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D70铝合金热变形行为及加工图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大博 杨守杰 +1 位作者 王克鲁 董显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77-2082,共6页
采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实验机对2D70铝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基于加工图技术研究该合金在320-530℃和0.001-70.0 s-1范围内的变形特性,并优化出适宜的变形热力学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在热变形过程中,随着真应变的增加... 采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实验机对2D70铝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基于加工图技术研究该合金在320-530℃和0.001-70.0 s-1范围内的变形特性,并优化出适宜的变形热力学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在热变形过程中,随着真应变的增加,合金的变形失稳区域增大。当应变速率较大(≥1.0 s-1)时,变形多处于失稳区域;当变形温度低于350℃、应变速率大于1.0 s-1时,微观组织中出现了裂纹;当变形温度高于500℃、应变速率大于1.0 s-1时,易出现机械失稳;而在变形温度低于350℃、应变速率低于0.1 s-1时,微观组织中出现楔形裂纹。综合加工图以及微观组织观察结果,获得了试验参数范围内热变形的最佳工艺参数,变形温度为370-460℃、应变速率为0.004-0.1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70铝合金 加工图 变形行为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的纳米可控制备技术在贵金属新材料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大博 祁洪飞 +3 位作者 戴松喦 罗飞 田野 陈冬生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27-133,共7页
纳米可控制备技术可对贵金属的微结构进行设计和可控制备,可按照性能需要制备出具有特定微结构和功能的贵金属新材料,将纳米结构与贵金属的优异特性结合,是减少贵金属用量并提高其性能的有效手段,已成为贵金属材料研究的一个崭新方向和... 纳米可控制备技术可对贵金属的微结构进行设计和可控制备,可按照性能需要制备出具有特定微结构和功能的贵金属新材料,将纳米结构与贵金属的优异特性结合,是减少贵金属用量并提高其性能的有效手段,已成为贵金属材料研究的一个崭新方向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结合作者研究团队在纳米可控制备技术开发贵金属新材料领域的研究,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主要进展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纳米技术 可控制备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u核壳结构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大博 祁洪飞 成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91,共5页
采用化学镀工艺,制备了催化性能优良的PS@Au纳米催化剂,负载于表面的Au颗粒粒径约为16nm,结构致密,单分散程度较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结合催化性能测试,研究了原料加入次序对PS@Au纳米核壳结构催... 采用化学镀工艺,制备了催化性能优良的PS@Au纳米催化剂,负载于表面的Au颗粒粒径约为16nm,结构致密,单分散程度较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结合催化性能测试,研究了原料加入次序对PS@Au纳米核壳结构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S@Au纳米核壳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是其显著提高亚甲基蓝发色团的降解率以及具有较高催化效果的根本原因,较高的纳米Au负载率和颗粒粗糙度有助于其催化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催化剂 核壳结构 聚苯乙烯微球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核壳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大博 祁洪飞 王锦鹏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化学镀工艺,制备了催化性能优良的Au核壳结构纳米催化剂,表面Au颗粒粒径约为16nm,结构致密,单分散程度较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结合产H2量测试,研究了络合剂和还原剂的加入顺序对Au核壳结构纳... 采用化学镀工艺,制备了催化性能优良的Au核壳结构纳米催化剂,表面Au颗粒粒径约为16nm,结构致密,单分散程度较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结合产H2量测试,研究了络合剂和还原剂的加入顺序对Au核壳结构纳米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加络合剂所制备样品在亚甲基蓝脱色反应中表现出最高的反应速率和产氢量,具有最高的催化反应活性。较高的纳米Au颗粒粗糙度和Au负载量是其取得优良催化活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AU 核壳结构 纳米粒子 催化反应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组装微结构技术在贵金属新材料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大博 祁洪飞 +2 位作者 滕乐金 罗飞 田野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5,共7页
模板组装微结构技术使贵金属微观结构的精确设计、控制及合成成为可能,贵金属有序结构及核壳结构是减少贵金属用量并提高其性能的典型形式。其将结构本身新奇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贵金属的优异特性有机结合,已成为贵金属材料研究的一个崭新... 模板组装微结构技术使贵金属微观结构的精确设计、控制及合成成为可能,贵金属有序结构及核壳结构是减少贵金属用量并提高其性能的典型形式。其将结构本身新奇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贵金属的优异特性有机结合,已成为贵金属材料研究的一个崭新方向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结合笔者的近期工作,总结与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贵金属有序材料和贵金属核壳材料领域的一些主要进展和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贵金属 模板技术 有序结构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观尺度的材料设计、制备与组装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大博 祁洪飞 +2 位作者 滕乐金 罗飞 田野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82-86,共5页
结合本专业组的工作,对近年来介观尺度的材料设计、制备与组装技术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反点阵列和核壳结构的制备与组装技术,以及结构的设计与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材料设计 组装技术 介观尺度 制备 核壳结构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M结构ZnO紫外探测器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大博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67,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光电性能优良的ZnO紫外探测器。通过紫外光电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了ZnO紫外探测器的光电特性。结果表明:探测器的光电流高出暗电流近3个数量级,紫外波段的...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光电性能优良的ZnO紫外探测器。通过紫外光电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了ZnO紫外探测器的光电特性。结果表明:探测器的光电流高出暗电流近3个数量级,紫外波段的光响应高出可见光波段近2个数量级,所制备ZnO紫外探测器达到了高辐射灵敏度和可见盲特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紫外探测器 MSM结构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化工艺对硒化铅薄膜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大博 罗飞 王锦鹏 《机电工程技术》 2012年第9期71-74,共4页
用醋酸铅、硒粉及亚硫酸硒钠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液相沉积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了一系列的硒化铅半导体薄膜材料,采用在有氧环境下对薄膜进行热处理来实现薄膜的敏化过程,用SEM、XRD、EDS和IR等分析手段对薄膜的形貌、结构以及性能... 用醋酸铅、硒粉及亚硫酸硒钠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液相沉积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了一系列的硒化铅半导体薄膜材料,采用在有氧环境下对薄膜进行热处理来实现薄膜的敏化过程,用SEM、XRD、EDS和IR等分析手段对薄膜的形貌、结构以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当敏化温度低于375℃时薄膜晶粒尺寸变化不大,但表面O/(Se+Pb)原子比随敏化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同时薄膜结构有所变化。硒化铅薄膜经过敏化处理后具有了一定的光电特性,在光照条件下薄膜的电阻变化率在5%~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铅薄膜 敏化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凝固高阻尼Al-Zn-Mg-Cu系合会的研究
9
作者 刘大博 戴圣龙 +1 位作者 王田珍 李春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21-24,共4页
本文研究了利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高阻尼Al-Zn-Mg-Cu系合金。通过拉伸性能与阻尼性能的测试,以及显微组织分析,探讨了纯铝及石墨对合金拉伸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Zn-Mg-Cu/15wt%A... 本文研究了利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高阻尼Al-Zn-Mg-Cu系合金。通过拉伸性能与阻尼性能的测试,以及显微组织分析,探讨了纯铝及石墨对合金拉伸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Zn-Mg-Cu/15wt%Al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已达到LC9CGSI的水平,阻尼性能为Q=6.0×10 ̄3;在室温至30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的阻尼能力提高;合金的阻尼机制属复合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 高阻尼 铝合金 拉伸性能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9
10
作者 燕绍九 杨程 +3 位作者 洪起虎 陈军洲 刘大博 戴圣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球磨和粉末冶金方法成功制备出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命名为铝基烯合金。首次发现石墨烯纳米片的添加在保持材料良好塑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其强度。利用OM,SEM和TEM对铝基烯合金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拉伸性能。结果... 采用球磨和粉末冶金方法成功制备出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命名为铝基烯合金。首次发现石墨烯纳米片的添加在保持材料良好塑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其强度。利用OM,SEM和TEM对铝基烯合金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布在铝合金基体中,与基体形成良好的结合界面,且石墨烯纳米片与铝合金基体未发生化学反应,并保留了原始的纳米片结构;铝基烯合金中石墨烯纳米片含量为0.3%(质量分数)时,铝基烯合金的平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322MPa和454MPa,较未添加石墨烯纳米片的合金分别提高58%和25%,且伸长率略有提高。基于石墨烯纳米片特殊的二维褶皱结构,讨论铝基烯合金的增强增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片 铝基纳米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增强增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阻尼及阻尼合金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9
11
作者 李沛勇 戴圣龙 +2 位作者 刘大博 柴世昌 李裕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4-48,共5页
介绍了材料的阻尼特性及其表征参数, 综述了近年来在阻尼性能测试方法、阻尼合金及其阻尼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材料阻尼 阻尼性能 阻尼机制 阻尼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PH13-8Mo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程志伟 金建军 +3 位作者 鲁世强 胡春文 刘大博 刘俊伟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8-54,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850~1050℃)和回火温度(100~750℃)对PH13—8No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淬火后形成的含有高密度位错的细小板条马氏体是该钢具有较高强韧...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850~1050℃)和回火温度(100~750℃)对PH13—8No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淬火后形成的含有高密度位错的细小板条马氏体是该钢具有较高强韧性的组织基础,在500℃左右回火时,与基体共格的细小弥散分布的NiA1沉淀相是该钢出现强度峰值的主要原因。NiA1沉淀相在450℃左右回火时开始析出,高于510℃回火时因NiA1相长大而逐渐与基体失去共格关系,高于700℃回火时NiA1溶解。PH13.8Mo钢经925℃淬火和510cc回火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13—8Mo钢 NiAl沉淀相 微观组织 热处理 性能
原文传递
300M钢的热变形行为及其变形组织演变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凯 鲁世强 +2 位作者 郑海忠 刘大博 刘天琦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9-153,共5页
基于热压缩实验,对300M钢在应变速率为10s-1下的热变形行为及其变形组织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样高度压下量为50%,变形温度为700~750℃时,300M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呈流变失稳型,且变形组织出现绝热剪切;当变形温度为800~1000℃... 基于热压缩实验,对300M钢在应变速率为10s-1下的热变形行为及其变形组织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样高度压下量为50%,变形温度为700~750℃时,300M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呈流变失稳型,且变形组织出现绝热剪切;当变形温度为800~1000℃时,300M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呈双峰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型,且热变形过程出现了两轮动态再结晶;当变形温度为1050~1180℃时,300M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呈单峰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型,且热变形过程只发生了一轮动态再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M钢 热变形行为 变形组织演变 动态再结晶
原文传递
TiAl合金的物理本构模型与加工图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书杰 王克鲁 +3 位作者 鲁世强 刘大博 田野 罗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9-1296,共8页
借助热模拟试验机研究TiAl合金在变形温度为1273~1523 K、应变速率为0.001~1 s^−1和变形程度为5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流变应力曲线特征,构建基于应变补偿的物理本构模型;考虑TiAl合金的弹性模量和自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基于动态... 借助热模拟试验机研究TiAl合金在变形温度为1273~1523 K、应变速率为0.001~1 s^−1和变形程度为5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流变应力曲线特征,构建基于应变补偿的物理本构模型;考虑TiAl合金的弹性模量和自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建立该合金的加工图,确立合适的热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TiAl合金具有正应变速率敏感性和负温度敏感性,流变应力曲线主要表现为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所建立的物理本构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较好的吻合度;根据加工图的分析,该合金适宜的变形参数范围为1360~1523 K、0.001~0.02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物理本构模型 加工图 流变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宋洪松 杨程 刘大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85-1188,共4页
通过Staudenmaier法制备了完全氧化的氧化石墨(GO),并通过高温热膨胀制备了单层石墨烯(graphene)。用FT-IR和TG对GO的氧化程度、含氧官能团进行了表征,用SEM和TEM对天然石墨(NG)、GO和graphene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超声共混法制备... 通过Staudenmaier法制备了完全氧化的氧化石墨(GO),并通过高温热膨胀制备了单层石墨烯(graphene)。用FT-IR和TG对GO的氧化程度、含氧官能团进行了表征,用SEM和TEM对天然石墨(NG)、GO和graphene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超声共混法制备了graphene/环氧树脂介电纳米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测试表明,graphene的加入使环氧树脂介电常数大幅提高,当graphene添加量为0.25%(质量分数)时,材料介电常数达到25,是纯环氧树脂的4倍,介电损耗0.11。这为石墨烯在介电储能方面的应用和低成本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聚苯乙烯插层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程 刘大博 +1 位作者 成波 南策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94-1997,2002,共5页
采用浓酸处理和高温快速热冲击的工艺制备了单层石墨。用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了其有序的微观结构,并做了选区电子衍射分析。使用热压成型的工艺制备了单层石墨/聚苯乙烯(PS)复合材料。介电性能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渗流阈值仅为0.1%(质... 采用浓酸处理和高温快速热冲击的工艺制备了单层石墨。用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了其有序的微观结构,并做了选区电子衍射分析。使用热压成型的工艺制备了单层石墨/聚苯乙烯(PS)复合材料。介电性能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渗流阈值仅为0.1%(质量分数),这样低的渗流阈值有利于使用该类材料的电容器向微型、轻质发展。同时还发现,采用电场诱导和不施加电场的情况下制备的单层石墨/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有较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介电性能 纳米复合材料 电场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钢动态再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凯 鲁世强 +3 位作者 欧阳德来 王克鲁 刘大博 刘天琦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7,113,共7页
基于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对300M钢在变形温度为850℃~1180℃、应变速率为0.01s-1~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及其动态再结晶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ln Z>33.37时,300M钢应力-应变曲线呈双峰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型,热变形... 基于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对300M钢在变形温度为850℃~1180℃、应变速率为0.01s-1~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及其动态再结晶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ln Z>33.37时,300M钢应力-应变曲线呈双峰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型,热变形过程发生两轮动态再结晶;当ln Z<33.37时,300M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呈单峰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型,热变形过程仅发生一轮动态再结晶。根据压缩实验结果,分别构建300M钢第一轮动态再结晶和第二轮动态再结晶的峰值应变、临界应变、平均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M钢 热变形行为 动态再结晶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对PH13-8Mo钢在1050~1150℃时变形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舒小勇 鲁世强 +2 位作者 郑海忠 刘大博 金建军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73,共5页
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对PH13-8Mo钢进行热变形模拟实验,研究了应变对PH13-8Mo钢在应变速率为10/s,变形温度为1 050~1 150℃时变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PH13-8Mo钢在1 050℃、应变达到0.69时仍未发生完全再结晶,但在1 100和1 150... 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对PH13-8Mo钢进行热变形模拟实验,研究了应变对PH13-8Mo钢在应变速率为10/s,变形温度为1 050~1 150℃时变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PH13-8Mo钢在1 050℃、应变达到0.69时仍未发生完全再结晶,但在1 100和1 150℃、应变分别达到0.29和0.24后,发生了明显的完全再结晶。再结晶体积分数随应变增加和变形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直至发生完全再结晶。当应变<0.29时,再结晶晶粒尺寸和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随应变增加较快地减小;当应变>0.29后,再结晶晶粒尺寸和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随应变增加缓慢地减小。再结晶晶粒尺寸和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均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13-8Mo钢 应变 变形组织 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阻尼金属/金属复合体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沛勇 戴圣龙 +2 位作者 刘大博 柴世昌 李裕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2-15,19,共5页
采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法成功地研制出Al-7.09%Fe-1.34%Mo-1.45%Si(FMS0714)合金及其金属/金属复合体材料FMS0714/15%Al和FMS0714/10%(Zn-30%Al),考察了其组... 采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法成功地研制出Al-7.09%Fe-1.34%Mo-1.45%Si(FMS0714)合金及其金属/金属复合体材料FMS0714/15%Al和FMS0714/10%(Zn-30%Al),考察了其组织、拉伸性能、阻尼性能和密度,并同锻铝LD7CS合金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FMS0714合金本身就具有较好的拉伸与阻尼性能。添加纯Al和Zn-30%Al合金粉均使其强度下降,而延伸率略有改善。在20~250℃范围内,FMS0714/15%Al的阻尼性能与FMS0714合金的相近;而FMS0714/10%(Zn-30%Al)的阻尼性能优于FMS0714/15%Al和FMS0714合金,室温值达8×10-3,接近高阻尼金属或合金的阻尼水平。这三种材料的密度均小于3.1g/cm3,且拉伸强度和阻尼性能均明显优于LD7CS合金,可用来代替飞机上现行采用的LD7CS合金,用于需要减振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金属复合体材料 组织 拉伸性能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液相沉积制备PbSe薄膜生长过程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飞 王锦鹏 +2 位作者 陶春虎 李志 刘大博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6,共4页
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方法在醋酸铅溶液体系中制备了厚度在微米量级的PbSe薄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PbSe薄膜的生长过程以及沉积时间对薄膜相结构、表面形貌和红外透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沉... 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方法在醋酸铅溶液体系中制备了厚度在微米量级的PbSe薄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PbSe薄膜的生长过程以及沉积时间对薄膜相结构、表面形貌和红外透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薄膜致密度增大,Se/Pb原子比增加,都为表面富Se的PbSe薄膜;在不同沉积时间下薄膜都为完全晶化的立方结构,各衍射峰清晰;薄膜厚度对其光学性质也有影响,随着沉积时间增加薄膜红外吸光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液相沉积 PbSe薄膜 薄膜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