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DXRF中几何探测光路分析及其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谷珊 邓玉福 +2 位作者 黄丹 冯文献 于桂英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80-83,共4页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因其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分析过程简单等优势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医疗、考古等诸多领域。探测光路的最优化设计可以减小仪器散射本底,降低检出限,提高仪器的分辨率及探测效率,增强特征X射线的全能峰的峰背比,改善...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因其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分析过程简单等优势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医疗、考古等诸多领域。探测光路的最优化设计可以减小仪器散射本底,降低检出限,提高仪器的分辨率及探测效率,增强特征X射线的全能峰的峰背比,改善仪器的工作性能。应用自制的一款低检出限、高分辨率的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通过对纯元素Cu特征X射线探测完成了光谱仪几何光路最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管与样品的夹角、样品与探测器的夹角均为45°,X射线管到样品、样品到探测器的距离均为10mm时,特征X射线的峰背比最佳。同时将Al-Pb准直加装在光路中进行本底测量,散射本底以及仪器的检出限大大降低,提高了仪器的分辨率及探测效率,为痕量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提供了优化的光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XRF 探测光路 检出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MT及Topo Ⅱα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魏新亭 秦晋辉 +2 位作者 杜伟 冯文献 孙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MGMT及Topo Ⅱα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与肿瘤发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原发性胶质瘤多药耐药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及59例人脑胶质瘤标本MGMT和Topo Ⅱα表达。结果正常脑组织中MGMT和Topo Ⅱα均无表... 目的探讨MGMT及Topo Ⅱα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与肿瘤发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原发性胶质瘤多药耐药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及59例人脑胶质瘤标本MGMT和Topo Ⅱα表达。结果正常脑组织中MGMT和Topo Ⅱα均无表达。在胶质瘤组织中,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间MGMT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表达强度显著不同(P<0.05),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s=-0.431,P<0.05)。Topo Ⅱα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在不同病理分级肿瘤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表达强度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s=-0.449,P<0.05)。MGMT和Topo Ⅱα表达强度呈明显正相关(rs=0.449,P<0.05)。结论MGMT及Topo Ⅱα的表达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及其病理分级可能有一定关系,且共同形成肿瘤耐药。检测原发胶质瘤细胞中MGMT与Topo Ⅱα的表达,有利于指导临床更加合理地选择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MGMT TOPO Ⅱα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宁市地下水超采区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吉学 冯文献 +2 位作者 陈国浩 舒博宁 宋秀真 《地下水》 2006年第6期55-57,106,共4页
本文根据济宁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了划定,并对因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超采现状,提出了治理地下水超采的规划目标和调控方案。
关键词 地下水 超采区划定 环境地质 调控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宁水文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涛 汪中华 +4 位作者 李吉学 颜立 冯文献 汪国华 李金海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22,共10页
介绍了济宁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在统计了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济宁地区的降水、蒸发、径流、泥沙、水质等年内年际变化及地区分布规律,以及暴雨洪水特性对济宁市水文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降水 蒸发 径流 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接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黄一苇 张昊 +3 位作者 张永宁 于广周 冯文献 高立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的136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62例)和预后良好组(74例)。比较两组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分析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偏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结果术后1个月预后不良组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与预后情况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100.26μg·L^(-1))、sICAM-1(>45.20μg·L^(-1))、IL-6(>65.95 ng·L^(-1))水平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预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75,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71%、66.22%,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危险度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的2.373、2.148、1.820倍(P<0.05)。结论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参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病情进展过程,且在预测术后预后情况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预后 不规则趋化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节区EPVS对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近期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张贺川 周贺民 冯文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1期3892-3895,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BG)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人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01例AIS患...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BG)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人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01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MRI检查后,进行EPVS数量计分,按EPVS评分划分严重程度:0~1分为无或轻度组,2~4分为重度组。根据改良Rankin(mRS)评分量表进行预后评估。整理随访资料,统计90 d内101例患者近期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01例AIS患者经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90 d内,3例发生死亡;有67例患者的mRS评分为0~12分(转归良好组);31例患者的mRS评分为3~5分(转归不良组)。转归良好组年龄≥60岁、吸烟史、合并心房颤动、BG-EPVS评分重度、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者高于转归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饮酒、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G-EPVS评分为重度及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与年龄<60岁、BG-EPVS评分为无/轻度及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相比较,前者导致预后不良的风险分别高达1.919倍、1.5151倍及1.436倍(P<0.001)。结论BG-EPVS评分较高的AIS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近期预后不良风险相对更高;通过计算BG-EPVS评分,对临床评估AIS溶栓治疗近期预后并建立积极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基底节区 血管周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作用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冯文献 李力 +3 位作者 徐绪昌 刘继东 焦云琦 杨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2013-04—2016-09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共105个宽颈动脉瘤),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均35例),均实施颅内支架辅助栓塞治疗,A组采用LIVS... 目的分析不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2013-04—2016-09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共105个宽颈动脉瘤),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均35例),均实施颅内支架辅助栓塞治疗,A组采用LIVS/LVISjr支架,B组采用Solitare支架,C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比较3组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率、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结果,同时观察3组早期并发症,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价预后情况。结果3组支架置入成功率100%、94.29%、1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整体栓塞结果(致密栓塞60.00%、瘤颈残留31.43%、部分栓塞8.57%)较B、C组好(P<0.05);治疗后A组Rankin评分(1.10±0.22)分低于B、C组,A组BI指数(81.29±2.94)分较B、C组高(P均<0.05),B、C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B组22.86%、C组20.00%(P<0.05)。结论LIVS/LVISjr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较好,安全性明显高于Solitare与Enterprise支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支架 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眉弓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3
8
作者 冯文献 李力 +3 位作者 徐绪昌 刘继东 杨扬 焦云琦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7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探讨眉弓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全部成功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9.5%);术后1例大脑中动脉瘤... 目的探讨眉弓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全部成功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9.5%);术后1例大脑中动脉瘤有轻度偏瘫,1例前交通动脉瘤有单侧下肢轻度瘫痪,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眉弓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安全有效,创伤轻,可作为多数常见颅底前循环动脉瘤的理想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锁孔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上三角在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岩尖下区肿瘤中的意义
9
作者 冯文献 杨扬 王纵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 探讨咽鼓管上三角(SET)在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岩尖下区肿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13例岩尖下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连接骨性咽鼓管内侧与咽鼓管圆枕顶部的水平... 目的 探讨咽鼓管上三角(SET)在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岩尖下区肿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13例岩尖下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连接骨性咽鼓管内侧与咽鼓管圆枕顶部的水平线定义为SET,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和咽鼓管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分别定义为角α和角β。根据术前MRI增强影像评估肿瘤向两侧扩展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扩展。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脊索瘤8例,软骨肉瘤3例,脑膜瘤2例。肿瘤全切除6例(46.2%),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未发颈内动脉损伤。术后随访6-36个月,2例复发,再次手术,无死亡病例。定量测量13例26侧SET的面积在28.0-95.2 mm^(2),平均(65.6±22.2)mm^(2)。8侧重度扩展SET面积[(76.5±27.6)mm^(2)]较10侧中度扩展侧SET面积[(42.2±15.7)mm^(2)]和8侧轻度扩展SET面积[(40.5±10.7)mm^(2)]明显扩大(P<0.001),中度扩展和轻度扩展侧SET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10侧重度扩展中,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侧SET较部分切除侧明显增大(P<0.05);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侧角α[(0.40±0.05)°]明显大于部分切除侧[(0.15±0.03)°;P<0.01],而角β无明显差异[(0.25±0.04)°vs.(0.21±0.06)°;P>0.05]。角α与SET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580;P<0.001)。结论 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岩尖下区肿瘤是可行的,SET面积是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有效指标,特别肿瘤重度扩展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岩尖下区肿瘤 咽鼓管上三角 扩大经鼻蝶入路 神经内镜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绪昌 李力 +1 位作者 冯文献 万学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1期177-177,17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3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组(观察组)33例,常规手术组(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3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组(观察组)33例,常规手术组(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97%(32/33)和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流管腹腔端梗阻率和腹部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疗效显著,术后分流管梗阻及腹部感染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积水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腹腔镜 脑室腹腔分流术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在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昊 高立功 +2 位作者 谭文刚 冯文献 于广周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在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病人机械取栓术后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入院就诊的ALVOS病人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机械...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在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病人机械取栓术后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入院就诊的ALVOS病人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机械取栓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14 d,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及90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WBV)、全血高切黏度(HWBV)、纤维蛋白原(FIB)]、Hcy、Cys-C、MMP-9、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V(1.37±0.41,1.74±0.52)mPs/s、LWBV(3.68±1.05,4.33±1.17)mPs/s、HWBV(6.35±1.38,8.75±1.59)mPs/s、FIB(249.55±21.69,289.62±26.48)g/L、Hcy(11.36±2.68,17.59±3.24)μmol/L、Cys-C(0.81±0.21,1.26±0.29)mg/L、MMP-9(246.33±22.98,282.57±25.54)μg/L、hs-CRP(10.21±2.25,14.47±2.68)mmol/L、IL-6(8.45±2.78,13.61±3.37)ng/L、TNF-α(7.54±2.30,11.73±3.18)ng/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NHI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治疗后7 d、治疗后90 d,两组NHISS评分24 h(10.41±2.26,11.35±2.51)分、7 d(5.29±1.34,7.92±1.58)分和90 d(1.62±0.52,1.95±0.58)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7 d、治疗后90 d 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后90 d,两组Barthel指数(73.55±15.24,59.64±12.67)分和90 d(78.63±14.47,62.30±13.15)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内两组均未有死亡病例。结论ALVOS病人机械取栓术后应用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可能与尤瑞克林改善缺血脑组织血流量、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血栓切除术 颈内动脉 尤瑞克林 机械取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开展“禁实”工作
12
作者 冯文献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02年第5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墙体材料 空心砖 建筑市场 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夏桐 李力 +2 位作者 冯文献 王纵 万学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3期4259-4263,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 目的分析影响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疗效,通过χ^(2)检验、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24个月,179(81.36%)例疗效良好,41(18.64%)例疗效欠佳,35(15.9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手术疗效与患者年龄、动脉瘤最大直径及数量有关(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动脉瘤最大直径及手术方式有关(P<0.05)。结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手术疗效与患者年龄、动脉瘤最大直径及数量有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动脉瘤最大直径及手术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疗效 并发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ven EndoBridge瘤内扰流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倩倩 丁津一 +10 位作者 郜洁钰 张鸿运 李文 冯文献 陈丽薇 邵秋季 常凯涛 唐垚 贺迎坤 李立 李天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目的 初步探讨Woven EndoBridge(WEB)瘤内扰流装置(简称WEB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5-11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黄河三门峡医院应用WEB装置治... 目的 初步探讨Woven EndoBridge(WEB)瘤内扰流装置(简称WEB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5-11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黄河三门峡医院应用WEB装置治疗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0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为未破裂动脉瘤,2例为破裂动脉瘤.术前40例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均为0分.所有患者术后48 h内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评估有无新发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与颅内动脉瘤部位相关的新发症状性脑梗死;采用mRS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情况;术后30 d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0个动脉瘤共置入40个WEB装置,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35例(87.5%)患者的WEB装置术中一次性释放成功;5例(12.5%)WEB装置在术中经过回收、调整方向后二次释放成功.4例患者的动脉瘤采取WEB装置联合其他辅助治疗,其中联合支架辅助栓塞2例,联合弹簧圈辅助栓塞2例.术后48 h内头颅CT或MRI检查均未见新发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与颅内动脉瘤部位相关的新发症状性脑梗死;出院时mRS均为0分.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30 d的临床随访,除3例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期间出现皮肤黏膜淤血外,均无其他神经系统相关缺血性及出血性不良事件、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初步观察认为,WEB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短期随访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操作 治疗结果 多中心研究 瘤内扰流装置
原文传递
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对认知和应激的影响
15
作者 金俊 刘丹 +2 位作者 梁浩 徐金辉 冯文献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对认知和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收的64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的方式分为显微镜夹闭组(32例)和血管内微导管组(32例),显微镜夹闭组患者采用显... 目的探讨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对认知和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收的64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的方式分为显微镜夹闭组(32例)和血管内微导管组(32例),显微镜夹闭组患者采用显微镜夹闭术进行治疗,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采用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术。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变化,分析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显微镜夹闭组和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及简明精神状态评估(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和IgG等免疫功能指标和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变化。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显微镜夹闭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2.86±0.43)h、(16.59±2.79)d]高于血管内微导管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1.98±0.35)h、(10.47±2.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9、9.066,P<0.05)。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6.25%(2/32)]低于显微镜夹闭组[15.6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4,P<0.05)。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和IgG水平[(2.31±0.11)、(11.47±1.54)g/L]高于显微镜夹闭组术后1个月[(1.97±0.11)、(9.28±2.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0,4.683,P<0.05)。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TNF-α和MCP-1水平[(276.78±25.99)、(17.94±2.80)pg/ml]低于显微镜夹闭组术后1个月[(375.41±25.01)、(21.34±2.4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70,5.216,P<0.05)。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术后1个月MoCA和MMSE评分[(28.28±2.08)、(27.84±1.80)分]高于显微镜夹闭组术后1个月[(24.56±1.27)、(23.53±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7,5.223,P<0.05)。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术后1个月NIHSS评分[(9.46±1.16)分]高于显微镜夹闭组术后1个月[(7.66±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6,P<0.05)。结论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炎性反应,进而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夹闭术 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术 脑动脉瘤 认知 应激
原文传递
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
16
作者 李圆圆 李万春 +6 位作者 冯文献 李伟 康霞 李丹 赵凤华 李之恒 闫方方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6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 目的分析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且检测溶栓治疗前SAA与PCT水平。随访3个月,统计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分析SAA/PCT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究SAA/PCT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情况的价值。结果随访3个月内,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预后不良43例,占34.13%,纳入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83例,占65.87%,纳入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SAA、PCT、SAA/PCT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点二列相关性分析,SAA、PCT、SAA/PCT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SAA、PCT单独及SAA/PCT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价值(P<0.05),且SAA/PCT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SAA/PCT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临床可以将SAA/PCT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替普酶溶栓 淀粉样蛋白A 降钙素原 预后
原文传递
经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联合枕下减压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合并寰枢关节脱位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文献 李力 +3 位作者 徐绪昌 刘继东 杨扬 焦云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04-1407,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联合枕下减压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2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17例Arnold-Chiari畸形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均行经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枕下减压扩大硬脑膜修补+植骨...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联合枕下减压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2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17例Arnold-Chiari畸形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均行经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枕下减压扩大硬脑膜修补+植骨融合术治疗。男10例,女7例;年龄35~65岁,平均51.4岁。病程14个月~15年,平均7.4年。Arnold-Chiari畸形分型:Ⅰ型13例,Ⅱ型3例,Ⅲ~Ⅳ型1例。存在中上颈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12例,枕大孔综合征11例,小脑受压症状6例,脊髓空洞症10例。结果 1例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后出现脑脊液切口漏,腰大池引流7 d后切口愈合良好,脑脊液漏消失。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8.4个月。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6.12±1.11)分,较术前的(11.76±2.01)分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96,P=0.000);脊髓及延髓受压改善。X线片复查示,术后6个月内植骨均达融合。10例合并脊髓空洞者6个月复查MRI显示3例空洞消失,6例空洞变小,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联合枕下减压扩大硬脑膜修补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脱位 ARNOLD-CHIARI畸形 枕下减压 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
原文传递
血管内介入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文献 刘丹 +3 位作者 张昊 杨扬 李力 王纵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15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血管内介入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组与开颅组,每组34例。开颅组采用开颅夹闭术,介入... 目的观察比较血管内介入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组与开颅组,每组34例。开颅组采用开颅夹闭术,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影像学指标、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脑损伤指标、并发症。结果介入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颅组(P<0.05)。术后7 d,介入组动脉瘤瘤体高度和瘤颈长度之比(AR)、动脉瘤瘤体直径和载瘤动脉平均直径之比(SR)、入射角均低于开颅组(P均<0.05);术后7 d,介入组MCA血流速度、颅内压水平低于开颅组(P<0.05);术后3个月,介入组NIHSS评分低于开颅组,MMSE评分高于开颅组(P<0.05);术后24 h,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蛋白)均较术前增高,但介入组增高幅度低于开颅组(P<0.05);开颅组并发症发生率(17.65%,6/34)与介入组(2.94%,1/3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术比较,血管内介入术治疗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可减轻患者脑组织损伤,改善脑组织血流和颅内压,并可改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术 开颅夹闭术
原文传递
寰枢关节脱位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外科治疗
19
作者 冯文献 魏新亭 +1 位作者 孙科 保建基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7期74-75,共2页
目的评价寰枢关节脱位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我院神经外科2005年9月至2006年11月对18例寰枢关节脱位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行枕下减压扩大硬脑膜修补+枕颈Cervifix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前对患者综合... 目的评价寰枢关节脱位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我院神经外科2005年9月至2006年11月对18例寰枢关节脱位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行枕下减压扩大硬脑膜修补+枕颈Cervifix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前对患者综合评估,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临床效果。结果18例患者原有神经系统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内固定良好,植骨全部骨性融合。结论枕下减压扩大硬脑膜修补+枕颈Cervifix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治疗寰枢关节脱位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脱位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枕下减压 内固定 植骨融合
原文传递
把课堂还给学生,演绎课堂神话
20
作者 冯文献 《高考》 2020年第4期65-65,共1页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授哺式、填鸭式为主,教学的形式很是单一,教学的视野狭窄,课堂中传递的信息量少,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师生的关系沉闷,教学的环境杂乱。面对新世纪教育的挑战,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们应当把课堂学习的主动...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授哺式、填鸭式为主,教学的形式很是单一,教学的视野狭窄,课堂中传递的信息量少,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师生的关系沉闷,教学的环境杂乱。面对新世纪教育的挑战,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们应当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由平等、尊重信任、宽容仁爱这些人文的因素带入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让生命的活力焕发出来,实现课堂学习行为的转变,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变个人的学习为合作交流,促进教师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由过去课堂上的被动接受变为课堂上自主学习的主人。本文将从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必要性,怎样做到课堂还给学生,以及一些反思等这三个方面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学生主体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