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腹腔镜处理医源性胆道损伤11例体会
1
作者 陈军周 刘博 +2 位作者 张涛 刘军桂 段伟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处理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2019年2月~2024年2月我们应用全腹腔镜处理的医源性胆道损伤11例,对损伤原因、损伤类型、手术过程、术后恢复情况以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在全腹腔镜...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处理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2019年2月~2024年2月我们应用全腹腔镜处理的医源性胆道损伤11例,对损伤原因、损伤类型、手术过程、术后恢复情况以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在全腹腔镜下成功手术,避免了开腹创伤。肝总管前壁烧灼伤1例、右后支肝管侧壁烧灼伤1例,均行间断缝合术;胆总管探查1期缝合后裂开1例,行T管引流术;胆囊管根部裂伤1例,行间断缝合术;肝总管或胆总管横断5例(4例胆管壁无明显缺损,行胆道端端吻合重建术,1例下段胆管切除缺损较大,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左右肝管均切断且伴有胆管缺损2例,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结论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肝胆外科医生而言,全腹腔镜下处理医源性胆道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道损伤 胆漏 胆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中FXYD6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军桂 周宁新 +3 位作者 夏洪天 李成刚 李亚卓 李崇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FXYD6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XYD6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47例胰腺癌病例中,FXYD6蛋白阳性表达42例,阳性表达率为89.34%,而正常胰腺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 目的:探讨FXYD6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XYD6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47例胰腺癌病例中,FXYD6蛋白阳性表达42例,阳性表达率为89.34%,而正常胰腺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10.8631,P=0.0125).按FXYD6蛋白表达程度将47例胰腺癌病例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远处转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肿瘤分化程度(x^2=11.562,P=0.0031)、淋巴转移(x^2= 4.1947,P=0.0406)、TNM分期(x^2=9.5995,P =0.0223)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肿瘤分化程度低、出现淋巴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胰腺癌组织中FXYD6蛋白表达明显增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FXYD6蛋白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r=0.2991)、分化程度(r=0.6980)、淋巴转移(r=0.4971)、远处转移相关(r=0.4967).结论:FXYD6蛋白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PXYD6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罕见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军桂 周宁新 +1 位作者 李成刚 任师颜 《临床误诊误治》 2007年第9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误诊原因,总结SPT的诊断经验。方法:收集2000年2月~2007年3月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9例SPT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误诊原因。结果:9例均为女性,平均26岁。首诊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4例,腹痛1例,无任何...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误诊原因,总结SPT的诊断经验。方法:收集2000年2月~2007年3月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9例SPT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误诊原因。结果:9例均为女性,平均26岁。首诊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4例,腹痛1例,无任何临床症状4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正常。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腺或腹腔内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占位。1例行超声引导下肿瘤活组织检查,3例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术前穿刺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均出现误诊,9例经术后病理确诊SPT。结论:SPT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病理学特点不被医师所熟悉,临床易误诊。熟悉SPT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提高病理确诊率,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假乳头状瘤 误诊 腺瘤 胰岛细胞 囊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XYD6 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体外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军桂 周宁新 张效东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9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构建FXYD6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体外评价其对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增殖与FXYD6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方法:基于microRNA mir-30天然结构,设计表达4对FXYD6shRNA的互补DNA序列,克隆入pCGM30质粒载体,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 目的:构建FXYD6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体外评价其对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增殖与FXYD6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方法:基于microRNA mir-30天然结构,设计表达4对FXYD6shRNA的互补DNA序列,克隆入pCGM30质粒载体,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PCR法筛选阳性克隆,经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利用LipofectAMINE2000将pCGM30-FXYD6shRNA转染至胰腺癌细胞sw1990,MTT法检测转染后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癌细胞中FXYD6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设计合成了4对表达FXYD6shRNA的互补DNA序列,构建了4个表达FXYD6shRNA的重组质粒;基因测序证实shRNA编码序列与设计的片段完全一致,酶切鉴定证实载体构建成功;体外实验表明,转染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增殖能力和FXYD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FXYD6蛋白表达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1),但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构建了4个表达FXYD6shRNA的重组质粒载体,可有效抑制FXYD6的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sw1990中FXYD6的表达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提示FXYD6可能是一个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基因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转运调节因子 FXYD结构域 RNA干扰 短发夹RNA 重组质粒载体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高原高寒地区某部疾病谱特点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军桂 孟建明 +4 位作者 张文全 陈大伟 黄李强 路硕 韩佳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驻高原高寒地区部队的疾病谱特点,为采取针对性的卫勤保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9),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5月驻高原高寒地区某高炮部队疾病谱。结果驻高原高寒地区某高炮部队官兵的系统疾病... 目的探讨驻高原高寒地区部队的疾病谱特点,为采取针对性的卫勤保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9),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5月驻高原高寒地区某高炮部队疾病谱。结果驻高原高寒地区某高炮部队官兵的系统疾病构成比居前6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42.4%),消化系统疾病(20.5%),肌肉与骨骼、结缔组织疾病(10.2%),皮肤与皮下组织疾病(9.8%),神经与感觉器官疾病(6.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5.5%);常见病发生率居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感染(9.3%)、腹泻(2.4%)、腰椎间盘突出(2.1%)。结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是驻高原高寒地区部队卫生工作的重点,同时要重视肌肉与骨骼、结缔组织疾病、皮肤与皮下组织疾病、神经与感觉器官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军队卫生 军事人员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头癌可切除性的术前综合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军桂 周宁新 +1 位作者 李成刚 夏红天 《肝胆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综合评估在判断胰头癌可切除性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经解放军总医院手术治疗的56例胰头癌,按手术切除方式分为根治性手术组与姑息性手术组,并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实验室检查、CT影像特征进行... 目的探讨术前综合评估在判断胰头癌可切除性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经解放军总医院手术治疗的56例胰头癌,按手术切除方式分为根治性手术组与姑息性手术组,并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实验室检查、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胰头癌根治性切除20例(36.7%),姑息性切除组36例(64.3%),姑息性切除的原因主要是血管侵犯(22例)、远处转移(8例)、侵犯周围器官或腹膜后组织并固定(6例)。两组病例中,根治性切除组的背痛及腹痛发生率较低,临床TNM分期多为I~Ⅱ(P〈0.05);术前CT影像提示瘤体较小,血管侵犯率低(P〈0.01)。而黄疽、体重下降、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胆红素水平、血清肿瘤标记物、胆管及主胰管扩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综合评估是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根治性切除 临床病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7
作者 刘军桂 周宁新 张效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0期2579-2582,共4页
制备了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鉴定。以FXYD6合成多肽作为免疫原,利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建立阳性克隆细胞株;腹水诱导法制备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蛋白A亲合层析法纯化;ELISA测定FXYD6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效价;以所得特异性... 制备了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鉴定。以FXYD6合成多肽作为免疫原,利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建立阳性克隆细胞株;腹水诱导法制备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蛋白A亲合层析法纯化;ELISA测定FXYD6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效价;以所得特异性抗体为一抗,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癌组织中FXYD6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1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诱导法生产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2.86mg;FXYD6单克隆抗体可以与FXYD6合成多肽特异性结合,抗体效价1:5400;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胰腺癌组织中胞膜呈阳性染色。成功获得FXYD6单克隆抗体可以为进一步研究FXYD6的组织分布、生物学作用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通道转运调节因子 FXYD6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特征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成刚 黄志强 +3 位作者 韦立新 董家鸿 刘军桂 王燕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的方式和规律,探讨肿瘤浸润神经的途径和机制.方法:光镜观察7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082张组织病理切片,总结归纳肿瘤浸润神经的方式和规律;分析肿瘤浸润神经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范围、肿瘤标志物水平...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的方式和规律,探讨肿瘤浸润神经的途径和机制.方法:光镜观察7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082张组织病理切片,总结归纳肿瘤浸润神经的方式和规律;分析肿瘤浸润神经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范围、肿瘤标志物水平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CD34、D2-40染色分别显示肿瘤浸润神经与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关系.结果: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率为91.78%,高、中、低分化腺癌组肿瘤神经浸润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胆管壁全层与神经浸润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腺癌与中、低分化组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浸润神经有五种方式,肿瘤可以发生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侵犯,未发现肿瘤通过血管、淋巴管途径浸润神经.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率高;肿瘤侵犯胆管壁全层后直接浸润神经,而不是经过血管和淋巴管途径;行根治性切除时应紧贴血管外膜仔细剥除其周围神经纤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神经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金德 孙玉成 +1 位作者 刘军桂 李林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胃癌手术的26例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13例。检测手术前后人体测量学指标及血红蛋白(Hb)、血浆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N...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胃癌手术的26例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13例。检测手术前后人体测量学指标及血红蛋白(Hb)、血浆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和纤维连接蛋白(Fn),同时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两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结果:术后两组病人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和Hb、ALB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8 d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4、8 d时,两组的Fn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P<0.01),而且术后第8 d时EN组的上升比PN组更明显(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P<0.05)。结论:老年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营养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胃肿瘤 营养评价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德 孙玉成 +1 位作者 刘军桂 李林虎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730-731,共2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胃癌手术的26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13例。检测手术前后人体测量学指标及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N...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胃癌手术的26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13例。检测手术前后人体测量学指标及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和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结果:术后两组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和Hb、Alb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8天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同时术后第4、8天时两组的FN提高比术前明显(P<0.05﹑P<0.01),而且术后第8天时EN组的上升比PN组更明显(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为早(P<0.05)。结论:老年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营养代谢,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胃肿瘤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23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宁新 刘军桂 +3 位作者 陈明易 夏红天 张效东 万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3例SP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包括肿瘤扩大切除术12例、胰腺节段切除术3例、局部肿瘤切除术6例、肿瘤部分...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3例SP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包括肿瘤扩大切除术12例、胰腺节段切除术3例、局部肿瘤切除术6例、肿瘤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首诊临床表现以腹部肿物、腹痛、腹泻、恶心腹胀多见。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腺或腹腔内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占位,肿瘤位于胰头部13例,胰体部3例,胰尾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手术组血管侵犯、术中分期、肿瘤位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肿瘤大小、包膜完整性、淋巴及远处转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肿瘤切除组术后胰漏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Log-Rank检验显示不同手术组术后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T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其正确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尤其是病理学检查的综合分析。外科治疗时应完整切除肿瘤,以防术后复发。肿瘤部分切除对晚期病例仍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胰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管结石168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经武 刘军桂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22-123,共2页
[背景]探讨不同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对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的影响.[病例报告]总结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给行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168例,其中左肝胆管结石为97例(57.7%),右肝胆管结石为33例(19.6%),左右肝胆管结石为38例(22.7%);合... [背景]探讨不同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对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的影响.[病例报告]总结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给行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168例,其中左肝胆管结石为97例(57.7%),右肝胆管结石为33例(19.6%),左右肝胆管结石为38例(22.7%);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为145例(86.3%);均行常规胆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并施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其中有37例行肝叶或肝段切除术.常规胆管切开探查取石后残留结石率为45.2%,肝切除术后残留结石率为18.9%,明显低于胆道探查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纤维胆道镜取石后最终残留结石率为7.14%.[讨论]肝切除术明显优于其他术式,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对于降低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道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素对缺血-再灌注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金德 刘军桂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6-607,共2页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24 h时甲状腺素代谢异常和肠黏膜屏障破坏之间的关系,阐明外源性甲状腺素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n=12);肠缺血-再灌注组(G,n=8);肠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N,...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24 h时甲状腺素代谢异常和肠黏膜屏障破坏之间的关系,阐明外源性甲状腺素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n=12);肠缺血-再灌注组(G,n=8);肠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N,n=9);肠缺血-再灌注+甲状腺素组(T,n=10)。利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制作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24 h后测定外周血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磷酸肌酸激酶和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同时做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再灌注24 h后,G组和N组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明显低于S组、T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但T组和S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磷酸肌酸激酶水平G组和N组明显高于S组、T组, (P<0.01),但T组和S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G组和N组明显高于S组、T组,(P< 0.01);肠黏膜组织结构以G组和N组破坏最为严重,T组变化轻微。结论:肠缺血-再灌注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受到破坏;外周血甲状腺素代谢异常,血清甲状腺素水平降低;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可以保护肠缺血-再灌注时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 缺血-再灌注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防滑脱胰管支撑引流管的研制
14
作者 郭宇 雷磊 +5 位作者 金奎 牛权 刘军桂 吕伟 段伟宏 闫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2期200-202,206,共4页
设计一种新型防滑脱胰管支撑引流管,由内管和外套管构成,二者为套入式设计。外套管外壁设计有防脱片,内管头端的膨大部与外套管尾端的限位器可防止内管、外套管相对移动时完全脱离,并保证二者的密封性。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放置该新型... 设计一种新型防滑脱胰管支撑引流管,由内管和外套管构成,二者为套入式设计。外套管外壁设计有防脱片,内管头端的膨大部与外套管尾端的限位器可防止内管、外套管相对移动时完全脱离,并保证二者的密封性。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放置该新型胰管支撑管,能够有效预防胰瘘和胰肠吻合口狭窄,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术后胰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支撑引流管 防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高寒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特点和对策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军桂 孟建明 +1 位作者 旦增朗杰 张文全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A04期61-63,共3页
高原高寒地区指海拔3000 m以上,具有低氧分压、低气压、低温、低湿、强气流、强紫外线照射等特点的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驻训该地区的官兵对外界感知与反应能力下降,心肺负荷增加,体能下降明显,易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疾病,并会出现恐怖... 高原高寒地区指海拔3000 m以上,具有低氧分压、低气压、低温、低湿、强气流、强紫外线照射等特点的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驻训该地区的官兵对外界感知与反应能力下降,心肺负荷增加,体能下降明显,易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疾病,并会出现恐怖、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高寒地区 卫勤保障 军事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军桂 周宁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81-84,共4页
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是临床比较少见的一类疾病[1]。由于发病率较低,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多数临床医师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学、影像学等认识不足,导致了其预后的不确定性,因此临床及科研工作中要重视PCN的... 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是临床比较少见的一类疾病[1]。由于发病率较低,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多数临床医师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学、影像学等认识不足,导致了其预后的不确定性,因此临床及科研工作中要重视PCN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诊断 鉴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胰分离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级胰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军桂 刘翔 +5 位作者 刘全达 金奎 张涛 李华丽 白芳 段伟宏 《腹部外科》 2019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胆胰分离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7月外科处理的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均为术后胰瘘(C级)。结果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病例均... 目的探讨胆胰分离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7月外科处理的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均为术后胰瘘(C级)。结果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病例均经手术证实为胰肠吻合口瘘(C级),所有病例均拆除原胰肠吻合口,关闭胰肠吻合空肠残端,其中14例胰管内支架管置入,并绞锁缝合胰腺断端,12例行经空肠胰管外引流,2例行直接胰管外引流;1例行残留胰腺切除术;所有病例术后均给予持续腹腔冲洗低负压引流;手术时间205~450 min,平均290 min;术中出血500~7500 ml,平均2200 ml;住院时间为21~67 d,平均33 d;14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再次腹腔出血死亡。结论胆胰分离术能有效地解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及其并发的腹腔出血、感染,可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C级)的外科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分离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胰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在儿童复杂肝母细胞瘤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頔 叶进冬 +8 位作者 李华丽 金奎 刘翔 李潇然 段留新 刘军桂 吕伟 段伟宏 刘全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30-2135,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在儿童复杂肝母细胞瘤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0月于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实施了以根治性切除为目的的肝肿瘤切除术的3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肝脏三维...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在儿童复杂肝母细胞瘤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0月于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实施了以根治性切除为目的的肝肿瘤切除术的3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肝脏三维重建(IQQA-Liver系统)将所有患儿分为三维重建组(n=15)和对照组(n=15),比较2组患儿围手术期临床参数以及短期预后和随访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三维重建组较对照组平均年龄更大[(55.7±10.2)月vs(28.2±2.7)月]、POSTTEXTⅢ/Ⅵ期(12例vs 5例)和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受累者(11例vs 3例)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次数/时间、行肝段及部分肝切除例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9.5个月,三维重建组2例复发,分别于术后10个月和12个月确诊,目前继续化疗中;对照组4例复发,高于三维重建组(P=0.651),其中2例在术后7个月复发接受肝移植存活至今,另有2例复发后短期内死亡。结论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有助于更安全精准实施复杂儿童肝母细胞瘤肝切除术,尤其是可以使部分POSTTEXTⅢ/Ⅵ期患者安全实施扩大肝切除,从而避免行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胚细胞瘤 肝切除术 成像 三维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严重并发症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伟宏 来运钢 +4 位作者 刘军桂 杨硕 刘翔 金奎 雷磊 《腹部外科》 2016年第5期339-342,316,共4页
目的探索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hepatopancreatoduodenectomy,HPD)术对胆囊癌(NevinⅣ)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9例胆囊癌病人行HPD术,术前酌情行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 目的探索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hepatopancreatoduodenectomy,HPD)术对胆囊癌(NevinⅣ)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9例胆囊癌病人行HPD术,术前酌情行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ic drainage,PTCD)减黄;观察术中、术后有无严重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时间。结果19例HPD病人未出现术中大出血、死亡等并发症,但1例病人术后出现肺栓塞猝死,1例肝衰竭,1例术后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死亡,其余病人不同程度出现胆瘘及胰瘘等并发症。结论HPD手术对胆囊癌达到R0切除有较大价值,能明显提高病人生存时间,但术后有严重的并发症及较高的病死率,需谨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黄疸 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全系膜切除技术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涛 李爱民 +3 位作者 陈道媛 刘翔 金奎 刘军桂 《腹部外科》 2018年第5期322-325,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pancreas excision,TMpE)技术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行TMpE的PD胰头癌病例56例,... 目的探讨胰腺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pancreas excision,TMpE)技术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行TMpE的PD胰头癌病例56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56例胰头癌病例均行TMpE的PD,其中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PD 9例,保留幽门的PD 7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5h(3.3~8.0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0ml(220~2 000ml),平均住院时间为16d(13~47d)。术后胰瘘7例,发生率为12.5%(7/56),其中A级胰瘘2例,B级胰瘘4例,C级胰瘘1例。术后重度并发症2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胰腺系膜切缘48例(85.7%)达到R0切除,8例(14.3%)证实为R1切除,无R2切除病例。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23个(14~26个)。结论 TMpE技术在不增加PD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基础上,可以提高胰腺系膜切缘的R0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全系膜切除 胰腺系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