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管相关蛋白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冯思坛 施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8-881,共4页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及微管辅助蛋白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在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肿瘤的发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大多数肿瘤细胞中某些微管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引起微管动态系统的失衡,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因而...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及微管辅助蛋白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在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肿瘤的发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大多数肿瘤细胞中某些微管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引起微管动态系统的失衡,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因而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文中就微管相关蛋白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 肿瘤 微管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在不同迁移特性骨肉瘤亚克隆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
作者 冯思坛 施鑫 +2 位作者 任可 吴苏稼 舒玉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迁移特性骨肉瘤亚克隆细胞系粘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不同迁移能力的骨肉瘤细胞143B亚克隆细胞系A1、A2、A3、A4、A5,运用Western blottting技术检测不同亚克隆细胞... 目的探讨不同迁移特性骨肉瘤亚克隆细胞系粘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不同迁移能力的骨肉瘤细胞143B亚克隆细胞系A1、A2、A3、A4、A5,运用Western blottting技术检测不同亚克隆细胞系FAK的表达。小干扰RNA(siRNA)序列研究FAK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作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比较形成板状伪足细胞数的比例。结果骨肉瘤细胞143B亚克隆细胞系A2、A3的迁移能力较A1、A4和A5强(P<0.05),其细胞中FAK表达也明显增高。外源转入FAK siRNA后,骨肉瘤亚克隆细胞系A3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形成板状伪足细胞数的比例由33.3%降至12.8%(P<0.05),但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结论迁移能力较强的骨肉瘤细胞143B亚克隆细胞系中FAK呈高表达,FAK可能通过影响板状伪足的形成从而增强骨肉瘤细胞的迁移能力,但是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亚克隆细胞系 FAK 增殖 迁移 板状伪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骨移植治疗纤维结构不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舒玉炳 冯思坛 +2 位作者 周光新 施鑫 吴苏稼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对异体骨移植内固定术治疗纤维结构不良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异体骨移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2例纤维结构不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平均27.1(8~70)岁;单发46例,多发6例;股... 目的对异体骨移植内固定术治疗纤维结构不良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异体骨移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2例纤维结构不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平均27.1(8~70)岁;单发46例,多发6例;股骨24例(股骨近端18例),胫骨16例,肱骨8例,其他部位4例。临床表现:疼痛34例,病理性骨折8例,畸形5例,肿块2例,其他3例。平均病程2.8年(2个月~11年)。采用病灶彻底刮除、同种异体骨植骨及内固定术,对伴有畸形者同时予以截骨矫形。结果 42例患者平均随访2.4年(6个月~9年)。3例患者出现植骨吸收,其中1例截骨矫形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结论彻底病灶刮除、同种异体植骨及有效的内固定是治疗纤维结构不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结构不良 同种异体骨移植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型左指浅屈肌腱痛风石致手指屈曲挛缩畸形1例
4
作者 文立春 冯思坛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2期56-57,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痛风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其发生的部位也逐渐多样化。痛风石常见于四肢关节,出现于颜面及脊柱、椎管等部位的痛风石近年来也逐渐有不少个案报道[3-4],而发生于左指浅屈肌腱痛风石致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痛风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其发生的部位也逐渐多样化。痛风石常见于四肢关节,出现于颜面及脊柱、椎管等部位的痛风石近年来也逐渐有不少个案报道[3-4],而发生于左指浅屈肌腱痛风石致手指屈曲挛缩畸形的病例尚未有相关临床报道,易误诊为滑膜软骨瘤、滑膜肉瘤等疾病。本院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石 指浅屈肌腱 挛缩畸形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耗尽培养上清液对小鼠在体肠管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学娅 于增国 +5 位作者 伦永志 高卫 李然 冯思坛 黄剑良 占小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35-237,243,共4页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LA14菌株耗尽培养上清液(spent culture supernatant,SCS)对小鼠在体肠管运动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SCS、活菌菌液、SCS+活菌菌液25ml/(kg.次)、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0 mg/(kg.次)...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LA14菌株耗尽培养上清液(spent culture supernatant,SCS)对小鼠在体肠管运动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SCS、活菌菌液、SCS+活菌菌液25ml/(kg.次)、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0 mg/(kg.次)和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2次,连续3 d。末次给药后1 h,各组灌胃给予印度墨汁0.2 ml/只,20 min后处死,测定小肠全长及墨汁在小肠内推进距离,计算墨汁推进率和抑制率。另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SCS、活菌菌液、SCS+活菌菌液25 ml/(kg.次)、思密达散剂1.5 g/(kg.次)或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2次,连续3 d。末次给药后1 h,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2 mg/kg,10 min后各组灌胃给予印度墨汁0.2 ml/只,10 min后处死,同上述方法进行测定与计算。结果在SCS组、SCS+活菌组及阿托品组,正常小鼠的墨汁推进率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给予新斯的明造模后,小鼠的肠蠕动亢进,墨汁推进率明显升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给予SCS、活菌、SCS+活菌以及思密达后,由新斯的明所造成的小鼠小肠运动亢进受到明显抑制,小鼠墨汁推进率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嗜酸乳杆菌SCS能显著抑制正常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同时SCS及活菌能明显拮抗新斯的明所致的小鼠小肠运动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耗尽培养上清液 小肠推进运动 小鼠
原文传递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1对骨肉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6
作者 莫坚 朱江龙 +4 位作者 丰哲 李书振 韩杰 苏波 冯思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195-3197,3200,共4页
目的观察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1(STK3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取15例骨肉瘤组织标本及瘤旁正常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中STK3... 目的观察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1(STK3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取15例骨肉瘤组织标本及瘤旁正常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中STK31的表达;构建STK31敲除质粒pGenesil-STK31-shRNA,以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为靶细胞转染pGenesil-STK31-shRNA或对照质粒pGenesil-1,通过CCK8细胞活性实验,检测STK31对MG6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answell实验观察STK31对骨肉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组织中STK31表达明显高于瘤旁正常组织;实时定量PCR检测骨肉瘤STK31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瘤旁正常组织[(3.65±0.83)vs.(1.05±0.14),P<0.05];Western blot显示肿瘤组织中STK3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瘤旁正常组织(P<0.05);CCK8细胞活性实验显示敲除STK31后MG63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36h后与对照组相比[(1.71±0.17)vs.(1.39±0.11),P<0.05],72h后与对照组相比[(2.15±0.21)vs.(1.54±0.1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nswell实验显示转染pGenesil-STK31-shRNA后,MG63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13±4)个vs.(55±8)个,P<0.05]。结论 STK31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升高,具有增加骨肉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1 骨肉瘤 MG63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期辩证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回顾性研究
7
作者 丰哲 车宇 +2 位作者 冯思坛 谢冲冲 陈国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253-255,共3页
基于回顾性研究,探究二期辩证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9月-2019年12月我院骨科住院收治的49例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患者,基础西医治疗包括降糖、胰岛素外敷换药、清创、抗感染、降血脂、抗凝、扩管、对症支... 基于回顾性研究,探究二期辩证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9月-2019年12月我院骨科住院收治的49例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患者,基础西医治疗包括降糖、胰岛素外敷换药、清创、抗感染、降血脂、抗凝、扩管、对症支持及改善循环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期辩证疗法,2周为1个疗程。比较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8周的创面愈合情况评分、糖尿病足症状量表评分及愈合时间等,总结治疗过程中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再截肢情况。结果:①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相关评分指标均比之前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之治疗周期的延长,患者的间歇性跛行、疼痛感、麻木感、冷沉重感、症状总积分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治疗后症状疗效评分和创面疗效评分,总有效率均为94.00%。②清创时清除坏死趾体,没有一例出现再截肢。③急性发作期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慢性缓解期基本没有使用抗生素。结论:基于二期辩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创面愈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下肢血液循环,没有出现再截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糖尿病足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期辨证 糖尿病足 中西医结合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dheim-Chester病一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2
8
作者 舒玉炳 施鑫 +1 位作者 冯思坛 周光新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51-553,共3页
Erdheim-Chester疖i(Erdheim—Chesterdisease,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罕见的非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以泡沫样细胞侵犯组织形成脂质肉芽肿为主要特点。常侵犯骨骼,也可累及骨骼外组织。现今世界范围内约有440多例报告。因ECD发病率低... Erdheim-Chester疖i(Erdheim—Chesterdisease,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罕见的非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以泡沫样细胞侵犯组织形成脂质肉芽肿为主要特点。常侵犯骨骼,也可累及骨骼外组织。现今世界范围内约有440多例报告。因ECD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诊治困难,易被误诊。为提高对该疾病的了解和认识,现就我院1例ECD进行报告和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回顾 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 病因不明 组织形成 世界范围 临床表现 ECD 肉芽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