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256层极速CTA应用不同浓度对比剂及采取不同注药速率,对肾动脉及其分支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本院行肾动脉CTA检查患者336例,按注药浓度和速率分组,每组112例。A组:注药速率5.0 m L/s(碘帕醇350);B组:注药速率4.0 m L/s(碘帕...目的研究256层极速CTA应用不同浓度对比剂及采取不同注药速率,对肾动脉及其分支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本院行肾动脉CTA检查患者336例,按注药浓度和速率分组,每组112例。A组:注药速率5.0 m L/s(碘帕醇350);B组:注药速率4.0 m L/s(碘帕醇350);C组:注药速率5.0 m L/s(碘佛醇370),用药剂量均为50 m L。通过对肾动脉分支分级比较图像质量及血管显示率效果。结果在对比剂浓度相同情况下,肾动脉分支II、III、IV、V、VI级A组均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注药速率相同情况下,肾动脉分支IV、V、VI级C组均优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肾动脉细小分支CTA图像质量及血管成像的显示率,对比剂给药速率越快、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多种干预措施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8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感染患者作为CLABSI组,无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干预措施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差异。结果218例患者中,2...目的比较多种干预措施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8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感染患者作为CLABSI组,无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干预措施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差异。结果218例患者中,24例患者出现了CLABSI。CLABSI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感染状态、穿刺部位等因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腋静脉穿刺能显著降低CLABSI的发生率(P=0.028),B超定位下的腋静脉穿刺每千日导管感染率明显降低0.93‰;腋静脉穿刺患者深静脉导管平均留置天数较其他组明显延长(47.32 d vs 19.90 d),B超定位的腋静脉患者较B超定位的其他部位穿刺患者平均留置天数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发生CLABSI的风险因素主要有解剖定位穿刺(P=0.031)和非腋静脉部位置管(P=0.068)。结论选择腋静脉作为深静脉置管的位置和使用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可减少CLABSI的发生率,延长平均置管时间。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256层极速CTA应用不同浓度对比剂及采取不同注药速率,对肾动脉及其分支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本院行肾动脉CTA检查患者336例,按注药浓度和速率分组,每组112例。A组:注药速率5.0 m L/s(碘帕醇350);B组:注药速率4.0 m L/s(碘帕醇350);C组:注药速率5.0 m L/s(碘佛醇370),用药剂量均为50 m L。通过对肾动脉分支分级比较图像质量及血管显示率效果。结果在对比剂浓度相同情况下,肾动脉分支II、III、IV、V、VI级A组均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注药速率相同情况下,肾动脉分支IV、V、VI级C组均优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肾动脉细小分支CTA图像质量及血管成像的显示率,对比剂给药速率越快、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文摘目的比较多种干预措施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8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感染患者作为CLABSI组,无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干预措施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差异。结果218例患者中,24例患者出现了CLABSI。CLABSI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感染状态、穿刺部位等因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腋静脉穿刺能显著降低CLABSI的发生率(P=0.028),B超定位下的腋静脉穿刺每千日导管感染率明显降低0.93‰;腋静脉穿刺患者深静脉导管平均留置天数较其他组明显延长(47.32 d vs 19.90 d),B超定位的腋静脉患者较B超定位的其他部位穿刺患者平均留置天数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发生CLABSI的风险因素主要有解剖定位穿刺(P=0.031)和非腋静脉部位置管(P=0.068)。结论选择腋静脉作为深静脉置管的位置和使用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可减少CLABSI的发生率,延长平均置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