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海峡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中的融合取向 |
刁晏斌
孙朝阳
|
《现代语文》
|
2024 |
0 |
|
2
|
由“舍小取大”现象看国语圈、华语圈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 |
刁晏斌
梁小柔
|
《枣庄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基于计算的海峡两岸女性译名性别义溢出情况对比研究 |
刁晏斌
邹贞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4
|
近10年新词语研究述评 |
刁晏斌
盛继艳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6
|
|
5
|
也谈“动宾式动词+宾语”形式 |
刁晏斌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4
|
|
6
|
从两个距离差异看两岸共同语的差异及其成因 |
刁晏斌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1
|
|
7
|
试论海峡两岸语言的微观对比研究——以“而已”一词的考察分析为例 |
刁晏斌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1
|
|
8
|
关于进一步深化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的思考 |
刁晏斌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9
|
从“华人社区”到“全球华语社区”——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研究观念的演进 |
刁晏斌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5
|
|
10
|
当代汉语中的新同音语素 |
刁晏斌
尹立楠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9 |
8
|
|
11
|
海峡两岸语言融合的历时考察 |
刁晏斌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12
|
汉语的欧化与欧化的汉语——百年汉语历史回顾之一 |
刁晏斌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6
|
|
13
|
论华语词汇中的外来移植义——以马来西亚华语为例 |
刁晏斌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4
|
|
14
|
试论当代汉语新同音词 |
刁晏斌
王珊珊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2
|
|
15
|
清末民初文言译本的语言研究价值——以林纾的文言翻译文本为例 |
刁晏斌
刘兴忠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16
|
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现状及思考 |
刁晏斌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1
|
|
17
|
关于文言史的几个问题 |
刁晏斌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18
|
新时期大陆汉语与海外汉语的融合及其原因 |
刁晏斌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14
|
|
19
|
论普通话研究的国语/华语视角 |
刁晏斌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9 |
10
|
|
20
|
再论华语词汇与普通话的隐性差异 |
刁晏斌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