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微珠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压缩性能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元俊 冯永强 +4 位作者 贺传兰 邓建国 冀克俭 张银生 孙思修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70,共6页
研究了玻璃微珠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压缩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当玻璃微珠含量为10%时,增强泡沫塑料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达到最大;经过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玻璃微珠增强的泡沫塑料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提高... 研究了玻璃微珠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压缩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当玻璃微珠含量为10%时,增强泡沫塑料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达到最大;经过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玻璃微珠增强的泡沫塑料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提高幅度较大,起始分解温度和峰值分解温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SEM、XPS和EDS分析表明:增强泡沫塑料的泡孔密度增加、泡孔直径变小,玻璃微珠表面与树脂基体间界面粘结状况良好,玻璃微珠在树脂基体中均匀分散。这些因素是造成玻璃微珠增强泡沫塑料压缩性能和热稳定性具有较大改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聚氮酯泡沫塑料 玻璃微珠 压缩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法测定聚合物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元俊 贺传兰 +3 位作者 邓建国 冀克俭 张银生 孙思修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72,共3页
概述热重法测定聚合物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温法、非定温法和高解析法三类,而每一类中又包括几种方法。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分析,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对正确选择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反应动力学参数 热降解 聚合物 热重法 测定 研究方法 正确选择 解析法 优缺点 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室内贮存老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元俊 贺传兰 +4 位作者 邓建国 尤瑜升 冀克俭 张银生 孙思修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6-58,共3页
采用室内贮存试验、人工加速湿热老化试验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室内贮存条件下的老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10%定应变压缩应力和氨基甲酸酯指数不断下降,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室内贮存过程中,酯基... 采用室内贮存试验、人工加速湿热老化试验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室内贮存条件下的老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10%定应变压缩应力和氨基甲酸酯指数不断下降,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室内贮存过程中,酯基水解是导致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压缩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贮存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贮存寿命预测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元俊 吴立军 +4 位作者 贺传兰 邓建国 张银生 冀克俭 孙思修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90,共4页
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进行了贮存寿命预测研究。在室内贮存过程中,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10%定应变压缩应力不断下降。利用人工加速湿热老化实验数据,采用阿累尼乌斯方程外推法和时温等效原理初步预测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在贮存条件为20... 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进行了贮存寿命预测研究。在室内贮存过程中,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10%定应变压缩应力不断下降。利用人工加速湿热老化实验数据,采用阿累尼乌斯方程外推法和时温等效原理初步预测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在贮存条件为20℃5、0%RH下的贮存寿命分别为20.1a和34.4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贮存 湿热老化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休克发生的原因与救治案例分析
5
作者 马军生 顾洁 +1 位作者 肖喜东 刘元俊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犬休克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犬只呼吸和血液循环障碍综合征,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犬只重症疾病。以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组织细胞缺氧,导致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具有发病突然、症状严重、救治较难、死... 犬休克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犬只呼吸和血液循环障碍综合征,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犬只重症疾病。以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组织细胞缺氧,导致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具有发病突然、症状严重、救治较难、死亡率高等特点。针对犬只休克的救治,要求快速、准确、全面;救治措施包括早期心肺复苏、对因治疗、保持气道畅通和氧疗、扩充血容量、对症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发病原因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标准粘度液定值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元俊 刘元俊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4年第2期10-13,共4页
简述了测量运动粘度的基本原理 ,根据运动粘度的计算公式 ,将二级标准粘度液定值的不确定度分解成测量方法引入的不确定度、标准粘度计常数引入的不确定度、流动时间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标准粘度液的不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通过调整、忽... 简述了测量运动粘度的基本原理 ,根据运动粘度的计算公式 ,将二级标准粘度液定值的不确定度分解成测量方法引入的不确定度、标准粘度计常数引入的不确定度、流动时间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标准粘度液的不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通过调整、忽略、修正或评定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标准粘度液 定值 不确定度 评定 测量方法 标准粘度计常数 流动时间 标准粘度液 运动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粘度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元俊 刘云英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3年第2期37-38,共2页
指出了我国粘度计量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修订粘度计检定规程、规范标准粘度液的名称和有效期以及加强对粘度计检定工作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强调了在标准粘度液证书中应给出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粘度和粘度值,以满足粘度计检定工... 指出了我国粘度计量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修订粘度计检定规程、规范标准粘度液的名称和有效期以及加强对粘度计检定工作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强调了在标准粘度液证书中应给出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粘度和粘度值,以满足粘度计检定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工作 粘度计量 检定规程 标准粘度液 粘度计 检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酚醛树脂固化过程的表征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冀克俭 邓卫华 +6 位作者 张银生 尤瑜升 刘元俊 毛如增 汪信 陆路德 杨绪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47,共4页
主要利用DSC、TC及IR技术研究了新型S157酚醛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及其动力学、树脂体系中改性剂含量对固化反应的影响及固化过程中树脂体系结构变化规律,为确定新型S157酚醛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提供依据。新型S157酚醛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 主要利用DSC、TC及IR技术研究了新型S157酚醛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及其动力学、树脂体系中改性剂含量对固化反应的影响及固化过程中树脂体系结构变化规律,为确定新型S157酚醛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提供依据。新型S157酚醛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约为82kJ/mol,固化反应级数为0.91;有机硅改性剂的加入及其含量对树脂基体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固化反应级数和热分解温度基本无影响,但失重率有所降低;在树脂基体等温固化过程中,活性羟甲基指数逐渐降低,树脂在高温固化过程中由于受到氧化而产生羰基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酚醛树脂 固化过程 表征 研究 反应动力学 DSC TG 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处理对碳纤维表面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冀克俭 邓卫华 +7 位作者 陈刚 邵鸿飞 张以河 刘元俊 毛如增 汪信 陆路德 杨绪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6,共3页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碳纤维经臭氧(O_3)氧化处理后表面元素组成及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发现,O_3表面处理主要增加了碳纤维表面上的羟基或醚基官能团;研究了表面O_3氧化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经O_3...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碳纤维经臭氧(O_3)氧化处理后表面元素组成及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发现,O_3表面处理主要增加了碳纤维表面上的羟基或醚基官能团;研究了表面O_3氧化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经O_3氧化处理后明显改善了碳纤维与环氧树脂间的界面粘结,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处理 碳纤维表面处理 复合材料 性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氢氧化镁阻粉体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艳玲 毛如增 +3 位作者 吴立军 冀克俭 刘元俊 尤瑜升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7年第1期29-32,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超细氢氧化镁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偶联剂用量、时间、温度等因素对粉体改性效果的影响,并以活化指数作为衡量指标,获得了硅烷偶联剂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能量色散谱仪(EDS)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氢氧...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超细氢氧化镁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偶联剂用量、时间、温度等因素对粉体改性效果的影响,并以活化指数作为衡量指标,获得了硅烷偶联剂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能量色散谱仪(EDS)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氢氧化镁表面结合了硅烷偶联剂;红外光谱显示,硅烷偶联剂与氢氧化镁之间形成了化学键。提出了硅烷偶联剂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氢氧化镁 表面改性 硅烷偶联剂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醚橡胶的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柳洪超 吴立军 +2 位作者 尤瑜生 刘元俊 安振合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2,24,共3页
介绍了氟醚橡胶的结构和性能,指出氟醚橡胶耐高温和耐低温的原因,阐述了氟醚橡胶在军事、汽车、石油工业、半导体等行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氟醚橡胶 性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类材料裂纹扩展贯通的颗粒流模拟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杨庆 刘元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3123-3129,共7页
采用颗粒流软件PFC2D实现含有不同岩桥倾角的预制双裂纹材料在单轴压缩作用下裂纹扩展贯通过程,并利用函数模块追踪裂纹扩展过程和微裂纹数量。数值结果表明:在单轴压缩作用下随着岩桥倾角增大,岩桥区域裂纹贯通模式由张拉型(≤68°... 采用颗粒流软件PFC2D实现含有不同岩桥倾角的预制双裂纹材料在单轴压缩作用下裂纹扩展贯通过程,并利用函数模块追踪裂纹扩展过程和微裂纹数量。数值结果表明:在单轴压缩作用下随着岩桥倾角增大,岩桥区域裂纹贯通模式由张拉型(≤68°)逐渐演化为拉剪复合型(=90°和113°)和剪切型(=135°);试件峰值强度逐渐降低;并认为宏观的次生剪切带主要由张拉型微裂纹和少量剪切型微裂纹组成。利用室内模型试验对数值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颗粒流程序能够很好地模拟裂纹贯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类材料 颗粒流方法 翼裂纹 岩桥 裂纹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JP-10的成分及纯度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艳玲 冀克俭 +3 位作者 刘元俊 高迪 高岩立 赵晓刚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76-780,共5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4种航空燃料JP-10的成分。研究了色谱的线性范围。用外标法测定了JP-10燃料的纯度。结果表明,航天燃料JP-10中除了主体成分外式-四氢双环戊二烯,还有十氢萘、內式-四氢双环戊二烯、金刚烷及它们的甲基...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4种航空燃料JP-10的成分。研究了色谱的线性范围。用外标法测定了JP-10燃料的纯度。结果表明,航天燃料JP-10中除了主体成分外式-四氢双环戊二烯,还有十氢萘、內式-四氢双环戊二烯、金刚烷及它们的甲基化产物等杂质。外标法定量适宜的浓度范围为0.5-20 mg·m L^-1。外标法定量可靠,准确,可用于JP-10的纯度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JP-10(外式-四氢双环戊二烯) 成分分析 纯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牛顿流体粘度测试方法及标准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邵鸿飞 刘元俊 +3 位作者 任万杰 高岩立 胡国星 邓卫华 《宇航计测技术》 CSCD 2019年第B05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了常用非牛顿流体粘度的测量方法如毛细管法、旋转粘度计法、旋转流变仪法等,对流变仪校准方法和非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非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粘度测量 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胺N1923萃取硫氰酸钴(Ⅱ)的动力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思修 高自立 +2 位作者 盖会法 刘元俊 沈静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31-433,共3页
<正> N1923是国产仲碳伯胺萃取剂,已见其对贵金属的萃取理论研究。我们曾考察过它对硫氰酸钴的萃取平衡及该体系的萃合物组成,本文报道用生长液滴法对N1923萃取硫氰酸钴的动力学研究结果。 1 实验 1.1 主要试剂 萃取剂为伯胺N1923... <正> N1923是国产仲碳伯胺萃取剂,已见其对贵金属的萃取理论研究。我们曾考察过它对硫氰酸钴的萃取平衡及该体系的萃合物组成,本文报道用生长液滴法对N1923萃取硫氰酸钴的动力学研究结果。 1 实验 1.1 主要试剂 萃取剂为伯胺N1923(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实验厂,6.66×10~2Pa、175~205℃下减压蒸镏提纯),其煤油溶液的浓度用标准酸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氰酸钴 伯胺N1923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碳化硼标准物质中的铁、硅、铝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艳玲 李朝阳 +4 位作者 冀克俭 李颖 高岩立 赵晓刚 刘元俊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8年第A01期37-39,共3页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碳化硼标准物质中铁、硅、铝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欧盟碳化硼标准物质(ERM–ED102)作为检测对象,采用高压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各元素在配制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铁、...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碳化硼标准物质中铁、硅、铝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欧盟碳化硼标准物质(ERM–ED102)作为检测对象,采用高压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各元素在配制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铁、硅、铝3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06,0.05,0.07μg/m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n=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2%~102.3%。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可满足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碳化硼 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张力笼状化合物四环庚烷的分子结构表征及热裂解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艳玲 冀克俭 +5 位作者 赵晓刚 高岩立 邓卫华 周彤 刘元俊 邵鸿飞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2-626,共5页
四环庚烷是一种具有高张力笼状结构的液态燃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表征光敏异构化合成的四环庚烷分子结构,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了四环庚烷300~800℃的裂解产物,结果表明合成... 四环庚烷是一种具有高张力笼状结构的液态燃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表征光敏异构化合成的四环庚烷分子结构,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了四环庚烷300~800℃的裂解产物,结果表明合成的四环庚烷的分子结构和理论结构一致,气相色谱归一化法测得纯度为94%。四环庚烷在400℃以下不发生裂解,只有部分气化产物和其同分异构体;500~650℃的裂解产物以环状烯烃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裂解产物由环状烯烃向苯类化合物转变,高于750℃时裂解产物转变成联苯及多环芳烃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庚烷 结构表征 热裂解 高张力笼状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铝离子柱撑蒙脱石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邵鸿飞 刘元俊 +4 位作者 冀克俭 邓卫华 高岩立 周彤 赵晓刚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5年第1期61-63,共3页
采用水洗过滤提纯蒙脱石原矿,以NaCl作为钠化改型剂对提纯后的蒙脱石原矿进行了钠化改型,以NaOH水解AlC13溶液制备了铝柱化剂,并采用离子交换法使铝柱化剂柱撑进入钠基蒙脱石层间得到羟基铝离子柱撑蒙脱石。采用XRF,XRD,SEM等方法对铝... 采用水洗过滤提纯蒙脱石原矿,以NaCl作为钠化改型剂对提纯后的蒙脱石原矿进行了钠化改型,以NaOH水解AlC13溶液制备了铝柱化剂,并采用离子交换法使铝柱化剂柱撑进入钠基蒙脱石层间得到羟基铝离子柱撑蒙脱石。采用XRF,XRD,SEM等方法对铝柱撑蒙脱石载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柱撑前后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羟基铝离子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进入蒙脱石层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铝离子 柱撑蒙脱石 离子交换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有焰燃烧烟密度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卫华 冀克俭 +2 位作者 华兰 刘元俊 邵鸿飞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4年第5期1-4,共4页
介绍ABS有焰燃烧烟密度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选用ABS 75 7树脂粒料 ,加入一定的金红石型TiO2 ,注射成型为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 ,在不同时间 ,由不同人员在有焰燃烧条件下对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经过对测定数据进行统... 介绍ABS有焰燃烧烟密度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选用ABS 75 7树脂粒料 ,加入一定的金红石型TiO2 ,注射成型为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 ,在不同时间 ,由不同人员在有焰燃烧条件下对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经过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确定ABS有焰燃烧烟密度标准物质烟密度的标准值为 5 2 0 ,扩展不确定度为 2 3,校正烟密度标准值为 4 6 0 ,扩展不确定度为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物质 烟密度 ABS 金红石型TIO2 扩展不确定度 研制方法 注射成型 燃烧条件 统计处理 测定数据 标准值 稳定性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粉的水热LSS法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艳玲 冀克俭 +4 位作者 刘霞 赵晓刚 高岩立 邓卫华 刘元俊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3,共5页
以乙醇和油酸为液相(L),油酸钠为固相(S),硝酸银水溶液为溶液相(S),用水热LSS相转移法制备了纳米银粉并对其进行表征。正交实验表明,影响纳米银粉产率的因素依次为水热处理时间>乙醇用量>油酸用量>油酸钠用量,优化条件下所得... 以乙醇和油酸为液相(L),油酸钠为固相(S),硝酸银水溶液为溶液相(S),用水热LSS相转移法制备了纳米银粉并对其进行表征。正交实验表明,影响纳米银粉产率的因素依次为水热处理时间>乙醇用量>油酸用量>油酸钠用量,优化条件下所得纳米银粉产率达75.4%;用XRD、TEM和SAXS对制备的银粉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所得纳米银粉为形状规则的近球形纯银颗粒,粒度均匀且无明显团聚,平均粒径约23.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水热 LSS法 纳米银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