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海峡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中的融合取向
1
作者 刁晏斌 孙朝阳 《现代语文》 2024年第7期13-22,共10页
两岸语言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但相关研究滞后问题十分突出,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愈发凸显。首先对近年来海峡两岸的语言融合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其中,语言事实的发掘涉及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理论研究的进展体现在对融合... 两岸语言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但相关研究滞后问题十分突出,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愈发凸显。首先对近年来海峡两岸的语言融合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其中,语言事实的发掘涉及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理论研究的进展体现在对融合度及其他相关理论的思考及探索上。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海峡两岸的语言融合研究。不仅明确对两岸语言融合研究的应有认识,而且从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在事实发掘方面,既要进行拓展研究,横向拓展研究范围、纵向拓展历时考察,又要进行深化研究,深入挖掘融合事实。在理论探索方面,取精用宏,博采众长,同时立足语言事实,锐意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共同语 语言融合 普通话 台湾地区“国语” 事实发掘 理论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舍小取大”现象看国语圈、华语圈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
2
作者 刁晏斌 梁小柔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文章立足于华语词汇运用中极富特点的“舍小取大”现象,举例说明了国语圈、华语圈的共性特征、个性差异,以上两种表现代表了各言语子社区相互关系的基本事实类型。对上述事实的发掘,开辟了“传统”研究之外了解和认识华语的一个新视角... 文章立足于华语词汇运用中极富特点的“舍小取大”现象,举例说明了国语圈、华语圈的共性特征、个性差异,以上两种表现代表了各言语子社区相互关系的基本事实类型。对上述事实的发掘,开辟了“传统”研究之外了解和认识华语的一个新视角、新方向,有助于华语研究拓宽视野、扩大范围、增添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研究 “舍小取大”现象 国语圈 华语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的海峡两岸女性译名性别义溢出情况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刁晏斌 邹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40,共10页
"性别义溢出"是女性译名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海峡两岸女性译名在这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文章提出"女性度"的概念,以12万多个大陆人名为基础,用计算方法得出女名用字的女性化色彩强弱数值,并以此为依据对两岸女性译... "性别义溢出"是女性译名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海峡两岸女性译名在这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文章提出"女性度"的概念,以12万多个大陆人名为基础,用计算方法得出女名用字的女性化色彩强弱数值,并以此为依据对两岸女性译名的性别义溢出情况进行量化比较。台湾女性译名的整体女性度以及个体译名女性度普遍高于大陆译名,译名中所使用的强标记数量更多、范围更广。女性译名中男性及中性标记的使用、译名的音节长度、译名中女性标记的数量和位置等都会对译名的性别义溢出情况产生影响。这种共时平面的差异是在历时演变中产生的,台湾译名继承了早期现代汉语译名义溢出的习惯。在两岸语言不断由差异走向融合的今天,女性译名也呈现出趋同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译名 义溢出 女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新词语研究述评 被引量:6
4
作者 刁晏斌 盛继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8-70,共3页
这里从4个方面对近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新词语的本体研究;新词语的多角度研究;新词语词典的编纂及其研究;几点看法,包括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应当加强的方面。
关键词 新词语 研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动宾式动词+宾语”形式 被引量:34
5
作者 刁晏斌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9-41,共3页
也谈“动宾式动词+宾语”形式□刁晏斌《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发表了邢公畹先生的《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一文,笔者读后颇有收益,并且还就其中的有关问题与邢先生有过书信往还,进行了一些讨论。后来,又读到《语文... 也谈“动宾式动词+宾语”形式□刁晏斌《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发表了邢公畹先生的《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一文,笔者读后颇有收益,并且还就其中的有关问题与邢先生有过书信往还,进行了一些讨论。后来,又读到《语文建设》1997年第8期上汪惠迪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宾式动词+宾语” 用例 现代汉语 新时期 语文建设 大陆汉语 辽宁师范大学 带宾语 “国语”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个距离差异看两岸共同语的差异及其成因 被引量:21
6
作者 刁晏斌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1,85,共6页
造成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书面语诸多差异的最重要的语言内部原因,是基本呈对立分布的两个距离差异:一是与早期国语的距离,大陆远大于台湾地区;二是书面语与口语的距离,台湾地区远大于大陆。由上述距离差异看两岸民族共同语的差异及其研究... 造成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书面语诸多差异的最重要的语言内部原因,是基本呈对立分布的两个距离差异:一是与早期国语的距离,大陆远大于台湾地区;二是书面语与口语的距离,台湾地区远大于大陆。由上述距离差异看两岸民族共同语的差异及其研究,既有助于对两岸语言差异原因的宏观把握,也有助于开阔思路、寻找新的研究增长点,同时还可以由此及彼,促进"全球华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民族共同语 书面语 口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海峡两岸语言的微观对比研究——以“而已”一词的考察分析为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刁晏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51,共8页
以往的海峡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中,人们往往更关心一些大或者比较大的方面,做的多是一些大而化之的题目,这固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微观层面的观察、描写和解释难以做到充分,最终由此而影响到研究的质量... 以往的海峡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中,人们往往更关心一些大或者比较大的方面,做的多是一些大而化之的题目,这固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微观层面的观察、描写和解释难以做到充分,最终由此而影响到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以普通语气助词"而已"为例,通过对其考察分析可见,两岸语言关系类型除"差异-→融合"模式外,还有第二种模式,即"差异-→"(只有差异没有融合),微观对比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这一模式及其发展变化。借鉴"方言特征词"提出"言语社区特征词"的概念,这些特征词可以而且应当作为微观对比研究的首选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现代汉语 “而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进一步深化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4
8
作者 刁晏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75,共8页
以往的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在以下方面用力较多:一是差异的类型,二是港台语言现象在大陆地区的引进和使用情况,三是某些具体方面的差异,四是差异的内外原因,五是四地的融合及其表现。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在精细化的研究、融合的研究、历... 以往的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在以下方面用力较多:一是差异的类型,二是港台语言现象在大陆地区的引进和使用情况,三是某些具体方面的差异,四是差异的内外原因,五是四地的融合及其表现。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在精细化的研究、融合的研究、历时的研究以及理论性或有理论色彩的研究方面存在不足。已有研究主要依托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两个支点,今后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再增加本体语言学、演化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和全球华语学这四个支点。今后的研究应该在本体性、创新性、系统性和即时性方面多加努力,同时还应加强两岸四地合作以及进一步扩大语料来源和语言调查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四地 语言对比 共时研究 历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华人社区”到“全球华语社区”——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研究观念的演进 被引量:15
9
作者 刁晏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在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研究中,人们用"华人社区"来指称整个以及各个不同的华语地区,后来有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社区词"的概念,由此反映了观察视角的更新,以及某些观念的转换,也给相关研究带来较为明显的促进... 在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研究中,人们用"华人社区"来指称整个以及各个不同的华语地区,后来有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社区词"的概念,由此反映了观察视角的更新,以及某些观念的转换,也给相关研究带来较为明显的促进和提高;在以后的研究中,又有人基于社会语言学的言语社区理论,提出"全球华语社区"这一新概念,则又把相关研究纳入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下,使之更具理论色彩,同时也更具可操作性,是相关研究的又一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四地 华人社区 社区词 全球华语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汉语中的新同音语素 被引量:8
10
作者 刁晏斌 尹立楠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当代汉语中新产生了一些新同音语素,它们数量众多,来源广泛,有他源的,也有自源的,其最主要的促生手段是简缩。新同音语素及其使用很有特点,主要表现为数量众多、高频使用和一组多素情况比较多。
关键词 同音词 新同音语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语言融合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刁晏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8,共12页
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既有差异也有融合,就融合方面来说,着眼于大陆,大致经过了大量引进和趋于饱和这样两个阶段;着眼于台湾,则经过了贬损性引进和中立性引进两个阶段,并且有一个明显的从引进到吸收这样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两岸民族共同... 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既有差异也有融合,就融合方面来说,着眼于大陆,大致经过了大量引进和趋于饱和这样两个阶段;着眼于台湾,则经过了贬损性引进和中立性引进两个阶段,并且有一个明显的从引进到吸收这样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两岸民族共同语融合的天平,由最初大陆向台湾一方倾斜,到现在基本平衡,普通话与台湾"国语"处于一种积极的双向互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共同语 普通话 台湾“国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的欧化与欧化的汉语——百年汉语历史回顾之一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刁晏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8,共12页
百年汉语非常值得回顾与总结,"欧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角度。文章立足于百年汉语及其发展的实际,从"欧"的所指范围、欧化的具体内容及其"善"与"恶"3个方面明确了欧化的内涵;由汉魏以降的佛经翻... 百年汉语非常值得回顾与总结,"欧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角度。文章立足于百年汉语及其发展的实际,从"欧"的所指范围、欧化的具体内容及其"善"与"恶"3个方面明确了欧化的内涵;由汉魏以降的佛经翻译和近代来华传教士的翻译活动入手梳理了欧化的历史;最后,从翻译以及汉语写作两个方面证明了欧化文言作为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进而讨论了其与欧化白话及现代汉语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化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华语词汇中的外来移植义——以马来西亚华语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刁晏斌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7,共13页
马来西亚华语中,与自源性引申义相对的外来移植义大量存在且普遍使用,非常值得专门研究。文章先以华语常用动词"拿"为例,对其外来移植义及相关用法进行分析与描写,然后从英语影响与华语自身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了外来移植义的产... 马来西亚华语中,与自源性引申义相对的外来移植义大量存在且普遍使用,非常值得专门研究。文章先以华语常用动词"拿"为例,对其外来移植义及相关用法进行分析与描写,然后从英语影响与华语自身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了外来移植义的产生原因,最后结合更多例词讨论了外来移植义对华语词汇的影响:一是丰富了华语词义,二是引发华语词义系统的内部调整,三是造成华语词义与普通话的歧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 词汇 外来移植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代汉语新同音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刁晏斌 王珊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81-86,共6页
当代汉语新同音词指的是当代汉语中新产生的与旧有词音同、形同而义不同的词。它的来源复杂,产生机制多样,主要有普通话中产生的、外语和港台地区引进的等三大类。新同音词的数量巨大,并且还会不断地产生。不同类型的新同音词在使用范... 当代汉语新同音词指的是当代汉语中新产生的与旧有词音同、形同而义不同的词。它的来源复杂,产生机制多样,主要有普通话中产生的、外语和港台地区引进的等三大类。新同音词的数量巨大,并且还会不断地产生。不同类型的新同音词在使用范围、语用色彩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另外它的内部也有相当大的不平衡性。人们对新同音词的认识还很不够,在实际的使用以及研究中经常会出现混淆的情况,所以,应当重视和抓紧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汉语 词义 同音词 同形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文言译本的语言研究价值——以林纾的文言翻译文本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刁晏斌 刘兴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12,共9页
林纾的文言翻译作品在清末民初的文言译本中堪称典范,林译语言最主要的特点是崇古而又趋今,具有一定的杂糅性,"异质文言"与"欧化文言"的特质明显。对林译语言面貌及特点的归纳总结可以有助于我们借斑窥豹,促进此期... 林纾的文言翻译作品在清末民初的文言译本中堪称典范,林译语言最主要的特点是崇古而又趋今,具有一定的杂糅性,"异质文言"与"欧化文言"的特质明显。对林译语言面貌及特点的归纳总结可以有助于我们借斑窥豹,促进此期整个文言译本认知体系的建构;抓住其过渡性特征,可以寻找、明确它与现代汉语的关联及一致之处,及其对后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以林译为代表的清末民初文言译本语言研究具有重大的汉语史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着眼于文言史,作为其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节点上的代表性语言形式,反映了传统文言最新的发展变化状态及样貌,是完整汉语文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现代汉语,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由典型文言到现代白话的重要通道或桥梁,同时也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特别是书面语)重要的直接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译小说 欧化文言 文言史 汉语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刁晏斌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103,共9页
经过近30年的时间,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具体表现在研究内容不断丰富、拓展和加深,形成了言语社区与全球华语这样两个重要的认识和观念,编纂出版了有份量的新型工具书等。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对象的称名严重不... 经过近30年的时间,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具体表现在研究内容不断丰富、拓展和加深,形成了言语社区与全球华语这样两个重要的认识和观念,编纂出版了有份量的新型工具书等。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对象的称名严重不统一,研究内容的均衡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在工具书编纂方面也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而在海外华语规范及其标准方面则有一定程度的错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四地 言语社区 华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言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刁晏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8,共12页
在"新汉语史"的框架下,分析文言史上的问题可以看出,第一,文言史是复线而不是单线的。文言史包含两条线索:一是同质文言史,二是异质文言史。第二,文言在现代汉语中并未"死亡",仍然存在,也从未离开。从另一个角度说... 在"新汉语史"的框架下,分析文言史上的问题可以看出,第一,文言史是复线而不是单线的。文言史包含两条线索:一是同质文言史,二是异质文言史。第二,文言在现代汉语中并未"死亡",仍然存在,也从未离开。从另一个角度说,文言史并未终结,仍在持续;其三,异质文言是沟通古今的桥梁。新汉语史的构建,可以为梳理现代汉语的来龙去脉提供另一种思路和角度,是建立异质文言史的一种努力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文言 文言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大陆汉语与海外汉语的融合及其原因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刁晏斌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50-53,共4页
本文从汉字字体、语音、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进入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大陆汉语与海外汉语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又指出了这种融合的三个明显特点,即单向性、在短时间内完成和不平衡性。最后,从经济、文化。
关键词 大陆汉语 海外汉语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普通话研究的国语/华语视角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刁晏斌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33-41,共9页
普通话研究应以国语及海外华语为视角,由此会给其在共时与历时两个方面带来极大助益。在共时方面,有助于对普通话基本面貌及特点的了解与认识,有助于研究范围的拓展,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深化与细化;在历时方面,有助于理清百年汉语的发展线... 普通话研究应以国语及海外华语为视角,由此会给其在共时与历时两个方面带来极大助益。在共时方面,有助于对普通话基本面貌及特点的了解与认识,有助于研究范围的拓展,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深化与细化;在历时方面,有助于理清百年汉语的发展线索,有助于进一步明晰普通话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有助于具体现象的历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国语 华语 共时研究 历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华语词汇与普通话的隐性差异 被引量:9
20
作者 刁晏斌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5,共11页
文章是《论华语词汇与普通话的隐性差异》一文的后续讨论,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探讨隐性差异的内涵与外延,把词汇的隐性差异界定为词形相同、读音相同、基本词义相同,只在附加意义和具体用法等方面存在一定不同的词汇差异现象,它涉及... 文章是《论华语词汇与普通话的隐性差异》一文的后续讨论,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探讨隐性差异的内涵与外延,把词汇的隐性差异界定为词形相同、读音相同、基本词义相同,只在附加意义和具体用法等方面存在一定不同的词汇差异现象,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也很多;二是从隐性差异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彼此有无之别、范围大小之别和程度高低之别等三个方面,考察其具体表现;三是讨论隐性差异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从华语研究以及相关工具书编纂两个方面展开,就前者而言是深化和细化研究的重要抓手,就后者而言则是发现与解决释义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 普通话 词汇 隐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