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压力容器用厚壁带大尺寸侧接管的一体化筒体制造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敬杰 刘凯泉 李少飞 《大型铸锻件》 2024年第1期23-25,31,共4页
介绍了一种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用厚壁带大尺寸侧接管的一体化筒体制造技术。借助于数值模拟方法,设计并锻造出一支带对称凸台的厚壁筒体,在凸台位置机加工出预制孔,用于侧接管的定位和成形,通过专用冲型辅具,将锻造压力传递至接管冲头,完... 介绍了一种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用厚壁带大尺寸侧接管的一体化筒体制造技术。借助于数值模拟方法,设计并锻造出一支带对称凸台的厚壁筒体,在凸台位置机加工出预制孔,用于侧接管的定位和成形,通过专用冲型辅具,将锻造压力传递至接管冲头,完成接管的热挤压成形,最终实现了锻件的一体化近净成形,最大限度保留了锻造流线。性能热处理后,锻件各部位最终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压力容器 侧接管 一体化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郊乡镇集市的地方营造与情感建构——以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集镇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敬杰 张富申 +2 位作者 周宇 周林波 赵欣雨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1-113,共13页
在当下城乡二元体制被打破、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地方与空间的探索方兴未艾。以市郊乡镇颍州区三塔集镇集市为例,采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视角探究空间意义的地方营造、情感建构,特别是二者对于... 在当下城乡二元体制被打破、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地方与空间的探索方兴未艾。以市郊乡镇颍州区三塔集镇集市为例,采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视角探究空间意义的地方营造、情感建构,特别是二者对于地方认同的作用过程。研究发现:政府是交易空间塑造的主导者,通过“逢会”这一多属性活动扩展社会空间,并在意义空间上扮演主要参与者,在多方互动中实现叠写,共同实现地方营造。政府通过文化过滤满足文化筛选需求,形成新的空间再生产,各主体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媒介景观改造着集市,结合表征与非表征空间的融合,促进地方认同,最终实现地方情感建构,在原本的物质空间延伸出具有社会文化特质的多元空间。印刻在记忆、媒体中的集市不会凋零,饱含情感和行为的互动也会在集市中得到存续,并赋予地方与空间以历史、经验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营造 情感建构 市郊乡镇 集市 三塔集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天长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敬杰 张富申 +2 位作者 周林波 周宇 赵欣雨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厘清“三生”空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明驱动因素,为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转型提供科学依据。以天长市为研究区域,采用2009—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迁移等模型,测算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 厘清“三生”空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明驱动因素,为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转型提供科学依据。以天长市为研究区域,采用2009—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迁移等模型,测算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土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总体呈现“一增一稳一减”的特点,生产空间面积增长11.68 km 2,生活空间面积相对稳定,生态空间面积缩减了12.44 km 2,其中,农业生产用地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主要源于农村生活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的转入;2)工矿生产用地和城镇生活用地的空间集聚最为明显,其重心逐步向东南方向迁移;3)以2014年为界,天长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前期为0.22%,后期为0.13%,其中,工矿生产用地和城镇生活用地的单一动态度增速最为明显,前期分别为2.95%与5.96%,后期分别为2.73%与1.73%,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增长1.13;4)人口、已建成水库总库容、建成区面积等因素对天长市“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与CA结合模型分析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敬杰 夏敏 +2 位作者 刘友兆 张开亮 张子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2-252,共11页
为深入剖析影响农村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的作用机理,研究农村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该文以官林镇为例,以遥感解译、问卷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多智能体方法构建模型,定量分析自然区位因子和主体决策行为对农村土地数量和... 为深入剖析影响农村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的作用机理,研究农村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该文以官林镇为例,以遥感解译、问卷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多智能体方法构建模型,定量分析自然区位因子和主体决策行为对农村土地数量和空间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 H值、表层土壤质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各行业产值、与水源及道路的距离等自然区位因子对各类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智能主体的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家庭特征等影响其用地扩张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农村土地面积变化,区位交通方面的因素影响主体的用地位置再选择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农村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和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相结合的模型Kappa系数值为0.808 7,模拟效果较好,可以为系统研究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统筹安排农村各类土地利用规模、布局和时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 模型 多智能体 农村土地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主体的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交易风险评价与防控——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敬杰 夏敏 刘友兆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21,共9页
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参与主体视角出发,运用DSP制度风险研究技术体系识别江苏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工作的风险因子,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指标交易风险及参与主体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 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参与主体视角出发,运用DSP制度风险研究技术体系识别江苏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工作的风险因子,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指标交易风险及参与主体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综合风险分值为70.37,虽属较高风险等级,但分值偏低;从参与主体视角分析发现,指标交易中心面临的风险高居首位,指标竞得方政府面临的风险次之,指标出让方政府面临的风险最小,其中前期规划评估风险、后续指标数量风险、非理性竞买风险是各参与主体面临风险的主要原因;据此针对指标出让方政府围绕重视前期规划和风险评估提出了制定相关规划和计划,制定指标交易风险评估体系及相应的对策和实施计划等防控措施,针对指标交易中心围绕后续指标数量问题提出了合理控制年度指标交易规模,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探索交易指标来源渠道等防控措施,针对指标竞得方政府围绕理性购买指标提出了风险评估和资金规划、理性报价等防控措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工作及相关土地指标交易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体 补充耕地指标交易 风险评价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模拟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敬杰 夏敏 +1 位作者 刘友兆 欧维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207-213,共7页
通过梳理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驱动力及模拟预测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提炼研究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现有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多以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等单一土地类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驱动因子,... 通过梳理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驱动力及模拟预测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提炼研究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现有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多以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等单一土地类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驱动因子,未来需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系统的关注,考虑不同类型农户意愿的同时,重视企业、政府、城镇居民等相关主体决策行为的影响;现有针对农村土地利用系统变化的模拟研究相对较少,无论从环境约束指标选取、转换规则及综合规则的制定还是模拟平台的开发,都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研究,开发简单实用且适合我国农村特色的模拟平台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变化 驱动力 模拟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筒体锻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敬杰 刘凯泉 《大型铸锻件》 2018年第6期22-23,33,共3页
针对某容器锥形筒体,对比分析"喇叭口形"与"米斗形"两种锻造成形方式的优缺点,选择了"喇叭口形"锻造成形方式。通过计算得到扩孔出成品前坯料轮廓尺寸,优化锻造工艺,成功锻造出锥形筒体。
关键词 锥形筒体 喇叭口形 米斗形 锻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功能和发展水平的乡村类型识别与发展路径
8
作者 刘敬杰 施羽乐 +1 位作者 林玉朗 欧维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5期89-98,共10页
结合土地利用功能差异及村庄发展状况,科学划分乡村类型,是编制村庄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乡村发展和振兴的基础。本研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从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村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模型,从人口、土地、产业3个方面构建乡... 结合土地利用功能差异及村庄发展状况,科学划分乡村类型,是编制村庄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乡村发展和振兴的基础。本研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从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村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模型,从人口、土地、产业3个方面构建乡村发展状况评价模型,系统分析村庄土地多功能性和乡村发展水平及两者的耦合状况,识别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各类型乡村发展路径,为村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乡村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乡村发展 乡村类型划分 发展路径 宜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元理论和证据理论相结合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 被引量:59
9
作者 李玲玲 刘敬杰 +2 位作者 凌跃胜 周贤 张云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3-391,共9页
针对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及主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物元理论和证据理论相结合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运用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建立电能质量的物元模型,利用关联函数将电能质量各项评估指标与各个质量等级的评价区间... 针对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及主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物元理论和证据理论相结合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运用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建立电能质量的物元模型,利用关联函数将电能质量各项评估指标与各个质量等级的评价区间之间的隶属关系定量化,并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进而获得各指标的基本信度函数;然后利用熵权法与G1法相结合的复合赋权法确定电能质量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用来修正原始证据的基本信度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证据组合规则对其进行融合,从而得到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结果。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能够得到更精确、客观的综合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物元理论 证据理论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封头锻件镦挤成形工艺研究
10
作者 刘敬杰 刘凯泉 《大型铸锻件》 2019年第1期20-22,共3页
在对某异形封头锻件结构进行分析后,选择模内镦挤成形方式,提出了模具的设计思路。利用Deform-3D软件对此异形封头锻件进行模内镦挤成形模拟,通过优化成形前坯料形状尺寸来满足成形力要求。结果表明,模具结构形式设计合理,坯料形状尺寸... 在对某异形封头锻件结构进行分析后,选择模内镦挤成形方式,提出了模具的设计思路。利用Deform-3D软件对此异形封头锻件进行模内镦挤成形模拟,通过优化成形前坯料形状尺寸来满足成形力要求。结果表明,模具结构形式设计合理,坯料形状尺寸优化能够满足成形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封头锻件 镦挤成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饼型锻件锻造质量缺陷及其优化方案
11
作者 刘敬杰 祁文波 《大型铸锻件》 2013年第6期39-39,41,共2页
介绍了圆饼型锻件在锻造过程中的缺陷,提出了锻造工艺新思路。优化锻造工艺,即采用二次WHF法+JTS法进行压实制坯,能够有效锻合孔洞和疏松。采用中心凸台镦粗工艺,以增加变形均匀性,减小夹杂进一步扩展,控制夹杂物形貌,使其不成为片状汇... 介绍了圆饼型锻件在锻造过程中的缺陷,提出了锻造工艺新思路。优化锻造工艺,即采用二次WHF法+JTS法进行压实制坯,能够有效锻合孔洞和疏松。采用中心凸台镦粗工艺,以增加变形均匀性,减小夹杂进一步扩展,控制夹杂物形貌,使其不成为片状汇合,能够有效解决锻造过程中无损检测质量缺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饼型锻件 缺陷 锻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地区镇域生态用地变化模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被引量:10
12
作者 夏敏 张子红 +2 位作者 赵炳梓 文博 刘敬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2-1031,共10页
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生态用地变化剧烈,研究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其生态用地保护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以宜兴市官林镇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其2009—2015年生... 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生态用地变化剧烈,研究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其生态用地保护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以宜兴市官林镇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其2009—2015年生态用地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研究区2021年和2024年生态用地变化,在此基础上测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结果表明:2009—2015年,官林镇生态用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高程、GDP、人口密度和到河流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因素对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2015—2024年生态用地呈迅速减少趋势,其中水田的面积减少最多,9年间净减少358.25 hm^2;而养殖水面呈高速增加趋势,年均增长24.23 hm^2,总体增加了16.97%;生态用地主要转移去向为养殖水面、旱地、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2009—202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减少,与水体和耕地变化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官林镇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保护镇域生态用地和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域 生态用地 变化模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土地信息系统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敬杰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土地信息系统实验课是一门理论性、信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为解决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内容体系不完善、实用性弱等问题,基于OBE教育理念,采用调查与访谈法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需求,构建适用于地理科学专业土地信息系统实验课... 土地信息系统实验课是一门理论性、信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为解决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内容体系不完善、实用性弱等问题,基于OBE教育理念,采用调查与访谈法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需求,构建适用于地理科学专业土地信息系统实验课程改革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该课程前导知识欠缺、实验教学内容仍需调整、实验教学设施有待建设;(2)综合理论和技术的土地信息系统实验课程,是现有培养体系、学生个人发展、行业发展和社会实践应用的需求;(3)遵循OBE理念,设定学习目标、重构学习内容、创新学习路径,构建了地理科学专业土地信息系统实验课程改革模式。研究结果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信息系统实验课程 OBE理念 需求分析 学习内容 创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潜力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村庄分类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欧维新 邹怡 +1 位作者 刘敬杰 倪浩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共7页
村庄分类发展是村镇或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综合土地利用效率和乡村振兴潜力开展村庄类型研究,有利于量身订制与其土地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村庄建设目标和发展路径。因此按照"振兴潜力—资源效率"的逻辑,构... 村庄分类发展是村镇或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综合土地利用效率和乡村振兴潜力开展村庄类型研究,有利于量身订制与其土地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村庄建设目标和发展路径。因此按照"振兴潜力—资源效率"的逻辑,构建乡村振兴潜力和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江苏省东台市38个典型村庄的实地调研数据,开展村庄土地利用效率和振兴潜力的评价及村庄类型研究,将村庄划分成高潜力高利用型、高潜力低利用型、低潜力高利用型和低潜力低利用型4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的乡村发展类型提出发展建议,为确定村镇的发展方向和土地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 土地利用 村庄分类 东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空间重构和功能整合意愿的村域尺度居民点布局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敏 刘敬杰 谭素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26-232,共7页
以宜兴市官林镇前城村为例,采用实地调查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加权Voronoi图等,基于农户居民点空间重构和功能整合意愿,评价了居民点影响力并进行了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居民点空间重构意愿受人均耕地面积、交通通达度等因... 以宜兴市官林镇前城村为例,采用实地调查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加权Voronoi图等,基于农户居民点空间重构和功能整合意愿,评价了居民点影响力并进行了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居民点空间重构意愿受人均耕地面积、交通通达度等因素影响,功能整合意愿受房屋舒适度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程度等因素影响;(2)居民点空间和综合影响力各等级自然村数量呈倒U型分布,功能影响力各等级自然村数量差异较小,西荡村空间和综合影响力分值较高,华家村功能和综合影响力分值较低;(3)不同等级居民点可采取适度发展、保留整合、迁移合并的布局优化模式,据此划定江庄圩、培庄、回图、西荡、东街里5大集聚区。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村级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也对其开展全域整治、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重构 功能整合 农户意愿 前城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敏 刘敬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14-318,共5页
近年来,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商品住宅价格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利用南京市2012年在售普通商品住宅交易均价数据,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对房价进行空间估... 近年来,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商品住宅价格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利用南京市2012年在售普通商品住宅交易均价数据,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对房价进行空间估计从而分析房价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2012年开盘在售的商品住宅项目在空间上呈现出整体分散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商品住宅价格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递减,且房价变化幅度的区域差异明显,主城区房价衰减较快,而南京市西部房价比东部衰减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住宅 价格分布 趋势面分析 克里格插值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郊乡村农户情感嬗变及空间中情感意义的叠写——以来安县水西村为例
17
作者 刘敬杰 张富申 龚传康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1-128,共8页
人文地理学“情感转向”的思潮下,情感在地理研究方面的重要性愈发不可或缺。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下毗邻江北新区的水西村作为案例地,以市郊乡村农户为对象,使用质性方法进行研究,梳理其情感嬗变及空间中情感意义的叠写。研究表明,农户情... 人文地理学“情感转向”的思潮下,情感在地理研究方面的重要性愈发不可或缺。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下毗邻江北新区的水西村作为案例地,以市郊乡村农户为对象,使用质性方法进行研究,梳理其情感嬗变及空间中情感意义的叠写。研究表明,农户情感主要划分为5个维度:认同感、幸福感、效能感、相对剥夺感、怀旧感。农户认同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但村域发展的不平衡及个人价值取向迫使效能感收缩、相对剥夺感产生。当不能满足现实情感需要时,农户会在当前对往昔进行追忆,引发怀旧感,并为两极化的情感提供缓冲地带。良好环境利于农户积极情感的表达,不良语境令正向情感负面化,面临消解。水西村空间中情感意义的叠写是多方权力主体交互、协商的共同结果,同时展现出差异化的情感表达与空间生产意义。地方空间中情感意义的叠写也能改变农户情感,并表征出最优的行为方式,调节权责主体与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社会、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嬗变 叠写 市郊乡村 农户 水西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与非表征:市郊乡镇“家”的营造——以安徽省三合镇为例
18
作者 刘敬杰 张富申 +1 位作者 龚传康 周林波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在人文地理学视角下,“家”是一种审视人地关系的微观空间,从微观角度重审人地关系.基于表征与非表征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以安徽省阜阳市三合镇为典型代表的市郊乡镇“家”的营造与实践过程,探究了消解“家”营造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在... 在人文地理学视角下,“家”是一种审视人地关系的微观空间,从微观角度重审人地关系.基于表征与非表征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以安徽省阜阳市三合镇为典型代表的市郊乡镇“家”的营造与实践过程,探究了消解“家”营造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在表征营造中,乡镇空间以建筑群呈现出差异性景观;政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公益宣传等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经济活动中,居民参与赶集,完成交易、体验生活.在非表征营造中,日常实践以集市居民的社交互动为基础,并长久维持.地方认同既可丰富“家”的意义,也可消解“家”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 非表征 市郊乡镇 三合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江北”战略下市郊乡村发展路径研究——以滁州市水西村为例
19
作者 刘敬杰 俞雄雯 张富申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在滁宁(滁州、南京)两地经济交往不断密切的背景下,滁州积极提出“大江北”战略对接南京,既是对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的一次创新,也是促进市郊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滁州市郊水西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深入... 在滁宁(滁州、南京)两地经济交往不断密切的背景下,滁州积极提出“大江北”战略对接南京,既是对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的一次创新,也是促进市郊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滁州市郊水西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水西村当前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梳理未来发展定位与建议。研究认为以下四点对策利于缓解水西村发展瓶颈:一是建设本土智库,激发主体活力;二是改善生态质量,提升人居环境;三是推动三产联动,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四是挖掘乡村文化,建设特色品牌。以期实现水西村良性可持续发展,也为其他乡村的规划与发展提供参考,有效有力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北”战略 市郊乡村 乡村振兴 SWOT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成矿年代学新进展
20
作者 张鹏 刘珊珊 +6 位作者 兰君 李衣鑫 邢楠 刘敬杰 刘袁坤 康志强 杨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2,共12页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一个以轻稀土为主的岩浆热液型稀土矿床,目前为我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对其成矿年龄还存在争议。为此,以郗山稀土矿最新勘探钻孔矿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采...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一个以轻稀土为主的岩浆热液型稀土矿床,目前为我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对其成矿年龄还存在争议。为此,以郗山稀土矿最新勘探钻孔矿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采用氟碳铈矿Th-Pb同位素定年精确厘定了郗山稀土矿的成矿年代。5件氟碳铈矿Th-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郗山稀土矿床成矿时代可分为2期:早期为(125.5±0.5)~(122.2±0.5)Ma,晚期为(112.3±0.6)Ma,其中早期年龄与前人得出的矿床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而晚期成矿年龄则是首次报道,表明郗山稀土矿床可能存在2期成矿活动,值得关注并开展进一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郗山稀土矿床 Th-Pb同位素定年 氟碳铈矿 微山县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