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目标协同下农产品主产区县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1
作者 朱宇婷 丁一 +2 位作者 白炜旭 燕思宇 刘光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90,共10页
优化农产品主产区县域国土空间格局对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该研究从“规模—结构—布局—策略”4个维度构建优化框架,并以山西省祁县为例,将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碳减排与社会保障作为优化目标,... 优化农产品主产区县域国土空间格局对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该研究从“规模—结构—布局—策略”4个维度构建优化框架,并以山西省祁县为例,将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碳减排与社会保障作为优化目标,耦合灰色多目标模型与GeoSOS-FLUS模型进行格局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县域功能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结构优化,到2035年,耕地面积将保持在38 320.60 hm^(2);林地面积将增加至17 172.40 hm^(2);草地面积将减少至21 485.80 hm^(2);水域面积将增加至159.50 hm^(2);建设用地面积将增加至8 214.70 hm^(2)。经济效益比2021年翻1番,碳排放减少15.00%。2)通过GeoSOS-FLUS模型优化布局,林地布局更集中提升碳汇能力,耕地下山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用地集中促进经济流通,格局优化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空间基础。3)根据各乡镇的发展潜力,将县域分为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碳汇功能3个区域,并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该方法不仅可以保障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双碳目标在县级层面的落实,还可以为其他功能县域的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农产品主产区 灰色多目标 Geosos-F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恢复适宜性评价与重点区域识别研究——以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为研究区
2
作者 乔子源 陈展鹏 +4 位作者 欧先萍 王海云 罗晶 刘光盛 王红梅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5年第1期81-89,共9页
科学评估耕地恢复适宜性并识别重点区域,是有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为研究区,遵循“评价单元确定—耕地恢复适宜性评估—耕地恢复重点区域识别”的思路,综合连片条件、恢复... 科学评估耕地恢复适宜性并识别重点区域,是有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为研究区,遵循“评价单元确定—耕地恢复适宜性评估—耕地恢复重点区域识别”的思路,综合连片条件、恢复成本等维度,系统构建可恢复地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智能优化模型确定耕地恢复重点区域。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可恢复地类综合适宜性良好,分值介于0.28~0.88,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明显。②耕地恢复重点区域连片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中东部和中南部,其中西北部区域面积最大,是耕地恢复的关键区域。③耕地恢复重点区域地势更平坦,离道路、村庄更近,连片度更高,更适宜耕作。研究构建的耕地恢复评价与重点区域识别框架可为微观尺度上的耕地恢复政策与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可恢复地类 适宜性评价 重点区域 阳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行政区平衡视角下耕地空间布局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赵乐松 陈莉珍 +4 位作者 肖瑶 程迎轩 聂嘉琦 王红梅 刘光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9-329,共11页
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对提升耕地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东封开县为例,基于“现状耕地调出-可恢复地类调入”的微观调整逻辑,综合运用空间叠加、综合评价及蚁群优化算法,构建了耕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型,以调入... 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对提升耕地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东封开县为例,基于“现状耕地调出-可恢复地类调入”的微观调整逻辑,综合运用空间叠加、综合评价及蚁群优化算法,构建了耕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型,以调入调出数量平衡为约束条件实现了不同行政区尺度下的耕地布局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调出耕地1689.8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62%,整体上呈现出“全局零散、局部聚集”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可恢复地类农业生产适宜性均值为67.04,具有开展作物种植的良好禀赋条件。(3)不同行政区尺度平衡情景下,调入结果在研究区北部空间差异显著,与镇内平衡情景相比,县内平衡情景下,调入耕地的农业生产适宜性均值提高了2.08,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均值下降了0.67。(4)两种情景下,耕地的连片性、质量及稳定性均得到提升,因不受调入规模和行政单元空间范围限制,县内平衡情景下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适当扩大可恢复地类筛选范围有利于提升整体耕地质量并降低重要生态用地筛选概率。该研究构建的耕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制定农用地布局优化与整治提升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 空间布局优化 多尺度行政区 县内平衡 优化算法 农业生产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空间效应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莉珍 刘光盛 +3 位作者 聂嘉琦 肖瑶 杨丽英 王红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0-538,共9页
为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本研究以珠三角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在揭示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耕地非粮化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珠三角2019年各县平均非粮化率为4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本研究以珠三角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在揭示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耕地非粮化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珠三角2019年各县平均非粮化率为4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非粮化率来看,耕地非粮化集聚于珠三角周边县域及部分中部县域,以低-低和高-高集聚为主;从非粮化面积来看,耕地非粮化集聚于研究区东北部,以高-高集聚为主。珠三角非粮化存在空间依赖性。从直接效应看,第一产业GDP占比、到市中心的距离与非粮化呈负相关,劳均耕地面积、有效耕地灌溉面积与非粮化呈正相关;从溢出效应看,人均GDP与非粮化呈正相关。第一产业GDP占比和有效耕地灌溉面积对非粮化的影响均呈现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更易产生“非粮化”,非粮化治理应当因地制宜、分级整治,坚决落实“非粮化”管理政策,提高种粮收益和粮食综合生产力,促进粮农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驱动机制 空间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工程标准体系框架构建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光盛 王红梅 +1 位作者 胡月明 程迎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57-264,共8页
土地利用工程是缓解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支撑,标准化是联系土地科学与工程实践的桥梁;土地利用工程标准体系是标准化的基础,是制定、修订土地利用工程标准的蓝图。该文根据标准体系及土地利用工程实践活动的特点,初步阐述了中国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工程是缓解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支撑,标准化是联系土地科学与工程实践的桥梁;土地利用工程标准体系是标准化的基础,是制定、修订土地利用工程标准的蓝图。该文根据标准体系及土地利用工程实践活动的特点,初步阐述了中国土地利用工程及其标准体系的内涵;运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法,系统收集中国土地利用工程标准的现状及需求;在分析土地利用工程现状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标准层次(基础、通用、专业标准)、专业门类(综合整治、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保护)、专业序列(综合、调查、评价、规划、建设、工程技术、材料与装备、管理)3个维度初步构建了中国土地利用工程标准体系框架,编制了涵盖49项需求标准的标准体系表,为中国土地利用工程标准化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标准 系统工程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格网模型的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格局演化
6
作者 聂嘉琦 刘光盛 池杰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3期216-222,共7页
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构建基于PSR-NES(压力-状态-响应和经济-环境-社会)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动态识别2010—2020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广州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异质性较为明显,整体呈现“... 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构建基于PSR-NES(压力-状态-响应和经济-环境-社会)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动态识别2010—2020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广州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异质性较为明显,整体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2010—2020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先下降后提高,其中,北部生态涵养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下降趋势,南部生态调节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好转,中部建成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未来城镇扩张应尽量避免侵占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高的区域,可通过分区治理,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力度等措施持续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GIS(地理信息系统)格网 突变级数法 空间分异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限制因子的粤北丘陵山区耕地宜机化整治分区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光盛 赵乐松 +4 位作者 程迎轩 周玉婷 王存越 林涵冰 王红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2-270,共9页
耕地宜机化整治是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粤北为研究区,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基于限制因子可改良程度,运用加权求和法和改进障碍度模型确定整治潜力和难度,进而运用四象限法划定耕地宜机化整治分区。结果表明:1)高... 耕地宜机化整治是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粤北为研究区,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基于限制因子可改良程度,运用加权求和法和改进障碍度模型确定整治潜力和难度,进而运用四象限法划定耕地宜机化整治分区。结果表明:1)高潜力整治区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低潜力整治区主要分布于盆地。2)机耕道建设数量不足,地块较为分散,地块形状不规整是制约研究区耕地宜机化的主要原因。3)按整治潜力和难度,分为优先整治区、稍加整治区、全面整治区和后备整治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0.48%、46.57%、34.52%和4.80%。4)制定耕地宜机化整治专项规划,出台相关技术标准,因地制宜,建设为互联互通地块、水平条田、水平梯田、缓坡旱地、梯台旱地等不同类型宜机化耕地。基于整治潜力和整治难度的耕地宜机化整治分区方法能够用于耕地宜机化整治规划,利于后续耕地宜机化整治决策,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耕地宜机化整治时序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机械化 整治 分区 丘陵山区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复合不同减压负荷暴露致大鼠急性损伤的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
8
作者 刘敏 刘光盛 +3 位作者 王杨凯 陈锐勇 何颖 吴文惠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28,共6页
目的观察特定辐射剂量复合减压暴露致大鼠损伤的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8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9)、单纯辐射组(n=18)、辐射+低负荷减压组(n=18)、辐射+中负荷减压组(n=18)和辐射+高负荷减压组(n=18)。除空白对照组外,... 目的观察特定辐射剂量复合减压暴露致大鼠损伤的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8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9)、单纯辐射组(n=18)、辐射+低负荷减压组(n=18)、辐射+中负荷减压组(n=18)和辐射+高负荷减压组(n=18)。除空白对照组外,大鼠接受4Gy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然后进行快速上浮脱险实验,高气压暴露方案分别为在水下57m停留30min、45min或60min后(30±5)s内减至常压,单纯辐射组不进行高气压暴露。出舱后0.5h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和死亡情况,分别于3h和72h取血(腹主动脉)和肺组织,分析肺湿/干重比(W/D)、肺组织病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栓素B2(TXB2)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辐射组比较,辐射+低负荷减压组大鼠伤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中负荷减压组和辐射+高负荷减压组大鼠伤死率均明显增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减压结束后3h肺W/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结束后72h肺W/D均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辐射组大鼠肺间质轻度水肿;辐射+低负荷减压组大鼠肺组织水肿明显,肺泡腔内可见少量红细胞渗出;辐射+中负荷减压组和辐射+高负荷减压组大鼠肺组织水肿、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更为严重。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辐射组比较,各辐射+减压组血清IL-1β、IL-6、TNF-α、MDA、NO、ICAM-1、TXB2水平均升高(P<0.05),SOD活性均降低(P<0.05);与辐射+低负荷减压组比较,辐射+中负荷减压组和辐射+高负荷减压组大鼠血清IL-1β、IL-6、MDA、ICAM-1、TXB2水平均增高(P<0.05),SOD活性均降低(P<0.05);除空白对照组外,与减压结束后3h比较,各组大鼠减压结束后72 h血清IL-1β、IL-6、TNF-α、MDA、NO、ICAM-1、TXB2水平均降低(P<0.05),SOD活性均增强(P<0.05)。结论高减压负荷可致辐照+高气压暴露的大鼠伤死率增高,辐射和减压复合损伤效应的潜在机制可能与炎症、免疫应激、氧化损伤、血管舒缩活性和凝血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减压病 复合伤 大鼠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的优选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丁一 王红梅 +4 位作者 沈明 王海云 刘光盛 程迎轩 卢阳禄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1,34,共8页
发达地区城市空间外延式扩展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使得人们必须思考从旧城更新改造方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更新改造模式的合理选择意义重大。为满足广州市发展转型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选取指标,针对更新改造图斑——评价单元,利... 发达地区城市空间外延式扩展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使得人们必须思考从旧城更新改造方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更新改造模式的合理选择意义重大。为满足广州市发展转型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选取指标,针对更新改造图斑——评价单元,利用评价模型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单因素量化和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益评价,在评价结果基础上从文化保护、基础改善、以旧换新以及"退二进三"4种模式中,选择广州市全部评价单元更新改造模式的合理方案,并分析全市4种模式分布以及各区模式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4种模式中,基础改善模式比重最大,为40.91%,文化保护模式最小,为6.85%,"退二进三"模式与以旧换新模式相差不多,分别为27.34%和24.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更新改造 综合效益评价 改造模式优选 GIS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经济竞合下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空间重构--以湛江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卢宗亮 王红梅 +4 位作者 刘光盛 梁宇哲 易璐 杨丽英 蔡城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41,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位,量化低效建设用地上的物质与生态空间的竞合关系,用以均衡再开发时地块内部"社会经济功能用地"和"生态功能用地"的结构和格局,从规划用途管制的视角,重构低效建设用地的物质和生态空间。研究方...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位,量化低效建设用地上的物质与生态空间的竞合关系,用以均衡再开发时地块内部"社会经济功能用地"和"生态功能用地"的结构和格局,从规划用途管制的视角,重构低效建设用地的物质和生态空间。研究方法:"绝对面—相对面"辨识体系、生态位测度、线性规划等模型的应用等。研究结果:(1)靠近生态"扩张源"及城市边缘的低效建设用地,应优先再开发为生态功能用地以形成局部生态屏障;(2)均衡后,从中心至边缘,低效建设用地内部用地功能的布局形式,主要呈现从"开发主导"过渡为"生态主导";(3)依据生态—经济竞合的结果实施再开发,可合理拓宽局部的生态空间,并缩减早期物质空间过渡占据的社会经济功能用地。研究结论:通过研究生态—经济的竞合关系,来调整土地资源的流向,有利于实现局部低效建设用地内部物质和生态空间的"重生"与"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经济竞合 生态位 低效建设用地 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 Engine“三旧”改造模式评价系统的开发——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云 王红梅 +3 位作者 丁一 袁圣青 刘光盛 程迎轩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年第11期45-49,共5页
构建了"三旧"改造模式评价系统,评价了基础改善、以旧换新和"退二进三"三种模式下更新改造的综合效益,为研究区选择合理的模式提供参考。同时,为提高"三旧"改造工作质量、效率和辅助日常管理服务,利用了... 构建了"三旧"改造模式评价系统,评价了基础改善、以旧换新和"退二进三"三种模式下更新改造的综合效益,为研究区选择合理的模式提供参考。同时,为提高"三旧"改造工作质量、效率和辅助日常管理服务,利用了综合分析法和实例验证法,根据系统目标以及业务需求,设计了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块。基于Personal Geodatabase设计关系数据模型,运用Arc GIS Engine 10.0组件和Visual Studio 2010编程工具实现系统软件开发,并以广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广州市实际情况,说明设计方案可行有效,且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旧”改造 模式评价系统 二次开发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光盛 《软件》 2023年第4期152-154,共3页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已经进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科技打开了信息时代的大门。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影响到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已经进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科技打开了信息时代的大门。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影响到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现状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计算机网络通信问题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通信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光盛 《科技风》 2020年第5期80-80,共1页
排课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复杂且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知识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进而导致在校就读学生人数持续上涨,教学管理工作难度系数加大。班级和课程的数量在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教学资源和... 排课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复杂且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知识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进而导致在校就读学生人数持续上涨,教学管理工作难度系数加大。班级和课程的数量在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都变得越发紧缺,且各个组成单位的个性化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有针对性的对高校课程进行安排和合理设计是保障各校教学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排课 系统设计 实际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生态用地空间布局优化 被引量:41
14
作者 程迎轩 王红梅 +3 位作者 刘光盛 郑标 王海云 刘翠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48-257,315,共10页
综合分析生态用地保护重要性与建设用地扩张的经济潜力、耕地保护的政策约束,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运用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方法,结合最小累计阻力模型,从水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灾害防护和景观游憩4个层面,采用累计... 综合分析生态用地保护重要性与建设用地扩张的经济潜力、耕地保护的政策约束,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运用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方法,结合最小累计阻力模型,从水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灾害防护和景观游憩4个层面,采用累计修正求和的方式构成高明区重要生态用地空间。其次,以核心型生态用地为生态保护的源,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当量作为生态保护的阻力,以基本农田保护区作为来自农业生产的阻力,以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作为来自建设用地扩张的阻力,综合考虑三者间的平衡。结果表明,综合3种过程的生态重要性分区结果从数量上和空间分布上均与实际情况和规划目标吻合度较高,生态核心区和控制区为实施生态空间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优化 基本农田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经济职能内容浅探
15
作者 刘光盛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8-69,共2页
就目前政府经济学的研究来看,对于政府的经济职能,学界多从中央政府的角度进行阐述,对地方政府甚少关注。本文立足于省级政府本身,围绕"如何介入经济,介入到何种程度"问题,探讨了省级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即参与中央政府的宏... 就目前政府经济学的研究来看,对于政府的经济职能,学界多从中央政府的角度进行阐述,对地方政府甚少关注。本文立足于省级政府本身,围绕"如何介入经济,介入到何种程度"问题,探讨了省级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即参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对本省经济有效调节;推动省域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弥补与纠正经济外部效应;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实现地区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政府 经济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迎轩 王红梅 +4 位作者 丁一 刘华微 王海云 刘光盛 卢阳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88-192,共5页
为探讨珠三角地区1999—2008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及其时空演变规律,运用实证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采用协调发展度定量评价模型和重心转移模型,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整体协调发展度不高;1999—2008... 为探讨珠三角地区1999—2008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及其时空演变规律,运用实证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采用协调发展度定量评价模型和重心转移模型,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整体协调发展度不高;1999—2008年整体好转,但2003—2004年除深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空间差异明显,经济较发达地区明显好于其他地区;研究期内珠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度重心有往东北方向转移趋势。因此,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意识还有待加强;珠三角协调发展地区差异可为城市发展模式提供借鉴;珠江口东岸地区宜坚持持续协调发展战略,发挥示范作用;珠江口西岸地区宜坚持强化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土地利用模式,加强区域间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土地利用 协调发展度 时空演变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抗性攻击对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系统的影响
17
作者 刘光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10期131-134,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对抗性攻击技术的出现,给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系统带来了巨大冲击。目前,针对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系统的对抗性攻击主要分为三种:一是针对人工智能技术本...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对抗性攻击技术的出现,给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系统带来了巨大冲击。目前,针对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系统的对抗性攻击主要分为三种:一是针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存在的缺陷进行的攻击;二是针对网络系统中的安全漏洞进行的攻击;三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进行的对抗性攻击。为了应对对抗性攻击给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系统带来的巨大冲击,应当对传统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升级和改造,设计出高效、智能的网络安全系统。本文从对抗性攻击对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系统带来的冲击入手,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网络安全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性攻击 人工智能 网络安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v6路由技术的分析与实现
18
作者 刘光盛 《中国电子商务》 2013年第11期47-47,共1页
随着通信技术与网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接入技术可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通信与资源共事,不过原IPv4路由技术已不适应互联网的灵活操作,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发展需要,路由技术已向Ipv6发展,本文对Ipv6路由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Ipv6... 随着通信技术与网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接入技术可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通信与资源共事,不过原IPv4路由技术已不适应互联网的灵活操作,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发展需要,路由技术已向Ipv6发展,本文对Ipv6路由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Ipv6技术的工作流程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V6 路由技术 路由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防火墙技术方案研究与设计
19
作者 刘光盛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年第21期70-70,81,共2页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因特网也面临着空前的威胁。因此,如何使用有效可行的方法使网络危险降到人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如何实施防范策略,首先取决于当前系统的安全性。防火墙技...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因特网也面临着空前的威胁。因此,如何使用有效可行的方法使网络危险降到人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如何实施防范策略,首先取决于当前系统的安全性。防火墙技术作为时下比较成熟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切身利益。本文通过对网络安全现状和防火墙技术的现状,为某公司设计了一种双防火墙安全结构,详细介绍了防火墙的参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防火墙技术 双防火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