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北缘德乌鲁矽卡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讨论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升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甘肃夏河县德乌鲁矽卡岩型铜矿床产于商丹缝合带南侧的西秦岭段。德乌鲁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岩体,并伴有同源岩浆脉动侵入形成的花岗闪长斑岩和微晶石英闪长岩,该岩体接触带多已发生矽卡岩化,形成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等。... 甘肃夏河县德乌鲁矽卡岩型铜矿床产于商丹缝合带南侧的西秦岭段。德乌鲁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岩体,并伴有同源岩浆脉动侵入形成的花岗闪长斑岩和微晶石英闪长岩,该岩体接触带多已发生矽卡岩化,形成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等。岩体围岩为二叠系石关组的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矿区主要工业矿体赋存于矽卡岩中,多集中于侵入体岩脉穿插较复杂地段,且无一例外的在侵入体内凹或岩枝凸出处为富矿地段。通过对资料研究,表明德乌鲁矽卡岩富铜矿的形成是燕山期深部地壳熔融形成岩浆携带较丰富的成矿物质,于岩体冷凝成岩过程中交代围岩形成"矽卡岩型"和"热液型"混合铜矿。燕山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脉)、石英闪长(玢)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及矽卡岩化大理岩发育地区,并出现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化等氧化矿物的地段,以及伴有磁异常、铜次生晕和低电阻率异常地段,与德乌鲁铜矿区特征相似,为找矿有利地段。因此,提出龙得岗—美武新寺地区为具有较大铜成矿潜力区,建议加强研究和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铜矿 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探讨 德乌鲁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西秦岭龙得岗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和区域找矿标志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升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7-1086,共10页
本文系统分析和总结了甘肃西秦岭龙得岗斑岩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研究了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印支、燕山期沿岷县-合作断裂带以北的中秦岭前陆盆地构造区岩浆频繁活动,岩浆携带了较丰富的成矿物质,岩浆在上升、侵位和... 本文系统分析和总结了甘肃西秦岭龙得岗斑岩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研究了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印支、燕山期沿岷县-合作断裂带以北的中秦岭前陆盆地构造区岩浆频繁活动,岩浆携带了较丰富的成矿物质,岩浆在上升、侵位和演化过程中,不断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使其不断富集,在岩体冷凝成岩过程中,因固结收缩,边部产生裂隙,成矿物质不断富集的残余岩浆沿边部裂隙贯入,充填及富集沉淀,在成矿有利部位交代形成"斑岩型"铜矿(化)体,部分富Cu流体在有利部位富集沉淀,形成"热液型"铜矿脉。系统总结了找矿标志,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及接触带,有自然重砂及Cu、Pb、Ag、Zn地球化学异常地段为找矿有利地段,对西秦岭地区同类型矿产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龙得岗 甘肃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凤太和西成矿集区铅锌成矿作用对比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义天 王瑞廷 +8 位作者 胡乔青 刘升有 魏然 李建华 袁群虎 刘协鲁 代军治 温深文 王双彦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2-54,共3页
位于西秦岭陕西境内的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和甘肃境内的西和-成县(简称西成)矿集区是秦岭造山带中2个最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凤太矿集区已探明的铅锌(铜)储量超过500万吨,金资源储量200余吨(李发林等,2004;王瑞廷等,2007;李建... 位于西秦岭陕西境内的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和甘肃境内的西和-成县(简称西成)矿集区是秦岭造山带中2个最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凤太矿集区已探明的铅锌(铜)储量超过500万吨,金资源储量200余吨(李发林等,2004;王瑞廷等,2007;李建华,2008)。发育有铅硐山-东塘子、八方山-二里河、银洞梁等3个大型铅锌矿床和十余个中小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矿集区 铅锌矿床 成矿区 秦岭造山带 构造区 矿床规模 碳酸盐岩 背斜 李家沟
原文传递
西秦岭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矽卡岩化与成矿关系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胡乔青 王义天 +4 位作者 魏然 刘升有 叶得金 袁群虎 窦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2-13,共2页
1矿区地质概况位于西秦岭的甘肃省西和-成县(简称西成)铅锌(银)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是秦岭铅锌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集区内累计铅锌金属量超过1400万吨,金金属量超过17吨(邓海军和朱多录,2010)。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位于矿集区北... 1矿区地质概况位于西秦岭的甘肃省西和-成县(简称西成)铅锌(银)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是秦岭铅锌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集区内累计铅锌金属量超过1400万吨,金金属量超过17吨(邓海军和朱多录,2010)。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位于矿集区北部,是该区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该矿床产于矿田内吴家山复式背斜的次级褶皱——干鱼廊向斜北翼和王家山背斜南翼,黄渚关深大断裂南侧。矿区发育两组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西秦岭 矽卡岩化 李家沟 成矿关系 次级褶皱 矿区地质概况 金成矿带 复式背斜 黄渚关
原文传递
甘肃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黄铁矿的特征浅析
5
作者 魏然 王义天 +3 位作者 胡乔青 刘升有 袁群虎 窦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7-58,共2页
甘肃厂坝-李家沟铅锌矿位于以铅锌(银)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化集中区——西成矿集区,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铅锌矿,尽管发现早,开采时间长,但矿床的成因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前人对厂坝铅锌矿做了详细的工作,研究内容包括:稳定同位素、地球化... 甘肃厂坝-李家沟铅锌矿位于以铅锌(银)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化集中区——西成矿集区,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铅锌矿,尽管发现早,开采时间长,但矿床的成因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前人对厂坝铅锌矿做了详细的工作,研究内容包括: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区域构造演化、矿区周围的岩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沟 铅锌矿床 锌矿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区域构造演化 自形 我国中部地区 矿石矿物 围岩蚀变
原文传递
岩浆岩定量分类方法探讨——以甘肃省西秦岭地区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建民 王晓伟 +4 位作者 宋秉田 杨忠明 张琪 赵彦庆 刘升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6-332,共7页
现有岩浆岩定量分类图解,因分类结果不具唯一性,而且不能用于大样本量的分类,备受质疑。本文以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交替使用的方法,对甘肃省西秦岭地区现有523件岩浆岩样本中的11个氧化物测试数据进行定量处理,构建起"甘肃省西秦岭... 现有岩浆岩定量分类图解,因分类结果不具唯一性,而且不能用于大样本量的分类,备受质疑。本文以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交替使用的方法,对甘肃省西秦岭地区现有523件岩浆岩样本中的11个氧化物测试数据进行定量处理,构建起"甘肃省西秦岭地区岩浆岩(氧化物)定量分类系列模型",该模型将西秦岭地区岩浆岩分为4大类共20小类。与传统的岩浆岩分类方法相比较,定量分类模型不受地质理论和个人主观因素限制,完全由测试数据自身特征和其相关关系所决定,避免了传统分类的种种缺陷,其分类结果更加精准、真实。在区域Au找矿靶区研究过程中,岩浆岩定量分类结果显现出比传统定性分类结果高出11个百分点的判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定量分类模型 方法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化探信息综合处理在找矿靶区定量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罗建民 张琪 +4 位作者 宋秉田 王晓伟 杨忠明 赵彦庆 刘升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6-890,共5页
转变思维方式,将航磁数据改变成与化探数据相同的格式,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基于物化探综合信息的区域Au找矿靶区定量预测模型。模型中航磁信息展现出优于Au元素的判别能力。以定量预测模型对全区各研究单元与已知有矿单元做相似程... 转变思维方式,将航磁数据改变成与化探数据相同的格式,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基于物化探综合信息的区域Au找矿靶区定量预测模型。模型中航磁信息展现出优于Au元素的判别能力。以定量预测模型对全区各研究单元与已知有矿单元做相似程度判定,选择相似程度高的53个单元为一级找矿靶区(每个靶区面积25 km^2),其中18个(34%)靶区内有已知矿床(点)产出,认为,其余35个(66%)预测找矿靶区应该是寻找Au矿的有利区域。此结果不但改变了传统(定性)地质研究中认为,航磁成果对Au矿找矿靶区判定效果不佳的结论,同时更加充分说明,海量数据信息中隐藏着极大的潜能,只有转变思维方式,依据大数据的观念,应用定量研究的方法(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地质问题)才能将其充分地挖掘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物化探信息 定量预测模型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厂坝—李家沟超大型铅锌矿床成因与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和^(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
8
作者 魏然 王义天 +4 位作者 梅燕雄 胡乔青 刘升有 袁群虎 窦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7-1126,共20页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位于甘肃西成多金属矿集区北部、吴家山背斜北翼,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海相碳酸盐-碎屑岩建造体系中。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成矿可划分为沉积和接触交代热液两期,后者又分为干矽卡...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位于甘肃西成多金属矿集区北部、吴家山背斜北翼,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海相碳酸盐-碎屑岩建造体系中。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成矿可划分为沉积和接触交代热液两期,后者又分为干矽卡岩、湿矽卡岩、石英-硫化物和碳酸盐岩4个阶段。矿石矿物元素分析和蚀变矿物绢云母的^(40)Ar-^(39)Ar测年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期黄铁矿(Py_(1))As质量分数和S/Fe(原子比)值出现完全相反的分布趋势,说明As主要以类质同象取代S,富集在沉积的黄铁矿晶格内;根据黄铁矿(Py_(1))的S/Fe值(2.009~2.059,平均为2.037)、闪锌矿(Sp_(1))的S/Zn值(1.059~1.101,平均为1.079)与Fe的质量分数(1.56%~3.64%,平均为2.56%),说明沉积成矿过程富硫(S^(2-))、锌(Zn^(2+))而贫铁(Fe^(2+))。总体表明沉积成矿期成矿环境为低还原硫浓度,细菌通过还原硫酸盐而成矿。接触交代热液早期浸染状黄铁矿(Py_(2))的S/Fe值(1.982~1.997,平均为1.993)与脉状成矿阶段黄铁矿(Py_(3))的S/Fe值(1.951~2.012,平均为1.989)相比,以及脉状闪锌矿(Sp_(2))的S/Zn值(1.118~1.215,平均为1.160)、Fe的质量分数(4.28%~8.44%,平均为6.43%)与浸染状闪锌矿(Sp_(3))的S/Zn值(1.128~1.243,平均为1.179)、Fe的质量分数(5.39%~7.57%,平均为6.40%)对比相结合,推断接触交代热液期为高硫逸度的高温流体,伴生流体混合作用经过降温过程而成矿。结合沉积期赋矿地层时代和本次获得热液蚀变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190.5±2.2)Ma),进一步揭示晚古生代中泥盆统海相沉积周期性变化可能是导致该矿床韵律型层状矿体发育的主要因素,而中生代早侏罗世岩浆作用是导致块状、脉状矿体发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矿物学 地球化学 绢云母^(40)Ar-^(39)Ar测年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西成矿集区厂坝岩体的钼矿化特征及其Re-Os年龄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绍聪 王义天 +4 位作者 胡乔青 魏然 刘升有 袁群虎 欧阳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5-1036,共12页
甘肃西成矿集区是西秦岭最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之一,以铅锌矿床为主,其次发育有金、铜、钼等矿床(点)。厂坝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位于西成矿集区中东部,岩体南缘接触带部位发育石英脉型钼矿,辉钼矿呈中粗粒半自形团块状产于粗粒石英脉内。R... 甘肃西成矿集区是西秦岭最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之一,以铅锌矿床为主,其次发育有金、铜、钼等矿床(点)。厂坝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位于西成矿集区中东部,岩体南缘接触带部位发育石英脉型钼矿,辉钼矿呈中粗粒半自形团块状产于粗粒石英脉内。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其模式年龄范围为207.7±3.0~209.8±2.8Ma,加权平均年龄为208.9±1.1 Ma,等时线年龄为209±15 Ma,指示钼矿化发生于晚三叠世。辉钼矿的铼含量介于18.82×10^(-6)~21.97×10^(-6)之间,平均19.65×10^(-6),表明成矿物质主要为壳幔混合来源,可能以壳源为主。钼矿化与区域岩浆活动以及金、铅锌成矿作用时代相近,是印支期区域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钼矿化年龄的厘定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年龄 辉钼矿 厂坝花岗岩体 西成矿集区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