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对Al⁃1.5Cu⁃0.7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谭鑫禹 刘静静 刘东雨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20℃电阻率测试及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Si加入量为0.3wt%时对Al⁃1.5Cu⁃0.7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加入量为0.3wt%时,Al⁃1.5Cu⁃0.7Mg合金时效态的强度明显提高,经473~493 K峰时效后,其20℃电阻率为3.638...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20℃电阻率测试及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Si加入量为0.3wt%时对Al⁃1.5Cu⁃0.7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加入量为0.3wt%时,Al⁃1.5Cu⁃0.7Mg合金时效态的强度明显提高,经473~493 K峰时效后,其20℃电阻率为3.638~3.667μΩ·cm,抗拉强度为370~380 MPa。根据马蒂森定律建立了20℃电阻率与时效析出第二相相对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式。利用JMA(Johnson⁃Mehl⁃Avrami)方程得出Al⁃1.5Cu⁃0.7Mg和Al⁃1.5Cu⁃0.7Mg⁃0.3Si合金的时效析出激活能分别为135 kJ/mol和204 kJ/mol,由此可判定,Al⁃1.5Cu⁃0.7Mg合金以S″相为主,Al⁃1.5Cu⁃0.7Mg⁃0.3Si合金以S相为主。由JMA方程对其他时效参数下的电阻率进行预测,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1.5Cu⁃0.7Mg合金 SI 电阻率 抗拉强度 第二相 析出激活能
原文传递
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对低碳合金钢强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刘东雨 徐鸿 +2 位作者 杨昆 白秉哲 方鸿生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82-886,共5页
对低碳Mn-Cr系和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采用空冷和油淬方式分别处理成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和马氏体组织,探讨了显微组织和回火温度对钢的强韧性的影响.电镜分析表明,空冷处理的低碳Mn-Cr系和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中的贝氏体分别为... 对低碳Mn-Cr系和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采用空冷和油淬方式分别处理成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和马氏体组织,探讨了显微组织和回火温度对钢的强韧性的影响.电镜分析表明,空冷处理的低碳Mn-Cr系和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中的贝氏体分别为典型贝氏体和无碳化物贝氏体.Formaster-F相变仪测定表明经空冷处理后,两种钢复相组织中的贝氏体含量均约为20%.力学性能实验表明,空冷低碳Mn-Cr系合金钢在未回火状态下就具有较高的冲击韧度.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油淬后的低温回火脆性开始温度约为220℃,而空冷后其低温回火脆性开始温度提高至360℃以上.示波冲击实验表明,未回火状态的空冷低碳:Mn-Cr系低合金钢和360℃回火后的空冷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冲击韧度是由于在该状态下实验钢具有较高的裂纹扩展功所致.因此,空冷低碳Mn-Cr系合金钢可在未回火状态下使用,空冷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必须在回火后使用,经340-360℃回火后,空冷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合金钢 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 强韧性 示波冲击 裂纹扩展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强韧性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东雨 方鸿生 +2 位作者 白秉哲 杨志刚 杨金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7-31,共5页
探讨了回火温度对低碳Mn-Si-Cr钢的空冷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及水淬马氏体组织强韧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经中温回火的空冷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具有较高的强韧性,且中温回火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J积分断... 探讨了回火温度对低碳Mn-Si-Cr钢的空冷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及水淬马氏体组织强韧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经中温回火的空冷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具有较高的强韧性,且中温回火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J积分断裂韧度需用J_(1C)来表征。经360℃火后,空冷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强韧性为σ_(0.2)=1355 MPa,σ_b=1600 MPa,δ_5=13.5%,φ=56.2%,A_K=81 J,相同钢的水淬马氏体组织的强韧性为σ_(0.2)=1350 MPa,σ_b=1617 MPa,δ_5=14.1%,φ=59.5,A_K=67.5 J。其原因在于中温形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具有较高的回火抗力,而无碳化物贝氏体中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富碳膜状残余奥氏体使钢呈现较高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强韧性 断裂韧度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中温回火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00MPa级经济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合金设计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东雨 方鸿生 +3 位作者 陈颜堂 白秉哲 张文征 徐平光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5,共5页
综述了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组织对钢强韧性的影响及残留奥氏体对钢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在清华大学贝氏体研究及推广中心工作积累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新的 1 50 0MPa级经济型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钢。该钢奥氏体化后空冷就可获得贝氏体 /... 综述了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组织对钢强韧性的影响及残留奥氏体对钢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在清华大学贝氏体研究及推广中心工作积累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新的 1 50 0MPa级经济型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钢。该钢奥氏体化后空冷就可获得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组织 ,经低温回火后 ,钢的抗拉强度σb≥ 1 50 0MPa ,屈服强度σ0 .2 ≥ 1 2 0 0MPa ,伸长率δ5≥ 1 4% ,断面收缩率 ψ≥57% ,室温冲击韧度aku≥ 1 0 9J/c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度钢 合金设计 复相钢 贝氏体 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导率耐热铝合金导体材料的合金设计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东雨 李文杰 +8 位作者 韩钰 高倩 刘静静 侯世香 李宝让 陈新 祝志祥 卢云深 马光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7-21,共5页
耐热铝合金导线的耐热机理是采用微合金化元素提高铝基体的再结晶温度。提高耐热铝合金导线电导率的措施是优选微合金元素和工业纯铝,降低微合金元素和杂质元素对铝基体导电性的影响。在分析Zr、Er、Y等微合金元素对铝导体再结晶温度和... 耐热铝合金导线的耐热机理是采用微合金化元素提高铝基体的再结晶温度。提高耐热铝合金导线电导率的措施是优选微合金元素和工业纯铝,降低微合金元素和杂质元素对铝基体导电性的影响。在分析Zr、Er、Y等微合金元素对铝导体再结晶温度和导电性影响的基础上设计出了Al-Er-Y和Al-Er-Y-B系耐热铝合金导体材料。采用优选Al99.70重熔用铝锭和Al-Er、AlY、Al-B中间合金制备了Al-Er-Y-(B)耐热铝合金导线。结果表明,Al-0.1~0.2Er-0.1~0.2Y-0~0.03B合金导线的抗拉强度≥160 MPa、伸长率(200 mm标距)≥2%、导电率(20℃)≥61%IACS、230℃退火1 h后的强度残存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体材料 铝合金 合金设计 稀土元素 架空线路
原文传递
铝合金电缆压接有限元分析及压蠕变试验研究
6
作者 何微 刘静静 刘东雨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9期41-46,共6页
采用ABAQUS软件,通过有限元法模拟了常用标称截面为240 mm^(2)铝合金电力电缆导线压接接头处导线表面的应力和应变。模拟结果表明:在连接管与电缆导体间隙为1.0 mm~1.7 mm范围内,压接电缆导线表面的残留应力在压接范围内呈非均匀分布,... 采用ABAQUS软件,通过有限元法模拟了常用标称截面为240 mm^(2)铝合金电力电缆导线压接接头处导线表面的应力和应变。模拟结果表明:在连接管与电缆导体间隙为1.0 mm~1.7 mm范围内,压接电缆导线表面的残留应力在压接范围内呈非均匀分布,以中间截面为中心,距离中心约20 mm处残留应力较大,最大值约50 MPa;距离中心20 mm~42 mm处残留应力较小,连接管端部5 mm范围内残留应力又变大。随着间隙由1.0 mm增大至1.7 mm,压接导线的轴向延展应变量由12.62%降至3.12%。以模拟获得的最大应力50 MPa和运行温度90℃为蠕变实验参数,将与铝合金绞线相同退火状态的压缩蠕变试样按模拟应变量进行预压缩后进行压缩蠕变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退火导线经压接变形后,蠕变变形量减小,第二阶段蠕变速率降低,且预变形量越大,第二阶段蠕变速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电缆 有限元模拟 压接 残留应力 蠕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xxx系铝合金导体材料的时效行为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东雨 高倩 +5 位作者 李宝让 刘静静 侯世香 韩钰 陈新 马光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11,共5页
综述了6xxx系铝合金导体材料的时效行为。微量元素Cu促进时效进程,减轻停放效应,提高峰值强度,Zr减缓时效进程,改善合金的耐热性,适量稀土对合金的性能产生好的影响。6xxx系铝合金导体材料的使用状态为β!相起主要强化作用的过时效状态... 综述了6xxx系铝合金导体材料的时效行为。微量元素Cu促进时效进程,减轻停放效应,提高峰值强度,Zr减缓时效进程,改善合金的耐热性,适量稀土对合金的性能产生好的影响。6xxx系铝合金导体材料的使用状态为β!相起主要强化作用的过时效状态。要开发出高电导率中强度铝合金导体材料,必须深入研究低Mg+Si含量的Al-Mg-Si-RE铝合金时效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导体材料 时效 合金元素
原文传递
残留奥氏体对1500MPa级新型低碳Mn-Si-Cr系合金钢冲击韧度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东雨 方鸿生 白秉哲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61,共5页
15 0 0MPa级无碳化物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钢的第一类回火脆性开始温度高于 36 0℃。实验表明 ,这并非由于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韧化 ,而是与无碳化物贝氏体中的膜状残留奥氏体有关。无碳化物贝氏体中机械稳定性较高的残留奥氏体可能是导致... 15 0 0MPa级无碳化物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钢的第一类回火脆性开始温度高于 36 0℃。实验表明 ,这并非由于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韧化 ,而是与无碳化物贝氏体中的膜状残留奥氏体有关。无碳化物贝氏体中机械稳定性较高的残留奥氏体可能是导致无碳化物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钢第一类回火脆性开始温度升高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奥氏体 无碳化化物贝氏体/马氏体混和组织 冲击韧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型中强度铝合金导体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东雨 李文杰 +3 位作者 高倩 侯世香 韩钰 祝志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83-2089,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Al-Mg-Si合金铸态样和拉拔变形样中富铁相AlFeSi的微观形貌和微区成分,并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电阻测试仪测定Al-Mg-Si合金单丝的抗拉强度和电导率。结果表明,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Mg2Si含量≤0.6%(质量分数)的M... 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Al-Mg-Si合金铸态样和拉拔变形样中富铁相AlFeSi的微观形貌和微区成分,并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电阻测试仪测定Al-Mg-Si合金单丝的抗拉强度和电导率。结果表明,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Mg2Si含量≤0.6%(质量分数)的Mg过剩型Al-Mg-Si合金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且Mg过剩型合金的富铁相为α(AlFeSi)相;Mg2Si含量为0.6%的Mg过剩型Al-Mg-Si合金在抗拉强度为230 MPa时,其电导率为59.0%(IACS);开发强度为230~250 MPa的高电导率、中强度铝合金导体材料时应在Mg2Si含量≤0.6%的Mg过剩型Al-Mg-Si合金的基础上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体材料 铝合金 AlFeSi相 电导率 时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爆炸法原位合成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东雨 熊建 +5 位作者 侯世香 周江博 刘静静 刘宗德 徐鸿 安江英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56,共3页
利用电热爆炸喷涂装置将纯铝喷涂到Q235钢基体上原位合成FeAl和Fe3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和显微硬度计对涂层的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电热爆炸法在合适的喷涂距离下可合成具有亚微米晶的Fe3Al... 利用电热爆炸喷涂装置将纯铝喷涂到Q235钢基体上原位合成FeAl和Fe3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和显微硬度计对涂层的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电热爆炸法在合适的喷涂距离下可合成具有亚微米晶的Fe3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该涂层的硬度达630 HV0.05。涂层与Q235钢基体实现了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爆炸喷涂 原位合成 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退火对拉拔硬铝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东雨 严康骅 +6 位作者 郭强 王迪 郭新鹏 胡琳 候世香 刘静静 徐雪霞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4-148,共5页
将硬铝线的电导率由≥61%IACS提高至≥63%IACS可使输电线路的输电线损降低约3%。通过对硬铝线进行不同温度的中间退火,研究了回复、再结晶退火处理对硬铝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硬铝线进行180℃回复处理,可在保持硬铝线强度的前... 将硬铝线的电导率由≥61%IACS提高至≥63%IACS可使输电线路的输电线损降低约3%。通过对硬铝线进行不同温度的中间退火,研究了回复、再结晶退火处理对硬铝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硬铝线进行180℃回复处理,可在保持硬铝线强度的前提下使其电导率提高0.5%IACS^1.0%IACS,对硬铝线进行300℃再结晶中间退火可使硬铝线的电导率提高1.5%IACS^2.0%IACS。再结晶退火过程中过饱和固溶Fe的脱溶析出是导致使硬铝线电导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退火 回复 再结晶 硬铝线
原文传递
含氮马氏体及其应用(Ⅰ)——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东雨 黄建洪 陈士仁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8,16,共5页
本文第一部分综述了含氮马氏体理论研究的成果,包括相变、点阵常数、形貌及回火转变特征。
关键词 含氮马氏体 Fe-C-N合金 相变 渗氮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低碳贝氏体钢的发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东雨 徐鸿 +1 位作者 方鸿生 白秉哲 《热处理》 CAS 2005年第2期12-15,19,共5页
随着人们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的深入,在有限的资源面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须开发和推广高强、高韧的节能型钢铁材料。本文综述了低碳贝氏体钢在我国的发展。展现了低碳贝... 随着人们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的深入,在有限的资源面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须开发和推广高强、高韧的节能型钢铁材料。本文综述了低碳贝氏体钢在我国的发展。展现了低碳贝氏体钢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 粒状贝氏体 仿晶界形铁素体 无碳化物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强度全铝合金导线的发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东雨 侯世香 +2 位作者 刘静静 李宝让 韩钰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3年第2期25-28,共4页
对架空输电线路用中强度全铝合金导线的研发、应用和国内外标准进行了简要回顾,指出了提高中强度导电铝合金的伸长率和电导率是我国中强度全铝合金导线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强度导电铝合金 全铝合金导线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元素和微合金化元素对纯铝导体导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东雨 郭强 +6 位作者 严康骅 袁晓娜 刘静静 侯世香 李宝让 冯砚厅 徐雪霞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5年第2期7-11,共5页
本文综述了杂质元素、稀土元素和硼元素对纯度≥99.7%工业纯铝导电性能的影响。发现在纯度≥99.7%工业纯铝中,Fe/Si比、稀土和硼对导电率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开发高导电率硬铝导线,需以纯度≥99.7%工业纯铝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Fe/Si比... 本文综述了杂质元素、稀土元素和硼元素对纯度≥99.7%工业纯铝导电性能的影响。发现在纯度≥99.7%工业纯铝中,Fe/Si比、稀土和硼对导电率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开发高导电率硬铝导线,需以纯度≥99.7%工业纯铝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Fe/Si比、稀土和硼对纯铝导体导电率的影响规律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体材料 工业纯铝 杂质元素 微合金化元素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铝合金导线的发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东雨 刘静静 +4 位作者 侯世香 李宝让 韩钰 马光 陈新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从耐热铝合金导体材料,导线结构和相关标准的角度论述耐热铝合金导线的发展。指出电导率为61%IACS的间隙型耐热铝合金导线是耐热铝合金导线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耐热铝合金导线 电导率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0.32Mg-xSi合金铸态组织中的AlFeSi相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东雨 韦艳妮 +4 位作者 张静 郭强 刘静静 韩钰 祝志祥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4年第2期10-14,共5页
采用SEM对不同Mg/Si质量比的Al-0.32Mg-xSi铝合金铸态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显示,Mg/Si质量比影响富铁相的形态。在Al-0.32Mg-xSi铝合金的铸态组织中,当w(Mg)/w(Si)<1.73时,富铁相以针状的β-AlFeSi相为主;当w(Mg)/w(Si)≥1.73时... 采用SEM对不同Mg/Si质量比的Al-0.32Mg-xSi铝合金铸态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显示,Mg/Si质量比影响富铁相的形态。在Al-0.32Mg-xSi铝合金的铸态组织中,当w(Mg)/w(Si)<1.73时,富铁相以针状的β-AlFeSi相为主;当w(Mg)/w(Si)≥1.73时,以短棒状或骨骼状的α-AlFeSi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富铁相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低碳贝氏体钢的发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东雨 方鸿生 +1 位作者 白秉哲 徐平光 《江苏冶金》 2002年第3期1-5,14,共6页
综述了中、低碳贝氏体钢在我国的发展。展现了中、低碳贝氏体钢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中低碳钢 贝氏体钢 粒状贝氏体 仿晶界形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铒对工业纯铝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东雨 王迪 +4 位作者 张静 严康骅 侯世香 韩钰 祝志祥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4年第3期24-28,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等仪器,研究了稀土元素铒Er对工业纯铝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铸态组织中,除少量Er过饱和固溶于α-Al,其余以第二相的形式存在于晶界处。析出在晶界处的第二相存在两种形态:颗粒...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等仪器,研究了稀土元素铒Er对工业纯铝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铸态组织中,除少量Er过饱和固溶于α-Al,其余以第二相的形式存在于晶界处。析出在晶界处的第二相存在两种形态:颗粒状和长条状。颗粒状的AlFeSiEr第二相含有较多的Er,长条状的AlFeSiEr第二相中的Er含量较少。在拉拔态组织中,Al-Er合金中的第二相多以颗粒状形式存在,而工业纯铝中的第二相还存在短棒状的第二相。对工业纯铝进行Er微合金化后,提高了硬铝导线的耐热性。其耐热性的提高是固溶Er阻碍位错和亚晶界迁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铝 ER 第二相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对低合金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抗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东雨 白秉哲 方鸿生 《国外金属热处理》 2001年第1期25-27,11,共4页
综述了合金元素Si对低合金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抗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结合延迟断裂的氢脆机制分析了Si改善钢的抗延迟断裂性能的原因,指出开发无碳化物贝氏体钢是提高钢的抗延迟断裂性能的途径。
关键词 延迟断裂 低合金高强度钢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氢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