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 被引量:29
1
作者 姚兰 艾训儒 +3 位作者 易咏梅 黄永涛 冯广 刘峻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8,共9页
【目的】分析鄂西南森林动态样地内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动态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更新动态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参照热带森林科学中心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 【目的】分析鄂西南森林动态样地内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动态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更新动态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参照热带森林科学中心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建立15 hm^2大样地,调查并鉴定胸径大于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分析其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在垂直结构上,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都随着树木高度层次的降低而升高;在径级结构上,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都随着径级增大而降低,呈倒"J"形分布趋势;按所分布的径级数量不同可将群落内的物种分为10类,多数物种主要分布于小径级范围,但优势种群则集中分布于某个径级或均匀分布于各径级,表明优势种群可能有集中更新和连续更新2种方式;在胸径小于10 cm的径级内翅柃最占优势,而在其他径级内壳斗科物种占主要优势;群落中大部分种群有超过60%个体分布在最低的2个垂直层次内,且有超过85%的个体胸径小于10 cm,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更新趋势,群落总体上处于进展演替中;对群落中径级和高度级上都占优势的25个种群的动态分析表明,16种属进展种群,3种属近期处于稳定状态但远期将趋于衰退状态,2种属衰退状态,4种属进展期与衰退期相间出现及个体数量存在波动的种群。【结论】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树体较小,大径级和高度级树木种类及个体较少,绝大多数优势种群及群落总体均处于进展演替阶段,群落具有良好的自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样地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垂直结构 径级结构 木林子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木林子保护区大样地的木本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姚兰 崔国发 +4 位作者 易咏梅 黄永涛 冯广 刘峻城 艾训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样地(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索物种多样性维持、群落动态、环境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调控机制等奠定基础。[方法]参照CTFS... [目的]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样地(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索物种多样性维持、群落动态、环境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调控机制等奠定基础。[方法]参照CTFS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建立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15 hm^2大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228种84 189株,分属于112属61科,其中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130种11 863株,分属于71属44科;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67种1721株,分属于40属29科;以1 cm为起测径级和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在0~3 hm^2范围内物种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大而快速增加,在6 hm^2时包含的物种数均超过了总物种数的80%,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在0~0.2 hm^2范围内物种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大而快速增加,在8 hm^2时包含的物种数超过了总物种数的80%;样地内个体数量超过1 000的物种有18种,占样地所有物种数的7.89%,但个体数量之和占样地总个体数量的70.63%;样地上层乔木以小叶青冈和多脉青冈为主,中、下层的翅柃个体数量最多,重要值最大;样地内稀有种比例极高,有116种,占物种总数的50.88%,但个体数量仅占总个体数量的0.14%;群落物种组成中最主要的科为壳斗科和山茶科;样地中共有萌生木本植物137种18 880株,分属于76属42科,分别占样地总物种、个体数量、属及科数的60.1%,22.4%,62.8%和65.6%,其中,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萌生木本植物有64种,分属于43属26科,共计1 073株,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17种,分属于15属和9科,共计46株。[结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木本植物种类丰富,主要由壳斗科和山茶科组成,稀有种及萌生物种所占比例高。该样地大量萌生物种的出现可能与保护区建立以前的人为干扰及区域特殊生境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林子森林动态样地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物种丰富度 萌生 稀有种 物种-面积曲线 物种-多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星斗山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类型、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姚兰 艾训儒 +3 位作者 吕世安 冯广 刘峻城 黄永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鄂西南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变化规律、群落构建机制和植被恢复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鄂西南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48个20 m&... 【目的】研究鄂西南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变化规律、群落构建机制和植被恢复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鄂西南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48个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FDP),运用聚类分析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并通过指示种分析辨识不同群落类型指示种,然后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星斗山森林样地分为3种群落类型:亮叶水青冈群落(分布在海拔1 460-1 670 m处)、灯台群落(分布在海拔1 230-1 500 m处)和川陕鹅耳枥群落(分布在海拔1 360-1 450 m处);非维度多尺度标定排序结果表明灯台群落的物种组成与亮叶水青冈群落的差异最大,而川陕鹅耳枥群落的物种组成则与其他2个群落类型的相似性更为接近;川陕鹅耳枥群落的树木个体密度高于灯台树群落,但与亮叶水青冈群落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灯台群落的胸高断面积显著低于其他群落类型,但亮叶水青冈群落和川陕鹅耳枥群落的胸高断面积无显著差异,灯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亮叶水青冈群落,但与川陕鹅耳枥群落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落叶树种在3个群落中均占有较大比例,灯台群落中的落叶树种比例最高;在3个群落类型中,亮叶水青冈群落中分布更多胸径大于10 cm和高度超过10 m的树木,而灯台群落和川陕鹅耳枥群落中的小径级个体比例较高。【结论】星斗山3种群落在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亮叶水青冈群落更加接近该地区的原生群落,灯台群落是强烈人为干扰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川陕鹅耳枥群落是介于灯台群落和亮叶水青冈群落之间的群落类型,具有较好的恢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次生林 群落类型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恢复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4
作者 冯广 艾训儒 +3 位作者 姚兰 刘峻城 黄永涛 林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共9页
【目的】比较环境与空间因素在群落恢复与构建中的作用,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类森林的自然恢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龄林... 【目的】比较环境与空间因素在群落恢复与构建中的作用,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类森林的自然恢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龄林、35年天然次生林(1980年采伐)和20年天然次生林(1995年采伐)中各随机选取10块森林动态固定样地(20 m×20 m),对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多度、胸高断面积、物种丰富度、稀疏物种丰富度(以100个树木个体为基数)进行比较,采用冗余分析(RDA)对30块样地进行排序。将空间(PCNM)和环境变量(土壤与地形)一同作为解释变量对不同恢复群落物种组成进行方差分解,以环境和恢复时间作为解释变量对30块样地的木本植物多度、胸高断面积、物种丰富度和稀疏物种丰富度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群落在恢复过程中,木本植物多度(F=8.64,P<0.01)、物种丰富度(F=10.24,P<0.001)和稀疏物种丰富度(F=9.615,P<0.01)均显著减少,胸高断面积(F=14.2,P<0.001)显著增加,土壤环境则无显著变化(P>0.05);土壤密度、土壤p H、坡向、坡度、海拔和坡位对研究区物种组成的解释能力显著(P<0.05);方差分解显示,恢复20年次生林、恢复35年次生林和老龄林分别有31.4%,36.8%和54.1%的物种组成变异受环境影响,空间因素(PCNM变量)仅对恢复35年次生林(16.8%)和老龄林(23.2%)的物种组成变异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恢复20年次生林无显著影响(P>0.05);同步自回归结果显示,恢复时间、凋落物厚度、坡度、海拔、坡向机土壤p H对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均会发生明显变化,环境、空间及恢复时间是决定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种源空间扩散、优先效应等随机过程对次生林的群落构建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环境选择等确定性过程对老龄林的群落构建起主导作用。随着恢复进程的推进,次生林与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差异会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自然恢复 次生演替 环境选择 确定性过程与随机过程 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5
作者 刘峻城 《城市地理》 2015年第6X期267-268,共2页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造成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展,有必要分析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和水土保持的现状。本文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和水土流失的情况,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中的...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造成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展,有必要分析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和水土保持的现状。本文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和水土流失的情况,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蓬草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伟新 刘峻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13期23-25,共3页
本文对小蓬草的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理化鉴别进行了生药学研究。
关键词 小蓬草 生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濒危程度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勇 縢树锐 +3 位作者 江念 刘峻城 艾训儒 郑小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0,共8页
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方法,对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用濒危系数和遗传损失系数定量分析了区域内自然分布的裸子植物濒危程度和急切保护程度,并按用途对裸子植物资源进行了利用分类。结果表明,鄂西南共... 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方法,对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用濒危系数和遗传损失系数定量分析了区域内自然分布的裸子植物濒危程度和急切保护程度,并按用途对裸子植物资源进行了利用分类。结果表明,鄂西南共有裸子植物9科33属89种(含10变种,12栽培品种)。其中,乡土树种36种,占鄂西南裸子植物总种类的40.4%;国家重点保护、国家珍稀濒危、湖北珍稀特有裸子植物分别为12种、10种、13种。C_濒,V_急<0.5的裸子植物分别占区域自然分布裸子植物总种类的33.3%和38.9%,表明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整体上受威胁程度较大。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的用途分为14大类,以木材类、观赏类、药用类、纤维类和油脂类5类植物为主;每种裸子植物有主要用途、次要用途和一般用途之分。根据濒危程度和急切保护程度数值,可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措施,为裸子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南 裸子植物 濒危程度 急切保护程度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川陕鹅耳枥和多脉青冈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22
8
作者 姚良锦 姚兰 +7 位作者 易咏梅 艾训儒 冯广 刘峻城 陈斯 黄伟 丁易 臧润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共11页
【目的】分析湖北七姊妹山6 hm^2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阐明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共存机制,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将川陕鹅耳枥和多... 【目的】分析湖北七姊妹山6 hm^2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阐明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共存机制,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将川陕鹅耳枥和多脉青冈按胸径(DBH)划分4个径级:幼树(1 cm≤DBH <2.5 cm)、小树(2.5 cm≤DBH <5 cm)、中树(5 cm≤DBH <10 cm)和成年树(DBH≥10 cm),分析2个优势种不同径级的个体数量、空间分布、种内及种间相关性。【结果】在4个径级段上,川陕鹅耳枥个体数量基本相同,多脉青冈为倒"J"型分布,但2个物种各径级内的个体均具有相似的生境偏好;川陕鹅耳枥与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径级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减弱;随空间尺度增大,川陕鹅耳枥中树对幼树种内相关性表现出由显著正相关(P<0.05)向无显著相关性的递减趋势,成年树对幼树表现出由无明显相关性向显著负相关性(P<0.05)递减的趋势,小树对幼树、中树对小树、成年树对中树、成年树对小树均表现出显著(P<0.05)正相关;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间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P<0.05),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不同径级的川陕鹅耳枥对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P<0.05),并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随空间尺度增大,较大径级(中树和成年树)的多脉青冈个体对川陕鹅耳枥幼树和小树表现出由无明显相关性向显著负相关(P<0.05)的变化趋势,并且径级差距越大,负相关性越强。【结论】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林中优势种(川陕鹅耳枥与多脉青冈)具有相似的生境偏好,演替后期种(多脉青冈)对前期种(川陕鹅耳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前期种促进后期种的定居与生长。随着群落恢复,次生林样地将逐步成为后期种占优势的森林群落。本研究结果通过展现物种间关联性的变化也表明,物种关联性的变化过程驱动森林群落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格局分析 空间关联性 集聚分布 竞争 干扰 生态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作善成:巍峨七姊妹山的绿色蝶变 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争创示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
作者 刘峻城 闫庆 艾前进 《中国林业产业》 2022年第12期18-25,共8页
“珙桐花开,鸽子盘旋;奇珍异果,大树参天;七姊妹山,世外桃源”。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奉宣诏恩”之意的宣恩县东北部,地跨长潭河、椿木营、沙道沟3个乡镇,主峰海拔2,014.5米,是土家宣恩的“屋脊”。七姊妹是土家山寨儿女... “珙桐花开,鸽子盘旋;奇珍异果,大树参天;七姊妹山,世外桃源”。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奉宣诏恩”之意的宣恩县东北部,地跨长潭河、椿木营、沙道沟3个乡镇,主峰海拔2,014.5米,是土家宣恩的“屋脊”。七姊妹是土家山寨儿女心中的女神,传说玉皇大帝的七个女儿羡慕人间自由,结伴来到人间各自找到了意中人,玉帝震怒将七姊妹化作亭亭玉立、相依相伴的七座山峰,七姊妹山由此而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山寨 玉皇大帝 相依相伴 世外桃源 宣恩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字头库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与实现
10
作者 张恩华 张胜兰 +2 位作者 雷阳 尹一君 刘峻城 《汽车科技》 2023年第6期43-46,共4页
字头标识规格、种类繁多,每个标识也具有不同的大小、斜度和高度,为提高建模效率和设计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心矩形线框控制法的参数化设计方案。根据字头标识笔画特征分类,通过尺寸约束和参数关系式保持规格内的一致性,最后结合CATIA ... 字头标识规格、种类繁多,每个标识也具有不同的大小、斜度和高度,为提高建模效率和设计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心矩形线框控制法的参数化设计方案。根据字头标识笔画特征分类,通过尺寸约束和参数关系式保持规格内的一致性,最后结合CATIA Catalog目录编辑器构建字头库,实现了变形设计和快捷调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IA 字头 参数化设计 CATAL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 被引量:31
11
作者 姚良锦 姚兰 +7 位作者 易咏梅 艾训儒 冯广 刘峻城 林勇 黄伟 丁易 臧润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亚热带山地中重要的森林植被类型之一,是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屏障。为深入研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和动态过程,我们在湖北恩施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 ha...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亚热带山地中重要的森林植被类型之一,是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屏障。为深入研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和动态过程,我们在湖北恩施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 ha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了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分析了其群落组成、径级结构和优势种的空间结构特征。共记录到木本植物50,316株,其中独立个体有36,596株(去除分枝和萌生),隶属于57科124属245种,包括7种国家级保护植物和76种稀有种(每公顷个体数不超过1株)。样地内落叶物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61.2%(150种)和总个体数的52.6%(26,503株)。整个样地内植物个体胸径呈明显的倒"J"型分布,平均胸径为4.38 cm。样地小径级木本植物较多,胸径≥30 cm的木本植物仅175株。样地中重要值排名前4位的物种分别是川陕鹅耳枥(Carpinus fargesiana)、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和缺萼枫香(Liquidambar acalycina)。这些优势种虽然在整个样地均有分布,但大径级个体(DBH≥10 cm)的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依据群落组成和径级结构特征,湖北七姊妹山森林动态样地属于人为干扰后处于自然恢复中期的森林群落。针对该样地开展长期的森林动态监测,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的群落构建规律和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物种多样性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 优势种
原文传递
耳叶杜鹃
12
作者 刘峻城 《生物资源》 CAS 2023年第6期606-606,共1页
杜鹃花是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的总称,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西施”,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应用价值[1]。耳叶杜鹃(Rhododendron auriculatum Hemsl.)隶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 杜鹃花是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的总称,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西施”,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应用价值[1]。耳叶杜鹃(Rhododendron auriculatum Hemsl.)隶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Blume)K.Koch〕。杜鹃花属植物为木本植物观赏花卉类大属,全世界约有1000种,分为9个亚属,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等地,东亚和东南亚是主产区,中国约有600种[2,3]。耳叶杜鹃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株高5~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花卉 十大名花 耳叶杜鹃 杜鹃花科 杜鹃花属 常绿杜鹃亚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