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麻能否抑制甲状腺手术的牵拉反应,提高神经探测仪灵敏度。方法:选择拟全麻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通过气管导管向气道内注入0.9%生理盐水2.5 m L;Ⅱ组:治疗组:气道内注入2%...目的:研究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麻能否抑制甲状腺手术的牵拉反应,提高神经探测仪灵敏度。方法:选择拟全麻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通过气管导管向气道内注入0.9%生理盐水2.5 m L;Ⅱ组:治疗组:气道内注入2%利多卡因溶液2.5 m L。观察指标:探测仪信号、气道压力、气道峰压(Ppeak)、血压(BP)、心率(HR)。结果:(1)探测仪信号变化:Ⅰ组深部手术刺激,患者出现气道高压以及循环系统波动,追加肌松药后探测仪信号消失;Ⅱ组利多卡因表麻对探测仪信号无影响;(2)Ⅱ组Ppeak明显<Ⅰ组,且两组气道压力的差值(ΔP)有统计学差异(P<0.01);(3)Ⅱ组循环指标更稳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Ⅱ组耐管时间相对延长,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麻可改善牵拉肿物、刺激气道造成的气道高压,延长耐管时间、减少肌松药用量,不影响喉返神经探测仪功能,维持循环系统稳定。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过程中利多卡因支气管表麻对手术刺激后应激反应导致低氧血症的防治。方法选取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分为两组,每组20例,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后,对照组经健侧支气管导管注入生理盐水2.5 m L,治疗组注入2%利多卡...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过程中利多卡因支气管表麻对手术刺激后应激反应导致低氧血症的防治。方法选取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分为两组,每组20例,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后,对照组经健侧支气管导管注入生理盐水2.5 m L,治疗组注入2%利多卡因2.5 m L,记录患者麻醉插管后(T0)、OLV开始(T1)、手术开始(T2)、OLV 15 min(T3)、OLV 30 min(T4)、OLV 60 min(T5)、关胸后(T6)各时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以及尿量的变化;在OLV前、后及术毕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麻醉插管后、OLV后、手术刺激前,两组SpO2、HR、MAP、Cdyn、Ppeak均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刺激后,治疗组T2、T3、T4各点PaO2、Sp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氧持续时间亦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PaCO2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peak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Cdyn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AP在手术初始阶段较对照组稳定(P<0.05),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LV期间,手术刺激引起血氧下降,利多卡因健侧表麻可有效减少应激反应,提高耐管时间,减轻低氧血症,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该方法简便、易行,是OLV期间改善低氧血症的有效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麻能否抑制甲状腺手术的牵拉反应,提高神经探测仪灵敏度。方法:选择拟全麻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通过气管导管向气道内注入0.9%生理盐水2.5 m L;Ⅱ组:治疗组:气道内注入2%利多卡因溶液2.5 m L。观察指标:探测仪信号、气道压力、气道峰压(Ppeak)、血压(BP)、心率(HR)。结果:(1)探测仪信号变化:Ⅰ组深部手术刺激,患者出现气道高压以及循环系统波动,追加肌松药后探测仪信号消失;Ⅱ组利多卡因表麻对探测仪信号无影响;(2)Ⅱ组Ppeak明显<Ⅰ组,且两组气道压力的差值(ΔP)有统计学差异(P<0.01);(3)Ⅱ组循环指标更稳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Ⅱ组耐管时间相对延长,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麻可改善牵拉肿物、刺激气道造成的气道高压,延长耐管时间、减少肌松药用量,不影响喉返神经探测仪功能,维持循环系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