3335,共3页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的变异性指标与其血清NT-pro BNP及cTnⅠ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川崎病患儿98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患儿有无冠脉损害分为有冠脉损害的观察1组(n=30)与无冠脉损害的观察2组(n=68),并...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的变异性指标与其血清NT-pro BNP及cTnⅠ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川崎病患儿98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患儿有无冠脉损害分为有冠脉损害的观察1组(n=30)与无冠脉损害的观察2组(n=68),并随机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儿童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并检查观察1组与观察2组患儿的与血清NT-pro BNP及cTnⅠ水平。结果观察组、观察1组、观察2组患儿的血清NT-pro BNP及cTnⅠ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1组患儿的血清NT-pro BNP及cTnⅠ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2组(P<0.05);观察组、观察1组、观察2组患儿的SDNN、SDANN、VLF以及LF、H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1组患儿的SDNN、SDANN、VLF以及LF、HF均显著低于观察2组(P<0.05);川崎病患儿的血清NTpro BNP水平与SDNN及HF呈负相关(r=-0.517/-0.419,P<0.05);川崎病患儿的血清cTnⅠ水平与SDNN及HF呈负相关(r=-0.391/-0.345,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冠脉损害具有相关性,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检测对判断川崎病患儿是否出现冠状动脉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心率变异性指标 冠状动脉损害 NT-PROBNP cTn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支气管炎症状改善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艳薇 董淑红 +1 位作者 谭惠珍 魏锋 《海峡药学》 2017年第7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支气管炎症状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患儿12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3),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支气管炎症状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患儿12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3),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啰音、喘憋、咳嗽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支气管炎 重组人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重复应用的情况及其高危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艳薇 董淑红 《黑龙江医学》 2018年第7期639-641,共3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重复应用的情况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的9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肺表面活性物质重复应用率进行统计,然后比较不同出生情...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重复应用的情况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的9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肺表面活性物质重复应用率进行统计,然后比较不同出生情况(早产儿及足月儿)、治疗情况(分娩方式、首剂量及首次用药时间)及其他情况(伴发疾病情况、窒息情况、疾病分级、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情况)患儿的重复应用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研究因素与此类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重复应用的关系。结果 9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共有32例重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重复应用率为33.33%,其中早产儿、剖宫产、首剂量较低、首次用药时间较长、伴发其他疾病、窒息、疾病分级较高、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重复应用率均高于足月儿、顺产、首剂量较高、首次用药时间较短、未伴发其他疾病、未窒息、疾病分级较低、无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重复应用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重复应用率较高,且出生情况(早产儿及足月儿)、治疗情况(分娩方式、首剂量及首次用药时间)及其他情况(伴发疾病情况、窒息情况、疾病分级、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情况)均是其重复应用的高危因素,应根据此种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与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重复应用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刘艳薇 董淑红 +3 位作者 詹国媛 韩志东 陈美姬 林苑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6期58-60,共3页
目的比较热毒宁注射液与抗病毒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3组,热毒宁组、病毒唑组、更昔洛韦组,每组各50例。结果热毒宁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总疗程均优于病毒唑组和更昔洛韦,热毒宁组与... 目的比较热毒宁注射液与抗病毒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3组,热毒宁组、病毒唑组、更昔洛韦组,每组各50例。结果热毒宁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总疗程均优于病毒唑组和更昔洛韦,热毒宁组与病毒唑组、更昔洛韦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热毒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中医药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秋季腹泻 热毒宁 更昔洛韦 病毒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果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彦 魏秀岩 +3 位作者 卢禁 路晓庆 刘艳薇 王金辉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神秘果提取物(MFE)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ip)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用MFE 0.10、0.05、0.025 g/kg 3个剂量灌胃给药(ig)5周,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目的研究神秘果提取物(MFE)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ip)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用MFE 0.10、0.05、0.025 g/kg 3个剂量灌胃给药(ig)5周,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连续服用MFE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三多"症状,有效改善其体质量减轻程度,明显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论 MFE对糖尿病大鼠有降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果提取物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 血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詹国媛 董淑红 +3 位作者 刘艳薇 陈美姬 韩志东 林苑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6期117-118,共2页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121例手足口病婴幼儿随机分为热毒宁组61例和病毒唑组60例,分别采用热毒宁和病毒唑治疗,比较两种药物在7d疗程内的退热、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的差...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121例手足口病婴幼儿随机分为热毒宁组61例和病毒唑组60例,分别采用热毒宁和病毒唑治疗,比较两种药物在7d疗程内的退热、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热毒宁组总体有效率为96.72%,显著高于病毒唑组(80.00%)(P<0.01);热毒宁组退热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病毒唑组(86.66%)(P<0.01),热毒宁组皮疹消退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病毒唑组(83.33%)(P<0.01),热毒宁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34±0.24)d,显著少于病毒唑组的(2.24±0.35)d(P<0.01);热毒宁组皮疹消退平均时间(1.87±0.15)d,显著少于病毒唑组(3.78±0.28)d(P<0.01);热毒宁组口腔溃疡愈合平均时间(2.89±0.31)d,显著少于病毒唑组(4.96±0.42)d(P<0.01)。结论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病毒唑,而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热毒宁注射液 病毒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03年广州市黄埔区就诊患儿川崎病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詹国媛 陈美姬 +4 位作者 梁颖茵 麦敏 刘艳薇 凌坚 廖忠敬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87-488,491,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川崎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根据日本川崎病研究课题组“川崎病诊断标准”,按“广东省小儿川崎病研究协作组”制定的调查表,选择1999年1月~2003年12月5年期间在广州市黄埔区二级甲等...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川崎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根据日本川崎病研究课题组“川崎病诊断标准”,按“广东省小儿川崎病研究协作组”制定的调查表,选择1999年1月~2003年12月5年期间在广州市黄埔区二级甲等医院以上设有儿科病床医院的全部门诊和住院患儿进行登记调查。对发病年龄、性别、季节、各系统及心血管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川崎病发病共183例,发病有增多趋势,男性发病占63.39%,其年龄:〈1岁占5.64%,1~4岁占33.88%,以4~6岁占53.55%。以4~6月份为高峰,11月份发病最低,有冠状动脉病变占22.40%。【结论】川崎病在我区春季发病率高于秋季,男性略高于女性,由于川崎病导致心脏病发病率仍较高,作为基层医师,既要重视本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还要加强对远期并发症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流行病学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志东 吴宝对 +11 位作者 官晓清 莫清萍 丘小汕 廖忠敬 刘艳薇 张映川 张巧玲 麦文英 陈美姬 董淑红 詹国媛 林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47-1548,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的有关因素。方法对27例新生儿败血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的定义已扩展,病因感染途径无变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仍缺乏特异性及敏感性。结论血培养仍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的有关因素。方法对27例新生儿败血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的定义已扩展,病因感染途径无变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仍缺乏特异性及敏感性。结论血培养仍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抗生素治疗走向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93例住院新生儿病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文序 韩志东 +4 位作者 麦文英 唐雯 廖忠敬 刘艳薇 陈美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17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病种及死亡率的变化,为今后确定新生儿疾病的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椒ā〔?用回顾性的临床统计,分析了新生儿疾病的构成及死亡原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统计资料显示6年来我院新生儿疾病谱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病种及死亡率的变化,为今后确定新生儿疾病的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椒ā〔?用回顾性的临床统计,分析了新生儿疾病的构成及死亡原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统计资料显示6年来我院新生儿疾病谱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要疾病,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1.1%,明显低于国内的有关报道。1893例新生儿中死亡32例(1.7%)。主要死因是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早产儿病死率高,出生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结论针对新生儿疾病的特点,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调查 病死率 发病率 住院新生儿 病例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营养干预对小于胎龄儿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莫清萍 丘小汕 +3 位作者 余慕雪 刘艳薇 谭惠珍 董淑红 《新医学》 2012年第11期783-78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干预对小于胎龄儿(SGA)大鼠在4周(婴幼儿期)和12周(成年期)周龄时胰岛β细胞功能和形态的远期影响。方法:在SGA大鼠出生后早期给予30%高蛋白等热卡饮食的营养干预措施4周,然后恢复正常基础饮食,纵向观察营养干预对SGA...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干预对小于胎龄儿(SGA)大鼠在4周(婴幼儿期)和12周(成年期)周龄时胰岛β细胞功能和形态的远期影响。方法:在SGA大鼠出生后早期给予30%高蛋白等热卡饮食的营养干预措施4周,然后恢复正常基础饮食,纵向观察营养干预对SGA大鼠在4、12周龄时体格发育、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HBCI)以及胰岛β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SGA早期高蛋白营养干预组(A组)体质量、身长呈现合理的生长追赶,直至成年期无体质量超重的情况出现;SGA对照组(B组)无早期营养干预,在12周成年期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IR),血清胰岛素水平(9.31±0.72)和HOMA-IR(2.34±0.46)显著高于C组(7.30±0.58和1.77±0.36),P均<0.01;A组在4、12周时均无胰岛素抵抗的出现,其胰岛大小、胰岛β细胞比例,以及空腹血糖、胰岛素和HOMA-IR、HBCI与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出生后早期(窗口期)给予高蛋白等热卡饮食营养干预,然后在非发育敏感时期恢复基础饮食,这既能满足SGA的生长需要,又能促进SGA胎儿期胰岛β细胞发育受损的恢复,避免或延缓成年期IR的发生,是改善SGA群体远期预后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干预 小于胎龄儿 胰岛Β细胞 功能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塘沽区大力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占春 刘艳薇 韩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248-1249,共2页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淑红 刘艳薇 +1 位作者 魏锋 谭惠珍 《海峡药学》 2017年第7期98-99,共2页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敷贴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抽选实施转移因子口服液疗法的4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的43例作为观察组,统计疾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对...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敷贴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抽选实施转移因子口服液疗法的4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的43例作为观察组,统计疾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疾病治疗后的好转率分别为95.3%、76.7%,组间存在统计上的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疾病治疗后的Ig A、Ig G水平明显变化,且组间统计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给予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作用突出,可提高患儿免疫力,预防病症复发,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穴位敷贴 呼吸道感染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CD6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可溶性黏附分子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检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淑红 刘艳薇 《黑龙江医学》 2018年第8期758-760,共3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CD6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可溶性黏附分子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收治的56例败血症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56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两组新生...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CD6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可溶性黏附分子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收治的56例败血症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56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两组新生儿的中性粒细胞CD6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比较两组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并将观察组中不同类型、发病时间及分期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研究指标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CD6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早产儿高于足月儿,早发型高于晚发型,急性期高于恢复期;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研究指标均与新生儿败血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可溶性黏附分子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不同类型、发病时间及分期患儿的检测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上述指标均与本病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对败血症新生儿上述指标的监测与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CD64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可溶性黏附分子 新生儿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童误服摇头丸致急性中毒1例
16
作者 张巧玲 莫清萍 +2 位作者 廖忠敬 丘小汕 刘艳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612-1612,1654,共2页
关键词 中毒 3 4-亚甲基二氧基苯丙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对小儿轻度哮喘炎性因子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17
作者 董淑红 刘艳薇 +1 位作者 魏锋 谭惠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23期4320-4321,共2页
目的探究轻度哮喘小儿患者临床以孟鲁司特治疗,其临床症状改善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以2013年7月~2016年5月我院门诊部门收治的124例轻度哮喘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号末位数字单双数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双数)、观察组(单... 目的探究轻度哮喘小儿患者临床以孟鲁司特治疗,其临床症状改善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以2013年7月~2016年5月我院门诊部门收治的124例轻度哮喘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号末位数字单双数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双数)、观察组(单数),各62例。患儿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一般组用药异丙托溴铵,观察组加用孟鲁司特,观察用药后患儿症状改善,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较一般组住院时间短、咳嗽消失用时少、疾病发作次数少(P<0.05);入院疗时炎性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用药后且观察组TNF-α、IL-4、IL-8水平改善效果优于一般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轻度哮喘小儿患者临床以孟鲁司特治疗,能改善患者气道炎性反应,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哮喘 小儿 炎性因子 孟鲁司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儿73例用血情况分析
18
作者 冯卫民 陈美姬 +2 位作者 黄皑 刘艳薇 官晓清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6期2492-2493,共2页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儿的用血情况。方法:对我院儿科住院的白血病患儿用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白血病患儿用血以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为主,少量血浆,用血时间多在化疗后5~10天合并感染后或入院初。结论:对白血病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儿的用血情况。方法:对我院儿科住院的白血病患儿用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白血病患儿用血以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为主,少量血浆,用血时间多在化疗后5~10天合并感染后或入院初。结论:对白血病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防治感染可望减少其用血几率,减轻其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用血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肿瘤医院重点学科和环境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艺信 刘艳薇 《中国肿瘤》 CAS 2002年第8期436-437,共2页
该文介绍了近年来辽宁省肿瘤医院的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
关键词 医院管理 肿瘤 学科建设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sp.)A1A18对碱性土壤毒死蜱污染的修复 被引量:6
20
作者 顾欣 刘艳薇 +5 位作者 王新谱 孙权 王锐 虎芳芳 陈燕 贾彦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189,共9页
以毒死蜱污染的碱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法,探讨降解菌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sp.)A1A18单独施用、配施不同肥料条件下土壤残留毒死蜱的降解动力学,以及降解菌不同施用量对土壤残留毒死蜱降解动态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毒死蜱污染的碱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法,探讨降解菌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sp.)A1A18单独施用、配施不同肥料条件下土壤残留毒死蜱的降解动力学,以及降解菌不同施用量对土壤残留毒死蜱降解动态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8.57的强碱性土壤中,毒死蜱初始质量分数为2.5 mg·kg^(-1)(干土,下同),其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_t=C_0·e^(-kt)),可应用于降解菌、肥料施用时毒死蜱相关降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降解菌A1A18可显著促进土壤残留毒死蜱的降解,其降解速率常数由0.070增至0.148-0.169。降解菌分别与0.2%尿素、1.0%有机肥及二者的混合物配施,进一步将降解速率常数提高至0.221、0.252和0.257,但是两种肥料对毒死蜱降解的促进作用不具有叠加效应。毒死蜱施用初期,土壤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真菌数量显著增加,放线菌数量在短期下降后呈增加趋势。随着时间延长和毒死蜱残留量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降解菌与肥料配施,在提高毒死蜱降解速率的同时可加速消除毒死蜱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降解菌数量越多,其作用越强。通过比较,碱性土壤中施用毒死蜱降解菌A1A18初始密度为6×10~7CFU·g^(-1)时,与1%有机肥或0.2%尿素+1%有机肥配施,土壤残留毒死蜱的半衰期为1.70-1.87d,降解率达到90.71%-91.65%,对毒死蜱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碱性土壤 微生物修复 有机肥 短波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