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剑峰 任丽蓉 +1 位作者 黄博 刘希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66,共6页
考察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菌机制,为艰难梭菌感染(CDI)的防治和甘草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计数法测定了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通过扫描... 考察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菌机制,为艰难梭菌感染(CDI)的防治和甘草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计数法测定了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碘化丙啶(PI)摄取试验、胞外蛋白和ATP含量的测定,检测了甘草总黄酮对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建立了小鼠CDI模型,以体重变化和存活率为指标,评价了甘草总黄酮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μg/mL和25μg/mL,具有快速杀菌的特征。甘草总黄酮可显著破坏细菌细胞膜,导致ATP和蛋白等胞内物质的泄露,使细菌形态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导致菌体死亡。甘草总黄酮可显著缓解CDI小鼠的体重下降,7 d存活率为100%,疗效与万古霉素相当。甘草总黄酮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抗艰难梭菌活性,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其可能的抗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甘草总黄酮 抗菌作用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猪粪便中除虫脲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润辉 范丽萍 +7 位作者 刘希望 秦哲 白莉霞 葛闻博 李世宏 李剑勇 董书伟 杨亚军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除虫脲(DFB)属于苯甲酰苯脲类化合物,能够抑制昆虫及其幼虫的几丁质合成,从而控制成虫的数量。为了解除虫脲预混剂混饲给药后,猪粪便中药物的浓度,以DFB-^(13)C_(6)为内标,建立了猪粪便中DFB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 除虫脲(DFB)属于苯甲酰苯脲类化合物,能够抑制昆虫及其幼虫的几丁质合成,从而控制成虫的数量。为了解除虫脲预混剂混饲给药后,猪粪便中药物的浓度,以DFB-^(13)C_(6)为内标,建立了猪粪便中DFB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以冰乙酸-乙腈提取粪便中的DFB,采用QuEChERS技术净化提取液,L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猪粪便样品基质对于DFB的定量检测干扰较小,检测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0 ng/g,定量限为20 ng/g;检测方法的基质效应对样品的检测影响较小;标准溶液在2~5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在定量限20 ng/g及低浓度(100 ng/g)、中浓度(1000 ng/g)、高浓度(5000 ng/g)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准确度在93%~110%,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符合方法学要求;不同浓度加标样品处理后的溶液,室温放置24 h稳定性良好,但应避免样品的反复冻融。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LC-MS/MS检测方法可用于猪粪便中DFB药物浓度的检测,为后期开展除虫脲预混剂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除虫脲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内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白头翁防治动物腹泻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范丽萍 许笑 +3 位作者 陶琦 刘希望 李剑勇 杨亚军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相关文献、专利、兽药信息等为基础,分析白头翁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挖掘白头翁的研究价值。结果表明,与白头翁相关的主要研究主题有腹泻防治、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白头翁被广泛用于猪、鸡、牛、羊、兔等...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相关文献、专利、兽药信息等为基础,分析白头翁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挖掘白头翁的研究价值。结果表明,与白头翁相关的主要研究主题有腹泻防治、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白头翁被广泛用于猪、鸡、牛、羊、兔等靶动物的疾病防治,以防治腹泻、抗菌、抗病毒、杀虫为主,适用于鸡、猪的白头翁相关中兽药复方制剂研究相对成熟,这些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畜禽湿热泄泻/下痢,部分制剂专用于鸡球虫病、兔球虫病的防治。目前,关于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和活性成分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白头翁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虫、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其活性成分以皂苷类为主,且白头翁皂苷B4最受关注。在兽医临床上,白头翁多以传统中兽药复方的形式用于动物疾病防治,但对于白头翁活性成分或复方的药理作用挖掘还不充分;关于其活性成分的应用研究尚不深入;除靶动物猪、鸡外,关于白头翁的其他畜禽兽用制剂相对缺乏。本文综合分析了白头翁在动物腹泻防治中的应用及研究情况,以期为其深入研究与新兽药创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 腹泻 球虫 白头翁皂苷B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耿响 刘希望 李剑勇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肺炎克雷伯菌是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皮肤、呼吸道、肠道等处的机会致病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常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甚至出现败血症、脑炎等。肺炎克雷伯菌可分为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KP)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hvKP能导致更... 肺炎克雷伯菌是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皮肤、呼吸道、肠道等处的机会致病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常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甚至出现败血症、脑炎等。肺炎克雷伯菌可分为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KP)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hvKP能导致更严重、散播性更强的感染。目前,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增强,耐药菌株的流行呈全球性和多样化的趋势,已引发关注。除了外排泵,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有很多种,并且可以随着可移动遗传元件快速传播。本文详细阐述了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因子多样,包括荚膜、脂多糖、黏附素、PEG-344、铁载体(肠杆菌素、沙门菌素、耶尔森菌素、气杆菌素)、外膜蛋白等。目前,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治疗方面也不断推进,主要的策略包括老药新用、纳米化抗菌药、新型抗菌药研发、噬菌体疗法、抗体疗法等。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毒力因子进行详细、全面的综述,可为肺炎克雷伯菌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学特性、精准诊断、与宿主不同组织细胞的互作机制、宿主免疫应答机制等方面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机制 毒力因子 荚膜 铁载体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场的蝇类危害及防控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雪峰 李巧丽 +2 位作者 刘希望 李剑勇 杨亚军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蝇类是重要的病媒昆虫,其幼虫可在养殖场的粪便及未经处理的动物尸体中大量孳生。圈舍内的大量蝇虫可通过影响畜禽休息和吸食血液等方式袭扰牲畜,降低其生产性能。更重要的是,蝇类的体表和体内可携带大量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 蝇类是重要的病媒昆虫,其幼虫可在养殖场的粪便及未经处理的动物尸体中大量孳生。圈舍内的大量蝇虫可通过影响畜禽休息和吸食血液等方式袭扰牲畜,降低其生产性能。更重要的是,蝇类的体表和体内可携带大量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病原体;蝇虫具有边食、边吐、边排的习性,可机械性地传播各种病原体,是很多疾病的重要媒介。另外,一些蝇类的幼虫本身就是蝇蛆症的病原。因此,种群数量不受控制的蝇类可对畜禽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养殖场蝇类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或机械防治等。口服抗蝇蛆药是化学防治的一种,该类药物为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畜禽毒性较低,混饲给药后在肠道吸收极少,随粪便排出,可阻断粪便中蝇蛆的发育而减少成蝇的数量。目前,常用的畜禽口服抗蝇蛆药有环丙氨嗪、除虫脲。本文综述了蝇类害虫的主要生物学习性、对养殖业的危害、综合防控措施以及口服抗蝇蛆药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养殖业的蝇害综合防控提供帮助,为口服抗蝇蛆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场 蝇类 危害 防控 口服杀蝇蛆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R长效注射液对靶动物肉牛的安全性试验
6
作者 葛闻博 刘希望 +7 位作者 杨亚军 白莉霞 秦哲 许笑 李准 李欣 李世宏 李剑勇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2,共7页
试验旨在评价乙酰氨基阿维菌素(Eprinomectin,EPR)长效注射液的安全性,考察安全剂量范围,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选用16头健康杂交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公母各半),分别以推荐剂量(1.0 mg/kg·BW)的0(空白对照组)、1、3、5倍... 试验旨在评价乙酰氨基阿维菌素(Eprinomectin,EPR)长效注射液的安全性,考察安全剂量范围,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选用16头健康杂交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公母各半),分别以推荐剂量(1.0 mg/kg·BW)的0(空白对照组)、1、3、5倍剂量颈部皮下给药1次,给药后观察120 d。观察受试肉牛在试验期间(给药前7天~给药后第120天)的临床表现(精神、行为状况等)、采食、给药局部部位、粪便等,对体温、脉搏、呼吸、采食量、体重等指标进行测量;在给药前一天和给药后(第3天、第28天、第56天、第84天、第112天)采集受试肉牛的尾静脉血,进行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检查;于给药后第3天和第120天,分别对5倍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肉牛各2头(1公1母)进行安乐死,剖检观察心、肝、脾、肺、肾等有无病理变化,计算脏器指数,对主要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EPR长效注射液对靶动物肉牛的临床表现、粪便和饮食无明显影响,各剂量给药组受试肉牛的体温、脉搏、呼吸频次、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学检查及血液生化分析结果显示,各剂量组试验肉牛指标与空白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剖检结果显示,5倍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肉牛的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无肉眼可见的损伤和病变,脏器系数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5倍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肉牛的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综上所述,EPR长效注射液对靶动物肉牛皮下注射给药,即使按5倍推荐剂量单次给药,也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EPR长效注射液在靶动物肉牛上按1.0 mg/kg·BW皮下注射给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氨基阿维菌素 靶动物安全 肉牛 安全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E对RAW264.7细胞中iNOS表达及NO合成的影响
7
作者 亚娴 李剑勇 +6 位作者 李世宏 杨亚军 刘希望 葛闻博 白莉霞 秦哲 李存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30,共7页
为了探讨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EE)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试验首先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 为了探讨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EE)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试验首先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测定iNOS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后通过硝酸盐还原酶测定法测定NO含量。结果表明:AEE和ox-LDL对RAW264.7细胞没有毒性。利用80μg/mL的ox-LDL可成功诱导RAW264.7细胞泡沫化,建立泡沫细胞模型,并且AEE可明显抑制细胞内脂滴的形成。ox-LDL可极显著上调细胞中iNOS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P<0.01),并且极显著增加了细胞内NO含量(P<0.01)。经AEE预处理的RAW264.7细胞中iNOS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内NO含量也极显著减少(P<0.01)。说明AEE可通过抑制iNOS的表达降低NO的合成,缓解RAW264.7细胞泡沫化,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RAW264.7 泡沫细胞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咀嚼片的稳定性试验
8
作者 白莉霞 刘希望 +5 位作者 杨亚军 李世宏 秦哲 葛闻博 许笑 李剑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考察不同因素对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spirin eugenol ester, AEE)咀嚼片稳定性的影响,为制剂临床应用、贮存及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考察不同因素对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spirin eugenol ester, AEE)咀嚼片稳定性的影响,为制剂临床应用、贮存及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AEE咀嚼片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外观性状、重量差异、脆碎度、有关物质含量及溶出度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和主成分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度。结果显示,影响因素试验及加速试验条件下,AEE咀嚼片的各项考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长期试验中除AEE咀嚼片的含量与溶出度随时间延长有所降低,但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表明AEE咀嚼片制备工艺可靠,24个月内稳定性良好,建议包装应密闭,宜置于干燥阴凉处存放,以保证产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 咀嚼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黄口服液的薄层鉴别研究
9
作者 刘希望 史梓萱 +6 位作者 杨亚军 周绪正 李冰 牛建荣 魏小娟 李剑勇 张继瑜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5年第5期33-35,共3页
为了建立板黄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组方中黄连、黄芩、金银花、知母、牛蒡子药材进行定性鉴别。试验结果表明,黄连、黄芩、金银花、知母、牛蒡子的特征成分在与对照品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 为了建立板黄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组方中黄连、黄芩、金银花、知母、牛蒡子药材进行定性鉴别。试验结果表明,黄连、黄芩、金银花、知母、牛蒡子的特征成分在与对照品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提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为板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黄口服液 薄层色谱法 定性鉴别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10
作者 孔晓军 刘希望 +1 位作者 李剑勇 杨亚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8-511,共4页
丁香酚是丁香油的主要成分,为一种有机酚。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解热镇痛、抗炎、麻醉等药效;此外还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氧化、抗癌、驱蚊避虫等多种活性,同时毒副作用小,代谢残留少,因而在医药、化妆品等诸多领域备受青睐。随... 丁香酚是丁香油的主要成分,为一种有机酚。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解热镇痛、抗炎、麻醉等药效;此外还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氧化、抗癌、驱蚊避虫等多种活性,同时毒副作用小,代谢残留少,因而在医药、化妆品等诸多领域备受青睐。随着其功能团、作用位点、作用方式的进一步阐明以及有关数据库的建立,丁香酚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对丁香酚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药理学作用 镇痛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饲喂高脂饲料对大鼠血脂、肝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宁 刘希望 +5 位作者 孔晓军 李世宏 秦哲 焦增华 杨亚军 李剑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71-1280,共10页
旨在探讨长期饲喂高脂饲料对大鼠血脂、肝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和高脂饲料组(n=10),分别采用维持饲料和高脂饲料饲喂13周,在第8及第13周,采集血清进行血脂分析,并于第13周采集肝组织及盲... 旨在探讨长期饲喂高脂饲料对大鼠血脂、肝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和高脂饲料组(n=10),分别采用维持饲料和高脂饲料饲喂13周,在第8及第13周,采集血清进行血脂分析,并于第13周采集肝组织及盲肠内容物,检测肝病变及肠道菌群变化,并预测与其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表明,高脂饲料可显著升高TG、TCH及LDL水平(P<0.01),并导致严重的肝脂肪变性;相比于第8周结果,延长饲喂时间可显著增高TCH和HDL(P<0.01)。高脂饲料可显著降低肠道菌群Shannon及Chao指数(P<0.001),降低菌群多样性,并显著改变菌群组成,引起厚壁菌门及放线菌门的增加和拟杆菌门的减少(P<0.01);PICRUSt预测对照组差异代谢通路,主要涉及细菌的生存与繁殖等,而高脂饲料组主要与能量、氨基酸代谢相关,这些通路的改变可能与血脂异常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降低紧密联系。本研究证实了长期饲喂高脂饲料对大鼠血脂、肝及肠道菌群的危害,为血脂异常成因的阐明提供了依据,也对宠物健康饮食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饲料 肠道菌群 血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对大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晓乐 孔晓军 +4 位作者 马宁 杨亚军 刘希望 申栋帅 李剑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78-2184,共7页
试验旨在评价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spirin eugenol ester,AEE)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了解AEE毒性特点及可能的毒性靶器官,并全面地分析大鼠的致死原因。试验按照改良寇氏法进行,预试验选取50只大鼠,雌雄各半,分为5组,测定绝对致死量(LD100)和... 试验旨在评价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spirin eugenol ester,AEE)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了解AEE毒性特点及可能的毒性靶器官,并全面地分析大鼠的致死原因。试验按照改良寇氏法进行,预试验选取50只大鼠,雌雄各半,分为5组,测定绝对致死量(LD100)和最大非致死量(LD0)。根据预试验结果,将80只健康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为7个药物组(剂量分别为2.62、3.25、4.03、5.00、6.20、7.69和9.53g/kg)和1个对照组(给予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进行正式试验。灌胃给药,观察并记录大鼠给药后的临床症状及体重变化。给药14d后,统计各剂量组大鼠的死亡时间及总死亡数,并计算AEE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限。同时对死亡大鼠及时进行剖检,将具有病变的组织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以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AEE对大鼠口服的LD50是5.95g/kg,且LD50的95%可信限为5.30~6.68g/kg。对大鼠的死亡时间进行分析可得出,当口服AEE的剂量大于4.03g/kg时,其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染毒后的48~96h内。大鼠染毒后3d内,体重呈下降趋势,常规饲养第5天开始,大鼠体重可逐渐恢复。病理学检查分析发现,AEE的剂量在5.00g/kg以上时,对大鼠的肝脏、肾脏和胃肠道有明显损伤。根据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可知,AEE为实际无毒化合物,AEE对大鼠毒性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肾脏和胃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 急性毒性 灌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蓝芩口服液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许春燕 刘希望 +2 位作者 杨亚军 郭沂涛 李剑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43,共4页
为建立复方银翘蓝芩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组方中的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确定了该试剂中金银花、连翘、黄芩及苦参的薄层鉴别方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色谱斑点分离效果较好,该方法能有效的鉴别复方中的金银花、连翘、黄芩及... 为建立复方银翘蓝芩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组方中的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确定了该试剂中金银花、连翘、黄芩及苦参的薄层鉴别方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色谱斑点分离效果较好,该方法能有效的鉴别复方中的金银花、连翘、黄芩及苦参。所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为该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蓝芩口服液 薄层色谱 鉴别方法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程培培 李剑勇 +1 位作者 杨亚军 刘希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共3页
综述了苦参碱的抗病毒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为进一步探索苦参碱的抗病毒机制、苦参碱在临床中的合理利用以及新的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苦参碱 抗病毒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毒清”口服液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治疗 被引量:6
15
作者 牛建荣 张继瑜 +5 位作者 周绪正 李剑勇 李冰 魏小娟 杨亚军 刘希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7,22,共7页
试验分为7组,"菌毒清"4组:饮水中加入2.0%(A组)、1.5%(B组)、1.0%(C组)和0.5%(D组)"菌毒清";"瘟毒清"治疗组(E组):饮水中加入1.0%"瘟毒清";阳性空白对照组(F组)和阴性空白对照组(G组),让鸡自... 试验分为7组,"菌毒清"4组:饮水中加入2.0%(A组)、1.5%(B组)、1.0%(C组)和0.5%(D组)"菌毒清";"瘟毒清"治疗组(E组):饮水中加入1.0%"瘟毒清";阳性空白对照组(F组)和阴性空白对照组(G组),让鸡自由饮用,连用7d为1疗程,比较"菌毒清"口服液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的治愈率、有效率,与现有的治疗鸡呼吸道疾病的中药"瘟毒清"口服液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经1个疗程的治疗,"菌毒清"4个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9.23%、81.48%、78.83%和59.26%,"瘟毒清"组的治愈率为77.78%;"菌毒清"4个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61%、92.59%、93.43%和77.78%,"瘟毒清"组的有效率为88.89%.多重分析表明,D、F组的治愈率与A、B、C、E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组间无差异;有效率除阳性对照组(F组)与"菌毒清"组(A、B、C、D组)、"瘟毒清"组(E组)差异显著(P<0.05)外,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说明,"菌毒清"是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的有效药物之一,与现有的治疗鸡呼吸道疾病的中药"瘟毒清"治疗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毒清”口服液 人工感染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蓝芩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春燕 刘希望 +5 位作者 杨亚军 孔晓军 李世宏 秦哲 杨孝朴 李剑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为建立银翘蓝芩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选用Scienhome Kromasil ODS-1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体积比为20∶80),检测波长324 nm,柱温30℃,流速为1 m L/min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为建立银翘蓝芩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选用Scienhome Kromasil ODS-1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体积比为20∶80),检测波长324 nm,柱温30℃,流速为1 m L/min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绿原酸在该色谱条件下,系统适应性良好,在质量浓度为19.32~96.60μg/m L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9 059X-117 695,R^2=0.999;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4.57%,RSD为1.93%;对3批样品的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RSD为1.76%。表明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银翘蓝芩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蓝芩口服液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世宏 杨亚军 +3 位作者 刘希望 孔晓军 秦哲 李剑勇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68-71,共4页
丁香是一种天然的食药两用植物,在食品、医药和畜牧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了丁香酚在动物疾病的防治、作为饲料添加剂及水产动物麻醉剂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将来在畜牧业上更加广泛地利用丁香酚提供有价值... 丁香是一种天然的食药两用植物,在食品、医药和畜牧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了丁香酚在动物疾病的防治、作为饲料添加剂及水产动物麻醉剂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将来在畜牧业上更加广泛地利用丁香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防治 疾病 饲料添加剂 麻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蓝芩口服液对鸡的安全性试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春燕 刘希望 +4 位作者 孔晓军 杨亚军 秦哲 李世宏 李剑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65,共4页
依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开展银翘蓝芩口服液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研究,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数据资料。按银翘蓝芩口服液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连续饮水给药7d,给药前后,逐只称重。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和组织器官,进行血常规、血... 依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开展银翘蓝芩口服液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研究,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数据资料。按银翘蓝芩口服液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连续饮水给药7d,给药前后,逐只称重。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和组织器官,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鸡只的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脏器指数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织器官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说明银翘蓝芩口服液饮水给药对靶动物鸡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蓝芩口服液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尼辛葡甲胺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培培 杨亚军 +1 位作者 刘希望 李剑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2-146,共5页
为了建立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尼辛葡甲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选用Hypersi lODS2(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体积比为80:20),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流速1mL/min进行测定... 为了建立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尼辛葡甲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选用Hypersi lODS2(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体积比为80:20),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流速1mL/min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氟尼辛葡甲胺在该色谱条件下,系统适应性良好;在27~889g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9596.7X+32979,R2=0.9999;总平均回收率为(97.16±2.05)%,RSD为2.11%;对5批样品中的氟尼辛葡甲胺进行含量测定,RSD为1.14%。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尼辛葡甲胺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 氟尼辛葡甲胺 含量测定 高相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拉菌素溶液对靶动物犬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绪正 张继瑜 +6 位作者 李金善 李冰 李剑勇 魏小娟 牛建荣 杨亚军 刘希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0-122,169,170,共5页
为检验赛拉菌素溶液对靶动物德国牧羊犬的安全性,试验将40只德国牧羊犬(公母各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犬(公母各4只)。1组为赛拉菌素溶液正常剂量组(6 mg/kg),2,3,4组分别为低剂量组(18 mg/kg)、中剂量组(30 mg/kg)、高剂量组(60 mg/k... 为检验赛拉菌素溶液对靶动物德国牧羊犬的安全性,试验将40只德国牧羊犬(公母各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犬(公母各4只)。1组为赛拉菌素溶液正常剂量组(6 mg/kg),2,3,4组分别为低剂量组(18 mg/kg)、中剂量组(30 mg/kg)、高剂量组(60 mg/kg),5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第5,12,30天每只犬的前肢股静脉采集全血4 mL和抗凝血2 mL,进行肝肾功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液学指标检测;并在试验30 d后处死犬,剖检取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犬在给药前后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没有明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给药前后肝肾功能的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并且给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试验犬心脏、肝脏、肺脏、肾脏等实质器官病理检测结果无明显异常。说明赛拉菌素制剂在6~60 mg/kg范围内使用时,对机体的肝脏、肾脏未造成明显的毒副作用,提示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犬无明显临床可观察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拉菌素溶液 德国牧羊犬 安全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