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YOLOv5框架在细菌计数方向的研究
1
作者 高新颖 刘晶雪 +2 位作者 张静 左兴盛 张林林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24年第9期111-120,共10页
水中细菌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水体污染程度。水中细菌总数反映了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为了能快速、高效、准确地统计出细菌总量,将深度学习引入环境工程中,提出一种基于YOLOv5的细菌计数改... 水中细菌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水体污染程度。水中细菌总数反映了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为了能快速、高效、准确地统计出细菌总量,将深度学习引入环境工程中,提出一种基于YOLOv5的细菌计数改进算法。首先对自建细菌数据集使用K-means++聚类算法获得和特征图更加匹配的先验框,之后,在网络中增加一层小目标检测层,提高模型对图像中小目标的敏感度,最后,在骨干网络中C3层后引入一种协调注意力(CA),其不仅能捕获跨通道信息,还能捕获方向感知和位置敏感信息,提高对小目标的识别度,这有助于模型提高对密集预测任务的性能。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的YOLOv5框架算法,改进后的算法在测试集上的平均检测率到达93.04%,提高了7.68%,同时训练损失也更低,验证了增加小目标检测层和注意力机制对细菌图像这种小目标密集检测有较好效果。该算法的引入可以提高细菌计数效率和计数精准度,同时实现对细菌数量的高精度分析,从而进一步深入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环境污染的程度以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The number of bacteria in wa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measure water quality, and the change of bacteria number can indirectly reflect the degree of water pollu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in water reflects the degree of pollution by organic matter. In order to count the total amount of bacteria quickly,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an improved algorithm of bacteria counting based on YOLOv5 is proposed by introducing deep learning in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Firstly, a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used for the self-built bacteria dataset to obtain priori frames that match more closely with the feature map. Secondly, a small target detection layer is added to the network 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odel to small targets in images, finally, a coordinated attention (CA) is introduced after the C3 layer in the backbone network, which can capture not only cross-channel information but also orientation-aware and position-sensitive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of small targets, which helps the model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for dense prediction tasks.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algorithm achieves an average detection rate of 93.04% on the test set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YOLOv5 framework algorithm, an improvement of 7.68%, as well as a lower training loss, verifying that the addition of the small target detection layer and the attention mechanism is more effective for dense detection of small targets like bacterial imag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algorithm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bacterial counting, and can achieve high precision analysis of bacterial counts, further deepening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the degre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CUDA CA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YOLOv5 K-MEA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不同条件下微藻生长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高新颖 张静 +2 位作者 刘晶雪 冯亚男 张林林 《交叉科学快报》 2024年第3期398-409,共12页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对实验中获得的小数据进行模拟分析。本研究以微藻为基础,利用收集的9组文献中对微藻的研究结果为数据,使用四种算法,即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径向基函数神...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对实验中获得的小数据进行模拟分析。本研究以微藻为基础,利用收集的9组文献中对微藻的研究结果为数据,使用四种算法,即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使用MATLAB软件进行建模和分析,与原文献中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对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通过比较相对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偏差误差(MBE)、均方根误差(RMSE)和均方误差(MSE),相比于传统的响应面分析法,机器学习算法表现出更好的预测效果,其中随机森林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相对系数最接近于1,预测效果最好,其次是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Currentl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and used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small data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s. This study based on microalgae and using the collected 9 groups of microalgae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 data, using four kinds of algorithms, namely, the BP neural network,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random forests (RF) and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neural network, using MATLAB software for modeling and analysis, comparing with the original documents by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method. The following main conclusions: by comparing the relative coefficient (R2), the mean absolute error (MAE), mean bias error (MB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and mean square error (MS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metho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show better prediction effect, random forests and the relative coefficient of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neural network is the most close to 1, the prediction effect is best, followed by BP neural network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微藻 MATLAB 环境因子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孕育处理对Al-Cu-Mg合金时效影响的价电子理论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力生 刘晶雪 林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33-136,共4页
对在液态下经电脉冲孕育处理的Al-4%Cu-0.8%Mg合金进行固溶、时效处理,研究电脉冲对铝铜合金固溶时效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脉冲改善了Al-Cu-Mg合金的时效组织,减少了晶界上的低熔点相,使得弥散析出相的析出更彻底。同时运用固体... 对在液态下经电脉冲孕育处理的Al-4%Cu-0.8%Mg合金进行固溶、时效处理,研究电脉冲对铝铜合金固溶时效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脉冲改善了Al-Cu-Mg合金的时效组织,减少了晶界上的低熔点相,使得弥散析出相的析出更彻底。同时运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计算了Al-Cu-Mg合金时效初期过饱和固溶体相结构,从电子结构层次分析了电脉冲孕育处理对Al-Cu-Mg合金时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脉冲电场作用于合金熔体后,促进了Al-Cu-Mg偏聚结构单元的出现,从而提高了时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合金 电脉冲孕育处理(EPM) EET 价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评分模型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晶雪 李树臣 《肝脏》 2023年第7期857-861,共5页
肝功能衰竭是一种致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的临床综合征。其起病迅速,病死率极高,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加,因而各种预后评分模型逐渐被开发出来,并广泛用于评估肝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选择最适合患者的... 肝功能衰竭是一种致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的临床综合征。其起病迅速,病死率极高,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加,因而各种预后评分模型逐渐被开发出来,并广泛用于评估肝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最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但这些评分系统在不同患者亚群中的效能仍有区别,并且在不同因素下具有差异性。本文回顾总结近年关于肝衰竭患者预后评分模型的研究,论述各评分模型的优点及不足,以便尽早地在临床上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分模型 肝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新建三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晶雪 乔美珍 《中国医药导刊》 2021年第11期869-872,共4页
目的:了解某新建三级综合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的基线情况,分析干预效果,为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考试题库,在基线期对全体员工进行考核,通过多媒体教学、制定学习手册、开展现场培训及应急处置演练等... 目的:了解某新建三级综合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的基线情况,分析干预效果,为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考试题库,在基线期对全体员工进行考核,通过多媒体教学、制定学习手册、开展现场培训及应急处置演练等方式干预,干预后再次考核,统计分析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基线期医师、护理人员、医技人员、行政人员平均得分分别为(82.06±15.29)、(83.03±11.99)、(71.25±17.06)、(64.81±18.80)分,干预后医师、护理人员、医技人员、行政人员平均得分分别为(92.35±5.90)、(90.79±5.99)、(91.41±7.92)、(90±5.88)分,不同类别人员得分与基线期相比均升高,干预后不同类别人员之间比较,医技人员和行政人员得分较低(P<0.001);干预后的各类型知识答题正确率与基线期相比均有提升(P<0.001)。结论:基线期各类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认知不足,应多层面加强干预,线上线下相结合,可促进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及技能水平的提高,提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能力,切实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防控 知识知晓率 效果分析 医护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晶雪 李树臣 《肝脏》 2023年第5期611-614,共4页
肝功能衰竭是指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严重肝功能损伤,以黄疸、凝血功能紊乱、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中,研究表明肝衰竭患者病情的进展与免疫功能失调及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会释放... 肝功能衰竭是指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严重肝功能损伤,以黄疸、凝血功能紊乱、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中,研究表明肝衰竭患者病情的进展与免疫功能失调及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会释放出多种白细胞介素,通过与不同类型细胞上表达的特定受体结合,从而在宏观及微循环上发生改变.白介素的释放损害宿主的防御机制,使肝衰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受到继发感染,因而导致更高的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死率.白介素家族具有重叠但也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共同参与调节肝脏纤维化、免疫细胞刺激、损伤和修复之间的平衡,并且在多种炎症条件下都具有病理生理作用,与肝衰竭过程中的肝细胞坏死和疾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系统总结目前国内外白细胞介素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肝衰竭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3年苏州市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腹(盆)腔软组织感染监测报告
7
作者 刘晶雪 王秀珍 +5 位作者 乔美珍 张骏骥 丁蔚 朱书开 金美娟 宋晓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5年第5期758-763,共6页
目的探讨苏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腹(盆)腔软组织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其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苏州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通过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苏州市58家成员单位定期上报的腹(盆... 目的探讨苏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腹(盆)腔软组织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其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苏州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通过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苏州市58家成员单位定期上报的腹(盆)腔软组织感染监测数据,其中26家三级医院、32家二级医院。结果1178株病原菌主要分布于三级医院,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多重耐药菌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构成比最高。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替加环素较为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米诺环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敏感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多数药物呈高度耐药;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高度耐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高度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率<5%;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最高。结论腹(盆)腔软组织感染多为混合感染,病原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其病原谱及耐药性监测,针对性指导临床诊疗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腹(盆)腔软组织感染 多重耐药菌 监测分析
原文传递
副粘病毒HN蛋白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晶雪 刘颖 +6 位作者 迟苗苗 姜晶晶 操詹魁 温红玲 赵丽 迟连利 王志玉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包膜上镶嵌着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和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两者的相互作用是决定病毒宿主范围、毒力和传播的关键。为探讨HN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Fusion in... 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包膜上镶嵌着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和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两者的相互作用是决定病毒宿主范围、毒力和传播的关键。为探讨HN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Fusion interaction region,FIR)在膜融合机制中的作用,选取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与人副流感病毒3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hPIV3)为研究对象,通过片段置换及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嵌合体C1、C2,进一步将NDV及hPIV3HN的FIR内第51位丝氨酸(Serine,S)、第55位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D)定点突变为丙氨酸(Alanine,A),获得突变体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对嵌合体及突变体蛋白的细胞表面表达效率、受体识别活性、神经氨酸酶活性、促细胞融合活性及半融合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各嵌合体C1、C2及突变体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的细胞表达效率、神经氨酸酶活性(Neuraminidase,NA)与野生型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促细胞融合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C1、C2、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分别为野生型的7%、9%、27%、19%、17%和21%;C1、C2、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的受体识别活性分别为14.7%、22.3%、35.5%、28.8%、33.9%和40.2%,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副粘病毒HN蛋白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的突变及置换使HN蛋白的促细胞融合活性、受体识别活性降低,其中第51位丝氨酸(S51)及第55位天冬氨酸(D55)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 融合蛋白(F) 相互作用区
原文传递
新城疫病毒HN蛋白促细胞融合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晶雪 王志玉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9-964,共6页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可导致急性和高度致死性禽类传染病,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膜融合是NDV发挥毒力的第一步,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发挥促细胞融合作用,协助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可导致急性和高度致死性禽类传染病,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膜融合是NDV发挥毒力的第一步,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发挥促细胞融合作用,协助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介导完成膜融合这一过程。本文从HN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入手,对HN蛋白头部、头-颈连接区及颈部在促细胞融合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与讨论,以期为深入研究NDV的致病机制,进一步研发新型药物和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NDV)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 促细胞融合 机制
原文传递
新城疫病毒HN糖蛋白头颈部相互作用区基因突变分析
10
作者 操詹魁 刘颖 +6 位作者 迟苗苗 姜晶晶 刘晶雪 温红玲 赵丽 迟连利 王志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63-468,共6页
目的明确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virus,NDV)包膜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头颈部相互作用区91—112氨基酸(aa)片段的功能,阐明该区域促进细胞特异性膜融合的作用。方法比对NDVHN91~11... 目的明确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virus,NDV)包膜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头颈部相互作用区91—112氨基酸(aa)片段的功能,阐明该区域促进细胞特异性膜融合的作用。方法比对NDVHN91~112aa与MeVH、RSVG、hPIV3HN,确定吸附蛋白相应的基因序列,采用片段缺失、置换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NDVHN缺失突变体De(HN)和嵌合体Ch(MeV)、Ch(RSV)、Ch(hPIV3);痘苗病毒-T7瞬时表达系统在真核细胞BHK-21内表达各突变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突变体蛋白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蛋白功能试验分别测定各突变体蛋白的促细胞融合活性、受体识别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结果De(HN)和Ch(MeV)、Ch(RSV)、Ch(hPIV3)的细胞表面表达效率分别为野生型的9.04%、82.20%、70.16%和75.65%;促细胞融合活性分别为野生型的3.83%、24.76%、29.42%和57.84%(P均〈0.05),其中De(HN)的促细胞融合活性基本消失,镜下未观察到合胞体形成;受体识别活性分别为野生型的13.48%、36.25%、34.93%和65.22%(P均〈0.05),与促细胞融合活性具有一致性;神经氨酸酶活性分别为野生型的10.81%、54.42%、50.13%和60.35%(P均〈0.05)。结论NDVHN蛋白91-112aa对膜融合功能有重要影响,缺失突变体膜融合功能的消失与其未能在细胞表面有效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融合蛋白 同源重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