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内孤立波影响海域悬浮颗粒物特征变化研究
1
作者 王宏威 乔玥 +7 位作者 冯学志 朱超祁 陈天 胡聪 孙中强 孙均凯 单红仙 贾永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9,共16页
悬浮颗粒物在“源-汇”沉积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南海常见的动力现象—内孤立波,则被证实是影响悬浮颗粒物分布和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该项研究于2022年9月在吕宋海峡至东沙群岛海域开展,采用LISST-deep与CTD设备进行同步观测,以研... 悬浮颗粒物在“源-汇”沉积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南海常见的动力现象—内孤立波,则被证实是影响悬浮颗粒物分布和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该项研究于2022年9月在吕宋海峡至东沙群岛海域开展,采用LISST-deep与CTD设备进行同步观测,以研究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及体积浓度分布。通过调查期内的卫星遥感数据,划定了内孤立波的影响范围,并结合海床基观测内孤立波影响悬浮颗粒物分布过程,从动力学的角度揭示了内孤立波对悬浮颗粒物在输运过程中特征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内孤立波的振幅深度区间(6~79 m)内,以较小粒径的悬浮颗粒物(15~25μm)分布为主,且越接近内孤立波的波谷深度,出现较小粒径悬浮颗粒物的频率越高。(2)悬浮颗粒物分布由内孤立波波峰线中心区域扩散到两侧,在中心为体积浓度低值区(≤91μL/L),而波峰线两侧区域与内孤立波传播路径远端区域为体积浓度高值区(≥500μL/L)。此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内孤立波通过改造作用使聚集状态的悬浮颗粒物被分解为粒径较小、组成单一的颗粒,通过控制作用改变悬浮颗粒物在波峰线不同位置、传播路径和振幅深度上的体积浓度分布,为理解南海源-汇沉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悬浮颗粒物 粒径分布 颗粒特征 改造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186例CT表现与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谭悠 王忠 +2 位作者 刘玲 任志 冯学志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12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CT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近3年间收治的脑出血186例,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临床治疗措施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底节出血127例(68.3%),小脑出血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CT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近3年间收治的脑出血186例,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临床治疗措施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底节出血127例(68.3%),小脑出血28例(15.1%),脑叶出血20例(10.7%),脑干出血11例(5.9%);血肿大于30ml有68例(36.6%),其中38例手术治疗,其余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论 CT检查能全面显示脑出血的具体征象,对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CT表现 治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梗阻CT影像分析与临床应用
3
作者 谭悠 冯学志 +1 位作者 王忠 刘玲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0期45-46,共2页
目的通过对肠梗阻的CT影像分析,了解其CT影像学特征,评价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6月四川省蓬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经CT诊断的肠梗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CT检查均有肠管扩张,... 目的通过对肠梗阻的CT影像分析,了解其CT影像学特征,评价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6月四川省蓬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经CT诊断的肠梗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CT检查均有肠管扩张,肠腔出现气液平影像,肠壁变薄,梗阻近端肠管积气扩张直径大于5cm,远端肠管萎陷小于5cm,远近端肠管直径有显著差异。结论 CT检查中,肠梗阻的影像学特征较为典型,能清楚显示梗阻是否存在、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变作用后裂隙类岩石单轴强度和裂纹扩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秦楠 张作良 +3 位作者 冯学志 刘亚琦 崔立桩 王永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4-249,共6页
岩体在工程中受到外部载荷的长期作用,时间效应突出,且本身含有的不规则裂隙和孔隙,使得岩体强度和流变性更为复杂。为了研究裂隙类岩石蠕变作用对试件强度、破坏形式和裂纹扩展规律的影响,笔者预制单裂隙类岩石试件,第1组保证在同一应... 岩体在工程中受到外部载荷的长期作用,时间效应突出,且本身含有的不规则裂隙和孔隙,使得岩体强度和流变性更为复杂。为了研究裂隙类岩石蠕变作用对试件强度、破坏形式和裂纹扩展规律的影响,笔者预制单裂隙类岩石试件,第1组保证在同一应力水平和时间下,先进行单轴蠕变试验,再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第2组直接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发现:对单裂隙类岩石作用低应力蠕变,裂隙角度减小,蠕变效应对单轴压缩强度的影响变小。裂隙角度由90°变至75°过程中,蠕变效应强化作用减弱;45°时,蠕变效应起劣化作用;30°变至0°,劣化效应不明显。蠕变预处理试件与直接单轴压缩试件相比缺少明显的压密阶段,裂隙角度较小时,峰值应力区域变大。蠕变作用后试件弹性模量比直接压缩试件大,但随裂隙角度增大,弹性模量变小。蠕变作用对单轴压缩裂纹破坏机制和扩展规律的影响与裂隙角度有关,角度小时区别明显。先蠕变后压缩次生裂纹从原生裂纹尖端周围发起,裂纹短密集,而直接压缩次生裂纹稀疏向两端延伸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类岩石 蠕变作用 单轴抗压强度 失效形式 次生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学-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三轴蠕变及细观损伤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冯学志 秦楠 +2 位作者 崔立桩 葛强 王永岩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83-1391,共9页
为了研究化学溶液侵蚀和冻融循环耦合下西南地区砂岩的蠕变特性,研究了不同化学溶液浸泡的黄砂岩试样经0次、15次、30次、45次和60次冻融循环后的三轴蠕变性质,结合SEM和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了劣化细观特征。结果表明:同一化学溶液侵蚀下... 为了研究化学溶液侵蚀和冻融循环耦合下西南地区砂岩的蠕变特性,研究了不同化学溶液浸泡的黄砂岩试样经0次、15次、30次、45次和60次冻融循环后的三轴蠕变性质,结合SEM和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了劣化细观特征。结果表明:同一化学溶液侵蚀下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岩样的瞬时应变和稳态蠕变率呈指数形式增大,长期强度逐渐降低;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H_(2)SO_(4)溶液对岩样的损伤程度最大,NaOH溶液次之,NaCl溶液最小;在冻融循环60次之后,岩样的长期强度总体降幅为9.47%;NaCl与H_(2)SO_(4)侵蚀效果比较,岩样的长期强度总体降幅为4.33%;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不同化学溶液侵蚀下岩样孔隙度PPH=4>PPH=10>PPH=7,且岩样损伤是由表及里,由两端向中部发展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多场耦合作用下岩石工程长期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溶液 冻融循环 三轴蠕变 稳态蠕变率 长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倾角硐室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永岩 张余标 +1 位作者 冯学志 孙耿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281-287,共7页
在相似理论的基础上,以河砂、水泥、石膏为相似材料,调整其配比,制备出符合模型实验要求的砂岩和泥岩相似材料。通过对模型试样进行长期加载试验得到:当进行长期加载时,随着层状倾角的增大,位移变化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随着倾角的不... 在相似理论的基础上,以河砂、水泥、石膏为相似材料,调整其配比,制备出符合模型实验要求的砂岩和泥岩相似材料。通过对模型试样进行长期加载试验得到:当进行长期加载时,随着层状倾角的增大,位移变化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随着倾角的不断增加,互层岩体模型的整体刚度先减小后增加,所以导致了位移先增大后减少。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互层岩体硐室开挖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帮中与顶板底板处变形较大,同时由于层理的存在使得顶板位置的变形要大于帮中位置,倾角对硐室围岩变形以及应力变化具有较大影响,45°倾角时硐室围岩的变形量最大,应力集中最明显,此时容易发生滑移破坏。文中结论对实际地下工程支护和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 倾角 互层岩体 有限元 硐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砂岩的三轴蠕变试验及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岩 冯学志 +2 位作者 王浩 崔立桩 刘亚琦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44-50,共7页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的蠕变特征,建立一种可以描述冻融岩石材料的全过程蠕变模型。选取鲁中地区地下矿洞黄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试验(冻融温度范围-20~20℃),开展了冻融砂岩的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并基于建立的非...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的蠕变特征,建立一种可以描述冻融岩石材料的全过程蠕变模型。选取鲁中地区地下矿洞黄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试验(冻融温度范围-20~20℃),开展了冻融砂岩的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并基于建立的非线性黏塑性模型和西原模型原理,建立了一种用来描述冻融岩石的非线性蠕变模型,通过数学微积分求导方法和元件叠加原理推导了模型的本构方程和蠕变方程。结合试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认证,并通过Origin软件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1)冻融循环对地下矿洞砂岩蠕变变形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砂岩蠕变变形不断增大,破坏时间缩短;2)在同一载荷下,稳态蠕变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在冻融循环次数一定时,稳态蠕变率随着载荷的增大呈现出非线性的增长;3)建立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可以较好地表述冻融砂岩的衰减蠕变、稳态蠕变和加速蠕变特征。试验曲线与拟合曲线对比发现吻合程度较高,拟合效果相对理想,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矿洞砂岩 三轴蠕变 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同倾角裂隙类岩石蠕变特性及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永岩 刘亚琦 +2 位作者 冯学志 王浩 张作良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1年第9期1737-1742,1865,共7页
为研究含不同倾角裂隙岩石的蠕变特性,利用相似理论配制含不同倾角单裂隙类岩石,对含不同倾角单裂隙类岩石试件进行三轴蠕变试验,得到不同角度单裂隙类岩石的稳态蠕变率与稳态蠕变量,利用ANSYS软件对含不同倾角裂隙类岩石进行数值模拟... 为研究含不同倾角裂隙岩石的蠕变特性,利用相似理论配制含不同倾角单裂隙类岩石,对含不同倾角单裂隙类岩石试件进行三轴蠕变试验,得到不同角度单裂隙类岩石的稳态蠕变率与稳态蠕变量,利用ANSYS软件对含不同倾角裂隙类岩石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得到试件的应力与应变云图和裂隙特征点的稳态蠕变量、稳态蠕变率曲线。研究发现:三轴稳态蠕变率随裂隙倾角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倾角为30°时稳态蠕变率最大,最大为2.59×10^(-4)h^(-1),在倾角为75°时最小,最小为1.47×10^(-4)h^(-1);试件在蠕变过程中,裂隙尖端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远离裂隙尖端的部分应力变化较均匀;运用ANSYS软件对不同裂隙倾角试件进行蠕变模拟分析发现,在30°倾角时蠕变应变量最大,在75°倾角时蠕变应变量最小,90°倾角试件与无损伤试件蠕变应变量变化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类岩石 裂隙倾角 蠕变作用 稳态蠕变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例次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与超声诊断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学志 黄珊 +1 位作者 李湘蓉 张锦金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9期162-162,共1页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检查与临床妇产科有机结合,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随机抽取36例次经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的病例与手术和病理的结果相对照,对其超声诊断和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36例次经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病例中,手术和病理与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检查与临床妇产科有机结合,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随机抽取36例次经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的病例与手术和病理的结果相对照,对其超声诊断和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36例次经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病例中,手术和病理与超声诊断符合的33例、误诊病例3例,诊断准确率为91.66%。结论超声检查在对妇产科急症中的异位妊娠的诊断中,及时、科学、准确的进行检查,可使诊断符合率进一步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妇产科急症 异位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例肝癌的超声检查与增强CT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学志 黄珊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371-1372,共2页
目的用增强CT作为相对金指标,对29例肝癌的超声检查进行一一对比分析总结,从而提高超声的检查质量和水平。方法收集29例肝癌患者均做超声和增强CT检查,先对增强CT重新进行了观察,排除假阳性征象的可能,再以其作为相对金指标,对比分析和... 目的用增强CT作为相对金指标,对29例肝癌的超声检查进行一一对比分析总结,从而提高超声的检查质量和水平。方法收集29例肝癌患者均做超声和增强CT检查,先对增强CT重新进行了观察,排除假阳性征象的可能,再以其作为相对金指标,对比分析和总结。结果超声3例漏诊;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显示符合率分别为71%(25/29)、76.%(22/29)和72%(21/29);病变显示超声以弱回声、CT以低密度为主;超声检出门静脉癌栓形成14例,腹水征17例;CT检出门静脉癌栓15例,下腔静脉癌栓2例,腹腔大血管旁淋巴结显示、肿大3例,腹水征16例。本组患者均为男性,且有慢性肝病史,其中肝硬化22例。结论利用增强CT的相对优势,对肝癌的超声诊断进行一一对比分析和总结,有利于提高超声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对比分析 超声 增强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模式创新的思考 被引量:18
11
作者 冯学志 《传媒论坛》 2021年第23期26-28,共3页
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受众新闻信息的获取渠道和方式,同时也增强了与新闻传播主、客体的多向互动,打破了传统媒介营造的信息茧房。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增强新闻的影响力,必须要全面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作为新闻制造的首要环节,新闻采访模... 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受众新闻信息的获取渠道和方式,同时也增强了与新闻传播主、客体的多向互动,打破了传统媒介营造的信息茧房。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增强新闻的影响力,必须要全面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作为新闻制造的首要环节,新闻采访模式的创新,对新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在融媒体环境下,需要进一步增强新闻采访体系的建设,优化信息采集,加大受众对信息的关注度,突破原有的模式,实现多元创新。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从融媒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给出有效的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新闻采访模式 创新机制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床流体迁移致灾机理与风险防控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兆阳 贾永刚 +7 位作者 朱超祁 卢龙玉 郭煦 冯学志 王慧 王宏威 何满潮 彭建兵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海床流体迁移指海底液体、气体、海水在海床内外的传输运移过程,对海洋地质灾害的孕育、发展、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海域内广泛发育的海底滑坡等典型灾害,与海床流体迁移现象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关联性。本文从海床流体迁移的灾害效应出... 海床流体迁移指海底液体、气体、海水在海床内外的传输运移过程,对海洋地质灾害的孕育、发展、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海域内广泛发育的海底滑坡等典型灾害,与海床流体迁移现象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关联性。本文从海床流体迁移的灾害效应出发并以南海北部为例,分析了典型流体迁移系统类型、地质灾害成因分布特征,梳理了海床流体迁移的观测与调查方法;总结了海床流体迁移致灾与风险防控方向的科学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有待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研究建议,从深部高压流体向上迁移影响灾害孕育、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流体迁移影响灾害发展、海洋水体运动导致灾害发生3个方面着手,研究海床流体迁移影响下的海底灾害孕育、发展与触发演化过程机理,海床流体迁移-地质环境-人类活动耦合作用下海底灾害风险防控理论方法,支持突破深海探测多系统集成、多尺度联合、多维信息处理等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床流体迁移 海洋地质灾害 风险防控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季春生 贾永刚 +6 位作者 朱俊江 胡乃利 范智涵 胡聪 冯学志 余和雨 刘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5-274,共10页
为进一步研究南海北部陆坡海洋动力过程对深海海底边界层的影响,研发了“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In-situ Observation System for Bottom Boundary Layer in Abyssal Sea)”,ABBLOS。观测系统主体为坐底式深海运载平台,最大工作水... 为进一步研究南海北部陆坡海洋动力过程对深海海底边界层的影响,研发了“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In-situ Observation System for Bottom Boundary Layer in Abyssal Sea)”,ABBLOS。观测系统主体为坐底式深海运载平台,最大工作水深可达6 700 m(实际工作水深取决于搭载设备的耐压水深),是研究深海海底边界层问题的重要技术创新。观测平台由上下两部分框架结构组成,上部框架用于搭载和回收观测设备,下部支撑架为配重,并且用于提供距离海底1 m的观测空间;同时创新性地设计了“卡槽定位-螺栓紧固”的连接方式连接上下两部分,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保证了平台回收成功率。ABBLOS集成了75 k-ADCP、高频ADCP、ADV、高精度压力计、海底摄像机等设备,以及甲烷、温盐深、浊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传感器,首次实现了内波、中尺度涡等海洋动力过程与海底边界层物理化学参数的动态变化同步观测,特别是可以观测距离海底1 m高度范围的水体流速剖面,并且达到7 mm一层的垂向空间分辨率。研制完成后,2020年在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655 m和1 405 m水深处分别成功布放并回收,观测时间共计34天,采集到观测站位上覆海水的流速剖面结构,捕捉到了平均周期为1天1次的内波作用过程,以及海底边界层的多种物理化学参数。初步分析655 m水深处的观测数据后,发现深海海底边界层的温度、压力、溶解氧、密度和盐度等参数受控于海洋潮汐过程,尤其是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基本与潮汐周期同步。海底边界层氧化环境较为稳定,甲烷浓度由高变低,但是基本在海洋溶解甲烷平均浓度范围内。与潮汐相比,内孤立波对深海海底边界层水体的影响程度较小,但是明显可以引起沉积物的再悬浮,引起的海底边界层的海水浊度从背景值的0.01 NTU增大到48 NTU,海底摄像机也记录到了内孤立波期间深海底层海水突然变浑浊的过程,说明南海内孤立波可以影响海底沉积物的输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 海底边界层 内波 原位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融媒体大背景下县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艺术技巧
14
作者 冯学志 《传播力研究》 2020年第30期79-80,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时代悄然来临,社会进入到融媒体时代。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无疑带来了巨大冲击。而传统广播电视行业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打破原有传统的工作模式,对以往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模式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时代悄然来临,社会进入到融媒体时代。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无疑带来了巨大冲击。而传统广播电视行业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打破原有传统的工作模式,对以往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模式进行变革,同样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艺术技巧也要做出调整。本文就融媒体时代县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艺术技巧进行了浅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县域广播电视 采编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下,我区畜牧业的发展
15
作者 冯学志 《致富时代(下半月)》 2010年第12期85-85,共1页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环境质量的每况愈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得到回报的同时是对环境毁灭性的破坏。在《哥本哈根协议》之后,全民掀起了低碳经济的热潮,对于我区畜牧业来说,在此大环境下,如何让畜牧业平稳地向前发展,对此,本文对...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环境质量的每况愈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得到回报的同时是对环境毁灭性的破坏。在《哥本哈根协议》之后,全民掀起了低碳经济的热潮,对于我区畜牧业来说,在此大环境下,如何让畜牧业平稳地向前发展,对此,本文对相关问题作以分析并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畜牧业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京巴犬急性胰腺炎导致消化道梗阻的诊治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艳平 冯学志 王凤兰 《养殖与饲料》 2009年第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京巴犬 急性胰腺炎 消化道 诊治 梗阻 公犬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rmanischer Lloyd规范Goodman曲线对某型动车组CFRP复合材料设备舱骨架疲劳校核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楠 张向峰 +1 位作者 冯学志 王永岩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28-2636,共9页
为了解决国内对适用于复合材料Goodman曲线实验研究较少的问题,基于ABAQUS有限元,利用Python语言编程和计算,按照德国劳氏船级社(GL)规范Goodman曲线对某新型动车组碳纤维增强树脂(CFRP)复合材料设备舱骨架进行疲劳强度校核。通过不同... 为了解决国内对适用于复合材料Goodman曲线实验研究较少的问题,基于ABAQUS有限元,利用Python语言编程和计算,按照德国劳氏船级社(GL)规范Goodman曲线对某新型动车组碳纤维增强树脂(CFRP)复合材料设备舱骨架进行疲劳强度校核。通过不同平均应力下疲劳强度实验,绘制Goodman曲线及考虑一定安全系数下的Goodman曲线,并与GL规范的Goodman曲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EN12663-1∶2010[13]和文献[14]规定的疲劳工况下,GL规范的Goodman曲线对新型动车组CFRP复合材料设备舱骨架疲劳强度校核具有可行性,CFRP复合材料设备舱骨架可满足设计要求,但考虑安全系数n=1.5和n=2时评价有一定的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dman曲线 CFRP 疲劳校核 有限元 安全系数
原文传递
肺内球形病灶CT诊断分析
18
作者 谭悠 张体旭 冯学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资料和方法 仪器采用日本东芝压秒级螺旋CT(TOSHIBA.Asteion/VF机型)扫描胸部,发现环形病灶均作3.0mm或5.0mm薄层扫描,对部分病人进行增强扫描,统计我院胸部CT检查,对肺内出现球形病灶105例CT片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病灶 CT诊断 CT片 胸部CT检查 增强扫描 薄层扫描 病人 东芝 球形 VF
原文传递
海珠区人大建立法律法规资料阅览室
19
作者 冯学志 《人民之声》 1999年第3期31-31,共1页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更好地依法行使取权,最近,广州市海珠区人大常委会与区图书馆共同建立了法律法规资料阅览室。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收集汇总了有关法律法规书刊800多册,按照各种法律资料、地方性法规、人大理论与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更好地依法行使取权,最近,广州市海珠区人大常委会与区图书馆共同建立了法律法规资料阅览室。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收集汇总了有关法律法规书刊800多册,按照各种法律资料、地方性法规、人大理论与制度研究、重要文章汇编等分类,建立了资料查阅目录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览室 建立法律法规 地方性法规 民主法制建设 制度研究 广州市海珠区 人大常委会 资料 人大工作 区图书馆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神狐陆架坡折区内孤立波引起海底风暴
20
作者 贾永刚 冯学志 +4 位作者 朱超祁 王林森 刘晓磊 胡聪 王宏威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5年第3期955-969,共15页
内孤立波可以在大陆斜坡上造成强烈的底流和湍流混合,这些过程影响着沉积物和污染物的再分布、海洋地貌和生态系统的变化.但由于缺乏详细的海底边界层的定量测量,人们对内孤立波造成海底沉积物再悬浮和输运的机制和影响仍然知之甚少.我... 内孤立波可以在大陆斜坡上造成强烈的底流和湍流混合,这些过程影响着沉积物和污染物的再分布、海洋地貌和生态系统的变化.但由于缺乏详细的海底边界层的定量测量,人们对内孤立波造成海底沉积物再悬浮和输运的机制和影响仍然知之甚少.我们展示了陆架坡折区内孤立波上层(14~265m)水动力和底部边界层(<1m)响应的高分辨率原位观测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强非线性内孤立波出现在半日潮流流速最大时刻时,会在海底引起海底风暴现象.不同于以往认为的全局不稳定机制,强非线性内孤立波造成的悬浮物浓度是背景值的60倍,具有瞬时突发性的特点,底部剪切应力(τ)要比实验室测量的大一个数量级,观测的波动压力是以往海岸观测的2.3~7倍左右.海底风暴造成的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迁移到离海底100m以上的距离,横向输运超过了调查范围内数十千米的距离,构成了“强非线性内孤立波掀沙,弱非线性内孤立波和内潮流协助,等深流输沙”的动力机制.南海内孤立波引起的海底风暴现象造就的悬浮通量与全球沙尘暴排放量处于同一个数量级,是亚洲沙尘暴入海量的21.9倍,是南海北部河流沉积物入海通量的21倍左右,这些结果对评估南海北部沉积物沉积过程和生态地球化学的影响有着重大意义,并为海洋生态环境和碳汇循环过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海底风暴 剪切应力 悬浮通量 入海通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