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及复发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皇甫慧源 周妍 +4 位作者 刘展会 张西安 豆涛涛 范阳 刘立承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915-920,共6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多见于老年人。血肿的进展原因、转化为慢性的过程有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钻孔引流术,但存在需要...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多见于老年人。血肿的进展原因、转化为慢性的过程有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钻孔引流术,但存在需要再次手术的复发风险,目前术后复发率约9%~37%。目前所认为的血肿复发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钻孔术后血肿包膜依旧存在,血肿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未被阻断。为降低术后复发率,目前对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理解已用于新的治疗方法——脑膜中动脉栓塞术(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zation, MMAE)。还需要大量研究以确定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是否能成功停止血肿进展过程,从而控制和缓解cSDH。本文就cSDH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纤溶亢进等关键过程以及cSDH复发机制和降低复发率的手术方式进行综述。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 is a common neurosurgical disease, mostly seen in the elderly. The progressive, chronic course of the disease has its own complex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utcome of treatment. Currently, the main treatment for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 is drilling and drainage, but there is a risk of recurrence requiring reoperation, with current recurrence rates of approximately 9%~37%. The main reason for hematoma recurrence is that the hematoma envelope remains after drilling, and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hematoma formation has not been blocked. To reduce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has been used in a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zation (MMAE). Numerous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MMAE is successful in stopping the process of hematoma generation and thus controlling and alleviating cSDH.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key processes of angiogenesis,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hyperfibrinolys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SDH,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s of recurrence of cSDH and new surgical approaches to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机制 复发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鼻衄的介入放射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展会 徐慧棣 +3 位作者 刘小勇 孙波 张菊 郑青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8期462-464,F002,F003,共5页
对6例严重鼻衄病人,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造影,明确了出血原因,并同步行相应的栓塞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 鼻衄 栓塞疗法 介入疗法 介入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波 刘展会 张睿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85-686,共2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意义。方法:对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7h内行超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9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7例,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6例。结果:死亡8例,病死率约15.4%。术后6个... 目的: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意义。方法:对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7h内行超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9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7例,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6例。结果:死亡8例,病死率约15.4%。术后6个月随访,按ADL分级,I级6例,级10例,级14例,级11例,V级3例。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外科学 外科手术 最小浸入性 手术时机 预后 @超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38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波 杨华 +1 位作者 刘展会 张睿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401-1402,共2页
关键词 脑膜瘤/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管巨大神经鞘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西安 刘展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52-1453,共2页
关键词 巨大神经鞘瘤 腰椎管 左下肢疼痛 腰背部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肌劳损 反复发作 夜间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放射治疗(附8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慧棣 高国栋 +2 位作者 刘展会 刘小勇 孙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14-215,共2页
报告8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经过介入放射治疗,行血管内栓塞而获治愈,无并发症。并就其诊断与具体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动脉海绵窦瘘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介导氧化应激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范阳 张西安 +3 位作者 豆涛涛 刘立承 皇甫慧源 刘展会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633-1644,共12页
目的:探究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old-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 CIRP)是否能通过TLR4/MyD88途径介导氧化应激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将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亦为临床急性缺血性... 目的:探究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old-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 CIRP)是否能通过TLR4/MyD88途径介导氧化应激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将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亦为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通过检测AIS患者术后外周血、构建HMC3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CIRP表达水平的影响;其次通过培养SH-SY5Y细胞,使用人重组CIRP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IRP protein, rhCIRP)及C23干预,观察CIRP的表达及氧化应激水平。最后利用慢病毒敲减HMC3细胞的CIRP基因,再次构建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探究CIRP通过TLR4/MyD88途径激活NADPH氧化酶,释放ROS上调Drp-1水平,进而促进线粒体分裂的分子机制。结果:AIS患者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CIRP表达较术前显著升高。在人小胶质细胞HMC3缺氧/复氧模型中,细胞内CIR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8小时后CIRP表达水平达到巅峰,并分泌到细胞外,激活炎症因子TNF-α、IL-6表达。rhCIRP可以作用于SH-SY5Y细胞促进TLR4、GP91、P47、DRP-1、MFN-2、Cleaved-caspase-3、TNF-α、IL-6的表达,介导氧化应激。而使用C23和敲减CIRP后则可以抑制上述蛋白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保护组织细胞。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小胶质细胞释放大量CIRP,分泌到细胞外,TLR-4/MyD88通路介导氧化应激,引起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CIRP can promot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TLR4/MyD88 pathway through oxidative stress, there is no report at present.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new target fo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als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surgery. Methods: The effect of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on the expression of CIRP was observed by detecting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fter opera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hypoxia/reoxygenation model of HMC3 cells. Secondly, SH-SY5Y was cultured, and human recombinant CIRP protein (rhCIRP) and CIRP inhibitor (C23)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level of CIRP and oxidative stress. Finally, the CIRP gene of HMC3 cells was knocked down by lentivirus, and the cell hypoxia/reoxygena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again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IRP activating NADPH oxidase through TLR4/MyD88 pathway, releasing ROS to up-regulate the level of Drp-1, and promoting mitochondrial division.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CIRP in AIS patient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In the hypoxia/reoxygenation model of human microglial cell HMC3,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IRP in the cel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reached the peak after 8 hours, and secre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ell to activate the inflammatory factor TNF-α, IL-6 expression. rhCIRP can be used as SH-SY5Y cells to promote TLR4, GP91, P47, DRP-1, MFN-2, Cleved-caspase-3, TNF-α, IL-6 expression, and mediate oxidative stress. C23 and knockdown of CIRP can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the above protein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protect the tissue cells. Conclusion: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causes microglia to release a large amount of CIRP, which is secreted into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The TLR-4/MyD88 pathway mediates oxidative stress, leading to neuro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缺血性中风 氧化应激 线粒体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范阳 张西安 刘展会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030-1036,共7页
姜黄素是一种具抗炎、抗菌、抗氧化和抗肿瘤等特性的天然中药提取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姜黄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在治疗神经胶质瘤方面。大量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显著抑制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阐述了姜黄素... 姜黄素是一种具抗炎、抗菌、抗氧化和抗肿瘤等特性的天然中药提取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姜黄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在治疗神经胶质瘤方面。大量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显著抑制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阐述了姜黄素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停滞细胞周期等方面对抗神经胶质瘤的分子机制,揭示了姜黄素的开发利用可能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神经胶质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颈外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国栋 李永林 +15 位作者 赵振伟 徐邦宗 潘宏学 田应德 王学廉 张宝国 秦怀州 易声禹 吴声伶 王执民 张洪新 徐惠隶 刘展会 刘晓勇 王维强 郗绍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15-17,23,共4页
本文报告近年来作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颅面部供血丰富的肿瘤和鼻出血87例的体会,其中颅内脑膜瘤58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10例,颌面部血管瘤6例,化学感受器瘤5例,头皮血管瘤3例,严重鼻衄5例。73例栓塞后2~7天手术切除,64例全切,9例... 本文报告近年来作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颅面部供血丰富的肿瘤和鼻出血87例的体会,其中颅内脑膜瘤58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10例,颌面部血管瘤6例,化学感受器瘤5例,头皮血管瘤3例,严重鼻衄5例。73例栓塞后2~7天手术切除,64例全切,9例大部切除。另外14例单纯血管内栓塞治疗,供血丰富的肿瘤术前血管内栓塞,可达到瘤床内栓塞坏死,使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易于手术全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难治性鼻衄血管内栓塞效果明显。作者对血管内栓塞技术的方法、适应证、注意事项和尽量避免术前颈外动脉结扎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治疗 肿瘤 供血 颈外动脉 鼻衄 术前 并发症 选择性 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挥 苌新明 +3 位作者 郝志明 许君望 仲英琦 刘展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72-73,共2页
对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手术成功率85%(17/20),术后门脉压力平均下降1.6kPa。结果表明,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疗效肯定,对顽固性胸腹水亦有疗效;其预后主要与肝功能状况有关。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门脉系统分流术 TIPS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穿刺置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8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展会 张睿 +2 位作者 马康孝 刘小勇 张西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大口径穿刺置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根据CT准确定位,采用直径为4mm穿刺针穿刺抽吸血肿,并置管引流高血压脑出血138例;结果:138例经治疗后,血肿完全消失78例,血肿大部分消失21例,部分残留5例,死亡23例;结论:大口径穿... 目的:探讨大口径穿刺置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根据CT准确定位,采用直径为4mm穿刺针穿刺抽吸血肿,并置管引流高血压脑出血138例;结果:138例经治疗后,血肿完全消失78例,血肿大部分消失21例,部分残留5例,死亡23例;结论:大口径穿刺置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治疗 穿刺 置管 高血压脑出血 置管治疗 穿刺针 大口径 抽吸血肿 置管引流 完全消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展会 马康孝 +3 位作者 张睿 孙波 刘小勇 张西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698,共2页
目的:探讨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技巧。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窦镰旁脑膜瘤56例,其中肿瘤位于上矢状窦旁31例,大脑镰旁17例,矢状窦大脑镰同时受累8例。结果:按simpsoll切除胞膜瘤分收标准,I级切除18例,II级切除38例,无手术死亡... 目的:探讨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技巧。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窦镰旁脑膜瘤56例,其中肿瘤位于上矢状窦旁31例,大脑镰旁17例,矢状窦大脑镰同时受累8例。结果:按simpsoll切除胞膜瘤分收标准,I级切除18例,II级切除38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中央沟静脉,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尿崩症23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展会 孙波 +2 位作者 张睿 马康孝 马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30-531,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鞍区肿瘤 (1 2例 ) ,高血压脑出血 (3例 ) ,颅脑损伤 (8例 ) ,所致重症尿崩症患者计录 2 4 h尿量 ,最少的 56 0 0 ml,最多达 1 2 6 0 0 ml,平均 70 80 ml,尿比重 1 .0 0 0~ 1 ....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鞍区肿瘤 (1 2例 ) ,高血压脑出血 (3例 ) ,颅脑损伤 (8例 ) ,所致重症尿崩症患者计录 2 4 h尿量 ,最少的 56 0 0 ml,最多达 1 2 6 0 0 ml,平均 70 80 ml,尿比重 1 .0 0 0~ 1 .0 0 5 ,平均 1 .0 0 2。给予双氢克尿噻、垂体后叶素或弥凝治疗。结果 :本组 1 9例恢复良好 ,2例死亡 ,2例永久性尿崩 ,治愈率82 .6 %。结论 :术中下丘脑、垂体柄、垂体等神经组织的保护和术后抗利尿激素的应用对防治尿崩症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崩症 药物疗法 双氢氯噻嗪 治疗 弥凝 垂体后叶素 诊断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85例诊断抢救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西静 邹向阳 +1 位作者 王孝刚 刘展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6-467,共2页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诊断 抢救 严重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发作前血糖水平和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睿 刘展会 +2 位作者 黄艳丽 马金叶 冯虎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索自发性脑出血发作前血糖水平与脑出血患者预后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风险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的SICH患者157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基线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 目的探索自发性脑出血发作前血糖水平与脑出血患者预后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风险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的SICH患者157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基线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吸烟、饮酒、家族患病史、治疗方式、高血脂、高血压、发作前血糖水平、冠心病、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糖尿病及NIHSS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在随访期间发生不良预后的患者定义为不良预后组,病情无恶化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风险率的因素; Cox比例风险模型进一步评价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所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运用ROC曲线分析发作前血糖水平和NIHSS评分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入院收缩压(P=0. 041)、发作前血糖水平(P=0. 037)及NIHSS评分(P=0. 001)明显影响SICH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能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风险率的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患者发作前血糖水平(P=0. 037)及NIHSS评分(P=0. 001)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二者相比,发作前血糖水平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RR=2. 683); ROC曲线下发作前血糖水平在ROC曲线下的AUC为0. 707(95%置信区间:0. 624~0. 789),最佳诊断点为11. 55,其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 30%,70. 65%; NIHSS评分在ROC曲线下的AUC为0. 546(95%置信区间:0. 452~0. 641),最佳诊断点为10,其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 21%,55. 37%。结论发作前血糖水平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风险率的大小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常规评估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高血糖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干扰抑制Aurora A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鹏飞 李楠 +1 位作者 刘展会 程文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627-162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干扰抑制Aurora A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Aurora A特异性si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进行转染,使用Western blot和RT-PCR对Aurora A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使用化疗药物尼莫司汀(ACNU)对转... 目的:探讨微小RNA干扰抑制Aurora A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Aurora A特异性si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进行转染,使用Western blot和RT-PCR对Aurora A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使用化疗药物尼莫司汀(ACNU)对转染后人脑胶质瘤细胞进行处理,观察并分析处理前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40 mg/L ACNU处理后各组U251细胞吸光度较0mg/L ACNU处理后各组细胞器吸光度值明显下降(P<0.05),其中以siRNA干扰组细胞吸光度值最低(0.20±0.05),细胞增殖抑制率为75.1%,远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转染Aurora A siRNA的U251细胞在经40 mg/LACNU处理72h后,其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0mg/L处理组(P<0.05),且siRNA干扰组的U251细胞在培养72h后其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特异性微小RNA对Aurora A基因的表达进行干扰抑制,可有效阻碍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过程,且可有效提高胶质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利于增强恶性胶质瘤术后化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免疫学 RNA干扰 @化疗敏感性 癌基因 免疫学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尼莫司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脑干水肿及AQP-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西安 马康孝 +1 位作者 刘展会 宋锦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了解高压氧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脑干水肿程度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高压氧的脑保护作用的可能分子学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头颅瞬间旋转装置制作大鼠DAI模型。经高压氧治疗后采用干湿重法及免疫组化法比较... 目的:了解高压氧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脑干水肿程度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高压氧的脑保护作用的可能分子学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头颅瞬间旋转装置制作大鼠DAI模型。经高压氧治疗后采用干湿重法及免疫组化法比较治疗组与损伤组脑干含水量及AQP-4的表达。结果:经高压氧治疗的损伤后6h,1d,3d和5d组大鼠脑干含水量及AQP-4表达与相应时间点DAI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脑干AQP-4的表达,从而减轻脑干水肿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水通道蛋白质4 脑水肿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直切口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30例报告)
18
作者 刘展会 孙波 +1 位作者 张睿 马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8期460-462,共3页
目的:报告3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局部直切口小骨窗清除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局部直切口,小骨窗,术中微创伤操作技术。结果:完全恢复正常生活3例,部分恢复生活9例,死亡4例。结论:该方法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外科手术 小骨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袁山旗 赵红敏 +3 位作者 王晓叶 张西安 候鹏飞 刘展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27-29,3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联合VEGF、MMP-9、hs-CRP检测,并以随访及...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联合VEGF、MMP-9、hs-CRP检测,并以随访及磁共振检查为对照,比较颈动脉超声与颈动脉超声联合VEGF、MMP-9、hs-CRP检测结果,以及不同斑块类型患者血清VEGF、MMP-9、hs-CRP水平。结果经随访及组织病理学发现,9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无斑块33例,稳定性斑块32例,易损性斑块33例。颈动脉超声联合VEGF、MMP-9、hs-CRP检测无斑块、稳定性斑块及易损性斑块的准确性均显著高于颈动脉超声检测(P<0.05);稳定性斑块患者血清VEGF、MMP-9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斑块患者,显著低于易损性斑块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VEGF、MMP-9、hs-CRP检测可准确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反映斑块稳定性及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颈动脉超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0
20
作者 袁山旗 赵红敏 +2 位作者 张西安 候鹏飞 刘展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37-240,247,共5页
目的:对比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120例入选的ACI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实施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 目的:对比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120例入选的ACI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实施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观察组则在rt-PA动脉溶栓基础上,实施机械支架介入取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效果及TIMI血流分级情况;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NIHSS和mRS评分,测定其血清骨桥蛋白(OPN)、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ACI患者临床疗效及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NIHSS、mRS评分和血清PON、NT-proBNP、MDA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两项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学指标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4h内颅内症状性出血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后血管未通ACI患者接受机械支架介入取栓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调节机体神经功能相关因子表达,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患者TIMI血流分级良好,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药物溶栓 机械取栓 疗效 神经功能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