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肌肉骨骼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1
作者 魏戌 王旭 +1 位作者 冯天笑 朱立国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肌肉骨骼疾病(musculoskeletal disease,MD)已取代了创伤性疾病,成为骨科门诊最常见的病种[1-2],目前已成为我国疾病负担最为严重的大类疾病之一[3]。以中医手法、传统功法等为代表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是中医...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肌肉骨骼疾病(musculoskeletal disease,MD)已取代了创伤性疾病,成为骨科门诊最常见的病种[1-2],目前已成为我国疾病负担最为严重的大类疾病之一[3]。以中医手法、传统功法等为代表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是中医防治该类疾病的常用手段[4],不仅疗效可观[5-6],同时相较于手术治疗还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其中以旋提手法为代表的颈椎病手法治疗研究成果已被纳入国际指南[7],且其远期经济效益优于外科治疗[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肌肉骨骼疾病 人工智能 中医手法 传统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力及椎间孔形态学特征: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旭 王海美 +5 位作者 陈松浩 冯天笑 卜寒梅 朱立国 陈端端 魏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1-447,共7页
背景: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对各节段颈椎椎体、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及椎间孔面积的影响尚未系统阐明。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为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 背景: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对各节段颈椎椎体、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及椎间孔面积的影响尚未系统阐明。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为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应机制提供数字化证据。方法:选择1例颈背部无异常疾患的志愿者,将其颈椎旋转至生理极限体位状态下的CT影像资料作为有限元模型材料。分别通过Mimics19.0、Geomagic Studio 2013、Hypermash 14.0及ANSYS Workbench 2020 R2软件完成对有限元模型的初步构建,基于文献完成颈椎各组织结构的弹性模量、弹性系数赋值,基于团队前期工作基础在模型上加载旋提手法的力学工况,分析颈椎旋提手法对C3-T1节段各椎体、椎间盘的力学参数及其对颈椎旋颈对侧椎间孔面积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旋提手法实施时,骨性结构的应力明显高于椎间盘等软组织;(2)手法操作时各颈椎椎体顶部椎板处应力高,底部椎板处应力低,关节突关节处及横突处应力较低;而各椎间盘顶部髓核处应力较低,底部与椎板连接处应力较高,但椎间盘应力最高点在顶部外侧纤维环处;(3)另外,加载提扳力后较之加载前,C6/C7节段椎间孔投影面积明显增大;(4)提示旋提手法操作具有改变颈椎本身应力结构的力学特征,并能扩大患者旋颈对侧的C6/7椎间孔面积,实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有限元分析 颈椎旋提手法 生物力学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筋骨理论探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手法治疗原则
3
作者 卜寒梅 冯天笑 +4 位作者 王旭 刘爱峰 王平 朱立国 魏戌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196-200,共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骨伤科常见的疾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CSR属于中医“项痹病”、“痹证”的范畴。中医认为“骨正筋柔”是筋骨平衡的最佳状态。“骨错缝”和“筋出槽”是筋骨失衡主要表现。筋骨失衡是CSR的主要病机。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骨伤科常见的疾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CSR属于中医“项痹病”、“痹证”的范畴。中医认为“骨正筋柔”是筋骨平衡的最佳状态。“骨错缝”和“筋出槽”是筋骨失衡主要表现。筋骨失衡是CSR的主要病机。手法是治疗CSR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筋”和“骨”生理功能及病理联系出发,运用中医筋骨理论阐述CSR动力性与静力性失衡的表现,并指导临床手法治疗应在明确病位的前提下,重新建立筋骨再平衡,辅以功能锻炼以巩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筋骨理论 发病机制 手法 治疗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背景下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效应机制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朱立国 冯天笑 +2 位作者 王旭 王平 魏戌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734-742,共9页
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是目前手法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医骨伤科现代化与国际化道路上的重点和难点。现阶段,我国正逢多学科交叉引领知识生产、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医骨伤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创新的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医... 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是目前手法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医骨伤科现代化与国际化道路上的重点和难点。现阶段,我国正逢多学科交叉引领知识生产、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医骨伤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创新的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了载体。颈椎病作为中医骨伤学科的优势病种,近年来许多学者基于多学科的技术和理论开展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本文以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为切入点,重点围绕颈部肌群,颈椎椎体、椎间盘、椎体附件,颈部血管,神经系统4个维度,整合了多学科交叉背景下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中多种技术和理论的应用现状和实施策略,有利于中医骨伤学科与其他学科更好地结合、创新、转化,为系统阐明手法的科学内涵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 中医手法 颈椎病 效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临床优势病种的证据图谱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天笑 王旭 +4 位作者 卜寒梅 秦晓宽 肖想玉 魏戌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21-4028,共8页
背景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 背景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03-05,运用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呈现证据分布特点。结果纳入的126篇系统评价发表年限为2003—202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3篇为中等质量、64篇为低质量、49篇为极低质量。证据图显示,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研究证据主要分布于18个临床病种包括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踝关节扭伤、肩周炎、颈源性头痛、寰枢关节半脱位、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腰扭伤、脊柱侧弯、髋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肩袖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呈现出有益或可能有益的效应。结论手法治疗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方法学质量存在不足,并且缺乏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证据,未来仍需多层级机构间联动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体系,提高研究质量,更新研究证据,进一步探索手法在中医骨伤科领域中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骨科 中医骨伤科学 优势病种 证据图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现状、挑战及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天笑 孙凯 +4 位作者 秦晓宽 王旭 卜寒梅 朱立国 魏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3850-3856,共7页
临床实践指南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配置资源和保障患者权益,但这一切是在指南的严谨设计、科学制订和规范报告的基础上实现的。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标准化事业的高度关注,许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已经发布。... 临床实践指南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配置资源和保障患者权益,但这一切是在指南的严谨设计、科学制订和规范报告的基础上实现的。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标准化事业的高度关注,许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已经发布。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药领域专业化优势明显的特色学科,临床实践指南的数量正快速增加,促使学科向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逐步迈进。但在此背景下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目前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面临着临床问题定位不准、高质量临床证据匮乏、指南制订规范性不足、多学科人才培养欠缺、指南更新和实施缺乏等诸多问题。在未来研究中,专业学会/协会应加强对指南制订的引导,研究者要注重提高原始研究的质量、加强指南方法学的学习和研究、重视指南的更新与改编、促进指南的传播与实施,以制订高质量的骨伤科指南,促进骨伤科的标准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 临床实践指南 发展现状 挑战 策略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OMPT颈椎国际标准:骨科手法干预前颈部潜在血管疾病检查》的要点解读
7
作者 冯天笑 卜寒梅 +2 位作者 王旭 朱立国 魏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0-1425,共6页
背景:颈椎手法前颈部血管疾病的评估和管理对于降低手法操作风险、保证患者利益、促进最佳临床决策意义重大,但目前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2020年国际骨科手法物理治疗师联合会(IFOMPT)发布了《IFOMPT颈椎国际标准:骨... 背景:颈椎手法前颈部血管疾病的评估和管理对于降低手法操作风险、保证患者利益、促进最佳临床决策意义重大,但目前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2020年国际骨科手法物理治疗师联合会(IFOMPT)发布了《IFOMPT颈椎国际标准:骨科手法干预前颈部潜在血管疾病检查》,该标准对国内颈椎手法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目的:整合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并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国内颈椎手法临床实践提供建议。方法:作者在充分研读该标准的基础上,从临床推断、病史、计划体格检查、体格检查、风险与效益等8个方面详细解读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同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7个数据库,筛选有关颈痛的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通过纵向对比多个高质量指南和共识,结合国内的手法临床实际展开讨论和分析。结果与结论:该标准从多维度对颈椎手法前颈部血管疾病评估的管理策略和实施路径进行阐述,提示国内应提高临床医生对手法操作前颈部血管疾病评估的重视程度,构建具有中国临床特色的评估标准和实施路径,同时运用多学科交叉技术深入开展基础科研,推动医患共同决策和手法教学模式创新,实现最佳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手法 颈痛 血管疾病 国际标准 国际骨科手法物理治疗师联合会 要点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手法为主要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在样本量估计方面的常见问题分析
8
作者 冯天笑 肖想玉 +6 位作者 秦晓宽 孙传睿 王旭 卜寒梅 朱立国 胡晶 魏戌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0期39-43,51,共6页
目的:分析以手法为主要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在样本量估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以手法为主要干预措施的RCT,检索时限均为2017年1月至2024年6月... 目的:分析以手法为主要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在样本量估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以手法为主要干预措施的RCT,检索时限均为2017年1月至2024年6月。依据文献检索及筛选方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后,由2名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提取是否报告样本量估计、假设检验类型、Ⅰ类错误概率α、把握度(1-β)、预期效应量、单侧或双侧检验、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脱落率、样本量计算工具、主要结局指标及多重检验等信息,以频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检索到48688篇文献,去除重复文献后随机抽取20%的文献,通过筛选最终纳入274篇文献。在纳入的274项研究中,192项(70.07%)报告了样本量估计。在报告了样本量估计的192项研究中,16项(8.33%)报告了假设检验类型,146项(76.04%)报告了Ⅰ类错误概率α,164项(85.42%)报告了把握度(1-β),98项(51.04%)报告了预期效应量,88项(45.83%)报告了单侧或双侧检验,81项(42.19%)报告了MCID,156项(81.25%)报告了脱落率,167项(86.98%)报告了样本量计算工具,131项(68.23%)报告了主要结局指标。16项报告了假设检验类型的研究均为优效性试验,其中9项采用单侧检验,7项采取双侧检验;37项报告了2个及以上主要结局指标的研究中,8项(21.62%)调整了Ⅰ类错误概率α;23项报告了多个组别比较的研究中,1项(4.35%)调整了Ⅰ类错误概率α。结论:以手法为主要干预措施的RCT在样本量估计方面,存在未报告样本量估计、样本量估计参数缺失或不明、样本量估计方法与假设检验类型及主要结局指标不对应、多重检验时未调整Ⅰ类错误概率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中医) 正骨手法 舒筋整复手法 推拿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专题 样本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循证实践指南 被引量:17
9
作者 秦晓宽 孙凯 +28 位作者 徐卫国 高景华 姜宏 陈薇 张玲 李振华 李无阴 袁普卫 杨克新 童培建 钟远鸣 朱晓峰 万小明 何承建 王艳国 徐西林 黄勇 张智海 黄异飞 郭伟 曹俊岭 冯天笑 王旭 尹煜辉 王浩 孙传睿 肖想玉 魏戌 朱立国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绝大部分患者而言,保守治疗是首选。中医药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国际的关注。方法:组建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通过系统文献检索和...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绝大部分患者而言,保守治疗是首选。中医药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国际的关注。方法:组建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通过系统文献检索和专家共识确定指南需解决的临床问题,采用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强度进行分级。结果:指南最终形成20条推荐意见,涉及身痛逐瘀汤、肾着汤、四妙散、独活寄生汤、腰痹通胶囊、腰痛宁胶囊、恒古骨伤愈合剂、手法、针刀、针刺、电针、中医传统功法(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营养神经类药物、牵引等。结论:这是第一部严格按照国内外规范采用GRADE方法制订的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循证指南,希望指南中推荐意见可以帮助医护工作者更好地照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实践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与综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晓宽 孙凯 +5 位作者 冯天笑 肖想玉 王国辰 苏祥飞 魏戌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3857-3864,共8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人数逐年攀升。高质量的指南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筛选和制订高质量的指南对于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系统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人数逐年攀升。高质量的指南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筛选和制订高质量的指南对于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系统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方法学质量,并对高质量指南和共识推荐意见进行分析,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指南网和相关专业网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南和专家共识,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10-31。同时手工检索当当网等获取以专著形式出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南。由2名研究人员通过一致性评价后,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Ⅱ)对纳入的指南及共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对高质量指南和共识推荐意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5部指南及共识,最终9部评级为B级(修改后可推荐),6部为C级(暂不推荐)。推荐疗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方法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治疗方法存在争议,指南推荐意见尚需进一步完善、统一,以优化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 指南 专家共识 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 方法学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颈痛肌肉功能障碍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卜寒梅 王旭 +4 位作者 冯天笑 冯敏山 王平 朱立国 魏戌 《中国康复》 2024年第6期371-375,共5页
慢性颈痛是指发生在头部、肩胛区上缘、锁骨上缘外侧区以及胸骨上切迹所组成区域的疼痛,且疼痛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1]。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伏案及使用电子产品,造成颈痛的患病率不断上升[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慢性颈痛是指发生在头部、肩胛区上缘、锁骨上缘外侧区以及胸骨上切迹所组成区域的疼痛,且疼痛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1]。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伏案及使用电子产品,造成颈痛的患病率不断上升[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颈痛已成为全球第4大致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颈痛 肌肉功能障碍 机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冯天笑 李康健 +4 位作者 于大伟 何海龙 张君涛 冯敏山 王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9期3664-3671,共8页
背景中医手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已经发表,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和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评价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 背景中医手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已经发表,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和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评价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者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临床试验报告标准(CONSORT)声明2010版及附加指标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结果共纳入81篇文献,其中2006-2014年共发表文献28篇,年平均发表3.11篇;2015-2021年共发表文献53篇,年平均发表7.57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PEDro量表总分≥7分的高质量文献仅7篇(8.6%)。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显示,高偏倚风险文献所占比例最少,低偏倚风险文献次之,大部分条目因为报告信息不全,评分偏倚风险不确定。CONSORT声明2010版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文献的文题和摘要、方法、结果、讨论、其他信息部分报告率不足。附加指标中采用多中心、伦理审批、干预措施质量控制、志谢报告率低。结论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建议今后研究者参照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CONSORT声明对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规范性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肌肉骨骼手法 中医手法 随机对照试验 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 临床试验报告标准声明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冯天笑 黄湘龙 +5 位作者 霍路遥 符碧峰 高玉萍 苏瑾 杨光 王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5-21,共7页
目的梳理和总结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脉络、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及可行性建议。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自建库至2020年12月4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文献,分析纳入文献年度发文量、高频被... 目的梳理和总结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脉络、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及可行性建议。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自建库至2020年12月4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文献,分析纳入文献年度发文量、高频被引文献,采用VOSviewer1.6.15和CiteSpace5.7.R2生成相关文献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的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44篇,该领域研究自1982年开展并逐渐受到重视。涉及作者684名,其中核心作者13名,主要形成以朱立国、王平、詹红生、林定坤、孙武权为代表的5个作者集群;涉及研究机构544所,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涉及关键词730个,形成16个具有代表性的聚类。结论目前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热点集中于不同手法或联用其他干预措施的临床研究,手法量化、效应机制及循证评价是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 VOSviewer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天笑 霍路遥 +4 位作者 符碧峰 苏瑾 李远栋 杨光 王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5期2754-2758,2768,共6页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同时,观察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方法治疗...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同时,观察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方法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治疗周期为2周。评估2组总体疗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及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起效时间、疼痛缓解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2/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ASC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疼痛,提高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提手法 颈型颈椎病 CASCS评分 疼痛 颈椎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冯天笑 李康健 +4 位作者 于大伟 孙婉钰 符碧峰 冯敏山 王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525-2533,2540,共10页
背景中医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重要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发表,但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评价近十年中医手法治疗CSR的RCT结局... 背景中医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重要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发表,但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评价近十年中医手法治疗CSR的RCT结局指标的应用情况,为手法治疗CSR核心结局指标集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计算机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手法治疗CSR的RCT,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至2021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描述纳入研究结局指标的应用情况。结果共纳入66项RCT,按照报告的结局指标的功能属性分为7类:生活质量95次(41.48%)、症状体征64次(27.95%)、理化检查39次(17.03%)、安全性事件12次(5.24%)、经济学评估12次(5.24%)、远期预后5次(2.18%)、中医症状/证候2次(0.87%)。应用频次前5位的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及症状体征积分,指标测量范围从治疗后1 d~随访6个月,共涉及17个测量时点,以上结局指标分别以测量时点为治疗后14 d(27.08%)、治疗后14 d(26.67%)、治疗后14 d(29.17%)、治疗后28 d(28.57%)及治疗后14 d(33.33%)为主。27项RCT同时应用4个及以上的结局指标,14项RCT同时应用3个结局指标,20项RCT同时应用2个结局指标,5项RCT究应用1个结局指标。48项RCT报告了总有效率指标。结论目前中医手法治疗CSR的RCT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未区分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更多关注替代指标,轻视终点结局指标;忽视主观结局指标应用时的设盲;结局指标数量及组合选择异质性大;多使用复合结局指标评价结局;结局指标测量时点不统一等。未来研究中应当做好充分的顶层设计与前期研究,积极开展手法治疗CSR核心结局指标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正骨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随机对照试验 患者报告结局评价 核心结局指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的形态学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瑾 符碧峰 +7 位作者 刘润腾 冯天笑 李远栋 刘爱峰 张君涛 张超 李嘉钰 王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0-725,共6页
目的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分析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椎间孔形态的变化,为手法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CSR患者给予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7次,2... 目的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分析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椎间孔形态的变化,为手法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CSR患者给予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7次,2周为1个疗程。利用多功能CT、Mimics 21.0、Geomagic、SolidWorks 2017软件对患者治疗前后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分别测量患者治疗前后椎间孔面积、椎间孔前后径、椎间孔上下径以及双侧颈肩部、上肢前侧、上肢后侧红外热成像温差值,并观察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7、14 d和1月随访时的VAS评分。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椎间孔面积、前后径、上下径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患者红外热成像温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VAS评分呈逐级递减式下降。结论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可以显著改善CSR患者的椎间孔形态,以此达到解除神经压迫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 三维重建 椎间孔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天笑 黄湘龙 +1 位作者 霍路遥 王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10期1157-1164,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黄芪-熟地黄药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并分析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然后,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OP相关靶点,将两者相互映射后获得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OP的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并分析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最后,分别利用Funrich 3.1.3软件和David 6.8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共得到黄芪-熟地黄药对活性成分19个,作用靶点117个,OP相关靶点3630个,中药-疾病交集靶点83个。经网络拓扑学分析后筛选出25个核心靶点,主要包括IL-6、JUN、VEGFA、TNF、TP53、MAPK1、MAPK8、IL-1β、EGF和PTGS2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涉及到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影响类固醇受体通路、免疫反应和信号转导等;分子功能层面表明黄芪-熟地黄药对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配体依赖性核受体和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活性等分子途径发挥抗OP作用。细胞成分层面表明细胞外、核质等细胞组分可能与黄芪-熟地黄药对抗OP的机制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基因涉及到的信号通路主要与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和代谢相关通路有关。结论: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OP的作用机制呈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性;可能通过影响机体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炎症反应和代谢等途径维持机体骨形成-骨吸收动态平衡,发挥抗O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网络药理学 黄芪-熟地黄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王平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天笑 符碧峰 +3 位作者 霍路遥 王槐旌 高玉萍 王平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王平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CSR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王平教授门诊治疗CSR的248则病案为基础,应用Excel 2007软件对...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王平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CSR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王平教授门诊治疗CSR的248则病案为基础,应用Excel 2007软件对处方数量及中药使用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iquorice系统对核心药物配伍及随证加减配伍规律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医案共涉及药物88味,累计使用中药共2672频次,王平教授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为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熟地黄、黄芪、桂枝、葛根、栀子,核心处方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或桂枝加葛根汤加减。结论:王平教授认为CSR的基本病机在于本虚标实,治疗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为基本原则,以燥湿化痰、利水渗湿、益气养阴、消食导滞、清热泻火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用药规律 复杂网络 数据挖掘 王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9
作者 霍路遥 于大伟 +6 位作者 冯天笑 符碧峰 张超 苏瑾 李远栋 杨光 王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靶点射频热凝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对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为临床制定精准化...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靶点射频热凝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对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为临床制定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PETD和CN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ETD治疗107例,CN治疗112例,依据年龄将两种不同手段治疗的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岁且<60岁)和老年组(≥60岁)。于治疗前,治疗后3 d及1、6个月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红外热成像温差值(△T)及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比较不同年龄段之间两种治疗手段的疗效差异。结果:VAS和JOA评分观察:(1)同年龄段组内比较。①同年龄段、同一治疗方法、不同时刻的VAS和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②同年龄段、不同治疗方法,老年组PETD治疗后VAS较CN治疗后低、JOA评分较CN后高(P<0.05),青年组及中年组患者中两种治疗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段组间比较。①PETD治疗、不同年龄段、同一时刻比较,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N治疗、不同年龄段、同一时刻比较,治疗后1、6个月老年组VAS均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JOA评分均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低(P<0.05)。红外热成像温差和腰椎活动度观察:(1)同年龄段组内比较。①同年龄段、同一治疗方法△T和ROM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②同年龄段、不同治疗方法,PETD和CN治疗后△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组内PETD治疗后的ROM较CN治疗后高(P<0.05)。(2)不同年龄段组间比较。①PETD治疗、不同年龄段、同一时刻比较,△T和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N治疗、不同年龄段、同一时刻比较,治疗后△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老年组ROM小于青年和中年组(P<0.05)。结论:PETD和CN治疗包容型LDH均有较好的疗效,术后6个月内老年患者接受PETD治疗的疗效收益大于CN,CN更适用于青、中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内窥镜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筋理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被引量:19
20
作者 符碧峰 霍路遥 +4 位作者 冯天笑 苏瑾 张君涛 高玉萍 王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812-816,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痹”“腰腿痛”“筋伤”等范畴,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常见病。作为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1种,经筋理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经筋理论,认为经筋失衡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痹”“腰腿痛”“筋伤”等范畴,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常见病。作为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1种,经筋理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经筋理论,认为经筋失衡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病机,平衡经筋为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理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力学平衡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