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附57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宝富 黄柳明 +2 位作者 刘钢 王淑芹 王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5月 ,5 7例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结果  5 3例顺利完成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手术时间 (1~ 2 )小时 ,平均 1 5小时 ,... 目的 探讨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5月 ,5 7例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结果  5 3例顺利完成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手术时间 (1~ 2 )小时 ,平均 1 5小时 ,出血 5ml~ 10ml。 5 1例术后 1天开始自行排便、进食 ,2例术后3天予开塞露灌肠后排便。 4例长段型巨结肠 ,病变累及横结肠 ,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 ,手术时间 (2~3 5 )小时 ,平均 3小时 ,术后 (2~ 3)天开始排便、进食。随访 (2~ 9)月 ,5 7例患儿排便功能均正常良好。 结论 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可行 ,此术式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小儿 先天性巨结肠 手术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肋骨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小儿漏斗胸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宝富 王平 刘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1年第3期137-138,共2页
目的介绍胸肋骨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小儿漏斗胸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 35例应用胸肋骨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 35例漏斗胸患者中 2 0例为中度 ,15例为重度 ,全部病例均一次手术治愈达到满意外观 ,... 目的介绍胸肋骨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小儿漏斗胸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 35例应用胸肋骨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 35例漏斗胸患者中 2 0例为中度 ,15例为重度 ,全部病例均一次手术治愈达到满意外观 ,1例轻度损伤胸膜 ,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结论胸肋骨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小儿漏斗胸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畸形矫正效果好、符合小儿生理特点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小儿整形外科 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口前徙阴茎成型术一期修复小儿冠状沟型尿道下裂38例
3
作者 刘宝富 王淑芹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78-478,共1页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冠状沟型 修复术 阴茎成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高位隐睾的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淑芹 李龙 +2 位作者 黄柳明 刘宝富 王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高位隐睾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腹腔镜下对 19例 2 1侧睾丸进行腹腔探查、睾丸下降固定术。 结果  11例睾丸位于肾下极 ,8例位于内环上方。 15例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 ,4例睾丸固定于腹腔内 ,Ⅱ期手术。 1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高位隐睾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腹腔镜下对 19例 2 1侧睾丸进行腹腔探查、睾丸下降固定术。 结果  11例睾丸位于肾下极 ,8例位于内环上方。 15例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 ,4例睾丸固定于腹腔内 ,Ⅱ期手术。 1例睾丸缺如 ,1例睾丸发育不良进行睾丸切除术。术后 3例患侧阴囊气肿 ,1例患侧阴囊血肿。 19例术后伤口恢复良好。随访 15例 ,时间 3月~ 10月 ,平均6月 ,患儿无不适。 结论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高位隐睾 ,创伤小 ,出血少 ,术后恢复快 ,小切口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小儿外科 高位隐睾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对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肠炎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龙 付京波 +7 位作者 余奇志 刘刚 黄柳明 刘宝富 雷宇 王淑芹 贾钧 王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61-164,F0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对预防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继发巨结肠性肠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对8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根治术同时行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大部切除。结果本组89例术后获随访77例,随访时间3~26个月,仅2例患...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对预防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继发巨结肠性肠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对8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根治术同时行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大部切除。结果本组89例术后获随访77例,随访时间3~26个月,仅2例患儿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6个月有一次肠炎病史,术后肠炎发生率为2.6%,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随手术后时间的延长,污便的发生率由27.3%下降至2.6%。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对照组肛管静息压力为27.9±9.6mmHg;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为37.9±12.5mmHg,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手术后1个月,2个月,2个月和6个月肛管静息压力分别为20.2±6.4mmHg,21.4±8.8mmHg,22.8±10.4mmHg和24.8±9.9mmHg,手术后肛管静息压力比手术前明显减低(P<0.01),术后6个月内患儿的肛管静息压力有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安全易行,可有效地预防术后肠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结肠 外科学 结肠炎 预防和控制 直肠 外科学 肠粘摸 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4例报告 被引量:39
6
作者 李龙 余奇志 +6 位作者 黄柳明 刘刚 雷宇 贾军 刘宝富 王淑芹 王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高位肛门闭锁一期肛门成形术的可行性。 方法  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患儿 4例 ,男 3例 ,年龄 1天~ 3天 ;女 1例 ,年龄 3个月 ,为先天性一穴肛畸形。术中首先腹腔镜监视下 ,游离直肠 ,分离结扎断离直肠尿道瘘管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高位肛门闭锁一期肛门成形术的可行性。 方法  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患儿 4例 ,男 3例 ,年龄 1天~ 3天 ;女 1例 ,年龄 3个月 ,为先天性一穴肛畸形。术中首先腹腔镜监视下 ,游离直肠 ,分离结扎断离直肠尿道瘘管 ;然后通过穿刺盆底肌肉中心形成隧道 ,将直肠从中脱出 ,与会阴皮肤吻合。 结果  4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一期完成肛门成形术 ,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 4 0分钟~ 90分钟 ,平均 71 8分钟。出血量 (5 - 2 0 )ml,平均 8 3ml。无需要输血者 ,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所有病人术后恢复顺利 ,于术后 11天去除尿管和膀胱造瘘管 ,无尿道瘘憩室发生 ,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 3月至 1年 ,1例手术后 1月出现肛门狭窄 ,于术后 3月行狭窄段切除术治愈。另外 3例无并发症发生 ,目前 4例排便控制功能良好。 结论 腹腔镜铺助肛门一期成形术是治疗高位肛门闭锁的有效方法 ,手术打击小 ,处理直肠泌尿系瘘方便 ,辨认盆底肌中心准确 ,可免除患儿分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闭锁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壁悬吊缝合线在小儿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龙 余奇志 +6 位作者 刘刚 黄柳明 刘宝富 雷宇 王淑芹 贾钧 王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腹腔镜外科手术 经腹壁悬吊缝合线 术野暴露 气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中位肛门闭锁成形术11例报告 被引量:13
8
作者 侯文英 李龙 +8 位作者 刘树立 张军 马立霜 王莹 刘钢 雷宇 贾钧 刘宝富 王淑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中位肛门闭锁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腹腔镜监视下,游离松解直肠;断离修补直肠尿道(阴道)瘘管,其中6例经腹腔镜离断修补,4例经会阴切口离断修补;然后在电刺激仪的引导下经会阴肌肉中心1.0cm左右小切口向盆底肌肉中心分...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中位肛门闭锁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腹腔镜监视下,游离松解直肠;断离修补直肠尿道(阴道)瘘管,其中6例经腹腔镜离断修补,4例经会阴切口离断修补;然后在电刺激仪的引导下经会阴肌肉中心1.0cm左右小切口向盆底肌肉中心分离形成隧道,最后将直肠从隧道中拖出,与会阴皮肤吻合,同时关闭结肠造瘘口。结果11例患儿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肛门成形术,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平均32.8min(25~78min),出血量平均5.3ml(2~10ml),无需要输血者。术后11d去除尿管或膀胱造瘘管,无尿道瘘或憩室出现,无切口感染发生。11例术后随访3~66个月,平均45个月。根据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分(6分法),排便优8例(72.7%),良3例(27.3%)。结论腹腔镜辅助中位肛门闭锁成形术处理直肠泌尿系瘘方便,辨认盆底肌中心准确及避免切口污染等优点,是治疗中位肛门闭锁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中位肛门闭锁 肛门直肠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行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龙 付京波 +7 位作者 余奇志 刘刚 黄柳明 刘宝富 雷宇 王淑芹 贾钧 王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对腹腔镜下行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进行探讨。方法对7例巨大胆总管囊肿(直径11~21cm)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中行囊肿穿刺减压,切除胆囊,然后从扩张囊肿的中部横断囊肿前壁吸出胆汁,将囊肿... 目的对腹腔镜下行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进行探讨。方法对7例巨大胆总管囊肿(直径11~21cm)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中行囊肿穿刺减压,切除胆囊,然后从扩张囊肿的中部横断囊肿前壁吸出胆汁,将囊肿壁全层分7~8块逐渐彻底切除。结果7例患儿均顺利完成巨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5.5h~7.6h,平均6.3h;出血量5ml~15ml;6例患儿切除远端囊肿时未找到与胰管相通的管道,仅1例见到明确的远端狭窄的肝管予以结扎。术后无切口感染、胆漏、胰漏和肠梗阻发生,均3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4d~6d。随访3个月~19个月,无胆管炎和结石发生,肝功能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腹腔镜下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切除术 手术治疗 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治疗肌性斜颈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龙 付京波 +8 位作者 刘钢 黄柳明 余奇志 王淑芹 贾钧 王锋 雷宇 刘宝富 王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离断胸锁乳突肌治疗肌性斜颈的效果。方法在右侧腋窝的皮纹线内置入5mmTrocar,手持镜头将颈阔肌下的脂肪层组织与胸锁乳突肌下端的胸骨头和锁骨头表面的肌膜相分离,这样显露了肌肉同时形成了空间,将CO2气体冲入加压至6m...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离断胸锁乳突肌治疗肌性斜颈的效果。方法在右侧腋窝的皮纹线内置入5mmTrocar,手持镜头将颈阔肌下的脂肪层组织与胸锁乳突肌下端的胸骨头和锁骨头表面的肌膜相分离,这样显露了肌肉同时形成了空间,将CO2气体冲入加压至6mmHg。颈中和颈下横纹内分别导入3mmTrocar和器械。用电凝或电切逐渐将所有胸锁乳突肌纤维束横断,同时松解胸锁乳突肌周围的纤维组织。结果采用以上方法治疗5例右肌性斜颈患儿,均在内窥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35min,失血量极少,均少于1ml,1例患儿颈部切口处有轻微电灼伤,2周后自愈。术后患儿即可以进行颈部舒展活动训练,术后次日出院,随访3个月~1年,斜颈均矫正,颈部3mmTrocar切口和腋窝内5mm切口瘢痕不明显,颈部皮肤弹性好,无随表情异常活动现象。结论内镜下切断胸锁乳突肌治疗肌性斜颈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瘢痕不明显,美观而且不损伤颈阔肌,对表情活动无影响,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颈/外科学 乳突 内窥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小儿颅内恶性肿瘤合并血友病A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阳旭 张宏武 +2 位作者 沈笠雪 刘宝富 姚红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7-1038,共2页
血友病是由于机体缺乏凝血因子而导致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为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缺乏的血友病A及凝血因子Ⅸ(factorⅨ,FⅨ)缺乏的血友病B。随着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应用,国内外关于血友病患儿手术治疗的报道逐渐增多[1... 血友病是由于机体缺乏凝血因子而导致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为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缺乏的血友病A及凝血因子Ⅸ(factorⅨ,FⅨ)缺乏的血友病B。随着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应用,国内外关于血友病患儿手术治疗的报道逐渐增多[1-4]。神经外科手术本身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较高,若合并严重出血性疾病,围手术期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血友病A 手术期间 因子Ⅷ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怀清 吴新民 +1 位作者 许幸 刘宝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评价0.075%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对儿童术后镇痛的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其不良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腹部以下手术的患儿60例。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以0.075%罗哌卡因复合0.0002%芬太尼... 目的:评价0.075%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对儿童术后镇痛的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其不良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腹部以下手术的患儿60例。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以0.075%罗哌卡因复合0.0002%芬太尼或0.075%布比卡因复合0.0002%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5~9岁患儿以3ml·h^(-1),10~14岁以4ml·h^(-1)的速率硬膜外腔持续注入,由双亲或患儿补充镇痛剂量2ml/次,锁定间隔时间为20分钟,观察术后24小时内镇痛效果,以PCA次数衡量镇痛效果:优≤3次,良4~8次,差>8次。观察术后患儿恶心、呕吐、下肢麻木、头痛、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镇痛效果的优良率罗哌卡因组为97%,布比卡因组为94%,恶心、呕吐、下肢麻木、头痛、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罗哌卡因组的运动阻滞较布比卡因组恢复快(P<O.05)。结论:罗哌卡因镇痛优良率略高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运动神经阻滞的消退明显快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进行小儿术后镇痛与布比卡因一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手术后镇痛 硬膜外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胆道闭锁的探讨(12例报告)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龙 付京波 +9 位作者 余奇志 刘刚 黄柳明 刘宝富 雷宇 王淑芹 贾钧 王平 孙庆林 顾志志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辅助行肝门解剖和肝门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12例,29~87d11例,5.5个月1例.2例为肝总管闭锁(Ⅱ型),肝门部有直径1.2~2.5cm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10例为肝门部胆管闭锁(Ⅲ型)....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辅助行肝门解剖和肝门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12例,29~87d11例,5.5个月1例.2例为肝总管闭锁(Ⅱ型),肝门部有直径1.2~2.5cm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10例为肝门部胆管闭锁(Ⅲ型).于脐部纵切口置入10mm Trocar,然后分别于右上腹、右中腹和左上腹置入3个5mm Trocar.术中胆道造影,确诊为胆道闭锁,暴露肝门;切除胆囊,游离切除肝门纤维块,空肠行Roux-en-Y吻合术保留肝支30~35cm,然后将肠管送回腹腔,将空肠肝支经结肠后拉至肝门下;用5-0可吸收缝线将空肠与肝门端侧连续吻合.结果:本组12例患儿中1例因肝门渗血中转开腹手术;另11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3.5h(3.1~4.6h),出血量约10ml,没有需在术中和术后输血者,全组患儿无手术后肠粘连梗阻和腹腔感染.结论:经腹腔镜行肝门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安全可靠,具有暴露肝门清晰、肝门纤维块分离和切除准确、对患儿打击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腹腔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孔法腹腔镜在小肠重复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附9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红继 刘宝富 +1 位作者 黄柳明 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诊断和治疗小肠重复畸形。 方法 对 9例术前疑肠重复畸形患儿经二孔法腹腔镜腹腔探查 ,确诊后经脐部 10mmTrocar切口 ,提出肠管 ,在腹腔外行重复畸形肠段切除 ,肠端端吻合术。 结果  9例患儿均无中转开腹手术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诊断和治疗小肠重复畸形。 方法 对 9例术前疑肠重复畸形患儿经二孔法腹腔镜腹腔探查 ,确诊后经脐部 10mmTrocar切口 ,提出肠管 ,在腹腔外行重复畸形肠段切除 ,肠端端吻合术。 结果  9例患儿均无中转开腹手术 ,手术时间 30min~ 110min ,平均 80min。术后 4d~5d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结论 二孔腹腔镜对是诊断和治疗小肠重复畸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孔法腹腔镜 小儿 小肠重复畸形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3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平 李龙 +2 位作者 刘刚 黄柳明 刘宝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间隙行腹腔镜肾盂 -输尿管成形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全麻 ,健侧卧位 ,患侧髂嵴上切口 ,用自制气囊扩张腹膜后间隙 ,在腹腔镜监视下 ,分别在腋前线上 ,下及腋后线肋缘下置Trocar 3个 ,完成离断式肾盂 -输尿管成型术...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间隙行腹腔镜肾盂 -输尿管成形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全麻 ,健侧卧位 ,患侧髂嵴上切口 ,用自制气囊扩张腹膜后间隙 ,在腹腔镜监视下 ,分别在腋前线上 ,下及腋后线肋缘下置Trocar 3个 ,完成离断式肾盂 -输尿管成型术。 结果  3例 4侧离断式肾盂 -输尿管成形术均一次完成。平均手术时间 3小时 ,平均出血 5ml。术后肾周引流 0ml。术后肾盂 -输尿管吻合口通过良好 ,伤口甲级愈合 ,无感染。随访 (1~ 7)月 ,效果良好。 结论 经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 -输尿管成形术 ,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积水 小儿 腹腔镜 肾孟-输尿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亲体部分肝移植的手术要点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龙 余奇志 +6 位作者 黄柳明 贾军 刘宝富 王淑芹 雷宇 刘钢 王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44-247,F003,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亲体部分肝移植的手术技术要点。方法对2例肝功能衰竭患儿进行亲体部分肝移植术,供体分别为患儿的母亲和父亲。手术分别切取供体的右半肝和左外侧叶。受体行保留下腔静脉的全肝切除术,然后将供肝进行原位移植。 结果两例患... 目的探讨小儿亲体部分肝移植的手术技术要点。方法对2例肝功能衰竭患儿进行亲体部分肝移植术,供体分别为患儿的母亲和父亲。手术分别切取供体的右半肝和左外侧叶。受体行保留下腔静脉的全肝切除术,然后将供肝进行原位移植。 结果两例患儿分别移植肝重565克和329克,供体和受体术后已经分别随访5.5个月和6.5个月,均无并发症健康生活。受体未发生肝静脉、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吻合口的并发症。结论亲体肝移植是治疗小儿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术前准确的血管影像学检查,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特别是精确的手术技术是小儿亲体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方法 近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手术治疗肝外型门脉高压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龙 付京波 +7 位作者 余奇志 刘刚 黄柳明 刘宝富 雷宇 王淑芹 贾钧 王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远端脾静脉肾静脉分流手术治疗肝外型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本组手术患儿15例,术前经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主干呈海绵窦样改变。术中首先经小肠系膜Ⅲ级静脉和脾静脉分支行静脉压力测定及造影。然后将胰腺上下缘及背...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远端脾静脉肾静脉分流手术治疗肝外型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本组手术患儿15例,术前经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主干呈海绵窦样改变。术中首先经小肠系膜Ⅲ级静脉和脾静脉分支行静脉压力测定及造影。然后将胰腺上下缘及背侧游离;将胰腺内走行的脾静脉游离,结扎切断与胰腺之间的细小分支,远端至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下静脉汇合处,近端至脾门;最后将脾静脉距肠系膜上或下静脉0.5cm处切断,闭合肠系膜上静脉侧断端,将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端一侧吻合;同时结扎胃冠状静脉、胃左静脉和胃网膜左静脉而保留胃短血管。结果15例患儿实施远端脾-肾分流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5h,手术失血10~30ml;无需输血者。分流前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压力平均值分别为28.4cmH2O和28.1cmH2O,分流后平均值分别为24.7cmH2O和12.6cmH2O,脾静脉压力明显降低(P<0.01)。分流后脾脏缩小,被膜皱缩。2例手术后患儿出现乳糜腹,保守治疗1个月后自然消失。患儿随诊6个月~2年无再发消化道出血者,脾脏大小均回缩。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均在正常水平。超声多普勒检查,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结论远端脾静脉-肾静脉分流术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保留脾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外科学 脾肾分流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打结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龙 余奇志 +6 位作者 刘刚 黄柳明 刘宝富 雷宇 王淑芹 贾军 王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37-237,247,共2页
关键词 腹腔内打结技术 双手打结 单手打结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前诊断的产房外科模式下新生儿急诊手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钢 刘丽 +6 位作者 黄柳明 贾钧 时春艳 王淑琴 刘宝富 王伟 张然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产房外科模式开展新生儿手术的组织实施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产房外科手术病例的产前诊断、产前咨询、手术治疗、术后合并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22例中,脐膨出6例,腹裂4例,先天性膈疝7例,颈部淋巴管瘤2例,泄殖... 目的 探讨产房外科模式开展新生儿手术的组织实施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产房外科手术病例的产前诊断、产前咨询、手术治疗、术后合并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22例中,脐膨出6例,腹裂4例,先天性膈疝7例,颈部淋巴管瘤2例,泄殖腔外翻1例,腰骶部脊膜膨出2例.所有患儿产前诊断与手术后诊断相符.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例膈疝患儿术后死于肺发育不良,脐膨出和泄殖腔外翻各1例需2次手术,1例颈部淋巴管瘤术后复发.结论 在产前诊断明确后,合理选择产房外科模式实施手术可以改善严重结构异常新生儿的预后,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方法 产科外科手术/方法 急症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性腺外内胚窦瘤3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阳旭 张宏武 +3 位作者 刘宝富 贾钧 华暎 卢新天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31-234,共4页
目的总结小儿原发性腺外内胚窦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3例性腺外内胚窦瘤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术前均行PEB或JEB方案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均为完全缓解,术后继续化疗。随访3... 目的总结小儿原发性腺外内胚窦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3例性腺外内胚窦瘤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术前均行PEB或JEB方案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均为完全缓解,术后继续化疗。随访3个月~8年,2例无病存活,1例原位复发,经术前化疗、再次手术切除及术后化疗后,现随访25个月,无病存活。结论甲胎蛋白水平对小儿性腺外内胚窦瘤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灵敏度较高,化疗与手术结合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性腺外内胚窦瘤 甲胎蛋白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