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尿液中4种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
1
作者 冯壮壮 林潇 +4 位作者 包得军 胡小键 张海婧 朱英 张续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7-325,共9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人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8-羟基鸟苷(8-OHG)、羟基壬烯巯基尿酸(HNEMA)和双酪氨酸(diY)等4种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测定方法。用水将0.2 mL尿样稀释5倍后,样品经Oasis HLB柱...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人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8-羟基鸟苷(8-OHG)、羟基壬烯巯基尿酸(HNEMA)和双酪氨酸(diY)等4种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测定方法。用水将0.2 mL尿样稀释5倍后,样品经Oasis HLB柱进行富集净化;先用2%(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洗脱diY,再用甲醇洗脱8-OHdG、8-OHG和HNEMA,收集洗脱液后分别进样分析;以甲醇和0.05%(体积分数)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分别在正离子电喷雾(ESI+)和负离子电喷雾(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扫描化合物,同位素内标法定量。4种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在0.01~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8;检出限为7~18 ng/L,定量限为22~60 ng/L;4种氧化应激标志物在低、中、高3个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3.0%~105.6%(8-OHdG)、100.8%~104.2%(8-OHG)、97.2%~100.2%(diY)和96.9%~106.0%(HNEMA)。采用本方法测定40份尿液样本,结果表明8-OHdG、8-OHG、diY和HNEMA的检出率均为100%;检出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52~14.40μg/L、2.75~38.15μg/L、8.92~82.28μg/L和1.74~575.29μg/L,中位值分别为2.89、12.36、37.66和96.92μg/L。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开展人尿液中4种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 尿液 人体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及能耗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冯壮壮 王海东 +2 位作者 于建 高康乐 梁文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4,共4页
采用钌钛网为阳极、钛网为阴极的电催化氧化装置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研究了电流密度、极板数量、反应器结构、污水流态及流速对COD去除及处理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极板4对、电流密度100 A/m2、推流循环流态、流速50 mL/min、处理时间... 采用钌钛网为阳极、钛网为阴极的电催化氧化装置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研究了电流密度、极板数量、反应器结构、污水流态及流速对COD去除及处理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极板4对、电流密度100 A/m2、推流循环流态、流速50 mL/min、处理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电能利用率最高,装置对污水COD的去除率达到58.8%,COD去除能耗为78.6 W.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焦化废水 钛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逆变器最优开关序列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存刚 孙晓磊 +4 位作者 张悦 芮涛 尹政 冯壮壮 王尧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142,共8页
传统的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仅在控制周期内对电流波形进行单点预测,忽略了逆变器开关状态变化引起的输出电流纹波,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最优开关序列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为减小开关切换次数、优化频谱分布,... 传统的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仅在控制周期内对电流波形进行单点预测,忽略了逆变器开关状态变化引起的输出电流纹波,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最优开关序列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为减小开关切换次数、优化频谱分布,对空间电压矢量组合进行重新排列,设计6组开关序列,并根据开关序列提出基于无差拍的矢量持续时间计算方法。其次,在一个控制周期内设置8个电流预测点,以计算开关序列在控制周期内作用所产生的电流预测误差,并通过累加电流预测误差构造预测控制的价值函数,选择使价值函数最低的开关序列作为最优序列组合,提高并网电流波形质量。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策略在降低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纹波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最优开关序列 无差拍控制 优化价值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中顾客需求重要度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锋 刘芬 +3 位作者 冯壮壮 张淑萍 赵梓渌 吕玲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3-180,共8页
为了准确地反映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中的顾客需求,文章基于手段-目的链理论从顾客期望角度获取顾客需求,提出了云模型、模糊DEMATEL和改进的分析型Kano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顾客需求重要度。利用云模型解决专家评价模糊不确定问题,确定顾... 为了准确地反映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中的顾客需求,文章基于手段-目的链理论从顾客期望角度获取顾客需求,提出了云模型、模糊DEMATEL和改进的分析型Kano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顾客需求重要度。利用云模型解决专家评价模糊不确定问题,确定顾客需求初始重要度。考虑到顾客需求间的有向影响关系,引入模糊DEMATEL方法,对顾客需求初始重要度进行修正。基于贴近度的顾客需求分类准则,构建了改进的分析型Kano模型,引入基于顾客满意度的顾客需求重要度指数和满意度指数,确定顾客需求最终重要度。以某数控机床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为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服务系统 顾客需求 云模型 模糊DEMATEL 分析型Kan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TOPSIS-灰关联分析模型的产品服务系统方案评价技术
5
作者 吕锋 张淑萍 +2 位作者 刘芬 冯壮壮 高鸣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方案评价是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最小平方和法,构建了云-TOPSIS-灰关联分析模型,对产品服务系统方案进行评价。引入云模型和相对偏好关系量化离散型指标,解决专家评价的模糊性和随... 方案评价是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最小平方和法,构建了云-TOPSIS-灰关联分析模型,对产品服务系统方案进行评价。引入云模型和相对偏好关系量化离散型指标,解决专家评价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运用TOPSIS灰关联分析法确定正、负理想灰关联系数矩阵,集成指标权重和正、负理想灰关联系数矩阵建立正、负理想加权灰关联系数矩阵,兼顾了几何方案序列曲线的位置接近度和形状相似度。运用最小平方和法求解灰关联投影系数,确定方案排序。以某农业装备企业拖拉机产品服务系统方案评价为实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服务系统 方案评价 云模型 TOPSIS灰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钢渣颗粒吸附去除废水中磷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于建 梁文艳 +2 位作者 汪丽 冯壮壮 曹敬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71,共6页
利用酸、碱、盐、水及煅烧等对钢渣颗粒进行改性,研究改性方法、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钢渣吸附除磷的影响,并通过表面特征分析、吸附动力学试验和吸附等温试验研究优选改性钢渣和未改性钢渣吸附除磷的特征。结果表明,粒径为0.9~2m... 利用酸、碱、盐、水及煅烧等对钢渣颗粒进行改性,研究改性方法、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钢渣吸附除磷的影响,并通过表面特征分析、吸附动力学试验和吸附等温试验研究优选改性钢渣和未改性钢渣吸附除磷的特征。结果表明,粒径为0.9~2mm的钢渣经过3mol/L NaOH浸泡24h和800℃煅烧1h改性后对磷的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可达13.39mg/g,比未改性钢渣提高了60.75%。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分析可知,钢渣经碱改性后表面变粗糙,吸附孔径变小,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大。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未改性钢渣对磷的吸附过程,碱改性钢渣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则符合Elovich模型。未改性和碱改性钢渣对磷的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改性 钢渣颗粒 磷酸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和氮肥耦合管控对盐渍化土壤地力综合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牟云芳 史海滨 +4 位作者 闫建文 祁茜 冯壮壮 胡智远 苏永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71-1785,共15页
为研究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秸秆配施氮肥模式下土壤水盐迁移特征规律,明晰该模式下地力提升综合评价效应,通过田间试验,设置3种秸秆还田量[无秸秆还田(C0)、4500 kg·hm^(-2)( C1)、9000 kg·hm^(-2)( C2)]和3种施肥水平[不施氮(... 为研究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秸秆配施氮肥模式下土壤水盐迁移特征规律,明晰该模式下地力提升综合评价效应,通过田间试验,设置3种秸秆还田量[无秸秆还田(C0)、4500 kg·hm^(-2)( C1)、9000 kg·hm^(-2)( C2)]和3种施肥水平[不施氮(N0)、传统施氮量减氮30%即210 kg·hm^(-2)( N1)、300 kg·hm^(-2)( N2)]。结果表明:灌水后秸秆隔层形成了“蓄水层”和“隔盐层”,秸秆隔层及上层土壤储水量较无秸秆还田显著提高22.19%、脱盐率提高18.20%,在秸秆下层土壤呈现不同程度积盐,耕层土壤盐分始终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C2处理脱盐效果最好。秸秆腐解呈指数衰减趋势增长,秸秆腐解速率前60 d快,后90 d逐渐减缓。秸秆还田量和施氮量均对秸秆腐解有显著影响,C2N2处理秸秆累计腐解率为67.02%,较C2N0处理提高29.57%,配施氮肥可刺激秸秆中有机物分解和营养物质释放。单施氮肥严重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供应,同时添加秸秆明显降低了土壤无机氮的残留量。秸秆还田与氮肥的互作对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影响,C2处理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氮素过多会抑制秸秆腐解,降低土壤中养分的积累,从而影响作物生长,C2N1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6985 kg·hm^(-2),较当地常规施肥C0N2处理提高9.47%。综合考虑土壤结构、水盐运移、养分释放及作物产量,采用熵值法建立综合评价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量9000 kg·hm^(-2)配施氮肥210 kg·hm^(-2)为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氮量 秸秆腐解 土壤水盐分布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PWM整流器离散空间矢量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存刚 尹政 +3 位作者 张悦 罗魁 芮涛 冯壮壮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170,共8页
针对PWM整流器模型预测控制对系数参数准确性高度依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空间矢量的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FPCC)策略。该策略通过矢量合成,在每个控制周期应用两个基本矢量,提高了预测电流的准确性;通过峰谷采样,分别测量并存储上... 针对PWM整流器模型预测控制对系数参数准确性高度依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空间矢量的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FPCC)策略。该策略通过矢量合成,在每个控制周期应用两个基本矢量,提高了预测电流的准确性;通过峰谷采样,分别测量并存储上一控制周期两个基本矢量作用下的电流梯度;并建立电流梯度方程,从而根据应用矢量的电流梯度进一步更新剩余6个未应用矢量的电流梯度,结合当前时刻的电流采样值,实现未来时刻的电流预测,得到下一时刻最优的虚拟矢量。该方法不依赖于任何系统参数,且消除了传统MFPCC策略中电流梯度更新停滞现象,降低了输出电流谐波。最后,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整流器 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离散空间矢量 电流梯度更新 停滞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乌甲素缩醛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文艳 冯国忠 +4 位作者 梁承远 裴少萌 宋慧慧 鞠伟会 冯壮壮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为寻找抗肿瘤活性好且毒性小的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以高乌甲素与芳香醛杂合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高乌甲素缩醛类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与HRMS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MTT法测定了所合成高乌甲素... 为寻找抗肿瘤活性好且毒性小的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以高乌甲素与芳香醛杂合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高乌甲素缩醛类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与HRMS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MTT法测定了所合成高乌甲素缩醛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及人结肠癌细胞(HCT-8)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合成的化合物对不同的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高乌甲素的衍生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乌甲素 芳香醛杂合化合物 缩醛化合物 抗肿瘤 药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秸秆纤维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圣彬 李洪萍 +4 位作者 冯壮壮 李广振 尹树锐 李洪珍 徐豪 《交通世界》 2024年第4期22-25,共4页
为研究改性玉米和棉花秸秆纤维对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纤维掺量的沥青胶浆进行锥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及黏韧性试验,并与木质素纤维沥青胶浆进行对比,分析纤维种类和掺量对沥青胶浆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为研究改性玉米和棉花秸秆纤维对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纤维掺量的沥青胶浆进行锥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及黏韧性试验,并与木质素纤维沥青胶浆进行对比,分析纤维种类和掺量对沥青胶浆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和抗剪切性能随改性秸秆纤维掺量的增加显著增强,最佳纤维掺量为1.5%~2.0%;改性秸秆纤维沥青胶浆的抗剪切能力、高温抗变形能力和应力松弛能力比未改性纤维沥青胶浆平均提高23.1%、6.5%、5.7%;沥青胶浆掺入改性秸秆纤维后综合性能接近木质素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改性秸秆纤维 沥青胶浆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DRUS-1D模型的河套灌区典型夹砂层耕地水分利用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壮壮 史海滨 +3 位作者 苗庆丰 孙伟 刘美含 代丽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90-99,共10页
为研究夹砂层耕地水分利用规律,以河套灌区典型夹砂层土壤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在春玉米生育期田间监测数据,应用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型,探究对夹砂层土壤田间蒸散发、作物耗水及深层土壤水分的补给与深层渗漏规律。选择2种土壤的夹砂层... 为研究夹砂层耕地水分利用规律,以河套灌区典型夹砂层土壤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在春玉米生育期田间监测数据,应用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型,探究对夹砂层土壤田间蒸散发、作物耗水及深层土壤水分的补给与深层渗漏规律。选择2种土壤的夹砂层埋深梯度S1(40~95 cm)、S2(60~110 cm),设置了3个灌水水平W1(252.5 mm)、W2(315.85 mm)、W3(378.75 mm)开展田间试验,同不含夹砂层处理B作对照,并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春玉米生育期田间蒸散发,土壤水分深层渗漏及地下水补给耕层水量与根系吸水量,与不含夹砂层处理对比分析夹砂层对田间水分利用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砂层埋深增加,棵间蒸发损失减小,叶面蒸腾水量增加;不含夹砂层处理玉米田间毛管向上补给水量较浅埋砂层与深埋砂层处理分别大57.01%、118.53%,灌水量为315.85 mm时含夹砂层处理的土壤水分深层渗漏最小;玉米生育期内根系吸水量随砂层埋深的增加而减少,不含夹砂层处理根系吸水量最大。浅埋砂层与深埋砂层处理分别为蒸散量的55.51%、61.31%,不含夹砂层处理为66.69%;暂时性亏缺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S2、S1、B,水分从大到小依次为:B、S2、S1。综合考虑夹砂层土壤水分迁移、作物水分利用规律,建议在夹砂层耕地春玉米灌溉根据砂层分布因地制宜定灌溉制度,当夹砂层埋深在40~110 cm范围时,推荐春玉米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315.85 mm。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含有夹砂层农田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含水率 夹砂层土壤 土壤蒸散 地下水补给 深层渗漏 HYDRUS-1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的锡林郭勒草原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壮壮 史海滨 +3 位作者 苗庆丰 李健男 孙伟 代丽萍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0-1658,共9页
为探明各气象因素对锡林郭勒草原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影响及对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点获取的气象数据与其计算得到的PM-ET0进行关联度分析,按照关联系数从大小排序分别建立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CA... 为探明各气象因素对锡林郭勒草原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影响及对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点获取的气象数据与其计算得到的PM-ET0进行关联度分析,按照关联系数从大小排序分别建立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CAR(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的CAR-ET0模型。结果表明:(1)各气象因子与PM-ET0关联系数呈现由荒漠草原区-典型草原区-草甸草原区过渡减小的分布,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与PM-ET0关联度最小,平均日照时数与PM-ET0关联度最大,为0.7293。(2)处于草甸草原区、荒漠草原区、通过输入日照与气温两因子建立的CAR-ET0精度较高;典型草原区还需风速为模型第三因子。(3)通过模型预测精度验证,CAR-ET0模型预测精度总体高于HS-ET0与PMT-ET0方法,结合关联度分析可得出对当地参考作物蒸散量有显著影响的气象因子,可为锡林郭勒草原气象监测布设方案、参考作物蒸散量确定与草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 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 锡林郭勒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压劈裂法的气动深松模拟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壮壮 李霞 +2 位作者 王维新 闫毅敏 陈福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8-184,共7页
气动深松是向耕地犁底层中注入高压气体,使犁底层土壤内部形成裂隙从而打破犁底层,实现土壤深松。为此,基于气压劈裂法进行了气动深松模拟试验,选取喷气压力和深松深度作为试验因素,以土壤坚实度降低率和土面抬升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土... 气动深松是向耕地犁底层中注入高压气体,使犁底层土壤内部形成裂隙从而打破犁底层,实现土壤深松。为此,基于气压劈裂法进行了气动深松模拟试验,选取喷气压力和深松深度作为试验因素,以土壤坚实度降低率和土面抬升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土壤在高压气体作用下产生的深松作业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气压力的增加可以提高土面抬升量和土壤坚实度降低率,且对降低土壤坚实度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深松深度与气动深松效果密切相关,土壤坚实度降低率和土面抬升量随着深松深度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气动深松可以高效地打破犁底层,达到较好的土壤深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深松 犁底层 喷气压力 深松深度 土壤坚实度 土面抬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T全更新的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壮壮 曹文平 +1 位作者 芮涛 胡存刚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80,共5页
传统的模型预测控制(MPC)是一种高度依赖于系统参数的控制方法,参数失配会降低其电流控制效果。针对此问题,此处提出了一种基于查找表(LUT)的三相逆变器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FPCC)方法,仅使用不同时刻采样电流的测量数据,不依赖系统的... 传统的模型预测控制(MPC)是一种高度依赖于系统参数的控制方法,参数失配会降低其电流控制效果。针对此问题,此处提出了一种基于查找表(LUT)的三相逆变器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FPCC)方法,仅使用不同时刻采样电流的测量数据,不依赖系统的模型信息,从而减小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该方法将每个电压矢量作用于一个周期引起的不同电流梯度存储于表中,用于电流估计和预测,通过表的全更新避免表中数据的更新停滞带来的影响。构建虚拟矢量,增加有效矢量控制集,有效降低了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促进了新能源的利用以及电能质量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全更新 虚拟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深松原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壮壮 李霞 王维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4,共7页
气动深松是基于气压劈裂原理,向耕地犁底层中注入高压气体,使犁底层土壤内部形成裂隙从而达到深松效果的一种深松方式。为此,基于气压劈裂机理,对气动深松原理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气动深松裂隙扩展模型,包括高压气体渗漏模型、土壤位移模... 气动深松是基于气压劈裂原理,向耕地犁底层中注入高压气体,使犁底层土壤内部形成裂隙从而达到深松效果的一种深松方式。为此,基于气压劈裂机理,对气动深松原理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气动深松裂隙扩展模型,包括高压气体渗漏模型、土壤位移模型及气体压力分布模型。分析表明:气动深松方式可以达到深松效果是张拉抬升机理和剪切压缩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土壤抗剪强度较大且初始主应力较小时,气动深松主要由张拉抬升机理控制,当土壤抗剪强度较小且初始主应力较大时,气动深松主要由剪切压缩机理控制;通过气动深松裂隙扩展模型可以确定气动深松影响范围的理论值。对气动深松原理进行研究,对推动气动深松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深松 气压劈裂 扩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模糊推理的舒适温度在线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燕 冯壮壮 张玮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0年第7期74-80,共7页
基于热感觉预测的室内热环境自动控制方法为解决基于传统温度设定值控制不满足用户舒适度问题提供新的途径;但建模过程中用户热感觉信息难以获取,因此开发了便捷的移动端智能交互系统以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建立用户学习样本;并针对热舒适... 基于热感觉预测的室内热环境自动控制方法为解决基于传统温度设定值控制不满足用户舒适度问题提供新的途径;但建模过程中用户热感觉信息难以获取,因此开发了便捷的移动端智能交互系统以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建立用户学习样本;并针对热舒适的动态变化性特征,设计动态进化神经模糊推理系统(DENFIS)以建立用户热舒适在线预测模型;通过实时学习样本数据驱动,系统的模糊规则与模型输出函数系数可动态自校正,推理预测出用户偏好温度;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DENFIS算法预测用户的舒适温度范围准确率高达90.5%,误差极小;证明了该算法所建立的在线预测模型用于智能空调温度控制,可解决现有的温度设定方式带来的温度设定值不合理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感觉 智能交互系统 动态进化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在线预测模型 偏好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方快速测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壮壮 苏晓庆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70-74,共5页
土石方计算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计算效率与精度对方案的选择有重要影响。针对传统方式数据采集效率低、作业复杂等问题,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土石方测算方法研究。研究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技术在外业采... 土石方计算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计算效率与精度对方案的选择有重要影响。针对传统方式数据采集效率低、作业复杂等问题,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土石方测算方法研究。研究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技术在外业采集效率及数据处理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基本能满足土石方计算的精度要求,也验证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影像技术在土石方测算中的适用性与可行性,为土石方快速测算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K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近景摄影测量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测量病态线性问题解算的奇异值修正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壮壮 徐工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51-54,共4页
Tikhonov方法和截断奇异值方法是处理大地测量病态线性最小二乘问题常用的两种方法。基于两种方法处理病态问题的思想,根据奇异值分布空间差异性,提出了一种混合正则化算法。该算法通过对奇异值进行差异性修正,提高参数估计解的精度和... Tikhonov方法和截断奇异值方法是处理大地测量病态线性最小二乘问题常用的两种方法。基于两种方法处理病态问题的思想,根据奇异值分布空间差异性,提出了一种混合正则化算法。该算法通过对奇异值进行差异性修正,提高参数估计解的精度和稳定性,最后采用数值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khonov 截断奇异值法 病态 奇异值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通信配电网的分布式电压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壮壮 谷廷坤 《电气应用》 2021年第4期8-15,共8页
针对低效通信配电网的电压问题,结合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高效通信的分布式电压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灵敏度计算、关键节点选取和指令分配三个模块。首先通过扰动分析法实现连续变量和离散变... 针对低效通信配电网的电压问题,结合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高效通信的分布式电压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灵敏度计算、关键节点选取和指令分配三个模块。首先通过扰动分析法实现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电压灵敏度的精确计算,进而根据电压灵敏度计算结果定义节点的可观性、可控性和鲁棒性指标,综合评估后选出关键节点。然后以分布式电源容量利用比和慢速设备动作次数利用比为一致性变量实现指令分配。最后建立MPC模型并抽象为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问题求解,通过江苏某实际配电网验证了所提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 低效通信配电网 电压灵敏度 扰动分析法 分布式电源容量利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榆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丽 冯壮壮 +4 位作者 王慧 高晶淼 赵汗林 王艳炜 张睦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274-1281,共8页
本实验旨在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地榆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地榆低、高剂量组。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急性UC模型,并予以灌胃给药。记录大鼠DAI疾病评分,HE染色观察组织形... 本实验旨在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地榆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地榆低、高剂量组。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急性UC模型,并予以灌胃给药。记录大鼠DAI疾病评分,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含量,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果显示,地榆可显著降低UC大鼠DAI疾病评分(P<0.05),修复其结肠粘膜损伤,降低血清及结肠组织IL-6、IL-1β、TNF-α含量(P<0.05);改善UC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菌群平衡。研究结果提示地榆可通过调节UC大鼠肠道菌群,修复结肠粘膜屏障,进而发挥治疗急性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肠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