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背景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03-05,运用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呈现证据分布特点。结果纳入的126篇系统评价发表年限为2003—202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3篇为中等质量、64篇为低质量、49篇为极低质量。证据图显示,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研究证据主要分布于18个临床病种包括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踝关节扭伤、肩周炎、颈源性头痛、寰枢关节半脱位、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腰扭伤、脊柱侧弯、髋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肩袖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呈现出有益或可能有益的效应。结论手法治疗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方法学质量存在不足,并且缺乏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证据,未来仍需多层级机构间联动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体系,提高研究质量,更新研究证据,进一步探索手法在中医骨伤科领域中的优势所在。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黄芪-熟地黄药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并分析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然后,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OP相关靶点,将两者相互映射后获得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OP的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并分析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最后,分别利用Funrich 3.1.3软件和David 6.8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共得到黄芪-熟地黄药对活性成分19个,作用靶点117个,OP相关靶点3630个,中药-疾病交集靶点83个。经网络拓扑学分析后筛选出25个核心靶点,主要包括IL-6、JUN、VEGFA、TNF、TP53、MAPK1、MAPK8、IL-1β、EGF和PTGS2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涉及到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影响类固醇受体通路、免疫反应和信号转导等;分子功能层面表明黄芪-熟地黄药对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配体依赖性核受体和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活性等分子途径发挥抗OP作用。细胞成分层面表明细胞外、核质等细胞组分可能与黄芪-熟地黄药对抗OP的机制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基因涉及到的信号通路主要与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和代谢相关通路有关。结论: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OP的作用机制呈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性;可能通过影响机体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炎症反应和代谢等途径维持机体骨形成-骨吸收动态平衡,发挥抗OP的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03-05,运用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呈现证据分布特点。结果纳入的126篇系统评价发表年限为2003—202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3篇为中等质量、64篇为低质量、49篇为极低质量。证据图显示,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研究证据主要分布于18个临床病种包括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踝关节扭伤、肩周炎、颈源性头痛、寰枢关节半脱位、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腰扭伤、脊柱侧弯、髋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肩袖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呈现出有益或可能有益的效应。结论手法治疗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方法学质量存在不足,并且缺乏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证据,未来仍需多层级机构间联动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体系,提高研究质量,更新研究证据,进一步探索手法在中医骨伤科领域中的优势所在。
文摘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黄芪-熟地黄药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并分析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然后,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OP相关靶点,将两者相互映射后获得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OP的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并分析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最后,分别利用Funrich 3.1.3软件和David 6.8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共得到黄芪-熟地黄药对活性成分19个,作用靶点117个,OP相关靶点3630个,中药-疾病交集靶点83个。经网络拓扑学分析后筛选出25个核心靶点,主要包括IL-6、JUN、VEGFA、TNF、TP53、MAPK1、MAPK8、IL-1β、EGF和PTGS2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涉及到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影响类固醇受体通路、免疫反应和信号转导等;分子功能层面表明黄芪-熟地黄药对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配体依赖性核受体和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活性等分子途径发挥抗OP作用。细胞成分层面表明细胞外、核质等细胞组分可能与黄芪-熟地黄药对抗OP的机制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基因涉及到的信号通路主要与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和代谢相关通路有关。结论: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OP的作用机制呈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性;可能通过影响机体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炎症反应和代谢等途径维持机体骨形成-骨吸收动态平衡,发挥抗OP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