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南山区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研究
1
作者 谭溪晗 冯文兰 +4 位作者 秦鱼生 陈琨 喻华 仙巍 蒲怡芸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86-2095,共10页
【目的】研究环境变量的筛选和土壤类型空间推理方法的选择,为有效提高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精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盐源县为研究区,将气候要素、地形数据和遥感影像作为推理制图的辅助因子,利用野外采样点数据和环境协变量因子,采... 【目的】研究环境变量的筛选和土壤类型空间推理方法的选择,为有效提高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精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盐源县为研究区,将气候要素、地形数据和遥感影像作为推理制图的辅助因子,利用野外采样点数据和环境协变量因子,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环境特征进行重要性排序,特征筛选和组合优选,通过对比决策树分类、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3种土壤分类方法的制图精度,探索基于土壤-环境关系理论提高具有立体气候特征的山区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精度的途径。【结果】(1)气候和地形特征在研究区土壤分类中起重要作用,采用单一气候因素作为土壤筛选分类的环境变量可获得土壤分类筛选精度为83.22%,依次增加地形和生物特征可分别使筛选精度提升至85.78%和89.43%;(2)与其他模型相比,随机森林模型制图效果更好,对比采样点数据的土壤分类总体精度为77.10%,Kappa系数为0.72;(3)气候因子以及地形因素对水热条件的影响是决定研究区土壤类型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年均气温、年积温、年降水量、相对湿度、高程、地形湿润度等环境特征因子与研究区主要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关系密切。【结论】在具有立体气候特征的山区,基于随机森林方法使用气候、地形和遥感数据进行数字土壤分类制图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土壤制图 气候要素 地形要素 土壤-环境关系 复杂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分析--以茂县为例 被引量:52
2
作者 冯文兰 周万村 +1 位作者 李爱农 张宝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1,共5页
将四川省茂县作为典型研究区,以其ETM影像及国家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经图像识别与实地验证获得乡村聚落的空间信息,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的空间聚集特征作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58.6%的乡村... 将四川省茂县作为典型研究区,以其ETM影像及国家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经图像识别与实地验证获得乡村聚落的空间信息,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的空间聚集特征作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58.6%的乡村聚落在局部空间上相对集中,其余的则弥散分布;大部分聚落(约78.2%)分布在海拔1500~2700 m的中高山处,海拔1200~2200 m干旱河谷区聚集的聚落约55.2%,80%以上聚落的坡度大于15°;大多数聚落的水源和交通状况良好,水系和道路缓冲区较小半径内的聚落多沿道路聚集,而较远的则多沿水系聚集。分析还发现,少数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不宜于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也不利于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此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后探寻适当的对策对其进行重建或迁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聚集 GIS 茂县 岷江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S模型和PLUS模型在年楚河流域土地利用模拟中的应用与对比
3
作者 谭溪晗 冯文兰 +2 位作者 徐维新 李林 牛晓俊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3期34-45,共12页
为准确进行西藏年楚河流域未来土地利用模拟,对比分析了FLUS模型(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和PLUS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在该流域LUCC(土地利用(Land use)/土地覆盖变化(Land cover change))模拟... 为准确进行西藏年楚河流域未来土地利用模拟,对比分析了FLUS模型(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和PLUS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在该流域LUCC(土地利用(Land use)/土地覆盖变化(Land cover change))模拟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2030年的土地利用模拟应用。结果表明:(1)采用本地化参数的FLUS模型获得的模拟结果与真实数据的Kappa系数(0.6350)、FOM系数(0.0800)以及模拟图像的总体精度(0.8240)均优于PLUS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FLUS模型在研究区具有更好的适用性;(2)依据过去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模型的领域权重和转移矩阵参数进行本地化处理,可提高模拟结果与真实数据的Kappa系数,有助于增强模型在区域的适用性;(3)基于FLUS模型的2030年年楚河流域土地利用模拟结果显示,该区域草地、湿地与水体面积将继续减少,耕地、城市、未利用土地、积雪与冰川将增加,林地变化不大,其中,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由草地变为未利用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模拟 FLUS模型 PLUS模型 邻域权重 年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3年若尔盖地区植被退化的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冯文兰 钟昊哲 +1 位作者 王永前 龚雪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9-245,共7页
为了解若尔盖地区生态变化的过程,利用2001—2013年的MODIS-NDVI数据,以植被覆盖度为指标监测若尔盖地区植被退化过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景观指数分析了植被退化格局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研究区植被退化以2008年为节点分为... 为了解若尔盖地区生态变化的过程,利用2001—2013年的MODIS-NDVI数据,以植被覆盖度为指标监测若尔盖地区植被退化过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景观指数分析了植被退化格局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研究区植被退化以2008年为节点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退化范围逐年扩大,第2阶段局部地区退化得到控制但整体退化加重;PD,AI和FRAC_AM指数揭示了研究区植被退化格局破碎度增大的过程,第1阶段较低退化程度的斑块密度不断增大,第2阶段较重退化程度的斑块持续侵入并相连成片。虽然该区生态环境治理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生态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遏制,且植被退化主要发生在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退化 格局指数 MODIS-NDVI 若尔盖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强模型的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定量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冯文兰 王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5,共5页
成都市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区域发展模式发生调整,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的合理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定量的分析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有助于寻求区域内集约发展最合理的模式... 成都市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区域发展模式发生调整,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的合理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定量的分析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有助于寻求区域内集约发展最合理的模式以及为制定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在GIS空间分析功能的支持下采用成本加权距离改进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场强模型,对成都区(市)县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直观地反映出各城镇强影响区在市区附近呈团状紧凑、在外围呈点状分散的空间特征,成都市区对其临近的周边行政区的影响显著,但是在西部的区县触及范围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场强模型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的成都市县域城镇影响腹地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冯文兰 牛晓俊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7,共6页
采用修正的场强模型计算了四川省成都市2000、2005和2010年县域城镇影响力,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县域城镇影响力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成都市县域城镇辐射强度格局为典型的圈层结构,各县域城镇影响范围亦呈圈层分异。受城市规... 采用修正的场强模型计算了四川省成都市2000、2005和2010年县域城镇影响力,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县域城镇影响力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成都市县域城镇辐射强度格局为典型的圈层结构,各县域城镇影响范围亦呈圈层分异。受城市规划和有关政策的影响,中心城区对位于规划发展区位的县域城镇的经济影响已开始由吸收向辐射转变,西部远郊圈层各县域城镇与中心城区争夺腹地的能力逐渐增强,市域范围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征已初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影响力 城镇影响腹地 场强模型 动态分析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和NOAA数据尺度转换的若尔盖植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冯文兰 郑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7-303,共7页
为获得若尔盖地区较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植被指数,采用重采样技术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实现了GIMMS NDVI和MODIS NDVI的空间尺度转换和时间尺度外推。结果表明:(1)不同重采样方法对MODIS NDVI数据的影响与空间尺度有关,对GIMMS NDVI数据的影... 为获得若尔盖地区较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植被指数,采用重采样技术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实现了GIMMS NDVI和MODIS NDVI的空间尺度转换和时间尺度外推。结果表明:(1)不同重采样方法对MODIS NDVI数据的影响与空间尺度有关,对GIMMS NDVI数据的影响则与空间尺度关系不大;(2)空间分辨率2.5km,对不同植被类型可建立GIMMS NDVI和MODIS NDVI数据的一元线性转换关系,利用GIMMS NDVI拟合的结果与MODIS数据的差值统计符合正态分布;(3)1982—2013年,以1998年为节点若尔盖地区的植被先退化后逐渐恢复,尽管近几年植被指数平均水平高于研究初期,但局部地区的植被退化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MMS NDVI MODIS NDVI 重采样 一元线性回归 若尔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的空间特征与演变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冯文兰 牛晓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6-583,共8页
定量分析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成都市各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计算了建设用地的空间自相关指数,采用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建设用地... 定量分析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成都市各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计算了建设用地的空间自相关指数,采用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建设用地空间特征的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成都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特征,建设用地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中心圈层<近郊圈层<远郊圈层,揭示了建设用地蔓延式发展的特点.研究区各县域单元的综合实力与建设用地的空间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设用地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各县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区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展 空间分异 演变 驱动力 快速城市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IO理念下测绘专业自然地理教学模式的改革
9
作者 冯文兰 王永前 +1 位作者 陈军 王增武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2期33-36,共4页
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测绘专业的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建立"从提出问题到分析原因,再到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的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学思路与模式。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为一些新开设测绘... 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测绘专业的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建立"从提出问题到分析原因,再到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的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学思路与模式。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为一些新开设测绘专业的工科院校的专业教学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专业 CDIO理念 自然地理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2000-2010年土壤侵蚀时空格局动态变化 被引量:36
10
作者 姜琳 边金虎 +4 位作者 李爱农 雷光斌 南希 冯文兰 李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5,35,共9页
基于RS和GIS技术,采用RUSLE模型的月模式,计算岷江上游2000,2005,2010年的土壤侵蚀量,对其时空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从坡度、土地利用类型、高程3个方面系统分析土壤侵蚀现状。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土壤侵蚀与地形因子和土... 基于RS和GIS技术,采用RUSLE模型的月模式,计算岷江上游2000,2005,2010年的土壤侵蚀量,对其时空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从坡度、土地利用类型、高程3个方面系统分析土壤侵蚀现状。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土壤侵蚀与地形因子和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对于岷江上游而言,海拔2000m以下和4000~5000m且坡度在25°~45°区域内的稀疏植被、裸土、草原以及旱地是土壤侵蚀的重点防治区。(2)岷江上游2000,2005,2010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2275.38,2664.73,3309.26t/(km2·a),土壤侵蚀呈现加剧的趋势。(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使得2005年比2000年的土壤侵蚀量减少9.27×10^4t,汶川地震使得2010年比2005年的土壤侵蚀量增加了33.4×10^4t,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改善水土保持功能上取到了很大的成效,汶川地震加剧了土壤侵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 岷江上游 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范围的界定及其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杰 冯文兰 +3 位作者 王凤杰 袁典 龚雪梅 黄宇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1-548,共8页
基于1961-2014年岷江上游及其周边地区20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近50 a的气候突变,结合DEM、土壤、水系、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了干旱河谷典型特征的诊断指标体系,准确地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 基于1961-2014年岷江上游及其周边地区20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近50 a的气候突变,结合DEM、土壤、水系、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了干旱河谷典型特征的诊断指标体系,准确地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并分析了其气候突变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候突变的时间节点为1981年,当前气候条件(1982-2014年)下,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总长度约为151.63 km,面积约705.62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94%),主要分布于松潘镇江关以下,经茂县凤仪镇至汶川县绵褫间的岷江干流,以及黑水河谷和杂谷脑河谷等岷江支流的两侧。(2)当前气候条件下干旱河谷较气候突变前(1961-1980年)覆盖河道两岸更宽的范围且向北延伸,长度增加20.87 km,面积增加81.61 km^2;(3)气候变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引起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空间界定 范围变化 气候突变 岷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柏松 景连东 +1 位作者 李晖 冯文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65-1670,共6页
生态红线是2011年首次被提出的全新概念,如何科学划定区域生态红线是一个亟待探讨解决的新课题。该研究以四川省为调查对象,采用多源遥感数据、气象站点数据以及太阳辐射站点等数据,综合运用GIS技术、区域水量平衡法等研究手段,从水源... 生态红线是2011年首次被提出的全新概念,如何科学划定区域生态红线是一个亟待探讨解决的新课题。该研究以四川省为调查对象,采用多源遥感数据、气象站点数据以及太阳辐射站点等数据,综合运用GIS技术、区域水量平衡法等研究手段,从水源涵养功能价值的角度探讨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法。结果表明:四川省水源涵养量在5.38~1 187.29 mm之间,各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四川盆地水源涵养量最高,平均达200 mm以上;川西南山区和四川盆周山区次之,其值在100~200 mm之间;川西北高山高原地区最低,水源涵养量普遍低于100 mm。根据四川省各地水源涵养功能价值差异,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生态功能区,即一般重要、轻度重要、中度重要、高度重要和极重要功能区。其中,一般重要和轻度重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量低于150 mm,生态价值不高,面积总和298 911 km^2,占四川省总面积61.63%;中度重要功能区面积95 992 km^2,占四川省总面积19.79%,该功能区水源涵养量为150~200 mm,生态价值一般;高度重要和极重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量高于200 mm,生态价值较高,面积总计90 107 km^2,占四川省总面积18.57%。四川生态红线区水源涵养量达250 mm以上,总面积6 715 km^2,占四川国土总面积1.38%,集中分布于四川盆地的雅安市东部、眉山市西南部和乐山市西北部地区。实地调查显示,该研究划定的生态红线区内不仅水源涵养量丰富,而且水源保护区和水源补给区分布众多,属四川水源涵养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该研究提出的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划定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其他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水源涵养 GIS 四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MM 3B43数据的川西高原月降水量空间降尺度模拟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郑杰 闾利 +1 位作者 冯文兰 涂坤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5-254,共10页
利用2001-2013年TRMM 3B43、MODIS-NDVI、DEM、气象观测等数据,在分析植被对降水响应滞后性的基础上,构建了TRMM 3B43数据中月降水量与经纬度、海拔、坡向和NDVI因子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式,作为川西高原月降水量资料的降尺度计算模型,... 利用2001-2013年TRMM 3B43、MODIS-NDVI、DEM、气象观测等数据,在分析植被对降水响应滞后性的基础上,构建了TRMM 3B43数据中月降水量与经纬度、海拔、坡向和NDVI因子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式,作为川西高原月降水量资料的降尺度计算模型,采用"回归方程+残差"的插值方法获取研究区2001-2013年1km空间分辨率的月降水量空间数据,并利用区内16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误差检验。结果表明:(1)各气象观测站点基于TRMM 3B43资料的降尺度模拟降水量的数据均具有很高的精度,其中,精度最高的稻城站模拟结果与站点观测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839,精度最低的小金站相关系数亦高达0.8781;(2)在月、年尺度上,降尺度模拟降水量的数据亦具有很高的精度,其中,5-10月的精度明显高于其它月份,湿润年份精度总体高于干旱年份;(3)降尺度模拟降水量与站点实测降水量整体上相关系数为0.9499,偏差为0.0866,两者吻合度较高,但降尺度模拟降水量值略偏高;(4)降尺度在月尺度上能基本保证TRMM 3B43原始数据的精度,而在年尺度上能有效提高原始数据的精度,加之对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可为获得更加全面、精细的降水分布数据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3B43数据 降水数据 空间降尺度 滞后性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柏松 景连东 +1 位作者 冯文兰 牛晓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9-705,共7页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重要的环保战略之一,如何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仍是一个新的课题,特别是在省域尺度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理划定生态红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角...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重要的环保战略之一,如何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仍是一个新的课题,特别是在省域尺度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理划定生态红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角度,利用四川省全域多源遥感数据、气象站点数据及太阳辐射站点等数据,运用GIS技术、RUSLE模型和土壤保持功能分级评价方法,对四川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进行划定。结果表明,四川生态红线区内水土保持量在35000t·km^(-2)·a^(-1)以上,红线区总面积64 938km^2,占四川国土总面积13.61%。四川生态红线区的分布较集中,主要分布于川西南山区和四川盆周山地区,尤以地处川西南山区的雅安和乐山两地分布最集中。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区与植被覆盖度高的常绿阔叶林区分布范围基本一致。该研究所采用的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划定方法合理可行,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其他省份生态红线的划定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水土保持 RUSLE模型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光合有效辐射的遥感估算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牛晓俊 冯文兰 +2 位作者 王永前 黄宇倩 曾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9-1038,共10页
光合有效辐射(PAR)在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中都是重要的输入参数,直接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估算光合有效辐射有利于在空间上强化空间信息的连续性与差异性。针对复杂地形条件下遥感估算模型参数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遥感获取的瞬时PAR难以... 光合有效辐射(PAR)在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中都是重要的输入参数,直接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估算光合有效辐射有利于在空间上强化空间信息的连续性与差异性。针对复杂地形条件下遥感估算模型参数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遥感获取的瞬时PAR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问题,本研究在岷江上游地区开展了复杂地形下光合有效辐射的遥感估算研究。利用MODIS标准大气产品,采用简化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综合考虑复杂地形下太阳辐射入射角的变化以及地形遮蔽和邻近地形辐射增强的作用,完成了对瞬时PAR估算结果的地形校正,并通过线性插值方法得到了PAR日总量数据。将估算得到的岷江上游2013年22个晴空天气下的PAR与中国科学院茂县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同期实测数据的对比显示,瞬时光合有效辐射平均估算误差为7.26%,日总量数据的平均估算误差也为7.26%。结果表明,该模型反演估算瞬时光合有效辐射和时间尺度上推至PAR日总量都能够较好的适用岷江上游的复杂地形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瞬时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 MODIS大气产品 地形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植被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郑杰 冯文兰 +1 位作者 牛晓俊 何炳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99-104,349-350,共6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植被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利用MODIS NDVI数据按不同植被类型对GIMMS NDVI数据进行模拟拓展,并采用变异系数、趋势分析和偏相关等方法进... [目的]分析四川省植被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利用MODIS NDVI数据按不同植被类型对GIMMS NDVI数据进行模拟拓展,并采用变异系数、趋势分析和偏相关等方法进行变化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近30a四川省植被NDVI以基本无变化和减小为主,减小的区域主要位于盆周山地、川东北的中海拔山地和川西北高原湿地,增长变化的区域较小,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和川西高原西部;(2)植被受气温影响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以灌丛和高山植被覆盖为主的甘孜西南部、西北部以及四川盆地的西南部,以针叶林和水稻种植为主的成都平原、四川盆地中部以及川东北的广元则对降水更敏感。[结论]过去32a间四川省年最大NDVI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植被NDVI的变化与降水和气温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气温和降水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象因子 相关性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胆囊造影CT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乙凯 杨燕 +2 位作者 刘杏元 黄其鎏 冯文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碘番酸胆囊造影CT(简称OCCT)对良恶性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分析3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隆起性病变(胆固醇息肉28例,腺瘤样息肉3例,乳头状瘤1例,腔内型胆囊癌5例和腺瘤恶变1例)的... 目的:探讨口服碘番酸胆囊造影CT(简称OCCT)对良恶性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分析3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隆起性病变(胆固醇息肉28例,腺瘤样息肉3例,乳头状瘤1例,腔内型胆囊癌5例和腺瘤恶变1例)的OCCT表现。结果:胆固醇息肉表现为胆囊内多发或单发性颗粒状充盈缺损,直径均≤0.5cm;腺瘤样息肉和乳头状腺瘤均呈单发结节,直径为0.55~0.8cm;腺瘤恶变和腔内型胆囊癌均为体积较大的结节,直径≥1.2cm。结论:OCCT是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病变大小是鉴别良恶性胆囊隆起性病变的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隆起性病变 胆囊肿瘤 CT 胆囊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相遥感影像提取湖泊边界信息的融合算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锦刚 李爱农 +3 位作者 邓伟 宋孟强 冯文兰 李晓铃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4-271,共8页
为了有效改善遥感影像提取湖泊边界信息的可靠性和精度,减少人为误差,提出了一种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提取边界信息的加权平均融合算法以及误差的域法修正处理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融合各时相影像信息,提高湖泊边界信息提取的可靠性... 为了有效改善遥感影像提取湖泊边界信息的可靠性和精度,减少人为误差,提出了一种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提取边界信息的加权平均融合算法以及误差的域法修正处理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融合各时相影像信息,提高湖泊边界信息提取的可靠性,并且对融合时相变化较大的湖泊边界都有一定的普适性.通过融合算法提取的呼伦湖面积为1928.35km2,修正后的面积为1929.85km2.通过利用地统计学理论对算法的验证及误差分析,得出相对误差空间变异拟合模型的块金方差与基台值之比都小于25%,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修正后的数据空间相关性要优于融合数据,空间变程也得到了有效地降低,显示修正后的数据对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的拟合程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边界 多时相遥感影像 数据融合 误差修正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A/MERSI与MODIS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反演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琳 冯文兰 +2 位作者 刘志红 李刚 郭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1-234,241,321,共6页
为了探讨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MODIS数据以及我国的FY-3A/MERSI数据对同一地区同一时刻的旱情所得的温度植被指数的差异以及可比性,选择我国四川省旱灾频发的攀西地区为研究区,分别反演MODIS-TVDI和MERSI-TVDI,并探讨两者监测结果的特点... 为了探讨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MODIS数据以及我国的FY-3A/MERSI数据对同一地区同一时刻的旱情所得的温度植被指数的差异以及可比性,选择我国四川省旱灾频发的攀西地区为研究区,分别反演MODIS-TVDI和MERSI-TVDI,并探讨两者监测结果的特点以及可比性。结果发现:(1)MERSI数据的干湿边线性拟合系数要高于MODIS数据。(2)MODIS-TVDI与MERSI-TVDI的差值变化范围在-0.12到0.23,差值均值为0.11,MODIS数据的监测结果比MERSI数据的监测结果略大。(3)MODIS-TVDI与MERSI-TVDI在各类地物的反演结果上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林地R2最高为0.944。(4)MODIS-TVDI、MERSI-TVDI与当前月份降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其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91,两者干旱监测结果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A/MERSI MODIS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攀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元可拓模型在雁江区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雅君 冯文兰 +2 位作者 秦鱼生 张正健 余春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469-13472,13480,共5页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物元可拓模型对四川省雁江区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钾5项作为土壤养分的评价指标。应用物元可拓理论构建区域土壤养分评价模型,对雁江区土壤养分进行评价,...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物元可拓模型对四川省雁江区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钾5项作为土壤养分的评价指标。应用物元可拓理论构建区域土壤养分评价模型,对雁江区土壤养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物元模型可以消除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精度,是进行土壤养分评价的理想方法。以此方法进行土壤养分的等级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可宏观上把握一定范围内土壤肥力水平的施肥原则,为实现增产、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江区 物元可拓 土壤养分评价 GIS KRIGING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