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沛洋 南炜瑾 +1 位作者 王路璐 范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2-596,共5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眼底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理改变,可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科疾病。临床中常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眼底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理改变,可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科疾病。临床中常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等方法辅助诊断。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均有所提高,为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使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视力并且延长维持时间。本文将近年来临床常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诊断方法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治愈后出现的全葡萄膜炎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沛洋 韩宁 +1 位作者 王路璐 范斌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17-118,共2页
资料患者女性,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眼红,偶有眶周疼痛10余天收住我院。既往1年半前患者因同种症状收治我院,病程中未出现劳累、感冒、精神压力大及其他全身感染情况。眼部检查如下。视力:右眼为0.03,矫正0.16;左眼为指数... 资料患者女性,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眼红,偶有眶周疼痛10余天收住我院。既往1年半前患者因同种症状收治我院,病程中未出现劳累、感冒、精神压力大及其他全身感染情况。眼部检查如下。视力:右眼为0.03,矫正0.16;左眼为指数/10 cm,矫正不应。可见双眼结膜充血,角膜后大量羊脂状KP,前房闪辉(++),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隐约可见豹纹状眼底,部分小动脉闭塞,周边可见边界清楚的黄白色坏死灶。行房水病毒抗原检测,发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阳性,诊断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双眼),后经抗病毒、抗炎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时视力恢复:右眼为0.03,矫正0.2;左眼为指数/40 cm,矫正不应。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后KP明显减少,前房闪辉消失,玻璃体混浊较前减轻,眼底坏死灶较前略有后退,边界更加清晰,未见新发坏死灶。后门诊复查,视力稳定:右眼为0.03,矫正0.2;左眼为指数/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混浊 双眼视物模糊 眼部检查 抗炎对症治疗 双眼结膜 坏死灶 豹纹状眼底 晶状体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睑小圆细胞恶性肿瘤一例
3
作者 南炜瑾 赵梅生 +3 位作者 燕洪涛 赵亮亮 刘沛洋 朱昱 《新医学》 2019年第10期797-800,共4页
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罕见,以往的报道中发现95%以上位于腹腔和骨盆,而<5%可发生于其它器官。该文报道1例发生于眼睑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患者,该患者以眼睑肿物进行性增大,继发性上睑下垂,伴反复眼红、溢泪,肿物触之质硬,有压痛,边界不清... 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罕见,以往的报道中发现95%以上位于腹腔和骨盆,而<5%可发生于其它器官。该文报道1例发生于眼睑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患者,该患者以眼睑肿物进行性增大,继发性上睑下垂,伴反复眼红、溢泪,肿物触之质硬,有压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为临床表现,术中快速病理回报提示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排除其他继发性因素最后诊断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确诊后将肿物扩大切除并选取了替代物修补睑板,此例患者选取自身眶骨骨膜作为修复。该例提示对于不明原因的眼睑肿物进行性增大的患者,在与睑板腺癌、淋巴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疾病鉴别后,应考虑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的可能。眼睑小圆细胞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旦高度怀疑应尽快行病变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 小圆细胞恶性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A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其与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贾炜 刘沛洋 +6 位作者 王海燕 雷涛 王润生 张博 张磊 李娟 薛晓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急性期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19-01/2021-03就诊于陕西省眼科医院且...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急性期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19-01/2021-03就诊于陕西省眼科医院且临床诊断为CRAO急性期(病程≤7d)的患者43例43眼,均行FFA、OCT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检查及溶栓治疗。将治疗前OCTA显示患眼视网膜血管血流信号较对侧健眼增强或不变的患者纳入A组,OCTA显示患眼视网膜血管血流信号较对侧健眼降低的患者纳入B组。应用Image J软件处理OCTA图像评估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FFA检查记录治疗前患眼视网膜循环时间。结果:A组患者患眼和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均高于B组(25.08%±4.40%vs 12.24%±3.41%,25.72%±2.70%vs 17.89%±4.55%,均P<0.001),B组患者视网膜动脉主干-末梢充盈时间(FT)[96(20.50,193.50)s]较A组[11(5.00,19.50)s]延长(P<0.001)。病程、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FT是患眼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相关因素(均P<0.05),且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依次是FT、病程、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其中病程、FT与患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具有负相关性。结论:CRAO患者OCTA视网膜血管密度与FFA视网膜循环时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视网膜循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中心建设背景下信息安全防护建设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寇磊 杨涛 刘沛洋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第12期84-86,共3页
数据中心建设是信息化发展中的重点内容,可以妥善解决“信息孤岛”、数据开发利用低等问题。然而,受制于数据中心对开放互联网依赖的影响,建设单位对其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围绕数据中心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从规范... 数据中心建设是信息化发展中的重点内容,可以妥善解决“信息孤岛”、数据开发利用低等问题。然而,受制于数据中心对开放互联网依赖的影响,建设单位对其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围绕数据中心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从规范数据中心部署运维、强化数据中心相关数据的加密传输、加强数据中心运维审计、强化数据共享使用管理、重视数据中心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建设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建设 信息安全隐患 信息安全防护建设 加密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诊于眼科的Cohen综合征1例
6
作者 张磊 刘沛洋 +1 位作者 王海燕 王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224,共3页
患儿男,6岁。因双眼畏光2年于2021年3月12日到陕西省眼科医院就诊。患儿为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孕39周+5顺产。1岁时外院儿科诊断为“先天发育迟缓”,运动较同龄人差(约2岁时能说完整的词语,3岁时可行走)。否认夜盲及色盲,否认癫痫病史。... 患儿男,6岁。因双眼畏光2年于2021年3月12日到陕西省眼科医院就诊。患儿为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孕39周+5顺产。1岁时外院儿科诊断为“先天发育迟缓”,运动较同龄人差(约2岁时能说完整的词语,3岁时可行走)。否认夜盲及色盲,否认癫痫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格检查:体重24 kg,身高120 cm,头围48 cm;神志清晰,反应迟钝;面容特殊(头围小,头发浓密、发际线低,睑裂下斜,人中短,上嘴唇凸出)(图1A);通贯掌纹,手指脚趾较为纤细(图1B,1C);骨骼发育、心脏彩色超声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en综合征 VPS13B基因突变 黄斑水肿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Terson综合征二例
7
作者 王路璐 刘沛洋 范斌 《眼科》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70-471,共2页
病例1男性,52岁。以“头部摔伤后左眼视力下降3个月”就诊。3个月前头部摔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约1周后出现左眼视物不清,未行眼部检查及治疗。既往发现高血压3个月,否认糖尿病病史。眼科查体:视力:右眼:0.14,矫正0.5,左眼:手动/10cm,矫... 病例1男性,52岁。以“头部摔伤后左眼视力下降3个月”就诊。3个月前头部摔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约1周后出现左眼视物不清,未行眼部检查及治疗。既往发现高血压3个月,否认糖尿病病史。眼科查体:视力:右眼:0.14,矫正0.5,左眼:手动/10cm,矫正不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SON综合征 蛛网膜下腔出血 视力下降 视物不清 眼部检查 左眼 高血压 糖尿病
原文传递
鸦胆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8
作者 苏丹 刘沛洋 +2 位作者 龚驰 李达翃 华会明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80-289,共10页
目的对鸦胆子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法对鸦胆子果实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结合理化性质及波谱解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从鸦胆子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7个化合物,分别为(4R,5S)-5-(4-羟基... 目的对鸦胆子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法对鸦胆子果实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结合理化性质及波谱解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从鸦胆子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7个化合物,分别为(4R,5S)-5-(4-羟基-3-甲氧基苯基)-4-羟甲基-四氢呋喃-2-酮(1)、臭矢菜素A(2)、臭矢菜素D(3)、(7R,8S)-榕醛(4)、hawthornnin G(5)、山橘脂酸(6)、去氢双松柏醇(7)、schinifolisatin A(8)、(+)-7′-methoxylariciresinol(9)、meliasendanin A(10)、(+)-南烛木树脂酚(11)、(7S,8R)-愈创木酚甘油-8-香兰素醚(12)、(7R,8R)-愈创木酚甘油-8-香兰素醚(13)、赤式-愈创木基甘油-8-O-4′-芥子醇醚(14)、苏式-愈创木基甘油-8-O-4′-芥子醇醚(15)、秦皮素(16)和(+)-ent-ficusol(17)。其中,化合物1为新降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8~10、12、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 鸦胆子属 化学成分 木脂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