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盘县某滑坡成因及地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冷洋洋 杨先寿 严克渊 《低温建筑技术》 2010年第12期101-102,共2页
在地质环境较复杂的背景下,人类盲目地进行工程建设活动具有较高的危险性,通过对岩层结构面的统计调查来进行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是目前地质灾害研究中较为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 地质条件 滑坡 成因 节理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锚索在岩质高边坡支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严克渊 杨先寿 冷洋洋 《低温建筑技术》 2011年第1期107-108,共2页
以某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进水口岩质高边坡为例,着重阐述了预应力锚索在岩质高边坡支护工程应用中的的设计、计算、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关键词 岩质高边坡 预应力锚索 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120院前急救治疗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冷洋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55-0158,共4页
分析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120院前急救治疗的疗效。方法 限定时间:2022.01-2023.01;限定对象:拨打我院120进行急救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0例。研究方式:院内常规急救治疗;120医生急救治疗后入院持续治疗。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分析组... 分析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120院前急救治疗的疗效。方法 限定时间:2022.01-2023.01;限定对象:拨打我院120进行急救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0例。研究方式:院内常规急救治疗;120医生急救治疗后入院持续治疗。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分析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参比组短,心电图恢复正常及救治总时间较参比组短,治疗效果较参比组佳(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应用120院前急救治疗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及症状转归时间,于临床疗效提升有显著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梗死 120 急救 症状转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源识别方法——以盘州市盘关镇重点区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冷洋洋 魏伦武 赖琪毅 《贵州地质》 2021年第3期326-333,350,共9页
本文依托贵州省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示范项目,以盘州市盘关镇重点区为例,提出了一套从斜坡单元划分、单元地质灾害易发指数计算、易发指数阈值计算,到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源评判,编制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源分布图等地质灾害... 本文依托贵州省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示范项目,以盘州市盘关镇重点区为例,提出了一套从斜坡单元划分、单元地质灾害易发指数计算、易发指数阈值计算,到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源评判,编制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源分布图等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新方法。在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源分布图的基础上,可预测不同暴雨频率地质灾害危险源危险区范围,编制不同暴雨频率危险源危险区范围分布图,根据降雨强度与暴雨频率的关系,可以使重点区地质灾害风险气象预报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山区 斜坡单元 地质灾害 危险源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AHP法的风险斜坡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冷洋洋 向喜琼 +4 位作者 陶小郎 邹凤钗 严浩元 李洪涛 孙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2期14137-14147,共11页
针对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水平还不够高,灾害发生在“台账外”的问题,风险斜坡识别已成为新时代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目标。基于贵州省最新地质灾害样本数据库,通过加权确定系数法(weighted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CF)分析滑坡及... 针对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水平还不够高,灾害发生在“台账外”的问题,风险斜坡识别已成为新时代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目标。基于贵州省最新地质灾害样本数据库,通过加权确定系数法(weighted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CF)分析滑坡及崩塌的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划分出4个危险性值域。结合专家经验,各因子影响权重排序依次为人类工程活动、斜坡结构、坡度、地下水特征、坡形、坡高。再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获得7项影响因子的权重大小,形成了快速有效的斜坡危险性打分体系。利用历史典型点进行验证与修正并结合新增地质灾害案例,9处典型历史灾害点原始斜坡危险性与灾害的规模及灾情大小呈线性关系,满足斜坡演变趋势,4处典型风险斜坡中滑坡范围线均位于风险范围线内,变形破坏特征与指标敏感性和权重较为一致,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通过此方法,最终完成了全省88个县域内78622个斜坡单元的风险斜坡识别,共计查出风险斜坡18196处,将其及时纳入管控对象并提出防治建议,最大限度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确定系数法-层次分析法(CF-AHP) 风险斜坡 评价指标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大榕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滑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冷洋洋 刘武 +1 位作者 卓国锋 洪豪 《地质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169-172,共4页
通过调查大榕古滑坡典型变形特征,研究了古滑体复活的滑动机制。结果表明:古滑体滑动机制为蠕滑-拉裂和滑移-拉裂。古滑坡在其特定的脆弱地质环境条件下,不仅受降雨因素影响,更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
关键词 古滑坡 变形特征 滑动机制 贵州岑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温度应力效应及差异性风化对赤水丹霞的破坏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冷洋洋 罗炳佳 +1 位作者 张磊 杨亮 《贵州地质》 2017年第2期123-127,共5页
赤水市丹霞地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及国家地质公园,拥有着全国面积最大和最具典型代表的丹霞地貌资源。研究发现作为赤水市典型景观的丹霞地貌,一直因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作用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从岩体温度应力效应和差异性风化... 赤水市丹霞地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及国家地质公园,拥有着全国面积最大和最具典型代表的丹霞地貌资源。研究发现作为赤水市典型景观的丹霞地貌,一直因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作用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从岩体温度应力效应和差异性风化两方面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赤水丹霞地貌受损机制,经计算,温度应力效应导致赤水嘉定群砂岩岩体产生的剥落主要发生在岩体立面0.12 m范围内;差异风化形成倒岩腔,会发生倾倒破坏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 丹霞 温度应力效应 差异性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纳雍“8·28”崩塌破坏过程与变形破坏机理初探 被引量:33
8
作者 肖锐铧 陈红旗 +2 位作者 冷洋洋 魏云杰 王文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3-9,共7页
2017年8月28日,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村发生山体崩塌,崩塌方量约6×10~5m^3,造成35人遇难。本文通过应急调查、过程还原及工程地质分析,对崩塌破坏过程及机理初步研究,以期有益于后续防治及类似灾害防范。研究发现,崩塌主要发... 2017年8月28日,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村发生山体崩塌,崩塌方量约6×10~5m^3,造成35人遇难。本文通过应急调查、过程还原及工程地质分析,对崩塌破坏过程及机理初步研究,以期有益于后续防治及类似灾害防范。研究发现,崩塌主要发生在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灰岩和粉砂岩地层中,岩层面近水平,受构造和卸荷作用,发育有平行于坡面的陡倾节理,受长期重力作用和风化作用影响,溶蚀漏斗和塌陷发育,节理在长期的风化过程中形成裂隙带和沉陷带;崩塌过程还原显示,崩塌可分为"沉陷带变形崩塌-坡面局部崩塌-整体溃屈崩塌-撞击地面-碎屑流"五个阶段;根据崩塌变形和运动特征,崩塌可分为崩塌源区、崩积区、碎屑流区和变形区四个区;崩塌体在降雨和采矿作用影响下,拉裂沉陷带和水体的楔形侧向挤压和劈裂作用加剧了坡顶临空岩土体的变形,崩塌发生前的降雨过程对崩塌的发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碎屑流 沉陷带 楔形劈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织金县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
9
作者 冷洋洋 李雪菱 +2 位作者 吴勇 黄凤 宋磊 《区域治理》 2020年第20期26-29,共4页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对贵州省织金县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研究,根据地貌条件的差异,对织金县的地貌单元进行划分,结合行政单元,使用面积均分法对织金县地质环境承载力各指标进行计算,并分别进行得质环境承载能力条件评...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对贵州省织金县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研究,根据地貌条件的差异,对织金县的地貌单元进行划分,结合行政单元,使用面积均分法对织金县地质环境承载力各指标进行计算,并分别进行得质环境承载能力条件评价、状态评价、安全评价,最后对织金县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承载力评价 条件评价 状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软硬互层地质条件下典型崩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洪涛 吴勇 +3 位作者 冷洋洋 任帮政 刘琦 周富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472,共8页
以贵州省赤水市立树天崩塌为例,基于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总结崩塌的形成因素及失稳模式,通过FLAC3D软件建立软硬岩互层条件下的三维地质数值模型,以此分析崩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立树天崩塌的形成与斜坡岩性组合、危岩体结构面及气象... 以贵州省赤水市立树天崩塌为例,基于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总结崩塌的形成因素及失稳模式,通过FLAC3D软件建立软硬岩互层条件下的三维地质数值模型,以此分析崩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立树天崩塌的形成与斜坡岩性组合、危岩体结构面及气象条件有关,其失稳模式包括差异风化阶段、岩体破坏阶段与岩体失稳崩落阶段;泥岩空腔附近出现拉应力与压应力集中区,使陡崖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综合分析得出崩塌更容易发生在上部陡崖,而下部陡崖主要发生局部剪切破坏,这可为该地区类似崩塌的防护治理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软硬互层 失稳模式 FLAC3D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洞工程地质勘察岩土试验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冷洋洋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第2期91-91,共1页
伴随着山区不断的发展,需要新建更多的高等级公路,而面对山区地质环境的特殊情况,就需要选择合理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全面勘察山区公路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施工安全。本文主要就是探索分析隧洞工程地质岩土勘察试验... 伴随着山区不断的发展,需要新建更多的高等级公路,而面对山区地质环境的特殊情况,就需要选择合理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全面勘察山区公路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施工安全。本文主要就是探索分析隧洞工程地质岩土勘察试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工程 地质勘查 试验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喀斯特地区崩塌落石运动分析及其防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大权 李阳春 +1 位作者 冷洋洋 郭晖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7年第8期23-26,共4页
崩塌地质灾害在喀斯特山区极其发育。以贵州省六枝特区黎家屯脚崩塌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了典型喀斯特山区崩塌的基本特征和其形成机理,认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体结构、水的作用等内外因素是危岩崩塌形成... 崩塌地质灾害在喀斯特山区极其发育。以贵州省六枝特区黎家屯脚崩塌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了典型喀斯特山区崩塌的基本特征和其形成机理,认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体结构、水的作用等内外因素是危岩崩塌形成的原因。通过运动分析及数值模拟和实际情况类比,综合分析崩塌落石的运动轨迹、弹跳高度、运动能量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坡段拦截,陡坡段遮挡"的被动拦挡工程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形成机理 落石运动特征 防治 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镇宁县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大权 邹妞妞 冷洋洋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9年第7期23-27,共5页
镇宁县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喀斯特山区,县境内55处滑坡点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滑坡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了镇宁县滑坡形态特征、边界特征、表部特征、内部特征及滑动特征,结果表明:地层岩性差异... 镇宁县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喀斯特山区,县境内55处滑坡点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滑坡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了镇宁县滑坡形态特征、边界特征、表部特征、内部特征及滑动特征,结果表明:地层岩性差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是镇宁县滑坡发生的基本因素;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是斜坡失稳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滑坡形态 地质构造 成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斜坡单元的滑坡风险识别——以贵州万山浅层土质斜坡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邹凤钗 冷洋洋 +1 位作者 陶小郎 何松标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2年第3期114-122,共9页
识别斜坡地质灾害风险已成为西南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GIS软件划分出孕灾斜坡单元,选取坡度、坡高、覆盖层厚度、滑体土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日最大降雨量等6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山区大比例尺地质灾... 识别斜坡地质灾害风险已成为西南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GIS软件划分出孕灾斜坡单元,选取坡度、坡高、覆盖层厚度、滑体土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日最大降雨量等6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山区大比例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初步评价出研究区危险性斜坡。以万山区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获取的斜坡剖面模型为基础,通过取样、试验,综合选取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暴雨状态下的高危险斜坡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强度折减计算出安全系数均小于1.05,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塑性贯通区。其分析结果与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一致,可作为西南山区浅层土质滑坡隐患识别的定量化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单元 层次分析法 强度折减法 滑坡风险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生态环境-区域社会经济”协同分析——以贵州省赤水市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磊 黄凤 +4 位作者 吴勇 凌成鹏 李雪菱 冷洋洋 窦向阳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1年第4期24-31,55,共9页
定量评价赤水市地质生态环境-区域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状况的优劣对推进赤水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协同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并以由集对分析法的联系度表示的宏观协同度和由耦合协调度模型中... 定量评价赤水市地质生态环境-区域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状况的优劣对推进赤水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协同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并以由集对分析法的联系度表示的宏观协同度和由耦合协调度模型中的协调度表示的微观协同度来代替传统的协同度,构建了地质生态环境-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对赤水市2011-2018年的地质生态环境与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协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赤水市地质生态环境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状况整体呈现良好上升态势,通过宏观协同度和微观协同度判断赤水市处在"中度协同"发展阶段,而由两子系统的有序度对比分析可知,赤水市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与区域社会经济增长的关系处在不断变化中,仍未达到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协同度 微观协同度 地质生态环境 区域社会经济 赤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1∶5万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方法技术 被引量:13
16
作者 任明强 冷洋洋 +3 位作者 周尔春 蔡大为 李龙波 张美雪 《贵州地质》 2020年第3期227-232,共6页
为摸清耕地质量“家底”,服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贵州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1∶5万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程。其方法技术总体遵循现行技术标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外,结合贵州山地耕地实际,对耕地表层土壤样点布设、耕地土壤养分... 为摸清耕地质量“家底”,服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贵州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1∶5万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程。其方法技术总体遵循现行技术标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外,结合贵州山地耕地实际,对耕地表层土壤样点布设、耕地土壤养分等级评价、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以及耕地土壤质量综合等级评价等,进行了探索与创新,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调查评价有关方法技术,对贵州特殊地质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的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程的圆满完成,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本文将重点介绍上述内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以丰富和完善这一领域的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调查 耕地质量评价 方法技术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层次分析法研究——以贵州省普安县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卢志强 冷洋洋 赵罡 《贵州地质》 2022年第3期287-293,共7页
评价方法的合理选择是获取正确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关键环节。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为例,在全面分析区内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条件对滑坡灾害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滑坡灾... 评价方法的合理选择是获取正确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关键环节。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为例,在全面分析区内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条件对滑坡灾害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了实际应用。评价结果在县境内划分出了极高、高、中和低易发区四个区域,对比分析显示评价结果与区内滑坡灾害发育宏观认识与实际分布情况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方法在山区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滑坡灾害 易发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ARCGIS 诱发因素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DEC下溶洞控制危岩体变形过程
18
作者 冷洋洋 徐凯 《山西建筑》 2015年第28期54-56,共3页
利用UDEC分别对降雨前及降雨后的危岩体进行模拟,显示指出岩体沿溶洞节理方向发生变形;因陡倾裂隙与溶洞贯通,导致力学性能迅速降低,岩体沿着溶洞节理产生了下滑;在降雨条件下,危岩体将处于不稳定状态,沿软弱面发生剪切破坏。
关键词 溶洞 危岩体 裂隙 剪切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C3D在边坡变形过程可视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志强 冷洋洋 《贵州地质》 2012年第1期52-55,共4页
利用FLAC3D对边坡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对对沙子岭边坡降雨前及降雨后的边坡变形过程进行模拟,显示处了边坡的变形发生在基岩中软弱层的位置,因受地表水体入渗造成软弱层软化现象,而导致力学性能迅速降低,坡体并沿着物质分异面发生剪切破... 利用FLAC3D对边坡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对对沙子岭边坡降雨前及降雨后的边坡变形过程进行模拟,显示处了边坡的变形发生在基岩中软弱层的位置,因受地表水体入渗造成软弱层软化现象,而导致力学性能迅速降低,坡体并沿着物质分异面发生剪切破坏的过程,该模拟过程与边坡实际变形基本一致,反映了FIAC3D在边坡变形预测预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松散介质 稳定性评价 边坡 软弱夹层 变形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回归和信息量模型在山区滑坡易发性评价中适宜性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邹凤钗 冷洋洋 +1 位作者 陶小郎 尹彦迪 《贵州地质》 2022年第3期280-286,共7页
以万山区为例,在区域滑坡孕灾条件的基础上,筛选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平均坡度、地貌、距构造距离及距河流距离共6个易发条件因子,选取逻辑回归模型和信息量模型对山区滑坡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逻辑回归模型中中高易发区面积占... 以万山区为例,在区域滑坡孕灾条件的基础上,筛选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平均坡度、地貌、距构造距离及距河流距离共6个易发条件因子,选取逻辑回归模型和信息量模型对山区滑坡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逻辑回归模型中中高易发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5.78%和19.70%,82%的地质灾害点落在该区域内;信息量模型中中高易发区面积占比为12.41%、25.19%,包含了区域88%的滑坡灾害点。最后通过实际发生的灾害点在各易发区的分布情况进行检验,逻辑回归模型中灾害点落在高易发区的比例远小于信息量模型,且高易发等级中灾害点实际发生的比值较小,说明针对山区区域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预测上,信息量模型的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逻辑回归模型 信息量模型 万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