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冬季2次不同类型固态降水探空数据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士高 卢尧 +1 位作者 沈阳 严文莲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1期136-144,共9页
为了研究纯雪和冰粒天气发生时大气层结特征及形成原因,提高对不同降水相态的区分能力,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精细的气象服务,满足农业防灾减灾和政府决策需求,笔者以江苏冬季2次不同类型(纯雪和冰粒)固态降水天气过程为例,利用地面气象... 为了研究纯雪和冰粒天气发生时大气层结特征及形成原因,提高对不同降水相态的区分能力,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精细的气象服务,满足农业防灾减灾和政府决策需求,笔者以江苏冬季2次不同类型(纯雪和冰粒)固态降水天气过程为例,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探空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重点分析了2次过程中温湿廓线的不同之处,以及垂直运动和温度平流的演变情形。结果发现,在纯雪天气过程中,温度垂直廓线自地面附近至高空均在0℃以下,接近但不穿越0℃等温线。而在冰粒天气过程中,温度垂直廓线数次穿越0℃等温线且地面附近温度大于0℃。融化层和冻结层上下配置有利于固态降水物融化后重新冻结。融化层和冻结层的形成分别与暖平流和冷平流有关。冰粒天气发生时850 h Pa以下有相对湿度较小的干层存在,干层的形成源于高空干冷空气的下沉运动以及干平流侵入,且干层和冻结层高度较为一致。当液态降水物经过干层时通过蒸发吸热导致冻结层温度进一步下降,该正反馈机制是冰粒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粒 探空数据 冷暖平流 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00吨级集装箱船船台布置及偏心下水工艺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士高 朱从云 《造船技术》 1999年第4期13-15,共3页
本文通过对15500吨级集装箱船纵向偏心下水工艺的探讨和实践,证明这一下水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 集装箱船 船台 偏心 纵向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水稻生产影响研究——以安徽南陵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胡言青 严小静 +1 位作者 汪大林 刘士高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4期168-173,共6页
为了研究气象条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为当地水稻的种植生产提供依据,对安徽南陵2005—2014年早稻、中稻和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其对各类水稻气象产量的影响,并定量计算出各气象因子与该三类水稻气... 为了研究气象条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为当地水稻的种植生产提供依据,对安徽南陵2005—2014年早稻、中稻和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其对各类水稻气象产量的影响,并定量计算出各气象因子与该三类水稻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水稻气象产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早稻和双季晚稻整体呈上升趋势,中稻和一季晚稻基本持平,略有下降。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显示,早稻气象产量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关性较大,且与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中稻和一季晚稻受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显著,与蒸发量相关性最大,并且与降水量成正比,与温度、蒸发和日照时数成反比;双季晚稻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前两种水稻偏小。该研究获得了南陵不同气象因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程度,为今后水稻种植合理避开气象灾害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水稻 气象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有机磷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燕 黄坤晓 +3 位作者 傅婉蓉 刘士高 张凌斌 曾建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67,共4页
某有机磷阻垢剂生产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中有机磷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且成分复杂、性能稳定、难降解。针对该废水特点,设计了分质预处理+二级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工艺;高含磷废水在分质预处理中进行芬顿氧化,之后与其他废水进行混凝沉淀... 某有机磷阻垢剂生产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中有机磷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且成分复杂、性能稳定、难降解。针对该废水特点,设计了分质预处理+二级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工艺;高含磷废水在分质预处理中进行芬顿氧化,之后与其他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二级生化采用水解酸化+厌氧+平板膜生化处理工艺;深度处理采用反渗透工艺。工程实践表明,出水COD平均去除率达到97.13%,TP平均去除率达到99.68%,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有机磷废水 芬顿氧化 硅藻精土 水解酸化+厌氧+平板膜生化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00载重吨超宽型船舶下水工艺
5
作者 刘士高 华宏 《江苏船舶》 1994年第1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船舶下水 造船工艺 下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短时强降水特征和风廓线雷达指标研究
6
作者 刘蕾 高辉 +2 位作者 李鸾 杨琼琼 刘士高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0年第1期40-49,共10页
利用1992-2018年芜湖站逐小时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不同量级短时强降水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四种类型短时强降水的物理量特征和风廓线雷达指标。结果表明,芜湖市短时强降水容易出现在夏季午后,2008-2018年中等强度的短时强降水更为频发。短... 利用1992-2018年芜湖站逐小时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不同量级短时强降水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四种类型短时强降水的物理量特征和风廓线雷达指标。结果表明,芜湖市短时强降水容易出现在夏季午后,2008-2018年中等强度的短时强降水更为频发。短时强降水发生时,可降水量较大,湿层较厚,副热带高压边缘型(以下简称"副高边缘型")短时强降水各指数明显偏强,比湿和假相当位温的垂直递减率较大,使得对流不稳定增强。低槽东移型和西北气流型短时强降水在发生前3-5 h有不同高度的西南风风速的增加,1 km以下水平风的"垂直切变"较大;副高边缘型和台风型短时强降水发生前后整层风速较小、"垂直切变"较小。在短时强降水的临近预报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天气类型下物理量和风廓线雷达指标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物理量 风廓线雷达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