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农村社区用水问题的研究与建议
1
作者 史树洁 刘亮光 《河南科技》 2013年第3X期161-161,共1页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农村走向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随之大量农村居民聚居在城镇。而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的用水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走一条适合农村社区用水的农村化道路。
关键词 农村社区 水资源 生活用水 农村化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O-CaO-Al_(2)O_(3)-B_(2)O_(3)-SiO_(2)中温SOFC封接玻璃的失效性分析与性能改进研究
2
作者 王逸宣 刘亮光 +2 位作者 余辉 陈猛 胡娴杰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5-781,共7页
热稳定性及致密度是影响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玻璃实际应用的两大重要因素。通过传统固相熔融退火法制备32.96BaO-14.45CaO-4.87Al_(2)O_(3)-14.62B_(2)O_(3)-33.10SiO_(2)(BCS1)基础玻璃,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高温显微... 热稳定性及致密度是影响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玻璃实际应用的两大重要因素。通过传统固相熔融退火法制备32.96BaO-14.45CaO-4.87Al_(2)O_(3)-14.62B_(2)O_(3)-33.10SiO_(2)(BCS1)基础玻璃,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高温显微镜等表征手段来探究其封接失效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以获得性能稳定的致密封接材料。结果表明,BCS1基础玻璃中的六方BaAl_(2)SiO_(8),经1073 K热处理会转变为低膨胀单斜相,造成基础玻璃与Ni-YSZ阳极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再者BCS1玻璃易过烧发泡,内部存在的大量孔隙容易引发气体泄漏。通过额外增加Al_(2)O_(3)含量,可以提高封接玻璃的热稳定性、热匹配性和致密性,并使封接玻璃与Ni-YSZ阳极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该研究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玻璃的性能改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有助于推动该领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封接玻璃 失效性 热稳定性 致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BaO-Al_(2)O_(3)-B_(2)O_(3)-SiO_(2)封接玻璃中Si/Al比对玻璃的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利华 刘亮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44,共6页
运用熔融退火工艺制备CaO-BaO-Al_(2)O_(3)-B_(2)O_(3)-SiO_(2)(CS)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封接玻璃,通过改变玻璃中Al_(2)O_(3)含量,使Si/Al比为10∶2、10∶3、10∶4与10∶5,分别命名为CS_(2)、CS_(3)、CS_(4)与CS_(5),以探... 运用熔融退火工艺制备CaO-BaO-Al_(2)O_(3)-B_(2)O_(3)-SiO_(2)(CS)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封接玻璃,通过改变玻璃中Al_(2)O_(3)含量,使Si/Al比为10∶2、10∶3、10∶4与10∶5,分别命名为CS_(2)、CS_(3)、CS_(4)与CS_(5),以探究最优Si/Al比,从而获得热稳定好的IT-SOFC封接玻璃。差热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i/Al比逐渐增加,CS_(4)封接玻璃的析晶倾向最低,而经过热处理后CS封接玻璃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的比较同样验证了这一点。结合在1073 K保温不同时间后CS玻璃的物相分析可知,CS4封接玻璃内析出的六方钡长石在1073 K热处理100 h后始终保持不变,而其他三种封接玻璃在一定程度上均呈现出六方钡长石向单斜钡长石的转变。通过进一步对CS_(4)热处理前后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以及界面结合形貌可知,当Si/Al比为10∶4时,CS封接玻璃的热稳定性最高,利于实际封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封接玻璃 Si/Al比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O-CaO-Al_2O_3-B_2O_3-SiO_2体系探究BaCO_3的残余量及其对玻璃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亮光 罗凌虹 +3 位作者 吴也凡 程亮 徐序 王乐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1-865,共5页
采用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Intermediate Temperature-Solid Oxide of Fuel Cell)封接玻璃BaO-CaO-Al_2O_3-B_2O_3-SiO_2体系探究三种熔制工艺(1300℃保温1 h;1400℃保温1 h;1400℃保温3 h)对玻璃原料BaCO_3的残余量及玻璃热... 采用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Intermediate Temperature-Solid Oxide of Fuel Cell)封接玻璃BaO-CaO-Al_2O_3-B_2O_3-SiO_2体系探究三种熔制工艺(1300℃保温1 h;1400℃保温1 h;1400℃保温3 h)对玻璃原料BaCO_3的残余量及玻璃热性能的影响。利用差热-热重分析(DTA-TG)对配方粉体和不同熔制工艺获得玻璃的热性能进行表征,根据DTA-TG数据进行了计算并验证BaCO_3的残余量。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RD和热膨胀系数测定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取1300℃保温1 h制备的玻璃中仍有59wt%BaCO_3未分解,并且析出的单斜Ba Al2Si2O8晶体降低了玻璃的膨胀系数;1400℃保温3 h制备的玻璃由于Al_2O_3含量增加,玻璃软化点(Ts)明显升高(>800℃),1400℃保温1 h制备的玻璃在室温到玻璃温度转变点范围内的膨胀系数为10.3×10–6 K–1。因此对于本实验玻璃配方,1400℃保温1 h是最为合适的熔制工艺,可以用于SOFC电堆的封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钡 烧制工艺 差热–热重分析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差热分析研究玻璃熔制过程中碳酸钡的分解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亮光 罗凌虹 +2 位作者 程亮 秦莹 张双双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5-809,共5页
纯碳酸钡的分解比一般的碳酸盐要复杂而且分解温度更高,尤其在含碳酸钡的硼硅酸盐玻璃熔制过程中碳酸钡的分解更为复杂,其直接影响到所熔制玻璃的质量和熔制工艺的优化。以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简称ITSOFC,Solid Oxide of Fuel Cell... 纯碳酸钡的分解比一般的碳酸盐要复杂而且分解温度更高,尤其在含碳酸钡的硼硅酸盐玻璃熔制过程中碳酸钡的分解更为复杂,其直接影响到所熔制玻璃的质量和熔制工艺的优化。以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简称ITSOFC,Solid Oxide of Fuel Cell)封接玻璃BaO-CaO-Al_2O_3-B_2O_3-SiO_2体系的某配方为对象进行研究,以探明含碳酸钡的硼硅酸盐玻璃熔制过程中碳酸钡的分解规律。本文设计了三种粉料,即原配方粉体记为A粉料,在原配方改动为只留下BaCO_3、SiO_2、Al_2O_3三种原料的配方记为B样,最后一种粉料为分析纯BaCO_3。利用差热热重分析(DTA/TG)对这三种粉料进行分析测试与比对,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A粉料所制备的玻璃粉体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分析纯碳酸钡发生两步晶型转变后,在1010℃才开始分解。而含碳酸钡的硼硅酸盐玻璃熔制过程中一部分碳酸钡在相对低温条件下首先是与SiO_2与Al_2O_3两种原料反应而分解,另一部分碳酸钡随着温度不断升高而自身分解。最终,A玻璃在1176.5℃时产生BaAl_2Si_2O_8(钡长石)晶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钡 分解 差热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纽扣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亮光 罗凌虹 +1 位作者 程亮 石纪军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11,共6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能够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无污染和燃料可多样化等优点。SOFC可直接将碳氢化合物燃料通入阳极来实现燃料电池的工作,由于其结构简单,无需复杂的重整设备,燃料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受到研...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能够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无污染和燃料可多样化等优点。SOFC可直接将碳氢化合物燃料通入阳极来实现燃料电池的工作,由于其结构简单,无需复杂的重整设备,燃料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测试技术是对其进行表征的重要手段。当使用碳氢化合物为燃料时,对SOFC纽扣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在测试过程中会遇到阳极的还原和重氧化问题、阳极的碳沉积失效问题以及电池片电解质在共烧过程中因应力较大开裂的问题等等。本论文将SOFC纽扣电池在使用碳氢燃料为还原剂测试性能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该研究结果可提供相关研究人员一个指导和借鉴,提高SOFC的测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测试技术 电池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压力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昭君 刘亮光 李建林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4-841,共8页
以东丽T300-1K平纹编织碳布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1750℃高温下对碳纤维布施加垂直于纤维轴向的压力,制备了不同烧结压力的碳纤维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 以东丽T300-1K平纹编织碳布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1750℃高温下对碳纤维布施加垂直于纤维轴向的压力,制备了不同烧结压力的碳纤维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仪(XRD)对制备的碳纤维样品的微观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图像处理手段对纤维截面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下施加的垂直于纤维轴向的压力将使碳纤维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压力的增加,碳纤维的圆形截面趋于扁平化,截面圆度从0.91减小到0.65,(002)晶面衍射峰半高宽逐渐减小,其晶面间距由0.3544 nm减小到0.3488 nm,沿纤维石墨网方向的微晶尺寸从3.483 nm长大到10.682 nm。Raman图谱的D峰和G峰强度比逐渐减小,纤维的石墨化程度增加。在1750℃高温下,随着压力增加,碳纤维内部微观结构由无序的二维乱层石墨结构向有序的三维层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压力 微观形貌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2/TiO2/ZrO2+TiO2三种添加剂对CaO-BaO-SiO2-B2O3封接玻璃析晶及抗折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罗凌虹 刘亮光 +3 位作者 王乐莹 程亮 徐序 吴也凡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2-486,共5页
通过在CBSB(CaO-BaO-SiO_2-B_2O_3)中添加不同添加剂(无添加剂、TiO_2、ZrO_2、TiO_2和ZrO_2复合),利用熔融-退火法制备CBSB系封接玻璃,分别标记为CBSB0、CBSB1、CBSB2、CBSB3。利用差热分析、XRD分别表征不同添加剂对该体系玻璃析晶温... 通过在CBSB(CaO-BaO-SiO_2-B_2O_3)中添加不同添加剂(无添加剂、TiO_2、ZrO_2、TiO_2和ZrO_2复合),利用熔融-退火法制备CBSB系封接玻璃,分别标记为CBSB0、CBSB1、CBSB2、CBSB3。利用差热分析、XRD分别表征不同添加剂对该体系玻璃析晶温度、析晶衍射强度的影响;利用SEM观察晶体的形貌,同时利用抗折强度来探究玻璃析晶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CBSB中,少量(2.8wt.%)添加剂以[TiO_4]和[ZrO_4]四面体的形式存在于玻璃的网络结构,促进了玻璃的析晶温度向高温移动(析晶温度最高者是CBSB3,其析晶温度为868℃)。XRD的结果显示添加剂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BaAl_2Si_2O_8和Ba_2Ca(B_3O_6)_2的形成,且TiO_2的添加抑制效果最明显。结合SEM与抗折强度可以看出,玻璃内析出片状晶体,提升了玻璃的抗折强度,CBSB2在800℃热处理后抗折强度最大,其值为125.2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添加剂 析晶温度 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矿区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特点和技术
9
作者 刘亮光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第20期106-107,共2页
地下水作为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节点和主要组成部分,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不断更新的状态。地下水最大的特征便是它的再生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水资源的可用程度和恢复性。由于没有过度重视这几年的开采强度太大超过了其自然再生... 地下水作为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节点和主要组成部分,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不断更新的状态。地下水最大的特征便是它的再生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水资源的可用程度和恢复性。由于没有过度重视这几年的开采强度太大超过了其自然再生率,也造成了一些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 地下水 地球 物理 勘查特点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2O3引入量对SiO2-Al2O3-BaO-CaO-B2O3系封接玻璃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凌虹 刘亮光 +2 位作者 程亮 王乐莹 秦莹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2-749,共8页
采用传统工艺制备出B2O3引入量分别为0,5.6,11.2,16.8g的SiO2-Al2O3-BaO-CaO-B2O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封接玻璃,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高温显微镜(HSM)、X射线衍射仪(XRD)、热膨胀仪、电化学工作站及扫描电镜(SEM)等手段... 采用传统工艺制备出B2O3引入量分别为0,5.6,11.2,16.8g的SiO2-Al2O3-BaO-CaO-B2O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封接玻璃,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高温显微镜(HSM)、X射线衍射仪(XRD)、热膨胀仪、电化学工作站及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系统研究了B2O3引入量对SOFC封接玻璃结构与封接性能(润湿性和玻璃粉烧结性、玻璃特征温度以及玻璃析晶所产生的热膨胀系数变化、玻璃-陶瓷的电性能和封接界面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2O3引入量的增加,SOFC封接玻璃结构中的[BO3]含量不断增加,[SiO4]含量不断减少;SOFC封接玻璃封接性能的变化规律取决于其结构的变化,其中B2O3引入量分别为11.2,16.8g的玻璃性能满足实际SOFC封接玻璃的要求,可用于实际SOFC单电池的封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2O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封接玻璃 玻璃-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和SiC含量对热压烧结hBN陶瓷的致密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苗义民 刘亮光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7-643,共7页
六方氮化硼(hBN)陶瓷在化工、冶金、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烧结致密性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恒定的微米级六方氮化硼(hBN)、纳米级立方氮化硼(cBN)粉体的初始晶粒尺寸分布及其体积分数,结合1800℃热压烧结... 六方氮化硼(hBN)陶瓷在化工、冶金、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烧结致密性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恒定的微米级六方氮化硼(hBN)、纳米级立方氮化硼(cBN)粉体的初始晶粒尺寸分布及其体积分数,结合1800℃热压烧结,对比热烧结压力及碳化硅(SiC)粉体的引入量对hBN烧结致密度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SiC的引入,提高烧结压力(80 MPa)能够明显提高hBN陶瓷的致密度和机械性能,所制备hBN陶瓷相对密度为93.7%,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94.90 MPa和159.32 MPa,而SiC的引入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BN陶瓷的相对密度和机械性能,但其提升程度远低于烧结压力的作用。另外,当SiC含量为10 wt.%时,其相对密度达到91.1%,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达到84.77 MPa和129.16 MPa。结合SEM结果可知,SiC的引入可以明显降低hBN陶瓷晶粒的取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立方氮化硼 碳化硅 热压烧结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金刚石/六方氮化硼复合陶瓷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超 刘亮光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7-524,共8页
六方氮化硼陶瓷在热力学、化学、电学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常被应用于金属冶炼、航空航天、高温材料等领域,但受限于其较低的致密度、强度及过高的烧结温度,其应用范围难以进一步拓展。针对此问题,运用相变烧结法,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 六方氮化硼陶瓷在热力学、化学、电学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常被应用于金属冶炼、航空航天、高温材料等领域,但受限于其较低的致密度、强度及过高的烧结温度,其应用范围难以进一步拓展。针对此问题,运用相变烧结法,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在六方氮化硼粉体中引入不同比例的微米级金刚石,研究了金刚石含量对复合六方氮化硼陶瓷的致密度及各项机械性能的影响。制备的复合六方氮化硼陶瓷致密度最高为95%。随金刚石含量增加,复合陶瓷抗压强度及抗弯强度逐渐增加,其抗压强度及抗弯强度最高可分别达到189.855 MPa,136.100 MPa;显微硬度和杨氏模量可分别达到0.70 GPa、10.42 GPa。该制备方法相比传统烧结技术具有烧结温度相对较低的优点,且六方氮化硼致密度及各项力学性能均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放电等离子烧结 金刚石 相对致密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死23例分析
13
作者 黄琪雄 余泽京 +1 位作者 刘亮光 李琦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6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成因、演变、治疗、预后,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近8年来(2001~2009)收治的23例外伤性脑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影像学不同表现:有明显占位效应10例(出血伴梗塞),行开颅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包括肌一脑连通...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成因、演变、治疗、预后,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近8年来(2001~2009)收治的23例外伤性脑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影像学不同表现:有明显占位效应10例(出血伴梗塞),行开颅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包括肌一脑连通术),其中脑梗死发现于术前4例,发现于术后6例。无明显占位效应13例(包括术后发现7例),应用血管扩张剂、氧自由基清除剂、抗凝及腰穿、高压氧等治疗。结果:除2例先后于伤后1周左右医治无效死亡,其余病例均随访3个月~2年。按GOS评分;良好(5分)11例,中残(4分)6例,重残(3分)2例,植物生存(2分)2例。重残至死亡,主要见于伤情重者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结论: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少见,发现困难,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上动态观察、及时发现、及早干预、积极治疗,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死 影像 占位效应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BaO-CaO-Al_2O_3-B_2O_3-SiO_2玻璃合成工艺的优化
14
作者 秦莹 罗凌虹 +4 位作者 刘亮光 王乐莹 程亮 徐序 吴也凡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利用传统工艺成功制备出BaO-CaO-Al_2O_3-B_2O_3-SiO_2封接玻璃并通过改善熔融工艺对玻璃性能进行优化,这三种工艺条件分别为:1300℃保温1 h(工艺A)、1400℃保温1 h(工艺B)和1400℃保温3 h(工艺C),分别得到A、B、C三种样品。利用热膨胀... 利用传统工艺成功制备出BaO-CaO-Al_2O_3-B_2O_3-SiO_2封接玻璃并通过改善熔融工艺对玻璃性能进行优化,这三种工艺条件分别为:1300℃保温1 h(工艺A)、1400℃保温1 h(工艺B)和1400℃保温3 h(工艺C),分别得到A、B、C三种样品。利用热膨胀系数、粘度、高温显微镜等测试方法来比较分析三种样品的性能变化,测试结果表明B样品在20-558℃的热膨胀系数为10.3×10^(-6) K^(-1);样品B的粘度值(107.5 dPa·s)在封接材料所需的范围之内(10~6-10~9 dPa·s),同时样品B的润湿角表明其能够在适当的压力下对电解质进行良好地封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样品B在750℃下保温100 h后的界面结合性能的表征,发现两者间界面结合性能良好且无明显的元素扩散。从整体上而言,样品B的性能最符合封接玻璃材料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工艺 热膨胀系数 粘度 润湿角 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3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黄琪雄 刘亮光 余泽京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74-175,共2页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少见。我科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来共收治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3例,临床表现复杂,处理各异。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3例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20~82岁,其中20~50岁13例,50~82岁20例。发病原因:车祸...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少见。我科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来共收治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3例,临床表现复杂,处理各异。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3例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20~82岁,其中20~50岁13例,50~82岁20例。发病原因:车祸伤16例,跌伤10例,殴打伤7例。原发性脑损伤:轻型14例,中型11例,重型8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临床分析 原发性脑损伤 临床表现 发病原因 车祸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