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拿破仑的军师”还是“阿基里斯之踵”:AIGC驱动数智时代游戏设计新变革 被引量:1
1
作者 冯鸣阳 彭程 陈庆军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
AIGC技术的兴起正在推动着游戏设计的本体属性和认知理念发生根本性重塑。为了探索AIGC浪潮下未来游戏的设计方式与生态构成会如何发展与进化,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游戏设计的叙事剧情、美术视觉、音效音乐、界面... AIGC技术的兴起正在推动着游戏设计的本体属性和认知理念发生根本性重塑。为了探索AIGC浪潮下未来游戏的设计方式与生态构成会如何发展与进化,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游戏设计的叙事剧情、美术视觉、音效音乐、界面交互和系统机制等方面,探讨了AIGC技术在游戏设计领域的应用模式。AIGC技术可以降低游戏设计成本、丰富游戏内容、改变创作方式,但也存在情感表达缺失和游戏伦理面临新挑战等弱点。在AIGC语境下,游戏设计师的身份和职能、人机关系、游戏形态和规则、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等都将发生变革。因此,游戏设计师及研究者需要破除思维禁锢,开启前瞻思考,主动探索人机协作的新范式,以促进AIGC技术赋能游戏设计并实现深度交叉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生成式人工智能 游戏设计 游戏角色 游戏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融生与时空再构:元宇宙环境中的高校虚拟教育空间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鸣阳 李梦瑶 华沙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241,270,共10页
目的元宇宙正成为教育创新实践的新场域,探究元宇宙虚拟空间如何与高校教育更好地融合。方法分析元宇宙新型教育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应用场景,概述元宇宙高校教育空间的设计理念,从空间、交互、情境、运行、管理五个方面探索提升元宇宙高... 目的元宇宙正成为教育创新实践的新场域,探究元宇宙虚拟空间如何与高校教育更好地融合。方法分析元宇宙新型教育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应用场景,概述元宇宙高校教育空间的设计理念,从空间、交互、情境、运行、管理五个方面探索提升元宇宙高校教育空间效果的设计手段。结果元宇宙时代下的教育空间不仅是技术建构的数据空间,也朝着有人文氛围和人际温度的数字校园方向不断发展,重点关注用户的在场感、沉浸感和体验感,保证元宇宙教育空间的生态性和规范性,从功能性和服务性上完成对传统教育空间的完善和超越,最终实现开放共享的普惠型教育空间生态。结论元宇宙高校教育空间的发展需要清醒地认识其教育属性,规避因其技术性突出而导致的技术囚笼风险,促进技术与教育良好互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空间设计 高校教育 虚拟空间 虚实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机制与伦理:元宇宙背景下未来游戏设计的变革图景
3
作者 彭程 冯鸣阳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3期56-64,110,共10页
游戏是通往“拟象乌托邦”的体验入口,与“后人类社会”的展望发生了深度交集。为了测绘元宇宙背景下未来游戏的生态构成及设计演变,溯源当下“类元宇宙”数字游戏。通过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剖析未来元宇宙时代背景下数字游戏本质特... 游戏是通往“拟象乌托邦”的体验入口,与“后人类社会”的展望发生了深度交集。为了测绘元宇宙背景下未来游戏的生态构成及设计演变,溯源当下“类元宇宙”数字游戏。通过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剖析未来元宇宙时代背景下数字游戏本质特征与设计原则,游戏生态与运行机制的创生规律,以及在游戏伦理上可能带来的风险隐忧,可以预见未来元宇宙游戏设计将在技术、时空、叙事、体验、交易、组织、运行、社会交融层面进行升维重构。面对开放扁平式的游戏生态关系网,人类宜审慎看待媒介演替可能冲击的既有社会规则和伦理底线,提前进行理性的风险规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游戏设计 游戏创新 游戏生态 游戏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观看与视域——论南宋画院人物画《采薇图》的视觉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冯鸣阳 黎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112,共7页
视觉模式即观看世界的方式,它决定着创作者和观赏者的视觉感受和艺术品的内容、形式及意义。本文从形制、形式风格、视觉逻辑、观看体验和视域这几方面入手来探讨《采薇图》的视觉模式。文章认为,画家李唐充分运用了手卷这种形制,巧妙... 视觉模式即观看世界的方式,它决定着创作者和观赏者的视觉感受和艺术品的内容、形式及意义。本文从形制、形式风格、视觉逻辑、观看体验和视域这几方面入手来探讨《采薇图》的视觉模式。文章认为,画家李唐充分运用了手卷这种形制,巧妙地将绘画的形式与观者视觉逻辑、观看体验融合,并与画面最终想要传达给观者的意义紧密相连,从而创造出《采薇图》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的"人物山水"形式。讨论《采薇图》的视觉模式,将对解决此图的意义和功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唐 《采薇图》 形式 观看 视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的合法性:龙美术馆藏宋《瑞应图》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冯鸣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7,共9页
历史上的《瑞应图》有多种版本流传,上海龙美术馆藏《瑞应图》是画面与题赞保存最完整的一版,故对于整个《瑞应图》的研究十分重要。文本在梳理作品赞文、题跋、印章、画面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从图像与历史的关系对《瑞应图》的第一场... 历史上的《瑞应图》有多种版本流传,上海龙美术馆藏《瑞应图》是画面与题赞保存最完整的一版,故对于整个《瑞应图》的研究十分重要。文本在梳理作品赞文、题跋、印章、画面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从图像与历史的关系对《瑞应图》的第一场景"诞育金光"与第十二场景"脱袍见梦"进行详细解读。《瑞应图》显示了在南宋初期由高宗发起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人物瑞应"的瑞应方式,这种方式直接将描绘的对象锁定为帝王与其他重要的皇族人员,巧妙地将部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后来被认为是上天昭示的虚拟场景融合在一起,具有视觉真实性与历史真实性,其瑞应的效果要强于徽宗朝依托于动物、植物、景物、天相的"物象瑞应"。因此,对于宋高宗这位需要确认政治合法性的帝王来说,运用"人物瑞应"来暗示自身天授神佑的合法帝位,可以达到曹勋在赞文序中提到的"皆骇心动目,感化人心,遂日靖四方,再造王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瑞应图》 政治合法性 祥瑞 宋高宗 曹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之眼——以《剖割怪胎》为例分析《点石斋画报》中外国女性形象 被引量:5
6
作者 冯鸣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111,142,共6页
本文通过对《剖割怪胎》的分析,透视《点石斋画报》中外国女性形象。首先运用图像学的方法,以外国女性为中心对《剖割怪胎》进行图式层次的解读;然后以外国女子形象为中心进行四个层次的人物关系分析;最后对《点石斋画报》透视国外女性... 本文通过对《剖割怪胎》的分析,透视《点石斋画报》中外国女性形象。首先运用图像学的方法,以外国女性为中心对《剖割怪胎》进行图式层次的解读;然后以外国女子形象为中心进行四个层次的人物关系分析;最后对《点石斋画报》透视国外女性形象的视点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外国女性 想象性 窥视 观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想象和视觉修正——谈《点石斋画报》展现西方图景时所采用的图像改良主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冯鸣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4-138,共5页
本文通过对《点石斋画报》中《铜人跨海》、《孤亭玩月》、《公家书房》的分析,揭示《点石斋画报》图像中展现的晚清中国人对东方的想象。《点石斋画报》在图像的组织中,采用了一系列的图像改良手法,具有中西拼接与模件化、图像的参与... 本文通过对《点石斋画报》中《铜人跨海》、《孤亭玩月》、《公家书房》的分析,揭示《点石斋画报》图像中展现的晚清中国人对东方的想象。《点石斋画报》在图像的组织中,采用了一系列的图像改良手法,具有中西拼接与模件化、图像的参与与观看、场景化和最惊人的一瞬间、有意的误读等特点。这一系列特点,构成了具有点石斋特色的画报型图像改良主义,使得《点石斋画报》展示一幅晚清中国人的凭借自身文化经验和视觉习惯对西方生活进行修正的图景,而这图景不同于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图景,而更加显示了图像在历史记录中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东方想象 视觉修正 图像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耕织图》的流变、传播及政治使用脉络 被引量:4
8
作者 冯鸣阳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20-27,共8页
本文将不同版本和用途的楼璹《耕织图》进行图像内容、题跋、媒材、风格的对比,试图勾勒出一条相对清晰的《耕织图》在南宋的传播路线及政治使用脉络。《耕织图》的众多版本不一定完全忠于原本,创作者会根据不同的受众、用途、目的来进... 本文将不同版本和用途的楼璹《耕织图》进行图像内容、题跋、媒材、风格的对比,试图勾勒出一条相对清晰的《耕织图》在南宋的传播路线及政治使用脉络。《耕织图》的众多版本不一定完全忠于原本,创作者会根据不同的受众、用途、目的来进行一定的创新。《耕织图》在南宋主要从四种途径流传,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政治使用脉络:吴皇后注本的《蚕织图》只截取了《织图》的部分进行详细注释,作为宫中的蚕织技术指导图;南宋画院画家制作的摹本,根据其对原作的改动程度及不同用途分为三类:忠实原作的高宗朝院画本及刘松年本,进行创造性再现的梁楷本与意象化再造的李嵩本。楼氏后人、朝臣等对楼璹本的翻刻其目的是为了"以传永久"并使君主感知农桑为天下本,其选择的复制方式主要为石刻、版画等;绘制于南宋郡县大门的《耕织图》壁画的出现也说明了《耕织图》传播的范围已经下沉到了普通民众。对于庶民来说,《耕织图》既是科学的桑蚕技术详解图,也是政府一种较为直观的"劝农"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织图》 《蚕织图》 楼璹 纺织图像 政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画家李唐研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冯鸣阳 华雯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4期70-75,共6页
李唐是宋代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本文将针对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的有关画家李唐的研究进行研究综述,以寻出李唐研究的热点、趋势、存在问题等。本文首先按时间顺序梳理海内外学者关于李唐的研究,以呈现李唐研究状态的自然流变;其次,分... 李唐是宋代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本文将针对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的有关画家李唐的研究进行研究综述,以寻出李唐研究的热点、趋势、存在问题等。本文首先按时间顺序梳理海内外学者关于李唐的研究,以呈现李唐研究状态的自然流变;其次,分析总结李唐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画院 李唐 南渡 复入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交织--宋《中兴瑞应图》文本与图像的瑞应表达新方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鸣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48,I0012,共10页
《中兴瑞应图》作为高宗朝祥瑞画代表作的最大特点便是其虚实交织的瑞应表达新方式。体现在文本来源的虚实构成、图像表现的融虚入实、虚实策略及瑞应工具上。高宗将具有纪念性及象征意义的个人记忆嵌入到宏观历史进程中,帝位合法性、... 《中兴瑞应图》作为高宗朝祥瑞画代表作的最大特点便是其虚实交织的瑞应表达新方式。体现在文本来源的虚实构成、图像表现的融虚入实、虚实策略及瑞应工具上。高宗将具有纪念性及象征意义的个人记忆嵌入到宏观历史进程中,帝位合法性、政治形象重塑、退位后的权力延续这三大政治诉求催生了高宗朝的瑞应表达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兴瑞应图》 祥瑞 瑞应 宋高宗 虚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薇图》的政治意涵探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鸣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90,183,共9页
本文通过从《采薇图》图像入手,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在对一般认为《采薇图》是为南渡降臣所发的意图提出质疑后,提供一种全新的《采薇图》的政治意涵。
关键词 李唐 《采薇图》 政治意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冲击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变革与重构:机遇、范式与应对 被引量:15
12
作者 冯鸣阳 曹蕊 陈庆军 《工业工程设计》 2023年第4期47-58,共12页
在全球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与应用入手,讨论设计教育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路径。首先剖析AIGC给设计行业与设计教育带来的危机冲击和潜在的变革机遇;其次探究AIGC如何在设计教育的全过程中应用,从教... 在全球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与应用入手,讨论设计教育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路径。首先剖析AIGC给设计行业与设计教育带来的危机冲击和潜在的变革机遇;其次探究AIGC如何在设计教育的全过程中应用,从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学生个人能力升级、学校教育体系、企业合作平台五个层面来重构AIGC赋能高校设计教育的理念、体系与范式;最后立足于设计教育的发展前景与变革趋势,积极探索AIGC赋能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应对与风险防范措施,为各高校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生成式人工智能 设计 设计教育 艺术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画《采薇图》中的环境考察——兼论南宋环境人物画的新样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鸣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9,208,共10页
《采薇图》是南宋画院初期的人物画代表作之一。从形式来看,《采薇图》属于典型的"环境人物画",即环境和人物所占比重相仿且融合恰当。本文从《采薇图》的环境(包括农具、树木和山水)入手,探讨了北宋向南宋绘画过渡的过程中,... 《采薇图》是南宋画院初期的人物画代表作之一。从形式来看,《采薇图》属于典型的"环境人物画",即环境和人物所占比重相仿且融合恰当。本文从《采薇图》的环境(包括农具、树木和山水)入手,探讨了北宋向南宋绘画过渡的过程中,人物与环境的比例和关系发生的变化,以及环境设置与画面氛围烘托与图像最终意义的关系等问题。并总结出此类环境人物画具备的四大特征及其可能诱发其产生的三点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唐 《采薇图》 人物 山水 环境人物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让渡的时间:南宋《蚕织图》中的时间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鸣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83,共7页
以往对《耕织图》时间要素的研究很少,文章聚焦于南宋《蚕织图》时间表达的点及形成原因。首先与其它版本的对比,发现《蚕织图》对时间的表达较弱。其次,从时空博弈的角度发现《蚕织图》为了实现空间上的连续,选择了弱化时间。最后,从... 以往对《耕织图》时间要素的研究很少,文章聚焦于南宋《蚕织图》时间表达的点及形成原因。首先与其它版本的对比,发现《蚕织图》对时间的表达较弱。其次,从时空博弈的角度发现《蚕织图》为了实现空间上的连续,选择了弱化时间。最后,从受众与功能、皇后亲蚕、社会时间三个方面分析了该图选择弱化时间背后的社会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织图》 《耕织图》 楼璹 时间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意象服饰到象征服饰:对《点石斋画报》中西洋女装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鸣阳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44-53,共10页
《点石斋画报》以下简称《点》为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石印画报。本文主要借用服饰的三个层次:实物服饰、意象服饰和象征服饰,以《点》中西方女性服饰为研究对象,分四个层次展开研究:第一,实物服饰—19世纪末西方女装的发展史实;第二,意... 《点石斋画报》以下简称《点》为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石印画报。本文主要借用服饰的三个层次:实物服饰、意象服饰和象征服饰,以《点》中西方女性服饰为研究对象,分四个层次展开研究:第一,实物服饰—19世纪末西方女装的发展史实;第二,意象服饰—考察《点》中女装的表现内容,并通过与同时期的绘画、照片作对比,总结《点》中表现西方女装的特殊图像语言;第三,《点》中处理西方女性服饰的特殊手法;第四,象征服饰—《点》中的西方女性服饰虽存在误读,但表明了晚清中国大众对西方女性的关注。同时,《点》中的西洋女装从视觉上启发了中国女性对穿着打扮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中国女性的着装观念起到了启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西方女性 女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节、风格、意义——宋画《采薇图》的图文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鸣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9 225,225,共10页
本文主要研究南宋画院人物画《采薇图》的图文互动关系及影响其图文关系的因素。在确定《采薇图》的文本来源与原始形制后,将其与明代描绘夷齐故事的《夷齐录(志)》中的六个场景作对比,探究出李唐表现"采薇"情节的特殊之处。... 本文主要研究南宋画院人物画《采薇图》的图文互动关系及影响其图文关系的因素。在确定《采薇图》的文本来源与原始形制后,将其与明代描绘夷齐故事的《夷齐录(志)》中的六个场景作对比,探究出李唐表现"采薇"情节的特殊之处。《采薇图》之所以在南宋初呈现出较为特殊的图文关系,除了南宋的图文对应关系整体趋于简化和模糊之外,还与文本的关键性情节、个人与时代的绘画新风格、画作的意义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薇图》 李唐 宋画 文本 情节 风格 图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晚清《点石斋画报》透视19世纪末西洋女装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鸣阳 华雯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3-30,共8页
《点石斋画报》为晚清中国重要的石印画报,由上海《申报》附送,其中的西方女性形象特别引人注目。本文以《点石斋画报》西方女性的服饰为研究对象,借用服饰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分三个部分来解析。第一,概述分析《点石斋画报》中的西方... 《点石斋画报》为晚清中国重要的石印画报,由上海《申报》附送,其中的西方女性形象特别引人注目。本文以《点石斋画报》西方女性的服饰为研究对象,借用服饰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分三个部分来解析。第一,概述分析《点石斋画报》中的西方男性服饰及"巴斯尔"时期的西方女装发展背景,为之后研究1880-1900年之间的西方女性服饰提供参照物;第二,以服饰实物为主,研究当时西方女性服饰的实际发展状况;第三,从服饰的能指到所指,透过《点石斋画报》中描绘的西洋女装,解读出西方女性服饰作为交流的载体,对当时中国女性的着装、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女性意识等方面起到开化和启蒙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西洋女装 19世纪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思政课程中红色文创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鸣阳 曹蕊 《创意设计源》 2022年第1期37-41,共5页
新文科建设是高校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新文科背景下如何将红色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思政课程相结合是亟待关注的问题。以红色文创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思政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多类型、多案例的剖析,总结出红色... 新文科建设是高校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新文科背景下如何将红色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思政课程相结合是亟待关注的问题。以红色文创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思政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多类型、多案例的剖析,总结出红色文创设计融入艺术设计思政课程的思路,即从教师队伍、教学过程、校内外合作及产品影响力等方面展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艺术设计 思政课程 红色文化 文创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媒时代本土党史文化资源融入上海高校美育课程思政地教改探索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鸣阳 周飞 《创意设计源》 2021年第3期4-9,共6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新的需要,高校美育课程作为审美教育培养中的重要部分,其课程思政地教改探索也愈发受到重视。以上海高校及本土的党史文化资源为对象,其路径为挖掘上海党史文化资源中的美育思...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新的需要,高校美育课程作为审美教育培养中的重要部分,其课程思政地教改探索也愈发受到重视。以上海高校及本土的党史文化资源为对象,其路径为挖掘上海党史文化资源中的美育思政元素、制定党史文化资源美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优化党史文化资源美育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并以上海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美术史课程为例,从课内、课外、以及课后的思政教学实践说明其优化过程,旨在研究智媒时代高校美育课程思政的教改实施路径与教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党史 美育 课程思政 上海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之交院画的风格之变:李唐之生平及其作品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鸣阳 《中国美术》 201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宋代画家李唐是宋代画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画院画家,他的绘画风格转变,也代表了从北宋末到南宋初山水画、人物画画风的集体转变。本文主要考察了关于李唐的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李唐何时南渡、何时复入画院、怎样复入画院及他的生卒年问... 宋代画家李唐是宋代画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画院画家,他的绘画风格转变,也代表了从北宋末到南宋初山水画、人物画画风的集体转变。本文主要考察了关于李唐的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李唐何时南渡、何时复入画院、怎样复入画院及他的生卒年问题;第二,李唐的传世作品的真伪、风格、分期及创作时间等。讨论李唐的生平及作品,可以为李唐相关的系列研究,及南宋四家的艺术成就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唐 宋代画家 南宋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