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分治到分裂:史学视域中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国事件析论
1
作者 刘林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1,共9页
罗马帝国在395年永久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常识。不过,这个常识与当时的认识根本不同。无论是当时帝国史家的记载,还是制度和观念层面,都不存在帝国的分裂问题,而只是行政管理上的分治,帝国仍然是一个整体。这种主动分治... 罗马帝国在395年永久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常识。不过,这个常识与当时的认识根本不同。无论是当时帝国史家的记载,还是制度和观念层面,都不存在帝国的分裂问题,而只是行政管理上的分治,帝国仍然是一个整体。这种主动分治的观点在后来的史籍中得以延续。18世纪后期,在启蒙运动对罗马帝国命运普遍关注的热潮中,爱德华·吉本开始将分治解读为分裂。他开创的民族国家解读模式被乔治·芬利最终完成,罗马的历史也转换成希腊人反抗奴役、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分国事件也由主动分治变为两个民族乃至国家对立的被动分裂。19世纪后期,分裂说通过学术研究和教育等逐渐普及开来,作为常识被接受,成为历史研究和教科书的一般表述,至今未变。对史家而言,无论帝国是分治还是分裂,都受到他们所处时代及观念的影响,也都有其可取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95年 罗马分国 分治: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识密码的双向认证的安全启动协议
2
作者 冯云龙 张宏科 刘林海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4期287-292,307,共7页
传统安全启动方案的认证环节是基于PKI体制实现,在设备数量剧增的情况下,证书的管理会增加系统复杂性,认证过程仅实现了单向认证,安全性不足;此外,由于选择了链式信任链,导致了在启动过程中的信任传递损失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 传统安全启动方案的认证环节是基于PKI体制实现,在设备数量剧增的情况下,证书的管理会增加系统复杂性,认证过程仅实现了单向认证,安全性不足;此外,由于选择了链式信任链,导致了在启动过程中的信任传递损失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IBC的Secure boot方案,即IBCEB方案;该方案使用了IBC体制的国家标准SM9算法作为实现方法,实现了无证书的双向认证协议,并对信任链模型进行了优化,降低了信任传递的损失;在ZC706评估板上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备在双向认证后成功启动,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ure boot IBC SM9 无证书 双向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安通胶囊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及其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林海 王勇 蒲永昌 《西部医学》 2014年第11期1490-1492,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安通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安通胶囊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 目的探讨前列安通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安通胶囊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观察组的复发率(6.7%)少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免疫功能指标IgA、IgG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及NIH-CPSI临床症状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卵磷脂小体(++++)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安通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安通胶囊 免疫功能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林海 汪勇 +1 位作者 张仰 郭钏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联合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115例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FURL组(65... 目的:比较分析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联合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115例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FURL组(65例)与PCNL组(50例)。测定入组患者的结石负荷,结石位置,结石数量,术前、术后24 h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水平,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结果:FURL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PCNL组(P<0.05);FURL组结石负荷<2 cm的结石清除率、位于下盏的结石清除率、单个结石清除率分别为69.56%、46.87%、66.67%,均显著低于PCNL组的96.77%、100.00%、100.00%(P<0.05);FURL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23%,显著低于PCNL组(P<0.05);两组术后24 h WBC、hs-CRP比术前均显著上升,Hb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RL组术后24 h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PCNL组、Hb显著高于PCNL组(P<0.05)。结论:PCNL对结石负荷<2 cm、下盏或单个的肾结石,结石清除率优于FURL,但相比PCNL,FURL治疗肾结石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碎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50年后看保罗·巴兰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林海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2,共6页
关键词 资本主义发展史 政治经济学 世界体系 帝国主义 保罗 第三世界国家 政治经济形势 文章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腊军制变革与城邦的兴衰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林海 徐松岩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希腊军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城邦的兴衰密切相关的。以重装步兵为主体的公民兵制度随着奴隶制城邦的产生而初步形成。这种军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城邦的土地所有制。古典时代中期以后,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私有制经济的扩大,城邦的... 希腊军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城邦的兴衰密切相关的。以重装步兵为主体的公民兵制度随着奴隶制城邦的产生而初步形成。这种军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城邦的土地所有制。古典时代中期以后,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私有制经济的扩大,城邦的经济基础日渐削弱以至瓦解,统治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和改进军事制度。雇佣兵制度的出现并逐步取代公民兵制度,乃是希腊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 城邦 军事制度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纯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林海 谈定生 《上海有色金属》 CAS 2004年第2期60-64,76,共6页
简要介绍了超高纯铜(UHPC)的几种精炼方法,以及它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并对超高纯铜的研究开发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超高纯铜 电解精炼 区熔精炼 制备 UH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历史分期研究的两次转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林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分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史学界在中国历史分期的研究上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传统朝代史编纂模式转向线性进步分段论,近代西方的历史三分理... 分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史学界在中国历史分期的研究上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传统朝代史编纂模式转向线性进步分段论,近代西方的历史三分理论逐渐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其中,日本史学界关于中国历史分期的理论和实践对转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西方的分期理论为基础,以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主要线索,出现了不同的分期理论和实践,也有批判性的反思。第二次转型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社会史大论战,到50年代末正式完成。在这次向马克思主义史观转变的过程中,以社会经济形态为分期依据的社会发展阶段论最终确立,其中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五种生产方式分期体系的确立,研究的重点也由分期理论选择之争转向马克思主义内部如何分期的讨论。历史分期的转型切合了近现代中国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对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学科建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提供了一些值得认真反思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分期研究 学术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基督教的历史分期理论及其特点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林海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1,共4页
基督教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对历史认识有比较大的变化。对历史进行分期,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虽然近现代学术界对此问题有一定的共识,但还未见较为全面的考察,而且对其中所蕴含的多样性特点也没充分重视,对这些特点所产生的历史背景... 基督教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对历史认识有比较大的变化。对历史进行分期,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虽然近现代学术界对此问题有一定的共识,但还未见较为全面的考察,而且对其中所蕴含的多样性特点也没充分重视,对这些特点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没有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作简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基督教 历史认识 分期理论 学术界 近现代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加尔文在日内瓦宗教改革成功的外部原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林海 高中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5-148,共4页
加尔文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获得成功是与有利的外部环境密不可分的 ,其中良好的环境是改革得以实施的保障 ,共同的目标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合理的关系定位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加尔文 日内瓦 宗教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互惠到利他——宗教改革时期基督教济贫观念的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林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85,共6页
宗教改革时期的济贫改革是近代欧洲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基督教的济贫观念在这个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传统的以互惠为主要特征的功利性救济观转为以强调爱,即上帝之爱和基督徒之爱为主要特征的利他性救济观。救济不再是... 宗教改革时期的济贫改革是近代欧洲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基督教的济贫观念在这个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传统的以互惠为主要特征的功利性救济观转为以强调爱,即上帝之爱和基督徒之爱为主要特征的利他性救济观。救济不再是为救赎准备条件的手段,而成为责任和义务,是基督徒身份的主要标志。宗教改革与这种观念的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宗教改革 济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中国人关于基督教God/Spirit汉译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林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56,共10页
如何用汉语词翻译圣经中的God(Elohim/Theos)和Spirit(ruach/pneuma)?近代以来,就成为讨论的问题,被称为"术语问题"。不过,学界一般认为这只是外籍传教士内部的争论,中国学者并未参与。其实,查阅当时的资料就会发现,中国人对... 如何用汉语词翻译圣经中的God(Elohim/Theos)和Spirit(ruach/pneuma)?近代以来,就成为讨论的问题,被称为"术语问题"。不过,学界一般认为这只是外籍传教士内部的争论,中国学者并未参与。其实,查阅当时的资料就会发现,中国人对这个问题也一直进行着认真的讨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何进善、徐继?、洪秀全等就使用了"上帝"、"神天"、"天父"、"真神"等译名。19世纪70年代末,更多学者参与其中,福州征文活动和《万国公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讨论达到高潮,这个时期出现了"造化主"、"真宰"等译名。中国学者的主张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重要的推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GOD/SPIRIT 术语问题 汉译 中国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硝酸铜电解液体系中砷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林海 饶波 +1 位作者 王学军 张珍珍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1-64,88,共5页
研究了活性炭对硝酸铜电解液体系中砷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活性炭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溶液p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常温下,砷初始浓度为1g/L,电解液与活性炭质量比为13∶1,pH=2.5,平衡... 研究了活性炭对硝酸铜电解液体系中砷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活性炭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溶液p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常温下,砷初始浓度为1g/L,电解液与活性炭质量比为13∶1,pH=2.5,平衡时间为40min时,砷的去除率达到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硝酸铜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通道SOPC系统性能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林海 张勇 常迎辉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5年第3期43-45,54,共4页
针对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FC)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中制约传输速度的关键环节,从4个层面进行了性能优化设计:使用离散集中式直接存储器访问(Scatter-Gather Direct Memory Access,SGDMA)代替传统的DMA进行高效的数据搬运;扩展Fibre C... 针对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FC)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中制约传输速度的关键环节,从4个层面进行了性能优化设计:使用离散集中式直接存储器访问(Scatter-Gather Direct Memory Access,SGDMA)代替传统的DMA进行高效的数据搬运;扩展Fibre Channel协议硬件模块数据缓冲区以实现多帧传输;在Power PC固件中设计新的内存管理队列以避免内存碎片;分配特定的非缓存内存区域以保证缓存的一致性及有效性。对比测试实验表明:系统优化后数据传输速度从39 MB/s提高到115 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道 直接存储器访问 内存管理 缓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界关于西罗马帝国衰亡问题研究的述评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林海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94,共12页
西罗马帝国的最终命运如何?这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近代以来,在帝国是否衰亡的问题上,先后有中断说、连续说、转型说、晚期古代说出现,在过去的几年内,中断说又重新高涨;在衰亡的原因上,则有自然衰败说、偶然说、综合说、地理... 西罗马帝国的最终命运如何?这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近代以来,在帝国是否衰亡的问题上,先后有中断说、连续说、转型说、晚期古代说出现,在过去的几年内,中断说又重新高涨;在衰亡的原因上,则有自然衰败说、偶然说、综合说、地理位置说、自杀论等多因素理论,以及涵盖社会各个方面的单主因论等;在蛮族与罗马的关系上,有入侵说、征服说、迁徙说、收留说、融合说等。在蛮族进入罗马产生的影响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分歧;西罗马帝国的命运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科发展、研究者的价值取向、时代发展以及民族观念等都深深伴随着该问题探讨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马帝国 衰亡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基督教的命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林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8-101,共4页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一直是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古史研究者对古代的宗教与社会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这里发表的五篇文章分别表达了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刘家和认为,比较研究还应继续做同中察异的工作,就宗...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一直是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古史研究者对古代的宗教与社会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这里发表的五篇文章分别表达了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刘家和认为,比较研究还应继续做同中察异的工作,就宗教与历史之关系而言,中国的三代与古代希腊、罗马本来各不相同;但不论前者的邦国,还是后者的城邦,都有自己的守护之神,这点又是相同的;可是在此之上,前者还有天或皇天上帝,后者则无,原因之一是由于前者在地上有最高的天下共主,而后者则无。杨共乐认为,敬重神灵,墨守礼仪,以敬神束缚民众,以礼仪统一思想,是罗马早期宗教具有的明显的目的性;敬仰民族神明,宽容外邦神灵,又使罗马的宗教传统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开放性;早期罗马的宗教传统是多神崇拜但有秩序,宽容外神但有原则,主要表现在新的外神从未渗透到罗马旧有宗教的核心,后者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刘林海指出,基督教最初并非罗马的唯一选择,其优势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步确立的;罗马传统宗教自我更新的失败则把基督教推向了国教的地位。蒋重跃对《新约》的道德金规则与《论语》的忠恕思想做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都主张博爱。但《新约》的金规则只有肯定式的表达,因为基督教的博爱来自上帝,上帝是无限的,上帝的爱也要无限地向外推出去;《论语》的忠恕思想则既有肯定式,也有否定式的表达,由于儒家的博爱来自人自身,人是有限的,所以人类之爱既可向外推出去,又要向内加以限制。这是二者最根本的差异。王献华在分析雅各布森的相关作品的基础上认为,对早期两河流域宗教的研究和对早期两河流域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研究必须是合二为一的学术进程;在早期两河流域宗教研究中,神灵史的路径可以认为是下一阶段的学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20世纪中后期 早期 社会现象 罗马帝国 科学的理论 近代以来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史学界宗教改革研究中的新理论探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林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8,共5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的宗教改革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的转型,在宗教改革的内涵、宗教改革与中世纪传统的关系、激进改革、宗教改革时期的罗马天主教会等诸多问题上,都取得了显著的理论突破,丰富和深化了宗教改革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 宗教改革研究 范式转型 激进改革 罗马天主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都思神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林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7-137,共11页
对于基督教经典中的最高存在者究竟应该用哪个/哪些汉语词加以翻译?这是比较宗教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大问题。19世纪,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曾有过长期的争论。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不同意以马礼逊圣经译本为代表的用汉语的"神"... 对于基督教经典中的最高存在者究竟应该用哪个/哪些汉语词加以翻译?这是比较宗教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大问题。19世纪,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曾有过长期的争论。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不同意以马礼逊圣经译本为代表的用汉语的"神"来翻译God的做法,他从比较角度对汉语中的"上帝"和"神"进行分析,并用它们作为Elohim和Ruach的译名。他不但认为"上帝"和"神"在本质上与希腊罗马的theos和Pneuma一致,而且认为中国宗教具有自然神学的特征,与希腊罗马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麦都思关于"上帝"和"神"的观点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是当时中西宗教和思想传统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认识中国基督教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意义。他利用中国文化元素阐释基督教神学的探索是近代中国基督教神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西方解读中国宗教乃至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也为中国人认识基督教作了理论上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都思 神学思想 上帝 自然神学 宋明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世纪西欧的三等级观念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林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104,共11页
三等级观念是中世纪西欧历史上的一种现象。19世纪末以来,对于三等级观念中的等级关系,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三等级是一种层级性的不平等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三等级是功能性的职能三分,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事实上,中世纪... 三等级观念是中世纪西欧历史上的一种现象。19世纪末以来,对于三等级观念中的等级关系,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三等级是一种层级性的不平等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三等级是功能性的职能三分,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事实上,中世纪西欧的三等级观念是在基督教等级观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各等级之间既非单纯的平等协作,亦非单纯的层级性不平等关系,而是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即同时包含着上述两种情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两种情况的存在与教俗最高权力的斗争密切相关,在这场斗争中,教权至上派突出其不平等的一面,王权至上派则强调功能性的平等协作的一面;两种观点斗争中此消彼长,14世纪以后,随着王权和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主张平等协作的观点逐渐压倒主张不平等的观点,成为三等级观念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西欧 等级 三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公民友爱”到“兄弟之爱”——古罗马社会救助伦理的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林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7,共11页
古代罗马的社会救助伦理经历了从传统的"公民友爱"到基督教的"兄弟之爱"的发展。在传统伦理下,人生目的在追求幸福,幸福、美德与善是不可分的。善行意在实现美德,体现的是友爱,遵循对等、互惠、正义的原则。它以城... 古代罗马的社会救助伦理经历了从传统的"公民友爱"到基督教的"兄弟之爱"的发展。在传统伦理下,人生目的在追求幸福,幸福、美德与善是不可分的。善行意在实现美德,体现的是友爱,遵循对等、互惠、正义的原则。它以城邦及其土地占有制度为基础,以公民为对象。随着这些基础的消失,这种伦理观念及其所依附的善行代救济的救助机制也逐渐被抛弃;在基督教的伦理中,人生目的在永生的救赎,信仰与爱不可分割。善行体现的是对神的信仰和爱,以救济贫困为目的。它以所有人为对象,展示的是兄弟之爱,其社会基础是帝国体制。基督教扩充了爱,把信仰、爱与美德统一起来,发展了传统的救助伦理。这种伦理及其所依附的救助体制超越了狭隘的城邦意识,顺应了罗马帝国发展的需要,最终成为主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友爱 兄弟之爱 古罗马 社会救助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