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环渤海地区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刘沁萍 戚梦豪 田洪阵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8-356,共9页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挑战。现有研究未能动态评价环渤海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和未来趋势。研究基于1 km×1 km网格尺度,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元胞自动...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挑战。现有研究未能动态评价环渤海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和未来趋势。研究基于1 km×1 km网格尺度,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ellular Automata-Markov,CA-Markov)模型,评价与预测2010—2035年环渤海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动态。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环渤海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经历“先降后升”趋势,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格局。2010—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的安全级占比分别为24.33%、21.73%以及23.15%。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土地利用程度和人为干扰指数是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驱动因素,对应的年均解释力q分别为0.977、0.966、0.938、0.912和0.896。交互因子探测结果显示,人类干扰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建设用地比例3个变量的交互作用最强,均超过0.87。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加强,环渤海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在未来将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土地生态安全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_OLS灯光数据的1992~2010年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研究 被引量:58
2
作者 刘沁萍 杨永春 +2 位作者 付冬暇 李鸿轶 田洪阵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选择1992、2000和2010年的DMSPOLS灯光数据,改进了基于统计数据提取城镇用地的算法,使用Py.thon语言编程实现3个时期中国城市建成区的提取。利用ArcGIS10、VisualFoxPro6.0等软件,选择城市形态紧凑度和城市扩张速度2个指标,分别... 选择1992、2000和2010年的DMSPOLS灯光数据,改进了基于统计数据提取城镇用地的算法,使用Py.thon语言编程实现3个时期中国城市建成区的提取。利用ArcGIS10、VisualFoxPro6.0等软件,选择城市形态紧凑度和城市扩张速度2个指标,分别从城市规模(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大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区)、省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和直辖市)3个空间尺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扩张情况。结果表明:①从城市形态紧凑度来看,同一年份,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外部形态紧凑度越小;而中、西部城市平均紧凑度大于东部、东北部。1992~2010年,除大城市和小城市平均紧凑度指数略微变小、基本不变外,其余各等级城市均变大;东部和西部城市平均紧凑度指数变小,而东北和中部变大。②从城市扩张速度来看,同一时间段内,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建成区年均扩张速度越大;1992-2010年,东部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最大,东北最小,中、西部次之;其中,北京、重庆、上海、天津扩张速度大,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福建扩张速度次之,其余省份扩张速度较小;近20a来,所有等级城市、不同区域城市以及各个省份内城市建成区在加速扩张。关键词:城市空间扩张;灯光数据;紧凑度;扩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VisualFoxPro6 0 中国 灯光 城市建成区 扩张速度 特大城市 西部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遥感的中国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沁萍 田洪阵 杨永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6-693,共8页
利用ArcGIS10、ENVI4.5、Visual FoxPro6.0等软件,采用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定量分析了中国655个建制城市的空间分布与河流、植被、地形起伏度、高程4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关系,结论如下:①城市对水的依赖程度高,城市等级越高,依赖程度越强;②... 利用ArcGIS10、ENVI4.5、Visual FoxPro6.0等软件,采用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定量分析了中国655个建制城市的空间分布与河流、植被、地形起伏度、高程4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关系,结论如下:①城市对水的依赖程度高,城市等级越高,依赖程度越强;②总体趋势上,植被状况越好,城市分布数目越多;城市对植被的依赖程度高,城市等级越高,依赖程度越强;③总体趋势上,地形起伏度越大,城市分布数目越少;地形起伏度对城市分布有较大影响,城市等级越高,影响程度越大;④高程对城市分布有较大影响,城市等级越高,影响程度越大。综合评价全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适宜度,分析了适合城市发展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分布 自然环境 河流 植被 地形起伏度 高程 适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样与插值方法的DEM质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沁萍 杨永春 +1 位作者 田洪阵 曾彪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0-362,共3页
通过编程实现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集的随机采样、规则采样和成层随机采样的3种算法;再对某一地区的格网大小为30 m×30 m的栅格格式的高程数据进行采样,使用克立金法(Kriging)、样条函数法(Spline)和距离倒数加权法(Inverse Dista... 通过编程实现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集的随机采样、规则采样和成层随机采样的3种算法;再对某一地区的格网大小为30 m×30 m的栅格格式的高程数据进行采样,使用克立金法(Kriging)、样条函数法(Spline)和距离倒数加权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3种插值方法分别对采样数据进行插值;然后计算出平均高程值之差的绝对值、中误差和单点最大误差。通过分析发现,成层随机采样与距离倒数加权插值组合适合于对高程总体偏差要求较高的应用;规则采样与样条函数插值组合适合于对相对高程要求较高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采样 规则采样 成层随机采样 克立金法 样条函数法 距离倒数加权法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禹州市大鸿寨景区生态旅游植物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沁萍 田洪阵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32-135,共4页
在广泛深入的调查基础上,对大鸿寨景区内的生态旅游植物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旨在为大鸿寨景区生态旅游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针对目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大鸿寨景区内生态旅游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设性的... 在广泛深入的调查基础上,对大鸿寨景区内的生态旅游植物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旨在为大鸿寨景区生态旅游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针对目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大鸿寨景区内生态旅游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植物资源 开发 利用 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地籍测量应用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沁萍 施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7-28,共2页
通过介绍许昌学院1∶500地籍图的测绘,详细阐述了数字地籍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其技术手段。
关键词 数字地籍 测量 地籍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pinfo进行地下管线的设计和管理
7
作者 刘沁萍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48-51,共4页
针对目前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难以管理的状况,以Mapinfo为开发平台,利用Mapinfo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根据实际情况,对地下各种管线实现切实有效的分析、查询等功能,以有利于管理、决策部门对地下管线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管理。
关键词 MAPINFO MAPBASIC 分析 查询 管理 城市地下管线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沁萍 李欢 +4 位作者 田洪阵 魏娜 吴筝 李乐 常青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5-1705,共11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土地研究的重要问题,而海岸带则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区域。本研究选取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指标,分析了中国内地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特...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土地研究的重要问题,而海岸带则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区域。本研究选取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指标,分析了中国内地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情况。结果表明:①1985—2021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总体趋势以耕地萎缩和不透水面扩张为主,其次是林地扩张,再次是灌丛、草地和裸地收缩,最后是水域小幅度扩张。②前期土地利用类型组成结构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后期以耕地、林地和不透水面为主。③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离散程度低,耕地向不透水面转换的变化比例最高,集中分布在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高的经济圈地带。④森林覆盖率总体上升0.88%,森林面积增加了4088.89 km^(2),满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15.1.1目标。森林覆盖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控制,呈现改善趋势,满足可持续发展15.2目标要求。土地退化率前期迅速增加,后期趋于稳定,36 a间研究区土地退化率为11.76%,土地退化面积仍高于改善面积,与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15.3(土地退化零增长)还存在一定距离。未来需合理规划中国内地海岸带土地利用,加大土地改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内地海岸带 土地利用变化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来冷龙岭地区冰川退缩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7
9
作者 田洪阵 杨太保 刘沁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38,共5页
运用比值阈值法(TM3/TM5)结合目视解译,从1973年、1999年和2010年3个时段的MSS、ETM、TM影像中提取了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冰川的边界,并对距其较近的门源、乌鞘岭、武威和永昌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数据以及冰川区的气象数据... 运用比值阈值法(TM3/TM5)结合目视解译,从1973年、1999年和2010年3个时段的MSS、ETM、TM影像中提取了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冰川的边界,并对距其较近的门源、乌鞘岭、武威和永昌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数据以及冰川区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7a来,冰川处在持续退缩状态;近10a来,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南坡退缩较快,北坡退缩较慢,其它坡向介于二者之间;(2)该区增温趋势较明显;该区的降水虽有少量增加,但趋势却很不明显;(3)37a来,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气温的升高;近10a来,冰川加速消融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气温变化特征;南坡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退缩 气候变化 遥感 祁连山东段 冷龙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近40a来敦德冰川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田洪阵 杨太保 刘沁萍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7-283,共7页
从1970、1990、2000年和2010年4个时段的MSS、TM、ETM影像中提取了敦德冰川的边界,并结合距敦德冰川较近的托勒、大柴旦和德令哈3个气象站点的1957-2010年年降水量数据、年平均气温和夏季平均气温(6-8月)数据进行分析,对近40a来敦德冰... 从1970、1990、2000年和2010年4个时段的MSS、TM、ETM影像中提取了敦德冰川的边界,并结合距敦德冰川较近的托勒、大柴旦和德令哈3个气象站点的1957-2010年年降水量数据、年平均气温和夏季平均气温(6-8月)数据进行分析,对近40a来敦德冰川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0a来的敦德冰川处在持续退缩状态;最近几十年敦德冰川退缩有相对加速之势;冰川在退缩过程中不断分解,部分分解后的小面积冰川融化消失.近半个世纪以来该区的气候增温趋势较明显,降水虽有少量增加,但是趋势却不明显.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表现为温度的升高是敦德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敦德冰川 冰川退缩 气候变化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城市对周围城市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洪阵 谢玲 +1 位作者 刘沁萍 何英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144,共4页
文章采用1984年和201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计算了市辖区内地区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建成区面积的变化率等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发展情况;选择列车时刻信息、城市空间距离和城市行政区划信息,来衡量周围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 文章采用1984年和201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计算了市辖区内地区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建成区面积的变化率等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发展情况;选择列车时刻信息、城市空间距离和城市行政区划信息,来衡量周围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分析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靠近中心城市的城市并没有发展得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 中心城市 发展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GIS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田洪阵 刘沁萍 刘军伟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48-52,共5页
edGIS技术是GIS技术与Internet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GIS技术的发展 ,是GIS技术走向社会化的必然途径 ,是实现“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之一 .介绍了WebGIS的概念、结构、功能、实现技术及其发展中存在的数据传输速率瓶颈、地理信息共享、... edGIS技术是GIS技术与Internet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GIS技术的发展 ,是GIS技术走向社会化的必然途径 ,是实现“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之一 .介绍了WebGIS的概念、结构、功能、实现技术及其发展中存在的数据传输速率瓶颈、地理信息共享、互操作、分布式工作等问题 .认为第二代互联网、地理标识语言、互操作和分布式工作技术是影响WebGIS发展的关键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发展趋势 互操作 分布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数据库技术的植物检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洪阵 刘沁萍 张向群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81-84,共4页
把Web数据库技术应用到植物信息检索上,给出了植物检索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利用了C#语言结合ASP.NET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开发.
关键词 WEB数据库 植物 检索系统 ASP.NET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数字化成图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洪阵 刘沁萍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ArcGIS 8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结合应用ArcGIS 8对河南省禹州市5个旅游景区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成图的实践,说明了ArcGIS 8数字化成图的方法,同时阐述了数字化成图的基本过程,最后对ArcGIS 8在地图制图方面... ArcGIS 8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结合应用ArcGIS 8对河南省禹州市5个旅游景区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成图的实践,说明了ArcGIS 8数字化成图的方法,同时阐述了数字化成图的基本过程,最后对ArcGIS 8在地图制图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8 数字化成图 优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采样方法对DEM质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15
作者 田洪阵 杨太保 +1 位作者 刘沁萍 曾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9288-9290,共3页
通过编程实现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采集的3种方法(随机采样、规则采样和成层随机采样)的算法,并对某一地区格网大小为30 cm×30 cm的栅格格式的高程数据进行采样,使用多种插值方法对采样数据进行插值,然... 通过编程实现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采集的3种方法(随机采样、规则采样和成层随机采样)的算法,并对某一地区格网大小为30 cm×30 cm的栅格格式的高程数据进行采样,使用多种插值方法对采样数据进行插值,然后计算出偏差值。通过对偏差值的分析,发现这3种采样方法中随机采样较差,规则采样适合于对相对高程要求较高的应用,而成层随机采样适合于对高程总体偏差要求较高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方法 随机采样 规则采样 成层随机采样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农村地区居民地变化研究——以1972—2019年为例
16
作者 刘沁萍 扶心雨 田洪阵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4期133-137,共5页
为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居住环境,更加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地的时空变化,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Landsat遥感观测及多源地理信息1972—2019年30m分辨率的“京津冀”不透水面数据,系统分析1972—2019年“京津冀”农村地区居民地分布... 为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居住环境,更加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地的时空变化,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Landsat遥感观测及多源地理信息1972—2019年30m分辨率的“京津冀”不透水面数据,系统分析1972—2019年“京津冀”农村地区居民地分布、分类、变化情况,并对影响居民地种类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论:“京津冀”地区的郊区、密集城镇、分散城镇、密集村庄的面积都呈现出缓慢、稳定的增长趋势;北京和天津分散村庄的面积均在2000年以后停止增长,逐步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整个地区孤立的小村庄面积持续减少。7种农村居民地在平原地区大幅度扩张,这是“京津冀”农村地区居民地共同呈现的空间特征。GDP、三次产业GDP占比以及建筑业产值的变化趋势都与居民地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地 居民地分类 居民地变化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中国耕地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沁萍 朱闯 +2 位作者 田洪阵 乔荣锋 刘鑫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9-697,共9页
基于 2001、2006、2011、2017 年 4 期 MCD12Q1 数据, 结合地貌类型、经济区划、干湿区划和降水数据, 利用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 研究中国不同地貌类型区、不同干湿区和不同经济区的耕地时空变化特征 . 结果表明, 2001-2017 年中国耕... 基于 2001、2006、2011、2017 年 4 期 MCD12Q1 数据, 结合地貌类型、经济区划、干湿区划和降水数据, 利用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 研究中国不同地貌类型区、不同干湿区和不同经济区的耕地时空变化特征 . 结果表明, 2001-2017 年中国耕地面积总量减少约 7 142.28 km^(2), 其中新增耕地面积约 148 440.35 km^(2), 主要来源于林地和草地;流失耕地面积约 155 582.63 km^(2), 主要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 耕地变化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湿润地区、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东部地区;2001-2006 年中国耕地总量增加, 耕地变化强度最小, 速度最慢, 2006-2017 年中国耕地总量减少, 耕地变化强度逐渐变强, 速度逐渐变快 . 地貌、降水、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对 2001-2017年中国耕地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信息 耕地 时空变化 MODIS数据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3—2020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变化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洪阵 肖月 +2 位作者 杨太保 刘沁萍 张开帆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4-1434,共11页
研究冰川面积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式,对于冰川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Landsat MSS、TM和OLI影像,采用比值阈值法结合目视修正,提取了阿尔金山地区1973—2020年8个时期的冰川边界信息,分析了冰川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距... 研究冰川面积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式,对于冰川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Landsat MSS、TM和OLI影像,采用比值阈值法结合目视修正,提取了阿尔金山地区1973—2020年8个时期的冰川边界信息,分析了冰川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距离阿尔金山较近的且末、若羌、茫崖和冷湖等四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冰川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973—2020年阿尔金山地区冰川整体处于退缩状态,面积减少了(64.89±12.36)km^(2)(19.21%±2.90%);1973—1990年冰川退缩较快,年均退缩率为(0.49±0.07)%·a^(-1);1990—1995年和1995—2000年这两个时期冰川退缩最快,年均退缩率分别为(1.07±0.08)%·a^(-1)和(1.08±0.08)%·a^(-1);2000年后,冰川退缩速率较慢,比较稳定,年均退缩率均低于0.2%·a^(-1)。气温是影响阿尔金山地区1973—2020年冰川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阿尔金山地区冰川对不同气温变化阶段的响应模式为:气温升高阶段,冰川消融,冰川面积减少;气温稳定阶段,冰川逐渐进入新的动态均衡状态,冰川面积也相对稳定;气温降低阶段,因冰川运动的滞后性,冰川面积在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 冰川面积变化 气温变化 响应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天津城市生活便利度研究
19
作者 刘沁萍 李欢 +2 位作者 魏娜 田洪阵 刘利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研究构建天津市城市生活便利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数。方法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从购物、交通、医疗、教育、休闲和其他6个方面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城市生活便利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天... 目的研究构建天津市城市生活便利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数。方法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从购物、交通、医疗、教育、休闲和其他6个方面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城市生活便利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天津市城市生活便利度的空间特征。结果天津市综合生活便利度以城市中心区域最高,除个别区域外,外围区域生活便利度明显低于中心区。结论天津市生活便利度各分项指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针对生活便利度较低的区域,需增设超市购物、交通站点、银行网点、绿化和学校等服务设施,改善该区的整体生活便利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便利度 宜居城市 空间测度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渤海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田洪阵 刘沁萍 +2 位作者 Joaquim I.Goes Helga do Rosario Gomes 杨萌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1-140,共10页
浮游植物作为食物链的基础,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渤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内海和重要渔业生物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该区浮游植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叶绿素a浓度是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对... 浮游植物作为食物链的基础,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渤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内海和重要渔业生物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该区浮游植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叶绿素a浓度是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对1997–2010年的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SeaWiFS)叶绿素a浓度数据和2002–2018年的水色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传感器(MODISAqua)叶绿素a浓度数据进行合并,并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近20年来,渤海全年叶绿素a浓度增加了14.1%,且增加显著。叶绿素a浓度在所有季节都呈现增加趋势;除11月外,其他各月都呈现稳定或增加趋势。从滦河入河口沿岸至渤海海峡的渤海中部,叶绿素a浓度增加较明显。同时也分析了海洋表面温度、风速和降水量数据。夏季渤海周边区域降水量和风速增加以及秋季海表温度的降低都有助于同季叶绿素a浓度的升高。渤海浮游植物可能受陆源营养物质输入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浓度 降水 海洋表面温度 风速 SEAWIFS MODIS AQUA Google EARTH Engine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