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稻瘟病流行趋势预报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浩官 刘波 +2 位作者 林党恩 李平 彭文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13-20,共8页
本文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1962年到1987年气象数据和田间调查的稻瘟病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福建省建阳、宁化、上杭、连城四个县的早稻稻瘟病叶瘟和穗瘟的始见期、发病率、病情指数、发病面积,以及稳瘟损失率9个预报量的4套判别方程... 本文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1962年到1987年气象数据和田间调查的稻瘟病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福建省建阳、宁化、上杭、连城四个县的早稻稻瘟病叶瘟和穗瘟的始见期、发病率、病情指数、发病面积,以及稳瘟损失率9个预报量的4套判别方程共36个。结果表明70%的预报方程的四代率在85%以上,30%的在75~80%,生产上可接受的验证准确率达8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发病面积 趋势预报 穗瘟 叶瘟 始见期 预报量 病情指数 逐步判别分析 判别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飞虱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浩官 刘波 +3 位作者 陈元洪 李平 林党恩 陈玉妹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7-13,共7页
本文研究了白背飞虱、褐飞虱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尖钩宽龟蝽、黑肩绿盲蝽、草间小黑蛛、拟环蚊狼蛛、八斑球腹蛛、青翅隐翅虫、丝龟蝽、锥腹蛸肖蛛、白斑花跳蛛和稻红瓢虫)种群的空间、时间生态位宽度与重叠。研究结果表明,稻飞虱和白... 本文研究了白背飞虱、褐飞虱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尖钩宽龟蝽、黑肩绿盲蝽、草间小黑蛛、拟环蚊狼蛛、八斑球腹蛛、青翅隐翅虫、丝龟蝽、锥腹蛸肖蛛、白斑花跳蛛和稻红瓢虫)种群的空间、时间生态位宽度与重叠。研究结果表明,稻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空间、时间生态位宽度小于其他被测天敌,说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空间活动范围以及时间利用幅度小于被测天敌。褐飞虱分别与草间小黑蛛和黑肩绿盲蝽、拟环纹狼蛛空间、时间生态位重叠大于与其他的被测天敌,白背飞虱分别与锥腹蛸肖蛛和尖钩宽龟蝽的空间、时间生态位重叠大于与其他被测天敌。说明褐飞虱与草间小黑蝽和黑肩绿盲蝽种群空间、时间关系密切。白背飞虱与锥腹蛸肖蛛和尖钩宽龟蝽种群空间、时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黑肩绿盲蝽 生态位研究 稻红瓢虫 草间小黑蛛 捕食性天敌 生态位重叠 种群空间 生态位宽度 拟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水稻病虫综合防治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浩官 陈元洪 +1 位作者 罗克昌 陈元云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20-25,共6页
通过近10年的实践探讨,在比较准确的测报和监控的基础上,对水稻主要病虫害采用的综合防治措施是:①农业防治,改善环境;②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③生物技术控制。达到增产,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水稻产量增... 通过近10年的实践探讨,在比较准确的测报和监控的基础上,对水稻主要病虫害采用的综合防治措施是:①农业防治,改善环境;②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③生物技术控制。达到增产,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水稻产量增加,病虫害发生频次、数量下降,有益生物量提高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虫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灵混剂防治旱育秧立枯病和提高秧苗素质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浩官 林抗美 +4 位作者 谢玲 刘韬 宋宝京 郭振铣 许瑞秋 《福建农业科技》 1997年第6期2-3,共2页
移栽灵混剂用于处理水稻种子,有防病和促进稻苗生长的作用。1996、1997两年试验,移栽灵混剂能高效地防治水稻立枯病,促进根系发达,增加生物量效果也显著。大田应用示范比对照增产9.15%。还对水稻纹枯病和叶稻瘟有兼治... 移栽灵混剂用于处理水稻种子,有防病和促进稻苗生长的作用。1996、1997两年试验,移栽灵混剂能高效地防治水稻立枯病,促进根系发达,增加生物量效果也显著。大田应用示范比对照增产9.15%。还对水稻纹枯病和叶稻瘟有兼治的效果。1997年用于培育旱秧1.4hm2,移植本田40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灵混剂 旱育秧 立枯病 秧苗素质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扑虱灵对稻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浩官 刘波 +1 位作者 林坚贞 陈强 《华东昆虫学报》 1992年第2期68-71,共4页
扑虱灵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对捕食性天敌的毒性.进行了田间试验,并与叶蝉散,杀虫双的使用结果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扑虱灵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达93%,与叶蝉散、杀虫双相比较,防治效果提高了2.39~32.85%.对黑肩绿盲蝽和蜘蛛种群具有不... 扑虱灵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对捕食性天敌的毒性.进行了田间试验,并与叶蝉散,杀虫双的使用结果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扑虱灵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达93%,与叶蝉散、杀虫双相比较,防治效果提高了2.39~32.85%.对黑肩绿盲蝽和蜘蛛种群具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维护较低的稻飞虱与天敌的比值,有利于天敌作用的发挥,维持对稻飞虱较长的残效期,基本上可以控制稻田后期飞虱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捕食性天敌 扑虱灵 防治效果 杀虫双 绿盲蝽 叶蝉散 种群 蜘蛛 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的防治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浩官 王锦旺 《福建农业科技》 1996年第6期32-32,共1页
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的防治刘浩官,王锦旺(福建省农科院350003)据统计1993~1995年福建省水稻旱育秧推广面积约29万公顷,一般每公顷比常规栽培增产450公斤。但目前,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尚存在着秧苗立枯病的障... 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的防治刘浩官,王锦旺(福建省农科院350003)据统计1993~1995年福建省水稻旱育秧推广面积约29万公顷,一般每公顷比常规栽培增产450公斤。但目前,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尚存在着秧苗立枯病的障碍。据调查,秧苗由立枯病引起的小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 立枯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逗斑青步甲捕食黄毛鼠仔鼠研究初报
7
作者 刘浩官 林坚贞 +2 位作者 彭文富 陈玉妹 肖缤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84-87,共4页
本研究首次发现逗斑青步甲能在室内捕食黄毛鼠仔鼠,1—2只逗斑青步甲能使仔鼠致伤,3只以上则使其致死.每只逗斑青步甲平均取食量为0.21g/12h,从开始攻击仔鼠到使其死亡累计时间为2小时38分,攻击行为表现为几只步甲交替轮番集中一点取食... 本研究首次发现逗斑青步甲能在室内捕食黄毛鼠仔鼠,1—2只逗斑青步甲能使仔鼠致伤,3只以上则使其致死.每只逗斑青步甲平均取食量为0.21g/12h,从开始攻击仔鼠到使其死亡累计时间为2小时38分,攻击行为表现为几只步甲交替轮番集中一点取食,致使仔鼠失血过多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逗斑青步甲 捕食 黄毛鼠仔鼠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省稻飞虱大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浩官 《福建农业科技》 1989年第3期27-29,共3页
根据有关县病虫测报站记载,稻飞虱从1983年开始,已经连续六年猖獗发生,六年当中,每年从虫口夺粮均上亿斤。如连城、永定县,仅1988年早稻大发生稻飞虱,通过防治,分别挽回粮食100万公斤和500万公斤。由此可见,近几年来稻飞虱为害已成为当... 根据有关县病虫测报站记载,稻飞虱从1983年开始,已经连续六年猖獗发生,六年当中,每年从虫口夺粮均上亿斤。如连城、永定县,仅1988年早稻大发生稻飞虱,通过防治,分别挽回粮食100万公斤和500万公斤。由此可见,近几年来稻飞虱为害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虱 水稻 虫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病害因子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世濂 张艳璇 刘浩官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12,共4页
在人工条件下,棘胸蛙蝌蚪的浮头病,幼蛙烂皮病,成蛙白嘴病的发病率高达85%以上。本文系对致病因子进行调查、检测、系统研究的结果研究。分析结果认为:病害发生是由多因子相互构成的。在人工条件下水温升高到25℃以上,水体溶... 在人工条件下,棘胸蛙蝌蚪的浮头病,幼蛙烂皮病,成蛙白嘴病的发病率高达85%以上。本文系对致病因子进行调查、检测、系统研究的结果研究。分析结果认为:病害发生是由多因子相互构成的。在人工条件下水温升高到25℃以上,水体溶氧量(DO)低于4.9mg/L,水体存在硫化氢(H2S)气体,水质受病源菌、寄生虫、化学物质污染等是构成致病主因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各因子得到改善与协调,达到接近野生蛙栖息环境条件要求,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蝌蚪浮头病 幼蛙烂皮病 成蛙白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毛鼠种群数量变动与作物栽培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文富 刘浩官 +2 位作者 陈玉妹 林坚贞 肖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88-91,共4页
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是我省农田害鼠的优势种,用夹夜法的捕鼠率作为数量指标,黄毛鼠种群数量变动分别是4、5月和8、9月呈现两次明显高峰;2、3月和6、7月出现两次数量低谷。数量消长曲线呈马鞍型。在调查中发现,捕鼠率高低与当月作... 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是我省农田害鼠的优势种,用夹夜法的捕鼠率作为数量指标,黄毛鼠种群数量变动分别是4、5月和8、9月呈现两次明显高峰;2、3月和6、7月出现两次数量低谷。数量消长曲线呈马鞍型。在调查中发现,捕鼠率高低与当月作物易害期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百分比关系密切。凡作物易害期面积占百分比大,捕鼠率明显地下降;反之,捕鼠率则明显地增加。经测定r=0.634,P_(0.05)=0.576,两者呈显著负相关。田间有效鼠洞率与捕鼠率的相关不显著(r=0.0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鼠 种群数量变动 作物易害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宫装置改进与诱鼠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文富 林坚贞 +3 位作者 陈玉妹 朱培根 肖缤 刘浩官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41-43,共3页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生态室一组研究的“迷宫”装置,以试鼠嗅闻频次来筛选诱鼠剂,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增加“迷宫”装置的嗅闻时间功能。并进行30种材料的诱鼠能力对比测定,认为评价诱鼠剂,以嗅闻时间结合嗅闻频次进行综合分析,...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生态室一组研究的“迷宫”装置,以试鼠嗅闻频次来筛选诱鼠剂,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增加“迷宫”装置的嗅闻时间功能。并进行30种材料的诱鼠能力对比测定,认为评价诱鼠剂,以嗅闻时间结合嗅闻频次进行综合分析,更接近于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装置 改进 诱鼠剂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昆虫常规取样与机动吸虫器取样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波 宋晓川 +1 位作者 李平 刘浩官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42-46,共5页
本文利用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器设计吸虫机构,使得该机喷雾、取样一机两用。同时,对吸虫器的取样效率、取样范围以及不同取样方法对稻飞虱种群数量、空间分布估计的聚集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吸虫器的取样效率达91.58%。
关键词 稻飞虱 吸虫器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跗线螨名录(蜱螨亚纲:跗线螨科)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坚贞 张艳璇 +2 位作者 刘浩官 彭文富 陈玉妹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报道福建省跗线螨种类9属30种,其中7种是中国新纪录种。
关键词 跗线螨 名录 福建 跗线螨科 蜱螨亚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病虫微机测报网络的研究 Ⅰ.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波 刘浩官 +2 位作者 张文扬 李平 宋晓川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水稻病虫微机测报网络的业务实体模型,提出微机测报网络的层次划分,微机硬件配置,通讯设备的配置。通过对水稻病虫测报现实模型的分析,提出水稻病虫数据库设计的原则,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文件的设计方法。引入数据字典和结... 本文通过分析水稻病虫微机测报网络的业务实体模型,提出微机测报网络的层次划分,微机硬件配置,通讯设备的配置。通过对水稻病虫测报现实模型的分析,提出水稻病虫数据库设计的原则,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文件的设计方法。引入数据字典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了水稻病虫微机网络测报软件,实现了病虫测报的数据库管理、测报分析、测报咨询、通讯服务的功能。并在福建南平地区建立了地区级水稻病虫微机测报网络,实现南平地区全区10个县微机与地区微机联网,进而与省农科院联网,形成了省—地—县微机测报网络模式,1991年在生产上应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测报 微机网络 水稻病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毛鼠种群发生期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文富 林坚贞 +2 位作者 陈玉妹 肖缤 刘浩官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61-64,共4页
1990~1992年室内饲养黄毛鼠,对雌雄成体分别进行人工催情、促排卵及配对饲养,妊娠后定期解剖雌鼠,测定其胚胎长度及胚胎重量。根据胚胎长度与胚龄和胚胎重量与胚龄的图形,进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回归分析,建立黄毛鼠产... 1990~1992年室内饲养黄毛鼠,对雌雄成体分别进行人工催情、促排卵及配对饲养,妊娠后定期解剖雌鼠,测定其胚胎长度及胚胎重量。根据胚胎长度与胚龄和胚胎重量与胚龄的图形,进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回归分析,建立黄毛鼠产仔高峰期预测数学模型。同时依据黄毛鼠个体不同发育阶段历期,预测幼鼠加入种群的数量高峰期,以及黄毛鼠暴食出现期。1993年春、秋两季黄毛鼠产仔高峰期预测值,经实地挖鼠洞捕鼠检验,预测值与检验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鼠 胚胎 预测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迷跗线螨属一新种 (蜱螨亚纲:跗线螨科)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坚贞 刘浩官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309-311,共3页
本文记述迷跗线螨属Daidalotarsonemus一新种,卵斑迷跗线螨D.biovatu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
关键词 蜱螨亚纲 跗线螨科 迷跗线螨属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种群酯酶同工酶酶谱型组成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晓川 刘波 +2 位作者 应薛养 李平 刘浩官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19-22,共4页
本文研究了褐飞虱种群酯酶同工酶酶谱型组成结构以及在不同生境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褐飞虱酯酶同工酶(EST)酶谱模式为三条带,即A、B、C,迁移率分别为0.4102、0.4709、0.5042。由三条酶带组成4种个体酶谱型:Ⅰ型C、Ⅱ型BC、Ⅲ型A... 本文研究了褐飞虱种群酯酶同工酶酶谱型组成结构以及在不同生境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褐飞虱酯酶同工酶(EST)酶谱模式为三条带,即A、B、C,迁移率分别为0.4102、0.4709、0.5042。由三条酶带组成4种个体酶谱型:Ⅰ型C、Ⅱ型BC、Ⅲ型AC、Ⅳ型ABC。褐飞虱种群由这4种类型的个体按不同的比例组成,形成了种群的异质性。在稻田测报灯下,褐飞虱种群初建时期(5月份),Ⅰ型比例较低为0.46,Ⅱ型比例较高为0.31,随着种群的发展Ⅰ型比例稳定在0.6左右,Ⅱ型比例在0.2—0.36之间;11月份水稻生长季节结束时,Ⅰ型比例上升到0.9,Ⅱ型比例下降到0.098。测报灯下,田间基部,人工繁殖的褐飞虱种群EST酶谱比例也有很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Ⅰ型个体的比例高,指示着褐飞虱种群处于较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酯酶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田地区农田害鼠发生为害规律的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文富 陈玉妹 +2 位作者 刘浩官 林坚贞 肖斌 《福建农业科技》 1993年第4期39-40,共2页
近年来,农田害鼠危害逐趋加剧,鼠害造成的损失不亚于病虫害。为了摸清该生态区农田害鼠的发生为害规律,给有效控制鼠害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选位于闽东南沿海中部低丘平原区——莆田沿海笏石温东村进行调查研究。该村耕地面积3450亩,其中... 近年来,农田害鼠危害逐趋加剧,鼠害造成的损失不亚于病虫害。为了摸清该生态区农田害鼠的发生为害规律,给有效控制鼠害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选位于闽东南沿海中部低丘平原区——莆田沿海笏石温东村进行调查研究。该村耕地面积3450亩,其中旱地作物2600亩,水稻850亩。旱地作物有花生、大豆、甘薯、大小麦、蚕豌豆、甘蔗以及蔬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鼠害 发生 为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绿肥作物抑制旱稻田杂草研究初报
19
作者 占志雄 黄敬浩 +2 位作者 刘浩官 彭文富 林永烈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74-79,共6页
早稻田草害严重。作者于1990—1991两年对4个不同时期杂草进行调查并利用紫云英、绿豆、鸡眼草和大叶胡核子等4种绿肥作物抑制相应时期的杂草,进而取代杂草群落的生物防治方法进行试验。经调查:早稻田杂草种类共23科、99种。1990年按4... 早稻田草害严重。作者于1990—1991两年对4个不同时期杂草进行调查并利用紫云英、绿豆、鸡眼草和大叶胡核子等4种绿肥作物抑制相应时期的杂草,进而取代杂草群落的生物防治方法进行试验。经调查:早稻田杂草种类共23科、99种。1990年按4种不同模式的绿肥和杂草的生长量进行了相关分析,说明了绿肥抑草的效果。由于紫云英、鸡眼草和大叶胡枝子的种子成熟后脱落,1991年在田间自然形成群落,抑制并进而取代了杂草群落。同时绿肥作物还有增肥、调温等作用,促进旱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作物 抑制 旱稻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生物杀虫剂BtA防治蚜虫及药后蚜虫田间种群动态研究
20
作者 林抗美 刘波 +1 位作者 朱育菁 刘浩官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24-127,共4页
BtA高效生物杀虫剂(1000倍液)防治同翅目蚜虫,1d后虫口减退率达88.8%,到了第7d,防治效果达95.6%,与1000倍液的乐果乳剂相似,杀虫速率比乐果高20个百分点.通过蚜虫田间种群动态模拟,得到方程y=a+bx-cx2,可指导田间防治蚜虫时参考.
关键词 生物农药BtA 蚜虫防治 种群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