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驻马店地区中深层地热资源综合信息探查和潜力评价
1
作者 胡剑 王道成 +5 位作者 徐凌 刘蔷 冷济高 高阳 赵雅静 尹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5,共9页
河南省地热资源丰富,豫北、豫中地区地热资源勘探程度较高,目前已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但豫南地区地热资源勘探程度较低,钻探资料有限,针对其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地热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研究程度相对薄弱,尚难满足产业化、规模化开发需... 河南省地热资源丰富,豫北、豫中地区地热资源勘探程度较高,目前已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但豫南地区地热资源勘探程度较低,钻探资料有限,针对其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地热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研究程度相对薄弱,尚难满足产业化、规模化开发需要。基于区域地质特征,结合二维地震解释成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开展了驻马店地区地热地质特征研究、资源评价和有利区预测。研究表明,驻马店构造位于周口坳陷西南部的舞阳凹陷、驻马店—淮滨凹陷、平舆凸起和长山隆起区、南襄盆地东部的泌阳凹陷5个二级构造单元;驻马店地区除正阳、确山位于长山隆起区地热地质条件较差外,其余地区均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开发条件;该区发育有新近系、古近系砂岩热储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3套层状热储,总静态资源量约为115×10^(15) kJ。预测泌阳县城区、新蔡县城区和驿城区西部热储埋深适中、涌水量大、温度较高,为最具地热资源开发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潜力分析 有利区预测 周口坳陷 泌阳凹陷 驻马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口坳陷西南部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前景
2
作者 胡剑 王道成 +5 位作者 徐凌 刘蔷 高阳 冷济高 潘良云 曹海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5-3554,共10页
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成因模式是地热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基于区内各类钻孔、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在明确储盖、温度特征基础上,对热源、通道、补给要素开展研究,建立周口坳陷西南部地热系统成因模式,进而评价其开发前景。研究区赋存... 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成因模式是地热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基于区内各类钻孔、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在明确储盖、温度特征基础上,对热源、通道、补给要素开展研究,建立周口坳陷西南部地热系统成因模式,进而评价其开发前景。研究区赋存低温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幔源热是主要热源,南冷北热,凸起区大地热流高于凹陷区,可达70 mW/m^(2)以上。平均地温梯度为2.8℃/hm左右,为传导型传热,断裂的发育也促进了深部热流的上涌,局部存在热对流增温作用。同位素分析显示补给来自西部低山丘陵的大气降水,在裸露区下渗后沿渗透地层、不整合面向东部运移并被加热增温。新近系、古近系砂岩孔隙、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孔洞是流体主要赋存空间。第四系与新近系上部发育的粉砂、黏土沉积构成了良好的隔水隔热盖层。目前新近系开发利用风险最小,热储底板埋深400~1400 m,向北埋深增大,砂地比平均40.9%,水量40~60 m^(3)/h,井口水温43~48℃。最终落实4个孔隙型地热资源开发有利区,3个岩溶型地热资源开发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赋存特征 成因模式 周口坳陷 驻马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21
3
作者 冷济高 庞雄奇 +3 位作者 李晓光 高先志 崔丽静 苏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3-480,共8页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已发现的773个油气藏地质特征参数的统计表明,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非常丰富,但主要以构造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为主,且复合油气藏发育,近90%的油气藏与断裂有关;油气藏类型受构造带控制明显,缓...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已发现的773个油气藏地质特征参数的统计表明,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非常丰富,但主要以构造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为主,且复合油气藏发育,近90%的油气藏与断裂有关;油气藏类型受构造带控制明显,缓坡带主要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中央背斜带多为构造油气藏或与构造有关的岩性油气藏,而陡坡带则多为岩性油气藏;沉积相带控制油气作用明显,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浊积扇相;油气资源在空间上遵循"油气总量平衡模式",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层位上,油气资源互补性强。研究认为西部凹陷具有生烃洼陷、断裂、异常压力和沉积相带联合控藏的特点。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生烃洼陷控制,沙三段和沙四段有效烃源岩大量发育,资源量极为丰富,为西部凹陷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保证;各组段砂体叠合连片,平面展布连续,具较好的储集能力,也为油气的侧向运移提供了条件;东营组沉积末期因走滑引起的大量泄压断裂发育,为油气大规模远距离垂向运移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断陷 西部凹陷 统计分析 成藏规律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块圈闭控藏模式——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冷济高 庞雄奇 +2 位作者 杨克明 叶军 徐兴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1,共6页
中国东部断块圈闭油气资源丰常丰富,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179个断块圈闭解剖,阐述了断块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的主控因素。按成因类型将断块圈闭划分2大类共计5种类型,即层内同层砂岩对接、层内异层砂岩对接、层外反向断层砂岩对... 中国东部断块圈闭油气资源丰常丰富,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179个断块圈闭解剖,阐述了断块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的主控因素。按成因类型将断块圈闭划分2大类共计5种类型,即层内同层砂岩对接、层内异层砂岩对接、层外反向断层砂岩对接、层外同向断层砂岩对接和砂泥岩对接,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在同向和反向断层控藏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影响断块圈闭的3个主要因素是断层垂直断距、储层砂岩视厚度和盖层泥岩视厚度,并且指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断层圈闭的大小和形态密不可分,进而提出了断块圈闭三元耦合控藏模式,并对其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圈闭 岩性对接 成因分类 成因机制控藏模式 三元耦合 辽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间泥岩裂缝超压油气藏成藏作用——以东濮凹陷文留构造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冷济高 刘晓峰 +1 位作者 庞雄奇 宋东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盐间泥岩裂缝性超压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藏,与一般泥岩裂缝性油气藏相比,其成藏作用具有以下特征:自生自储;泥岩裂缝发育于超压层段内;油气主要富集在断裂带附近。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盐间泥岩裂缝异常高压油气藏主要发育在以深湖... 盐间泥岩裂缝性超压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藏,与一般泥岩裂缝性油气藏相比,其成藏作用具有以下特征:自生自储;泥岩裂缝发育于超压层段内;油气主要富集在断裂带附近。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盐间泥岩裂缝异常高压油气藏主要发育在以深湖—半深湖相沉积环境为主的Es32内,岩性为盐泥互层,砂岩不发育。盐间泥岩为优质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生烃潜力巨大;烃源岩上、下被盐岩所夹持,盖层条件较好;储集层为泥岩裂缝,裂缝的产生主要由断层活动、异常流体压力及盐丘上拱泥岩发生破裂所致,裂缝主要为剪切裂缝和张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留地区 泥岩裂缝 超压油气藏 盐泥互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流体包裹体确定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期 被引量:17
6
作者 冷济高 李书兵 杨长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8-42,131,共5页
孝泉—丰谷构造带是川西坳陷前陆盆地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构造运动的多期性致使天然气成藏过程复杂,研究该区天然气成藏期,对于明确天然气成藏模式、富集规律及成因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整理、分析了该区13口... 孝泉—丰谷构造带是川西坳陷前陆盆地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构造运动的多期性致使天然气成藏过程复杂,研究该区天然气成藏期,对于明确天然气成藏模式、富集规律及成因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整理、分析了该区13口井81个样品的666个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并在埋藏史分析的基础上对油气成藏期进行了厘定。结果表明: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在地史时期至少经历了4期成藏,须二段则经历了至少6期成藏;②须二段和须四段都有液态烃充注,时期分别为T3x5—J1和J1—J2早期,气态烃充注起始时间分别为J2中期、J2晚期,止于K2期;③丰谷、合兴场地区须二段的成藏期早于新场地区,合兴场地区须四段的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低,成藏特征不明显;④须二段气藏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点,为深盆气藏,而须四段气藏则表现为常规气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次 成藏时间 晚三叠世 深盆气 埋藏史 孝泉-丰谷构造带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超压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冷济高 杨克明 杨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4-579,586,共7页
川西坳陷为典型的前陆超压盆地,但目前关于超压的形成机制、超压与天然气的成藏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在研究过程中。该文采用声波时差法对孝泉—丰谷构造带上29口井地层压力进行了计算,并结合37口井的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对研究区超压形成... 川西坳陷为典型的前陆超压盆地,但目前关于超压的形成机制、超压与天然气的成藏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在研究过程中。该文采用声波时差法对孝泉—丰谷构造带上29口井地层压力进行了计算,并结合37口井的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对研究区超压形成机制、超压带类型划分、超压与天然气成藏关系及超压环境下的保存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存在明显超压,须二段和须四段分属不同压力系统,并且邻源超压特征明显;2)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是研究区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3)发现了3种类型的超压分布模式,即新场型、合兴场型和丰谷型;4)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分布与超压关系密切,紧临超压仓顶界面的泄压层为天然气最有利富集区;5)盖层突破剩余压力研究表明,须二段气藏整体保存条件较好,须四段在新场主体构造东北部及丰谷地区东南部保存条件较差,不利于天然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超压 超压机制 突破压力 天然气成藏 须家河组 孝泉—丰谷构造带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地层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冷济高 庞雄奇 +2 位作者 张凤奇 崔丽静 刘海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3,共6页
辽河西部凹陷886个水样分析化验测试数据表明,地层水型主要为低矿化度的NaHCO3水型,94.3%的地层水化学组分为HCO3-、Cl-、Na+,NaHCO3和NaCl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Na+在地层水阳离子中占有绝对优势,对地层水化学空间分布起控制作用,其形... 辽河西部凹陷886个水样分析化验测试数据表明,地层水型主要为低矿化度的NaHCO3水型,94.3%的地层水化学组分为HCO3-、Cl-、Na+,NaHCO3和NaCl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Na+在地层水阳离子中占有绝对优势,对地层水化学空间分布起控制作用,其形成与近源短距的富含长石母源物质有关,HCO3-的形成除了受水岩相互作用影响外,与油气的大量生成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Cl-的形成主要是盐类物质的溶解所致。受基底形态及构造演化影响,西部凹陷地层水主要分为南北两个相对独立的流体活动单元,其中北区主要受弱蒸发NaCl型水影响,而南区则受控于强生烃作用形成的NaHCO3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化学特征 矿化度 水-岩相互作用 辽河西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32-6地区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冷济高 解习农 +1 位作者 刘晓峰 张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2-26,共5页
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是成藏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之一.秦皇岛32-6地区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输导体:骨架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其中断层又分为基底断层和盖层断层2种,基底断层主要是沟通烃源岩与圈闭,盖层断层则控制着新近系油气的再分配,馆... 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是成藏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之一.秦皇岛32-6地区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输导体:骨架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其中断层又分为基底断层和盖层断层2种,基底断层主要是沟通烃源岩与圈闭,盖层断层则控制着新近系油气的再分配,馆陶组厚层块状砂砾岩体在油气侧向运移过程中被称为油气运移"高速公路",而基底不整合面则是潜山及古近系油气成藏的主要通道.由于输导体系不同,导致研究区主要存在2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即新近系网毯式成藏模式和古近系及潜山"S"型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32—6地区 油气运移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示踪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闭含油气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冷济高 庞雄奇 +1 位作者 苏栋 王乃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41,共5页
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圈闭含油气性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评价圈闭含油气性的主要参数为圈闭的充满度和含油饱和度。圈闭含油气性评价隶属于圈闭评价范畴,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圈闭地质特征分析、圈闭含油气性主控因素分析、圈闭成藏机理研究... 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圈闭含油气性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评价圈闭含油气性的主要参数为圈闭的充满度和含油饱和度。圈闭含油气性评价隶属于圈闭评价范畴,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圈闭地质特征分析、圈闭含油气性主控因素分析、圈闭成藏机理研究及圈闭综合评价4个方面。对于不同盆地、凹陷及不同构造带上的不同圈闭类型,因其勘探程度不同,圈闭含油气性的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性,多种评价方法的应用是现今圈闭含油气性评价的客观现实。圈闭评价方法的局限性,给评价圈闭含油气性带来了较大风险,其评价技术还有待深入研究。目前随着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深入,在中国东部形成了一套针对岩性圈闭含油气性评价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对进一步研究圈闭含油气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闭含油气性 充满度 含油饱和度 主控因素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特征及气源对比 被引量:4
11
作者 冷济高 杨克明 +1 位作者 叶军 朱宏权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1,5-6,共6页
孝泉-丰谷构造带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须上盆"、"须下盆"天然气组成差异明显,"须上盆"天然气干/湿混合现象明显,具有差异运聚特征,整体表现为构造气藏;"须下盆"主要为干气,热成熟作用较强。6... 孝泉-丰谷构造带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须上盆"、"须下盆"天然气组成差异明显,"须上盆"天然气干/湿混合现象明显,具有差异运聚特征,整体表现为构造气藏;"须下盆"主要为干气,热成熟作用较强。63个样品烷烃碳同位素资料统计表明,须家河组绝大多数为正碳同位素系列,即δ13 C1<δ13 C2<δ13 C3<δ13 C4,其中δ13 C1明显重于川中和川西地区,热演化程度异常高。须家河组烃源岩以腐殖型为主,天然气主要为干酪根初次裂解气。"须上盆"和"须下盆"自成藏特征明显,"须上盆"天然气δ13 C1一般小于-32.2‰、δ13 C2大于-25‰,"须下盆"天然气δ13 C1一般大于-32.2‰,δ13 C2一般小于-27‰。"须下盆"气藏母源主要来自须二段或须一段,为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气藏,合兴场地区有来自须三段倒灌气源充注;"须上盆"气源主要来自须三段烃源岩,为下生上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碳同位素 气源对比 须家河组 孝泉-丰谷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兴起及特色性构建
12
作者 冷济高 杨克明 +1 位作者 叶军 朱宏权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3,共7页
公民社会是我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公民社会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公民社会的涵义经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历史演变,现代... 公民社会是我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公民社会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公民社会的涵义经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历史演变,现代公民社会的构成既包括结构要素,也包括文化内涵,从这两方面来看公民社会在我国已经兴起;但与西方相区别的是我国公民社会具有中国特色,包括政府主导、植根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以及不成熟性等;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其自发演进,人为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公共领域 民间组织 公民文化 有限政府 民主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模式判别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以泌阳凹陷前杜楼地区北部断块区98-2井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冷济高 杜学斌 陈少平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通过对泌阳凹陷前杜楼地区北部断块区982井区资料的分析,运用模糊模式判别的原理,选取主振幅、主频率、有效吸收系数、砂岩厚度和层间速度差等参数来反映信息。建立了模糊因素集、模糊评判集、隶属函数和权重向量。利用所建立的模糊模式... 通过对泌阳凹陷前杜楼地区北部断块区982井区资料的分析,运用模糊模式判别的原理,选取主振幅、主频率、有效吸收系数、砂岩厚度和层间速度差等参数来反映信息。建立了模糊因素集、模糊评判集、隶属函数和权重向量。利用所建立的模糊模式,对982区的7个砂层进行了模糊判别,得到982井区位Ⅰ级异常,即最有利含油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属度 隶属函数 模糊模式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城构造卫古2井区断层封闭性评价
14
作者 冷济高 王婷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5年第8期99-101,共3页
卫城构造位于东濮坳陷中央隆起带北部,背斜大多被断层切割,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与断层关系密切。利用断层封闭研究方法对卫城构造断层封闭性进行评价,认为不同地层由于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同一条断层在不同深度段的封闭性可能截然不同,... 卫城构造位于东濮坳陷中央隆起带北部,背斜大多被断层切割,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与断层关系密切。利用断层封闭研究方法对卫城构造断层封闭性进行评价,认为不同地层由于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同一条断层在不同深度段的封闭性可能截然不同,断层封闭与油气藏的形成在时问上须匹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城构造 潜山 断层封闭 断层封闭性 封闭性评价 构造 中央隆起带 成岩作用 油气藏 背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地层压力演化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27
15
作者 郭迎春 庞雄奇 +2 位作者 陈冬霞 冷济高 田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6-433,共8页
以川西坳陷中段现今地层压力分布、测井资料分析及超压成因机制探讨为基础,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恢复该地区的地层压力演化史,讨论增压机制的阶段差异性、不同机制增压幅度的差异性以及压力演化对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的控... 以川西坳陷中段现今地层压力分布、测井资料分析及超压成因机制探讨为基础,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恢复该地区的地层压力演化史,讨论增压机制的阶段差异性、不同机制增压幅度的差异性以及压力演化对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超压的主要成因机制有欠压实作用(晚三叠世早期—侏罗纪末)、生烃作用(早侏罗世末—新近纪)和构造挤压作用(白垩纪至今),构造挤压和生烃作用是现今须家河组超压的主要成因。侏罗系超压的主要成因是超压传递作用,主要发生在白垩纪以来构造活动强烈时期。超压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超压产生的裂缝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输导和超压驱动促使了侏罗系"远源次生气藏"的形成。侏罗系压力系数高值区和须家河组中高超压带是该区今后勘探优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压力 欠压实 生烃增压 构造挤压 超压传递 成藏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断陷沉积岩之下0~1600m变质岩中大油气田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庞雄奇 谢文彦 +4 位作者 孟卫工 高先志 李晓光 冷济高 李建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1-548,共8页
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储量99%以上都赋存于含油气盆地中的沉积岩或喷出的火山岩内,分布在变质岩潜山内的油气储量不超过1%,且一般位于距潜山顶部150m以内,距潜山顶面超过500m的油气藏尚未见报道。中国石油辽河油气公司2005年在渤海湾盆地... 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储量99%以上都赋存于含油气盆地中的沉积岩或喷出的火山岩内,分布在变质岩潜山内的油气储量不超过1%,且一般位于距潜山顶部150m以内,距潜山顶面超过500m的油气藏尚未见报道。中国石油辽河油气公司2005年在渤海湾盆地辽河断陷沉积岩之下0~1600m的片麻岩及混合角闪岩内发现了储量超过3000万吨的大油田。这一发现表明,地质条件类同的辽河断陷中央隆起带变质岩潜山内的油气勘探前景广阔;渤海湾盆地变质岩潜山内幕油气资源潜力有待重新评价和认识;地球上能够开展油气勘探的领域比我们曾经想象的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辽河断陷 潜山内幕油气藏 变质花岗岩油气藏 基岩裂缝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岩性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凤奇 庞雄奇 冷济高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为了解决辽河西部凹陷岩性圈闭是否含油、含油多少的定量表征问题,对研究区117个岩性圈闭进行了地质统计分析和R型主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圈闭距离排烃中心的距离、所在地点的流体势、砂地比、砂体厚度等是制约岩性圈闭油充满度的主... 为了解决辽河西部凹陷岩性圈闭是否含油、含油多少的定量表征问题,对研究区117个岩性圈闭进行了地质统计分析和R型主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圈闭距离排烃中心的距离、所在地点的流体势、砂地比、砂体厚度等是制约岩性圈闭油充满度的主控因素。依据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岩性圈闭油充满度与其主控因素的多元非线性定量预测模型。选取了未参与模型建立的26个岩性圈闭对已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可靠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80%以上的岩性圈闭油充满度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这为该区同种类型的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充满度 主控因素 定量模式 西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发现及成藏模式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四兵 沈忠民 +2 位作者 吕正祥 罗小平 冷济高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5-391,共7页
川西坳陷中段具备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经历了多个构造期调整和破坏,纵向上发育的多套生储盖组合孕育了多层含气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出的部分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 川西坳陷中段具备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经历了多个构造期调整和破坏,纵向上发育的多套生储盖组合孕育了多层含气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出的部分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具有明显偏负的特征,相关图版的判别显示,这部分天然气具有原油裂解气的性质。同时在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储层沥青充填物,通过岩芯观察、显微照片、元素、热解等分析,发现该储层沥青充填物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分布形态、边界较为清楚等特征,且这些沥青充填物的反射率较高,尤其是须二段的储层沥青,这一特征与焦沥青的基本特征类似,表现为油藏裂解后残余物的特征,原油裂解气和焦沥青的发现证实了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古油藏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生油及裂解条件等,对研究区须家河组古油藏裂解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这一过程分为印支晚期古油藏形成、燕山中期古油藏裂解、燕山晚期—喜山期气藏调整三个连续的阶段,这对深化认识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的成因和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沥青 古油藏 成藏模式 上三叠统 川西坳陷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留地区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成藏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伟 冷济高 宋东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4,共4页
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四段、沙三段广泛发育盐—泥层,其中Es32亚段是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富集区。文留地区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储层亦为烃源岩,且油气的富集与断裂带密切相关。该区泥岩裂缝油... 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四段、沙三段广泛发育盐—泥层,其中Es32亚段是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富集区。文留地区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储层亦为烃源岩,且油气的富集与断裂带密切相关。该区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形成主要与断层作用、异常高压流体及盐岩塑性流动引起局部构造变形有关,盐层的上下封闭使之形成“自生自储”的泥岩裂缝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裂缝 盐泥互层 油气成藏 文留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构造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凤奇 庞雄奇 +2 位作者 冷济高 王鹏万 冯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0,共4页
为了解决辽河西部凹陷构造圈闭是否含油、含油多少的定量表征问题,对研究区133个构造圈闭进行了地质统计分析和R型主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圈闭距离排烃中心的平面距离、所在地点的流体势、盖层厚度、砂体厚度、切割油藏的断层个数等... 为了解决辽河西部凹陷构造圈闭是否含油、含油多少的定量表征问题,对研究区133个构造圈闭进行了地质统计分析和R型主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圈闭距离排烃中心的平面距离、所在地点的流体势、盖层厚度、砂体厚度、切割油藏的断层个数等是制约构造圈闭油充满度的主控因素。依据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构造圈闭油充满度与其主控因素的多元非线性定量预测模型,选取了未参与模型建立的16个构造圈闭对已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可靠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85%以上的构造圈闭油充满度理论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为该区同种类型的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圈闭 含油性 主控因素 定量模式 辽河西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