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1
作者 刘改萍 《建材发展导向》 2025年第6期121-123,共3页
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所采取优化管理工程量清单的精确性等控制措施,可以预防超预算。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落成提供支持。
关键词 工程造价 超预算 成本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9例临床病理及彩超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改萍 田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改变、彩超改变。方法通过光镜观察分析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并与彩超对比。结果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无一例在淋巴结活检之前明确诊断,组织学上表现为大小不等散在的或融合的病...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改变、彩超改变。方法通过光镜观察分析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并与彩超对比。结果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无一例在淋巴结活检之前明确诊断,组织学上表现为大小不等散在的或融合的病灶,病变区以坏死为主伴散在核碎片,多种组织细胞增生,缺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含有多量核碎片坏死灶的形成是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病理学特征 彩超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状上皮被覆食管36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刘改萍 高宝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5期394-394,F003,共2页
关键词 柱状上皮被覆食管 巴雷特食管 腺癌 病理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例尖锐湿疣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改萍 《性学》 1999年第1期15-15,4,共2页
尖锐湿疣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本病除性接触传播外,还存在其它感染途径,如公共浴室、游泳池、卫生用品等,除外阴、肛周外,在趾间、大腿根部等部位以及婴幼儿也有发生。这显然与性接触无关。在我院通过非性接触感染的病例也不少见。现... 尖锐湿疣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本病除性接触传播外,还存在其它感染途径,如公共浴室、游泳池、卫生用品等,除外阴、肛周外,在趾间、大腿根部等部位以及婴幼儿也有发生。这显然与性接触无关。在我院通过非性接触感染的病例也不少见。现收集我院近两年来90例尖锐湿疣活检标本,作一临床病理分析。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临床病理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子宫腺肌病B超与病理学对比分析
5
作者 刘改萍 田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28-28,共1页
本文对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B超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进行了对照分析,发现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平滑肌瘤在病理学诊断和B型超声诊断上的一些区别.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病理学诊断 B型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60例病理诊断
6
作者 刘改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8期626-627,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细针穿刺 细胞学检查 病理诊断 甲状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宫止血胶囊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毒性实验研究
7
作者 刘改萍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 :观察连续给予大剂量受试药对于大鼠脏器所产生的毒性反应的表现和严重程度、毒副反应的靶器官及其停药后的恢复情况 ,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于末次给药后 2 4h杀检 10只大鼠 ,进行主要脏器湿重及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 目的 :观察连续给予大剂量受试药对于大鼠脏器所产生的毒性反应的表现和严重程度、毒副反应的靶器官及其停药后的恢复情况 ,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于末次给药后 2 4h杀检 10只大鼠 ,进行主要脏器湿重及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给药期间及恢复期安宫止血胶囊低、中、高 3个剂量组均无 1例死亡 ,主要脏器湿重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主要脏器肉眼观察及光镜下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止血胶囊 毒性实验 病理组织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技术在血液病理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改萍 张僖 《实用医技杂志》 1996年第2期2-3,共2页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种,它已用于血液病理学的诊断。这一技术可检测各种细胞制片中细胞内的DNA和RNA,包括脱落细胞标本和常规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因此,ISH类似于免疫组化的方式检测细胞的蛋白质(抗原)...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种,它已用于血液病理学的诊断。这一技术可检测各种细胞制片中细胞内的DNA和RNA,包括脱落细胞标本和常规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因此,ISH类似于免疫组化的方式检测细胞的蛋白质(抗原)。现主要介绍ISH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介绍ISH在血液病理学中的应用。 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检查 实验室诊断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加速器诱发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宜放 刘丽坤 +4 位作者 王晞星 汪欣文 王惠媛 刘改萍 冯玛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602-604,共3页
目的:建立并评价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大鼠模型。方法:选择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直线加速器单次盆腔局部照射,确立最佳照射剂量为20Gy,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观察照射后大鼠摄食饮水量、体重、排便情况及自主活动情况,光镜下观察直肠组织... 目的:建立并评价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大鼠模型。方法:选择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直线加速器单次盆腔局部照射,确立最佳照射剂量为20Gy,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观察照射后大鼠摄食饮水量、体重、排便情况及自主活动情况,光镜下观察直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扫描电镜观察直肠黏膜超微病理学变化。结果:照射后大鼠摄食饮水量减少,甚至拒食水,消瘦明显,出现稀便、黏液脓血便,照射野脱毛等表现;光镜下观察直肠隐窝结构畸形或消失,黏膜及黏膜下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点状或多处出血,多灶溃疡形成;扫描电镜下观察直肠腺体结构紊乱呈梭形,表面绒毛破坏,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基底层破坏,多灶溃疡发生。结论:直线加速器单次盆腔局部照射20Gy,能成功地诱导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可用于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直肠炎 动物模型 大鼠 直线加速器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肌胞苷酸诱导的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晓霞 李良学 +3 位作者 武玉鹏 贾丽莉 刘改萍 白崇智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聚肌胞苷酸建立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动物模型。方法 30只雌性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聚肌胞苷酸(5 mg.kg-1),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均2次/w,于8 w、16 w和24 w分别检测血清抗... 目的探讨应用聚肌胞苷酸建立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动物模型。方法 30只雌性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聚肌胞苷酸(5 mg.kg-1),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均2次/w,于8 w、16 w和24 w分别检测血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外周血CD4+CD25+Foxp3+计数,以及肝组织CK19表达情况。结果在24 w末,模型组AMA-M2阳性率为100%(5/5),显著高于对照组(0/5);在8 w、16 w和24 w,模型组小鼠外周血CD4+CD25+Foxp3+细胞计数分别为(3.48±0.95)%、(3.30±1.55)%和(2.67±0.97)%,均显著低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水平[(7.25±1.63)%、(6.33±1.06)%和(5.58±1.52)%,P<0.05];两组肝组织CK19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汇管区和胆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呈进行性加重,细小胆管增生,出现胆汁性碎屑样坏死和桥接纤维化,但未出现肝硬化。结论聚肌胞苷酸注射可成功建立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动物模型,CD4+CD25+Foxp3+T细胞可能在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聚肌胞苷酸 动物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理脾方干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肝损伤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晓霞 李良学 +3 位作者 武玉鹏 刘改萍 冯玛莉 么新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6-38,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方干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57BL/6小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模型,观测肝组织病理、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角蛋白(CK19)阳性表达明显,胆管增生活跃,胆小管数量增多,管...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方干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57BL/6小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模型,观测肝组织病理、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角蛋白(CK19)阳性表达明显,胆管增生活跃,胆小管数量增多,管腔畸形,胶原纤维沉积明显;透射电镜显示胞质中含有大量脂滴,线粒体肿胀畸形,内质网囊性扩张、断裂,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周边有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聚集。调肝理脾方组胆小管增生较模型组和阳性组明显减少,仅有少量增生的胶原纤维,CK19表达明显减弱;透射电镜显示胞质中偶见脂滴,胆管上皮细胞增生不明显,窦周间隙偶有少量增生的胶原纤维。结论:抑制胆小管的增生及胶原纤维的沉积可能是调肝理脾方有效干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理脾方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肝组织损伤 形态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息肉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及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樊桂玲 梁晓霞 +2 位作者 张瑜 高宝红 刘改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941-943,共3页
胃息肉为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赘生物。对胃息肉的研究目前多集中于幽门螺杆菌(Hp)在胃息肉中的作用及胃息肉与胃癌的关系,而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与中医证型及Hp的感染率研究较少。现总结我院就诊139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如下。
关键词 胃息肉 中医证型 赘生物 临床病理资料 不同病理类型 病理分型 胃黏膜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苓益肝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姜楠 梁瑞敏 刘改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观察芪苓益肝颗粒对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Cl4(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联合BSA(牛血清白蛋白)皮下注射5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以芪苓益肝颗粒高、中、低3种剂量灌胃给药,分别于5、9周末观察其肝... 目的:观察芪苓益肝颗粒对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Cl4(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联合BSA(牛血清白蛋白)皮下注射5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以芪苓益肝颗粒高、中、低3种剂量灌胃给药,分别于5、9周末观察其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和纤维化分期变化。结果:5周末,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大鼠CⅣ(Ⅳ型胶原)明显降低(P<0.05),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LN(层粘蛋白)、HA(透明质酸)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分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9周末,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治疗组大鼠PCⅢ(Ⅲ型前胶原)显著降低(P<0.01),LN、HA明显降低(P<0.05),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CⅣ明显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分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芪苓益肝颗粒对CCl4联合BSA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的干预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芪苓益肝颗粒/治疗应用 中医药疗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胶囊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晓霞 李良学 +2 位作者 武玉鹏 刘改萍 冯玛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腹腔注射聚肌胞苷酸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K19阳性表达明显,胆管增生活跃,胆小...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腹腔注射聚肌胞苷酸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K19阳性表达明显,胆管增生活跃,胆小管数量增多,管腔畸形,胶原纤维沉积明显。熊去氧胆酸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胆小管增生较模型组减少,有少量增生的胶原纤维,CK19表达减弱(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的肝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聚肌胞苷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肝组织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斌 刘改萍 郑玄中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临床、病理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局限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学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病理上透明血管型17例,混合型1例。CT扫描17例表现为直径2.5-15cm的... 目的探讨分析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临床、病理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局限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学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病理上透明血管型17例,混合型1例。CT扫描17例表现为直径2.5-15cm的单发结节或巨大软组织肿块,1例表现为左颈部多发肿大的淋巴结,直径1.5-5cm;16例边缘光滑,9例密度均匀;7例钙化,均表现为中央区多发散在斑点状分支状钙化,其中5例伴周围散在多发斑点、条状钙化,1例同时伴有周边壳状及环状钙化;形态呈圆柱状或椭球形及球形;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延迟期显著强化且与动脉几乎同步强化;临床上,不伴有副肿瘤天疱疮及肺部异常的病例,大部分无症状,极少数仅有下腹部不适或隐痛。伴发副肿瘤天疱疮及肺部异常的病例,其临床表现、CT及病理学特点等都较特殊。结论CT扫描是诊断Castleman病的有效方法,特别是CT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对于伴发副肿瘤天疱疮及肺部异常的病例,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体内Castleman瘤样病灶为治疗和痊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副肿瘤天疱疮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晓霞 高宝红 刘改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1766-1767,共2页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女性癌症的第6位和第7位,卵巢浆液性癌是卵巢癌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家族...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女性癌症的第6位和第7位,卵巢浆液性癌是卵巢癌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家族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耐药的分子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卵巢浆液性肿瘤 临床意义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RECEPTOR 女性生殖器官 卵巢浆液性癌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晓霞 高宝红 刘改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3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检测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MACC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的子宫内膜... 目的检测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MACC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中MACC1和VEGF的表达,并运用χ2检验分析比较各临床病理特征与MACC1、VEGF表达的相关性。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分析。分别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绘制生存曲线图以及MACC1、VEGF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1)MACC1和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的子宫内膜(P<0.05);(2)MACC1和VEGF在临床Ⅲ期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Ⅰ~Ⅱ期,伴淋巴结转移组MACC1、VEGF表达率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浸润肌层>1/2组MACC1表达率高于≤1/2组(P<0.05)。(3)MACC1和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2,P=0.000)。(4)MACC1蛋白阳性组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生存时间与阴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28)。VEGF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无关。结论 MACC1和VEGF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其高侵袭性和转移相关,二者可能是相互协同的作用,MACC1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手助腹腔镜检查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苓益肝颗粒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云瑞 仪文静 +1 位作者 梁瑞敏 刘改萍 《光明中医》 2013年第8期1580-1582,共3页
目的探讨芪苓益肝颗粒对肝硬化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每周一次以20%四氯化碳食用油溶液0.3ml/100g腹腔注射,同时皮下注射1.2%小牛血清蛋白石蜡溶液0.2ml/100g,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第10周起,将6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 目的探讨芪苓益肝颗粒对肝硬化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每周一次以20%四氯化碳食用油溶液0.3ml/100g腹腔注射,同时皮下注射1.2%小牛血清蛋白石蜡溶液0.2ml/100g,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第10周起,将6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阳性对照组,芪苓益肝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模型对照组予蒸馏水2ml/100g/天灌胃;阳性对照组以复方鳖甲软肝片溶液0.1g/100g/天,芪苓益肝低剂量组以芪苓益肝颗粒0.1g/100g/天、中剂量组以芪苓益肝颗粒0.2g/100g/天、高剂量组以芪苓益肝颗粒0.4g/100g/天,各给药组均以溶液2ml/100g/天灌胃,共5周。14周杀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S-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羟脯氨酸(Hyp)、肝脏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苓益肝低剂量组MMPS-2、TIMP-1、Hyp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肝脏病理学改变显著。结论芪苓益肝颗粒对肝硬化大鼠治疗有逆转作用,其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纤维化沉积、促进纤维化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芪苓益肝颗粒 药效学 中医药疗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四氯化碳大鼠联合小牛血清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云瑞 梁瑞敏 刘改萍 《光明中医》 2012年第5期882-884,共3页
目的在四氯化碳联合小牛血清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基础上制备肝硬化模型。方法 2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联合1.2%小牛血清蛋白皮下注射制备肝硬化模型,SD大鼠84只,雌雄各半,空白组共16只,其余为模型组。于实验第5周、第8周随机选取模型组大鼠雌... 目的在四氯化碳联合小牛血清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基础上制备肝硬化模型。方法 2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联合1.2%小牛血清蛋白皮下注射制备肝硬化模型,SD大鼠84只,雌雄各半,空白组共16只,其余为模型组。于实验第5周、第8周随机选取模型组大鼠雌雄各一只杀检,取肝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若造模成功,即杀检模型鼠,并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及做肝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5周时肝细胞脂肪变性,汇管区炎症明显,少量纤维间隔;8周时假小叶形成,纤维间隔明显。9周杀检肝纤维化指标异常,肝假小叶形成广泛。死亡率2.6%。结论 20%四氯化碳联合小牛血清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死亡率低,成模率高,操作简单,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硬化 四氯化碳 小牛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乙醇专利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文君 王忠明 刘改萍 《绿色科技》 2012年第8期198-202,共5页
对世界范围内的木质素乙醇相关专利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技术生命周期分析、申请人分析、国家技术实力分析、关键技术分类分析、同族分析,旨在通过专利分析洞悉木质素乙醇技术的整体发展态势,为本领域的技术创新... 对世界范围内的木质素乙醇相关专利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技术生命周期分析、申请人分析、国家技术实力分析、关键技术分类分析、同族分析,旨在通过专利分析洞悉木质素乙醇技术的整体发展态势,为本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源 木质素 木质纤维素 乙醇 专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