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ari畸形脊髓空洞合并空洞内积血1例报告
1
作者 刘后银 唐怀波 +2 位作者 李毅 犹春跃 谢明祥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60-161,共2页
我院于2011年3月2日收治一例Chiari畸形脊髓空洞合并空洞内积血的青年患者。患者于入院9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病,表现为左侧颜面部、左侧躯体、左侧上下肢麻木,伴左侧躯干出汗较右侧少,入院后诊断为Chiari畸形脊髓空洞合并空洞内积血,... 我院于2011年3月2日收治一例Chiari畸形脊髓空洞合并空洞内积血的青年患者。患者于入院9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病,表现为左侧颜面部、左侧躯体、左侧上下肢麻木,伴左侧躯干出汗较右侧少,入院后诊断为Chiari畸形脊髓空洞合并空洞内积血,经手术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现具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 积血 青年患者 下肢麻木 手术治疗 入院后 颜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嗅觉障碍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刘后银 徐德才 +2 位作者 韩易 姜之全 苏贺先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2期100-101,共2页
目的:对比经不同入路实施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嗅觉障碍的程度,以探讨经鼻蝶入路对于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对照组与观... 目的:对比经不同入路实施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嗅觉障碍的程度,以探讨经鼻蝶入路对于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垂体腺瘤切除术,观察组(n=40)选择显微镜下经鼻中隔黏膜下鼻蝶入路手术,对照组(n=40)选择神经内镜下直接经鼻蝶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嗅觉障碍情况、鼻部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嗅觉均有所恢复,观察组患者术后4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嗅觉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均会影响患者的嗅觉功能,经鼻中隔黏膜下鼻蝶入路对嗅觉功能影响较小,症状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切除术 经鼻中隔黏膜下鼻蝶入路 嗅觉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暂时性瘫痪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德才 李健 +3 位作者 赵永轩 马骏 刘后银 苏贺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暂时性瘫痪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96例功能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暂时性瘫痪诊断标准,分为暂时性瘫痪组(n=31)和非暂时性瘫痪组(n=65),... 目的探讨功能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暂时性瘫痪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96例功能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暂时性瘫痪诊断标准,分为暂时性瘫痪组(n=31)和非暂时性瘫痪组(n=65),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术前瘤周水肿、术前癫痫、上矢状窦完全被肿瘤侵犯闭塞、术中切开窦壁、术中回流静脉损伤等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r=14.943,P=0.000)、术前瘤周水肿(r=4.435,P=0.049)、上矢状窦完全被肿瘤侵犯闭塞(r=5.248,P=0.028)、术中切开窦壁(r=5.773,P=0.026)以及术中回流静脉损伤(x2=11.441,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显示年龄(OR=8.709,P=0.028)、术中回流静脉损伤(0R=16.242,P=0.012)、上矢状窦完全被肿瘤侵犯闭塞(OR=0.053,P=0.025)为术后暂时性瘫痪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年龄和术中回流静脉损伤是术后暂时性瘫痪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上矢状窦完全被肿瘤侵犯闭塞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区上矢状窦 脑膜瘤 瘫痪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治疗Arnold-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40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易 张少军 +1 位作者 姜之全 刘后银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280-1281,1284,共3页
目的:探讨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治疗Arnold—ChiariI型畸形(ACM—I)合并脊髓空洞症(SM)的效果。方法:显微镜下对40例ACM—I合并SM患者行后颅窝小骨窗枕下减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并枕大池重建。结果:术后复查MtlI示小脑扁桃体上... 目的:探讨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治疗Arnold—ChiariI型畸形(ACM—I)合并脊髓空洞症(SM)的效果。方法:显微镜下对40例ACM—I合并SM患者行后颅窝小骨窗枕下减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并枕大池重建。结果:术后复查MtlI示小脑扁桃体上抬至枕骨大孔水平,枕大池较前扩大。随访3~30个月,无死亡病例,临床症状改善35例,无变化5例,有效率87.50%;脊髓空洞缩小者33例,无变化7例,有效率82.50%。结论: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是治疗ACM—I合并SM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ld-ChiariⅠ型畸形 脊髓空洞症 枕下减压 枕大池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影响肿瘤切除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露露 苏贺先 +4 位作者 李健 赵永轩 徐德才 刘后银 张业森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及影响肿瘤切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显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7例蝶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肿瘤大小、侵犯海绵窦、粘连颈内... 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及影响肿瘤切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显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7例蝶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肿瘤大小、侵犯海绵窦、粘连颈内动脉对切除程度的影响。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9.5岁。平均肿瘤直径为4.2 cm。肿瘤全切除40例(70.2%),次全切除13例(22.8%),部分切除4例(7.2%)。随访期间复发9例(15.8%),无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切除程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肿瘤侵犯海绵窦、直接粘连颈内动脉及分支以及肿瘤大小。结论显微外科治疗仍然是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主要治疗选择,肿瘤侵犯海绵窦、粘连颈内动脉及分支以及肿瘤大小是影响肿瘤全切除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开颅手术技术和最佳手术策略对于提高切除率和提高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手术 切除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明祥 王伟 刘后银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1112-1113,共2页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数量、变化规律及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检测试验组及对照组DC1、DC2,抽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1、DC...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数量、变化规律及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检测试验组及对照组DC1、DC2,抽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1、DC2。结果外周血流式细胞仪结果分析,两组DC1/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2/PBM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外周血DC1/PBMC、DC2/PBMC百分比与术前比较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晚期外周血DC1/PBMC的百分比高于术后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程度高的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DC1/PBMC、DC2/PBMC低于恶性程度低的胶质瘤患者。结论脑胶质瘤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外周血中DC1/PBMC、DC2/PBMC比例下降,表明脑胶质瘤患者较健康人免疫功能降低;胶质瘤患者外周血DC亚群数量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亚群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外科救治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夏林 张少军 +1 位作者 韩易 刘后银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607-160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肿胀在神经外科颅脑外伤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后大脑半球颅内血肿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30例和保守治疗组30例。结果:开颅手术组26例(86.67%)存活,4例(13.33%)病死;保守组22例(73.33%)存活,8例(26.67%... 目的:探讨急性脑肿胀在神经外科颅脑外伤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后大脑半球颅内血肿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30例和保守治疗组30例。结果:开颅手术组26例(86.67%)存活,4例(13.33%)病死;保守组22例(73.33%)存活,8例(26.67%)病死。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患者术前出现急性脑肿胀需及早行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必要时切除膨出脑组织,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与保守治疗患者疗效相当,故应慎重选择开颅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胀 脑膨出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后视觉恢复的术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业森 徐德才 +3 位作者 刘后银 赵永轩 李健 苏贺先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4期2914-291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后视觉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其术前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对59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术后视觉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未改善组(n=17)及改善组(n=42)两组,并... 目的探讨经鼻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后视觉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其术前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对59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术后视觉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未改善组(n=17)及改善组(n=42)两组,并对术后视觉变化与视觉功能恢复的术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9例垂体腺瘤患者中42例术前与术后视觉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中肿瘤最大直径、鞍上伸长、症状持续时间、患者年龄与患者术后视觉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鞍上伸长、症状持续时间、年龄为术后视觉未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最大直径并无统计学意义(P=0.449)。结论垂体腺瘤患者肿瘤鞍上伸长、症状持续时间、患者年龄是术后视觉未改善的危险因素,肿瘤最大直径并不是术后视觉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视觉恢复 经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级别与盘根扭矩能耗的关系探讨
9
作者 张玉香 闫佰钢 +1 位作者 刘后银 李东 《科技信息》 2012年第15期459-459,共1页
本文通过对抽油机盘根扭矩测试扳手的现场应用,测试油井在不同含水级别下应用该装置后的能耗情况,对比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含水级别的高低,是影响抽油机盘根扭矩测试扳手节约能耗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盘根 扭矩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结合神经导航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后银 徐德才 韩易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2期2014-201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重建结合神经导航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5例胶质瘤患者和6例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在扩散张量成像的基础上利用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重建结合神经导航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5例胶质瘤患者和6例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在扩散张量成像的基础上利用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行神经纤维束三维重建,根据重建图像制定手术方案,确定手术入路和手术切除范围,术中结合神经导航,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本研究21例病例术前的DTI三维纤维成像图中15例胶质瘤患者中肿瘤对瘤周白质纤维的影响有6例表现为单纯破坏、9例表现为移位伴破坏;6例脑膜瘤患者肿瘤对瘤周白质纤维的影响中有4例表现为单纯移位、2例表现为移位伴少量破坏。15例胶质瘤患者镜下全切13例,次全切2例;4例术后与术前对比有少量神经纤维损伤,其余病例神经纤维均未见手术损伤。6例脑膜瘤患者均镜下全切,手术前后对比均未见神经纤维损伤。12例原有神经功能缺失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无明显加重,随访6个月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新发部分运动性失语2例,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基本恢复;新发肢体偏瘫2例,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1例完全恢复,1例无明显好转。结论扩散张量成像重建结合神经导航可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扩散张量成像 神经导航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视力及嗅觉功能改善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后银 张业森 +3 位作者 韩易 姜之全 苏贺先 尚毓淳 《晓庄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手术中采用经鼻蝶窦手术方式对视力及嗅觉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垂体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观察组...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手术中采用经鼻蝶窦手术方式对视力及嗅觉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垂体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观察组以神经内镜为辅助工具,对照组以显微镜为辅助工具。将两组手术前后指标变化进行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完全清除比例和视力视野情况;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嗅觉功能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所用时长和住院日明显短,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小,肿瘤全切率和视力视野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周经T&T标准嗅觉测试法检测所得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3个月T&T标准嗅觉测试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3个月采用T&T标准嗅觉测试法检测所得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T&T标准嗅觉测试法检测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在垂体瘤治疗中可取得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嗅觉功能和视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蝶窦入路 垂体瘤 嗅觉功能 视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