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0例报告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惜年 唐孟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831-832,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并发症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惜年 张仁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2-604,共3页
关键词 临床生物学行为 艾滋病患者 相关性探讨 合并结核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T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缺陷 机会性感染 文献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22例临床与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惜年 唐孟光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22期1046-1047,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诊断 误诊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血友病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惜年 巫善明 《肝脏》 2007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2A 艾滋病患者 治疗效果 血友病 疗效观察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脾肾阳虚型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江蓉 陈晓蓉 +3 位作者 张琴 刘惜年 徐庆年 卢洪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2-894,共3页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艾滋病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观察组在HAART基础上加灸天枢、神阙、中脘、关元4穴,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艾滋病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观察组在HAART基础上加灸天枢、神阙、中脘、关元4穴,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以及细胞免疫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2组症状体征改善积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2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增加,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总淋巴细胞计数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灸法可提高HAART治疗艾滋病的疗效,灸法虽不能在西药基础上提高CD4+T细胞水平,但对提高总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针灸疗法 脾肾阳虚/针灸疗法 免疫活性/针灸效应 艾条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动态观察
6
作者 刘惜年 巫善明 《世界感染杂志》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病人临床与胸部影像学变化的关系、早期影像学随访的意义。方法分析2000年至2006年24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共31次的临床发作与影像学特点。评价临床症状好转的标准:①体温降低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病人临床与胸部影像学变化的关系、早期影像学随访的意义。方法分析2000年至2006年24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共31次的临床发作与影像学特点。评价临床症状好转的标准:①体温降低1℃;②呼吸频率减少20%;③在吸氧或不吸氧的条件下血氧饱和度增加5%;④乳酸脱氢酶下降100U/mL。符合此4个条件的称临床好转,影像学检查分为完全好转和好转,无变化或恶化。结果24例中17例(70.8%)临床好转为(5.5±2.9)d,16例(66.7%)影像学改善为(8.2±3.6)d,仅3例(12.5%)影像学好转发生在临床症状好转前。结论艾滋病合并PCP病人的胸部影像学好转晚于临床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胸部影像学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特点与转归
7
作者 刘惜年 巫善明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了解HIV/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发生率、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分析上海市传染病医院1992至2004年住院病人中HIV/AIDS合并PCP的病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片及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取痰液,采用吉姆萨染色及PCR... 目的了解HIV/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发生率、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分析上海市传染病医院1992至2004年住院病人中HIV/AIDS合并PCP的病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片及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取痰液,采用吉姆萨染色及PCR检测卡氏肺孢子虫。结果146例HIV感染者中合并PCP33例,CD4^+平均计数37个/mm^3,病死率36.4%。结论PCP在HIV/AIDS病人中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D4^+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4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李兴旺 程荷荷 +13 位作者 何云 张福杰 贾蔓红 张家鹏 仲英娜 黄建东 崔维江 王磊 唐孟光 刘惜年 马义跃 陈谐捷 刁记年 曹韵贞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 :了解我国艾滋病 (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自然病程及临床转归。方法 :汇集国内 6个地区的 4 82例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 ,加以归纳总结。结果 :4 82例AIDS男女间的比例为 4∶1;其传播途径在云南、新疆主要为静脉注... 目的 :了解我国艾滋病 (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自然病程及临床转归。方法 :汇集国内 6个地区的 4 82例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 ,加以归纳总结。结果 :4 82例AIDS男女间的比例为 4∶1;其传播途径在云南、新疆主要为静脉注射毒品 ,河南为不洁献血和输血 ,而北京、上海、广州则主要为性途径传播 ;其性传播者的自然病程约为 8年 ,静脉注射毒品和经血感染者为 6年左右。临床症状以发热、消瘦、口腔和肺部感染等表现为主。常见的合并感染与文献报道类似。结论 :自 1985年发现第一例AIDS ,相当一部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已进入AIDS期 ,本资料提示经血液途径感染者自然病程较经性途径感染者为短 ,我国HIV感染者中 70 .6%是静脉注射毒品者 ,提示及时预防感染、早期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传播途径 自然病程 并发症 临床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马建新 王江蓉 +5 位作者 沈银忠 张仁芳 刘惜年 江雪艳 孙洪清 卢洪洲 《微生物与感染》 2006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方法对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就诊的170例HIV-1感染者采集血标本,使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MEIA)检测HIV-1感染...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方法对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就诊的170例HIV-1感染者采集血标本,使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MEIA)检测HIV-1感染者血清的乙型肝炎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结果170名HIV-1感染者中,男性146人,女性24人,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41±13岁;HBsAg阳性患者19人(11.2%),抗-HBs阳性者87人(51.2%),HBeAg阳性者7人(4.1%).抗-HBe阳性者49人(28.8%),抗-HBc阳性者111人(65.2%);抗-HCV阳性者77人(45.3%)。HIV-1、HBV和HCV三重感染者9人,约占5.3%。结论HIV-1感染者HBsAg阳性率与普通人群相近,但HIV-1与HCV混合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HBV HCV 合并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策 被引量:19
10
作者 董华娟 王介非 +1 位作者 司月琴 刘惜年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护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AIDS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欧强 孙洪清 +1 位作者 刘惜年 唐徐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2472-2474,共3页
目的探讨死亡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0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感染途径以性接触感染最多,未发现母婴传播感染者。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死亡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0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感染途径以性接触感染最多,未发现母婴传播感染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所有患者均出现机会性感染。CD4+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明显下降。结论晚期AIDS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HIV/AIDS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艾滋病) 临床特点 死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芳 刘惜年 +1 位作者 汪邦芳 卢洪洲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40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3组:A组(刚确诊为艾滋病尚未行HAART)199例、B组(截至此次入院已经行HAART但未满2年)138例、C组(截至此次入院行HAARTM2年)63例。分析3组患者... 目的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40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3组:A组(刚确诊为艾滋病尚未行HAART)199例、B组(截至此次入院已经行HAART但未满2年)138例、C组(截至此次入院行HAARTM2年)63例。分析3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400例艾滋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213例,占53.3%.心电图异常的常见类型是快速性心律失常84例(21.0%)、ST-T改变80例(20.0%)、缓慢性心律失常45例(11.3%)、左房室肥大28例(7.0%)、右房室肥大1例(0.3%).A组心电图正常109例(54.8%),心电图异常90例(45.2%);B组心电图正常66例(47.8%),心电图异常72例(52.2%);C组心电图正常12例(19.0%),心电图异常51例(81.0%),3组心电图异常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心电图异常患者比例低于B组、C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ST-T改变、缓慢性心律失常、左房室肥大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ST-T改变、缓慢性心律失常、左房室肥大患者比例高于A组(P<0.05);而3组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HAART时间与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相关(P<0.05),AST升高、HAART时间长者更易出现心电图异常;而性别、年龄、血常规、CD4^+T淋巴细胞与其心电图异常无关(P>0.05)。结论HAART可导致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增加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心电图
原文传递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9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纪永佳 张占卿 +1 位作者 王冯滨 刘惜年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 71)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对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8年5月—2008年7月收治的实验室确诊的91例EV 71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结果]5月、6月、7月收治...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 71)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对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8年5月—2008年7月收治的实验室确诊的91例EV 71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结果]5月、6月、7月收治患者分别占收治患者总数的53.85%、38.46%、7.69%;年龄分布30 d^15岁,其中3岁以下患者占患者总数的69.23%。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患者占患者总数的93.41%;有手掌、足底疱疹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100.00%,同时有手掌、足底疱疹和口腔黏膜疱疹患者占患者总数的70.33%。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异常患者分别占患者总数的51.65%、82.42%。[结论]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季节为5—7月,3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受累人群;发热、手足皮疹和口腔疱疹为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EV 71型易导致心肌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艾滋病患者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血脂代谢及颈动脉中层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学祥 刘惜年 +4 位作者 黄琴 沈芳 王江蓉 孙洪清 卢洪洲 《微生物与感染》 2006年第2期105-106,113,共3页
目的研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患者经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所导致的血脂及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在我院治疗并门诊随访的35例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 目的研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患者经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所导致的血脂及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在我院治疗并门诊随访的35例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均接受相同HAART方案(d4T+3TC+EFV),平均年龄为38.5±15.3岁,平均抗病毒时间为24.6±17.5月,抗病毒治疗前平均CD4计数为69.5±34.6个/μl,比较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脂变化(包括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22例在本系列研究最后1次血脂测定时接受高分辨B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结果35例AIDS患者HAART前、后血三酰甘油分别为1.44±0.35mmol/L和2.07±0.54mmol/L(P<0.001);总胆固醇分别为4.96±0.46mmol/L和6.15±0.83mmol/L(P<0.001);血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06±0.01mmol/L和1.04±0.01mmol/L(P>0.05);血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2.29±0.33 mmol/L和3.11±0.29mmol/L(P<0.001)。22例患者经Philips5000彩色B超仪测定IMT平均为0.86±0.14 mm,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正常值0.7±0.2 mm。结论HAART治疗艾滋病患者与血脂代谢异常及部分心血管并发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血脂代谢异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合并HIV/HCV感染者52例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毓芳 沈银忠 +5 位作者 王江蓉 刘惜年 黄琴 徐庆年 孙洪清 卢洪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友病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仑(EFV)]的疗效。方法观察52例合并HIV/HCV感染的血友病患者在接受“d4T+3TC+... 目的探讨血友病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仑(EFV)]的疗效。方法观察52例合并HIV/HCV感染的血友病患者在接受“d4T+3TC+EFV”抗HIV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载量的变化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抗HIV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平均每月增长(7.70±4.80)个/mm^3,HIV RNA载量显示不同程度下降,50例患者的HIV RNA载量在治疗后2~7个月均低于检测水平;29例患者出现三酰甘油升高,22例出现血尿酸升高。结论“d4T+3TC+EFV”方案是合并HIV/HCV感染的血友病患者安全、有效的HAART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血友病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合并HIV/HCV感染者肝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江蓉 刘惜年 +3 位作者 黄琴 凌云 孙洪清 卢洪洲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血友病合并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IV/HCV)感染者CD4计数和HIV病毒载量,与HIV/HCV重叠感染者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观察了63例血友病合并HIV/HCV感染者,据CD4计数和HIVRNA阳性情况,比较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与细胞免疫、HIV... 目的探讨血友病合并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IV/HCV)感染者CD4计数和HIV病毒载量,与HIV/HCV重叠感染者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观察了63例血友病合并HIV/HCV感染者,据CD4计数和HIVRNA阳性情况,比较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与细胞免疫、HIVRNA阳性的相关性。结果CD4≤200细胞/mm3者20例中,有肝功能异常者14例,与CD4计数>200细胞/mm3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HIVRNA阳性的38例中,有肝功能异常者22例,与HIVRNA阴性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异常组的CD4计数较肝功能正常组为低,HIVRNA定量较正常组为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计数和HIVRNA阳性情况,可作为血友病合并HIV/HCV感染者肝功能异常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艾滋病病毒厂丙型肝炎病毒 共同感染 肝功能异常 相关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沈银忠 齐唐凯 +7 位作者 马建新 江雪艳 王江蓉 徐庆年 黄琴 刘惜年 孙洪清 卢洪洲 《微生物与感染》 2006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85例AIDS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41.2%,感染部...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85例AIDS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41.2%,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44.4%,致病菌以白念珠菌(白假丝酵母)为主,占57.4%,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主要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占71.8%。35例患者中27例治愈,8例死亡。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是AIDS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其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密切相关,临床上以消化道真菌感染多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V/AIDS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仁芳 孙洪清 +1 位作者 刘惜年 骆成榆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评价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V/AIDS的疗效。方法 对9例HIV/AIDS病人应用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HAART(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治疗,观察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随访1a。结果 9例血浆病毒载量在治疗后6mo和12mo均比治疗前明显... 目的 评价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V/AIDS的疗效。方法 对9例HIV/AIDS病人应用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HAART(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治疗,观察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随访1a。结果 9例血浆病毒载量在治疗后6mo和12mo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5/9病人在治疗后6mo、12mo病毒载量均降至500copies/mL以下;CD4^+、CD8^+、CD3^+、NK细胞在治疗后6mo、12mo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在前半年更显著;HAART治疗对体液免疫无明显影响。结论 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使细胞免疫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药物治疗 国产 疗效观察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联合抗病毒治疗 HAART治疗 AIDS病人 血浆病毒载量 免疫功能重建 CD4^+ CD8^+ CD3^+ 治疗后 NK细胞 体液免疫 病毒复制 治疗前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者血清HBV标志物与HBV DNA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欧强 陈良 +1 位作者 刘惜年 张仁芳 《世界感染杂志》 2004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常见血清HBV标志物模式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清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270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和HBV标志物。结果 270例HBV感染者中HBV标志物以HBsAg...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常见血清HBV标志物模式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清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270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和HBV标志物。结果 270例HBV感染者中HBV标志物以HBsAg、HBeAg、HBcAb阳性,HBsAg、HBeAb、HBcAb阳性与HBsAg、HBcAb阳性三组最为常见,其构成比分别为0.3296、0.2963、0.3444。HBsAg、HBeAg、HBcAb阳性,HBsAg、HBeAb、HBcAb阳性与HBsAg、HBcAb阳性,三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6.5%、41.3%、37.6%。HBeAb和HBcAb阳性组及单-HBsAg阳性组亦可检出HBV DNA。结论 临床上常规测定血清HBV DNA对深入了解HBV标志物模式的意义及病情的发展与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HBV 阳性率 HBV感染 HBV标志物 DNA 常见 相关性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排精为首发症状的狂犬病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强 刘惜年 卢洪洲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4期332-332,共1页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达100%,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首发症状多不典型,现报道我科收治的以排精为首发症状的狂犬病1例,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关键词 排精 首发症状 狂犬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