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肠道定植和感染的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红 董泽华 +4 位作者 何宏 李静 单亮 苏媛 刘涵云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315-326,共12页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 CRE)肠道定植情况,分析我院ICU患者CRE肠道定植、ICU患者CRE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ICU患者CRE肠道定植与CRE...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 CRE)肠道定植情况,分析我院ICU患者CRE肠道定植、ICU患者CRE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ICU患者CRE肠道定植与CRE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入住我院ICU并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97例患者,对其进行常规肛拭子筛查,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等,根据筛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RE肠道定植组和CRE非定植组,根据患者此次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CRE感染组和非CRE感染组;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我院ICU患者CRE肠道定植率为10.2% (20/197),定植菌株类型以克雷伯菌属为主,耐药机制以产金属酶为主,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CRE感染率为4.1% (8/197),CRE感染菌株类型以克雷伯菌属为主,耐药机制中以产丝氨酸酶占为主,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偏高,转诊病房个数 ≥ 2个、入住ICU次数多、有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史、住院期间使用抗生素种类较多、天数较长,存在各种引流管是ICU患者CRE肠道定植的危险因素;转诊病房个数 ≥ 2个、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种类 ≥ 3种,是ICU患者CRE感染的危险因素;肛拭子主动筛查与CRE感染存在一致性,肛拭子主动筛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CRE感染情况。结论:GCS评分偏高,转诊病房个数 ≥ 2个、入住ICU次数多、住院期间使用抗生素种类 ≥ 3个、使用天数较长,存在各种引流管的这部分ICU患者更易发生CRE肠道定植;转诊病房个数 ≥ 2个、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种类 ≥ 3种两部分ICU患者在住院期间越易发生CRE感染;CRE感染和CRE肠道定植存在相关性,CRE肠道定植的患者更易发生CRE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肠道细菌定植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涵云 万瑞香 +2 位作者 刘玉爱 荆凡波 曲海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素治疗 临床观察 葛根 治疗方案 效果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特异性脱敏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涵云 万瑞香 +3 位作者 尹翠英 周建峰 泮艳秋 孙润泽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7期764-766,共3页
目的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特异性脱敏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常见变应原皮内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行特异性脱敏,阶梯式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峰速仪监测PEFam值,疗程1年。结果临床控制率80% ,显效率88% ,总有效率100%。结... 目的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特异性脱敏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常见变应原皮内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行特异性脱敏,阶梯式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峰速仪监测PEFam值,疗程1年。结果临床控制率80% ,显效率88% ,总有效率100%。结论特异性脱敏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可有效的防治支气管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 脱敏 沙美特罗 支气管哮喘 联合 特异性 常见 结论 阶梯式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吡肟与头孢他啶对照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万瑞香 曹玉 +1 位作者 牛珉 刘涵云 《中国药师》 CAS 2004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 :评价头孢吡肟治疗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病人分为治疗组 ( 5 4例 )和对照组 ( 2 9例 ) ,分别应用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 ,剂量均为 2 g ,ivd ,q 12h ,疗程 8~ 10d。 结果 :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96 .3%... 目的 :评价头孢吡肟治疗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病人分为治疗组 ( 5 4例 )和对照组 ( 2 9例 ) ,分别应用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 ,剂量均为 2 g ,ivd ,q 12h ,疗程 8~ 10d。 结果 :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96 .3%和93.1%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0 .2 %和 87.8% ,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头孢他啶 肺炎 老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单核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极化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晔 洪润丹 +4 位作者 王志国 刘涵云 孟琛达 王茹 徐全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86-292,共7页
目的在成功建立巨噬细胞(Mφ)体外培养模型基础上,比较不同来源Mφ的极化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体外分离并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人重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后培养出PBMC Mφ。人单核细胞系THP-1在100 ... 目的在成功建立巨噬细胞(Mφ)体外培养模型基础上,比较不同来源Mφ的极化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体外分离并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人重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后培养出PBMC Mφ。人单核细胞系THP-1在100 nmol·L^-1佛波酯刺激下分化为THP-1 Mφ。上述两种来源的Mφ分别采用不同的极化因子进行诱导,经50 ng·mL^-1脂多糖+20 ng·mL^-1干扰素-γ诱导形成M1型Mφ(M1 Mφ),经20 ng·mL^-1白细胞介素-4诱导形成M2型Mφ(M2 Mφ)。观察两种来源Mφ的细胞形态,比较两种细胞表面极化标记物(CD86和CD206)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露糖受体C1样蛋白(MRC1)、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来源的Mφ经M1极化因子刺激后,TNF-α、IL^-1β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CD86表达量增加,与PBMC Mφ相比,THP-1 Mφ中的TNF-α、IL^-1β分泌水平更高;两种Mφ在M2极化因子刺激后MRC1、IL^-10 mRNA水平上调,CD206在PBMC Mφ中表达显著增强,而在THP-1 Mφ中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THP-1可能更适合进行M1极化的研究,而PBMC可能更适合进行M2极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人单核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肝的效果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姜靖 王仁萍 +2 位作者 刘涵云 毕春花 史芸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6期151-153,共3页
目的初探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肝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慢性丙肝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 目的初探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肝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慢性丙肝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ETVR、EVR、NR、SVR等HCVRNA转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ST、ALT等肝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与对照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于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肝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肝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紫薯色素对β淀粉样肽诱导神经细胞毒性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万瑞香 孟祥军 +5 位作者 张海平 初晓 韩志武 刘涵云 李润生 王春波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6-288,共3页
①目的探讨青紫薯色素对β淀粉样肽诱导神经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②方法建立β淀粉样肽诱导的PC-12神经细胞毒性病理模型,MTT法测定青紫薯色素对PC-12神经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神经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 ①目的探讨青紫薯色素对β淀粉样肽诱导神经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②方法建立β淀粉样肽诱导的PC-12神经细胞毒性病理模型,MTT法测定青紫薯色素对PC-12神经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神经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Ca2+浓度和Caspase-3的活性。③结果青紫薯色素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提高PC-12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β淀粉样肽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率,减轻线粒体膜的损伤,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抑制Caspase-3的活化。④结论青紫薯色素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化,减轻线粒体膜的损伤,降低细胞内Ca2+的浓度,起到减轻β淀粉样肽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紫薯色素 Β淀粉样肽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12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婷 边城 +3 位作者 刘涵云 黄德瑜 李晓宇 王慧 《齐鲁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57-258,260,共3页
目的研究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流行地区位于胶东半岛地区,病人均为农民,年龄中位数为57岁,其中2例在起病前1周有... 目的研究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流行地区位于胶东半岛地区,病人均为农民,年龄中位数为57岁,其中2例在起病前1周有明确蜱咬史。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腹泻、恶心等,并发症有出血、中毒性脑病、急性肾衰竭等,常见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尿蛋白、尿潜血,9例行人粒细胞无形体套式PCR检测均为阴性。经过抗生素和对症支持治疗痊愈11例,死亡1例。结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一种蜱传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可累及多脏器,高龄及有并发症病人易发生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体科感染 蜱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应答不佳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隋洪华 徐永红 +1 位作者 刘涵云 边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23-328,共6页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治疗前HBV DNA载量、ALT、AST、APTT、PT、HBsAg定量、HBeAg定量、P区基因变异、治疗过程中ALT、AST、HBV DNA下降幅度等因素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与应答不佳的关系。方法选择12...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治疗前HBV DNA载量、ALT、AST、APTT、PT、HBsAg定量、HBeAg定量、P区基因变异、治疗过程中ALT、AST、HBV DNA下降幅度等因素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与应答不佳的关系。方法选择128例CHB患者,HBeAg阳性患者84例,HBeAg阴性患者44例。均初次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前检测上述基线因素及P区变异,治疗过程中ALT、AST、HBV DNA下降幅度等指标。在治疗后4、12、24周分别检测HBV DNA、ALT、AST、HBsAg定量、HBeAg定量。根据治疗24周时HBV DNA载量,分为完全应答组(HBV DNA<最低检测值下限)和应答不佳组(HBV DNA下降>2 lg,但仍﹥最低检测值下限)。统计分析上述指标与治疗应答的关系。结果年龄、性别、APTT、PT、ALT、AST与治疗应答无明显相关性(P>0.05)。BMI、治疗前HBV DNA载量、HBsAg定量与治疗应答呈负相关,BMI高、高HBV DNA载量、HBsAg高水平患者多应答不佳(P<0.05)。HBeAg阳性为应答不佳的危险因素(OR=5.43>1;r=0.358)。HBeAg阳性患者,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组HBV DNA下降幅度大(P<0.05),rtM204V/I变异率>10%时易出现应答不佳(P<0.05),rtL180M变异与应答无明显相关性(P>0.05)。HBeAg阴性患者,治疗12周时,完全应答组HBV DNA下降幅度大(P<0.05),rtM204V/I变异,rtL180M变异均与应答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MI高、治疗前高HBV DNA载量、HBsAg定量高水平、HBeAg阳性、rtM204V/I变异率>10%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时易出现应答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应答不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GLP-1和PYY变化及其与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智慧 边城 +2 位作者 徐永红 刘涵云 黄德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GLP-1和PYY水平变化及其与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代偿组和肝硬化失代偿组)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LP-1和PYY的水平,并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标准,制定消化道症状评分标...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GLP-1和PYY水平变化及其与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代偿组和肝硬化失代偿组)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LP-1和PYY的水平,并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标准,制定消化道症状评分标准,记录消化道症状评分,观察血清GLP-1和PYY水平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GLP-1和PYY水平均升高,失代偿组显著高于代偿组,并且血清GLP-1和PYY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呈正相关。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高GLP-1血症和高PYY血症,其与早饱、上腹胀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肝硬化 胰高糖素样肽-1 酪酪肽 PYY 消化不良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红臻 边城 +1 位作者 徐永红 刘涵云 《齐鲁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前,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BV感染,尤其是慢性化感染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治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减... 目前,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BV感染,尤其是慢性化感染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治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仍是当务之急。HBV持续复制是慢性乙肝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HBV相关指标的检测对于判断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糖链检测在乙肝相关早期肝细胞癌中的预警价值研究
12
作者 崔裕健 刘涵云 +5 位作者 张凤娟 杨超 梁坤 刘培 刘君香 毕春花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17880-17886,共7页
目的:探讨寡糖链检测在乙肝相关早期肝细胞癌中的预警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并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24例HBV感染患者的血清及相关资料,定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 目的:探讨寡糖链检测在乙肝相关早期肝细胞癌中的预警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并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24例HBV感染患者的血清及相关资料,定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定性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按照寡糖链检测(Glycan-Test, G-Test)结果分为G-Test(+)患者58例,G-Test(−)患者166例,对其随访观察半年,通过半年内肝癌发生率比较评价寡糖链检测的预警价值。结果:随访观察半年,G-Test(+)患者中有12名诊断为肝癌,发病率为20.7% (12/58);G-Test(−)患者中则有6名诊断肝癌,发病率为3.6% (6/16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FP(−)的200例患者中G-Test(+) 44例,G-Test(−) 156例,随访半年,44例患者中有8人发生肝癌,发病率为18.2%;156例患者中有4人发生肝癌,发病率为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对乙肝相关肝癌高风险人群行寡糖链检测能够提高肝细胞癌的早期发现,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寡糖链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预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去甲肾上腺素构建的多功能仿生表界面
13
作者 韩亚宁 刘涵云 +3 位作者 冯卫华 马洪超 杨丽敏 姜磊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58,共19页
贻贝的足丝可以分泌出贻贝黏附蛋白,使其在潮湿的海洋环境中也可以牢牢黏附在各种物体表面。聚去甲肾上腺素(PNE)是类似于贻贝足丝结构的仿生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生物相容性好、黏合性强、易于功能化、光热转换效率高等特点,它可以... 贻贝的足丝可以分泌出贻贝黏附蛋白,使其在潮湿的海洋环境中也可以牢牢黏附在各种物体表面。聚去甲肾上腺素(PNE)是类似于贻贝足丝结构的仿生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生物相容性好、黏合性强、易于功能化、光热转换效率高等特点,它可以由去甲肾上腺素(NE)单体在弱碱性pH环境中自发聚集形成。此外,NE能够在绝大多数材质的基底上聚集成纳米尺度的PNE薄膜,产生亲水性强、化学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优良的仿生表界面。近年来,基于PNE优异的物化性质构建多功能的纳米平台,并开始被用于组织工程、生物传感、电极优化、癌症治疗等应用领域。这篇综述对近年来PNE的结构、性能和应用研究进行分类介绍、分析和总结,并对其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去甲肾上腺素 表面修饰 生物仿生 表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恙虫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王光兰 高歌 +2 位作者 刘涵云 王婷 边城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371-372,共2页
恙虫病是北方地区少见的、易被忽视的、可威胁生命的但是容易治疗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本文回顾了1例最初诊断困难、后通过发现特异性溃疡诊断为恙虫病的病例,同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治进行分析。
关键词 立克次体 恙虫热 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合成氧化铈构建导尿管抗菌水凝胶涂层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云莉 刘涵云 +3 位作者 宋年华 张书源 李壮 姜磊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4-473,385,共11页
因导尿管引起的微生物感染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并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基于纳米材料的抗菌涂层是应对导尿管感染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本文利用绿色小球藻自身及其分泌物的还原性环境,制备合成高表面活性的纳米氧化铈Bio-CeO_(2),能够高效产... 因导尿管引起的微生物感染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并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基于纳米材料的抗菌涂层是应对导尿管感染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本文利用绿色小球藻自身及其分泌物的还原性环境,制备合成高表面活性的纳米氧化铈Bio-CeO_(2),能够高效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实现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的抑制和杀伤。在这种绿色合成的模拟酶纳米材料基础上,将其与壳聚糖、京尼平等生物基材料协同作用,在导尿管表面构建稳定的抑菌水凝胶涂层。结果显示,包覆有Bio-CeO_(2)水凝胶抗菌涂层的硅胶导尿管比裸导管的抑菌效果显著增强,尤其是在低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环境下,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率可提升至54%,这为未来新型广谱抗菌导尿管的设计和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潜在新材料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涂层 纳米氧化铈 导尿管 绿色合成
原文传递
慢性HBV感染患者不同阶段的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及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涵云 徐永红 +4 位作者 王惠 遇海青 王婷 姚远 边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20-624,共5页
HBsAg是HBV感染患者体内最先出现的HBV相关蛋白,血清HBsAg定性检测阳性是HBV现症感染的标志。最近,血清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原因是HBsAg水平可反映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水平。在聚乙二醇干扰素(... HBsAg是HBV感染患者体内最先出现的HBV相关蛋白,血清HBsAg定性检测阳性是HBV现症感染的标志。最近,血清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原因是HBsAg水平可反映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水平。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过程中,HBsAg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患者 抗原定量检测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载量 血清HBSAG 相关性 聚乙二醇干扰素 持续病毒学应答
原文传递
细菌性痢疾并发伪膜性肠炎五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德瑜 刘涵云 +3 位作者 遇海青 王婷 毕春花 边城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91-292,共2页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以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为主。伪膜性肠炎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胀...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以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为主。伪膜性肠炎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胀、腹痛和发热。两者临床表现非常相似,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如不尽早诊断并及时治疗,后果严重。现将我院腹泻门诊收集的5例细菌性痢疾并发伪膜性肠炎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痢疾 小肠结肠炎 伪膜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DNA调节纳米金模拟酶活性的癌胚抗原比色检测
18
作者 张一平 崔猛 +4 位作者 曲林姣 方凯 姜磊 刘涵云 杨丽敏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5-1112,共8页
本文构建了DNA调节纳米金颗粒(AuNPs)过氧化物酶模拟酶活性的比色检测方法,用于癌胚抗原的检测。将癌胚抗原的核酸适配体及其互补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构成双链DNA,修饰在磁性微球负载的AuNPs上,制备出具有可调节过氧化物酶模拟酶活性的... 本文构建了DNA调节纳米金颗粒(AuNPs)过氧化物酶模拟酶活性的比色检测方法,用于癌胚抗原的检测。将癌胚抗原的核酸适配体及其互补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构成双链DNA,修饰在磁性微球负载的AuNPs上,制备出具有可调节过氧化物酶模拟酶活性的生物探针。癌胚抗原被生物探针上的核酸适配体捕获后,在AuNPs表面形成空间位阻效应屏蔽底物,从而抑制了AuNPs的酶活性。为了指示纳米金颗粒的酶活性,用生物探针催化氧化色源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TMB颜色随着癌胚抗原浓度的增加而变浅,根据体系650nm处的吸光度与癌胚抗原浓度之间的反比关系实现了对癌胚抗原的测定,线性范围为2~18 ng/mL,检测限达0.375ng/mL。此外,癌胚抗原浓度超过4.8ng/mL时,颜色出现了可直接用肉眼判断的显著变化。为使检测更加便捷,本文同时设计了倒置磁分离检测管,在管中就能完成纳米探针捕获癌胚抗原、磁分离、洗涤。优化条件下,比色检测体系回收率为99%~100%,与临床检验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t检验低于3.182,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纳米金颗粒 过氧化物酶模拟酶活性 癌胚抗原 比色检测
原文传递
稀土上转换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功能化修饰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燕照霞 姜磊 +3 位作者 刘涵云 李文静 刘艺炜 华放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1-314,共14页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可以吸收近红外波长范围的低能量光子而释放出紫外光或可见光波长范围的高能量光子。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能,人们以稀土上转换纳米晶(UCNPs)为基础构建了许多不同的纳米载体,以期能够应用于生物成像、光...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可以吸收近红外波长范围的低能量光子而释放出紫外光或可见光波长范围的高能量光子。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能,人们以稀土上转换纳米晶(UCNPs)为基础构建了许多不同的纳米载体,以期能够应用于生物成像、光动力治疗(PDT)、载药系统构建以及生物传感等领域,解决当前癌症诊断和治疗等医学难题。基于UCNPs的纳米载体构建机制种类繁多,根据纳米载体的空间结构及修饰层的位置来归类分析,可将构建机制大体分为三种:UCNPs为核心,修饰层在纳米晶的表面;UCNPs为核,与外壳之间形成中空夹层,修饰层在中空夹层及纳米晶的表面;UCNPs为空心微球的外壳,修饰层在微球的内部及其表面。这三种UCNPs载体构建机制各有利弊。文章将介绍这三种UCNPs载体的构建机制及其相应的表面修饰,总结经过修饰后的功能化纳米载体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并对稀土纳米载体构建机制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上转换纳米晶(UCNPs) 修饰层 纳米载体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检测及意义(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红臻 边城 +4 位作者 徐永红 刘涵云 温子荣 李晓宇 隋爱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1730-1733,共4页
目的:探讨HBsAg定量测定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病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60例纳入实验对象,根据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分为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 目的:探讨HBsAg定量测定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病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60例纳入实验对象,根据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分为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其中代偿期组35例,失代偿期组25例。另选取2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eAg滴度,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HBsAg滴度分别为:2574.73±3252.27COI、5494.35±2129.84COI和6921.25±1957.60COI,三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r=-0.350;r=-0.514)。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及HBeAg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r=-0.020;r=0.154)。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代偿期HBsAg滴度高于HBV携带者组,即HBsAg滴度随肝脏疾病进展呈阶梯型递增。肝硬化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HBsAg水平可以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和HBeAg无相关性,不能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不能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HBVDNA HBEAG 肝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