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松果林两种营建技术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启祥 高向义 +4 位作者 栾瑞庭 强林生 邵占武 杨林生 张显明 《吉林林业科技》 2003年第5期34-36,共3页
本文从林地选择、砧木培育、优树选择、嫁接、经营管理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总结出了红松嫁接果林的营建技术,为红松果林的集约化经营提供了较为实用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 红松 营建技术 模式 砧木培育 嫁接 经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清林业局采育林经营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冯启祥 王福云 侯召斌 《吉林林业科技》 2008年第6期32-35,39,共5页
本文对汪清林业局采育林经营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对天然异龄林实施采育择伐经营技术以来,使经营区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由1966年的66.60%,上升为2007年的95.95%;采育林生长量6.240 m3.hm-2.a-1,比全局经营林分的平均生长量高出1... 本文对汪清林业局采育林经营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对天然异龄林实施采育择伐经营技术以来,使经营区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由1966年的66.60%,上升为2007年的95.95%;采育林生长量6.240 m3.hm-2.a-1,比全局经营林分的平均生长量高出1.650 m3.hm-2.a-1;改善了林分结构,红松、云冷杉、紫椴、水曲柳等主要建群种的比例逐年增加,促进了森林顶级群落的恢复,实现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森林经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异龄林 采育林 经营技术 永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果林经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冯启祥 臧法海 +6 位作者 崔东范 李超江 尚少华 王占江 李超林 许书杰 强玲惠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12,共4页
我局从 1994年开始对六十年代初冠下更新红松形成的阔叶红松林实施了果园林经营方式 ,本文对土壤肥力、林分密度、林龄、气候条件等影响红松果林结实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肥力与结实期关系不显著 ,林分密度、林龄、气... 我局从 1994年开始对六十年代初冠下更新红松形成的阔叶红松林实施了果园林经营方式 ,本文对土壤肥力、林分密度、林龄、气候条件等影响红松果林结实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肥力与结实期关系不显著 ,林分密度、林龄、气象及采种时间等项因子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果林 结实 土壤肥力 林分密度 林龄 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两个演替阶段乔木的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24
4
作者 龚直文 亢新刚 +3 位作者 顾丽 高延 冯启祥 姚景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33,共6页
基于2×2联列表和方差比率,通过χ2统计量检验和种间联结系数值计算,对杨桦次生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阶段林分总体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群落内出现的12个乔木树种之间的总体关联性方差比率为0.932,接近1,表现... 基于2×2联列表和方差比率,通过χ2统计量检验和种间联结系数值计算,对杨桦次生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阶段林分总体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群落内出现的12个乔木树种之间的总体关联性方差比率为0.932,接近1,表现为无相关性;在针阔混交林阶段,群落主要种间的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正相关,说明该阶段的群落已处于和该地区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稳定阶段,群落总体正关联性随着演替进程而加强。竞争的最后结果将导致杨桦退出先锋树种阶段,并被地带性顶级树种云冷杉代替。多树种间总体联结性反映了群落内各树种间相关性的总体趋势,树木种群的关联关系进一步说明该群落处于杨桦次生林向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过渡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联结 联结系数 次生林演替 群落演替 杨桦林 云冷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区林下主要灌木生物量估算与分析 被引量:47
5
作者 何列艳 亢新刚 +2 位作者 范小莉 高延 冯启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50,共6页
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天然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人工落叶松林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林下灌木层分布较广泛的10个物种以植冠面积(Ac)、植冠体积(Vc)、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H)为自变量的器官生物量模型,并按照灌木形态的不同分别... 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天然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人工落叶松林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林下灌木层分布较广泛的10个物种以植冠面积(Ac)、植冠体积(Vc)、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H)为自变量的器官生物量模型,并按照灌木形态的不同分别乔木型灌木(主干明显)、典型灌木(分枝多,主干不明显)构建混合物种模型,选出R2较大、SEE较小的模型作为最优模型,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及其在不同物种和器官中的分配。结果表明:单一物种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多为线性、二次或者三次方程,干、枝最优模型采用的自变量多为D2H或者Vc,叶生物量最优模型采用的自变量多为Ac或者Vc,根的多为D2H。混合物种模型的最优方程为幂函数或三次方程,最优模型的自变量除典型灌木枝模型为Vc外,其他各器官模型自变量都为D2H。计算得到的天然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人工落叶松林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 013.59、3 950.66和4 649.36 kg/hm2,且乔木型灌木对生物量的贡献率大于典型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生物量模型 乔木型灌木 典型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胡云云 闵志强 +1 位作者 高延 冯启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4,共10页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对照样地,采伐后开始增加,4~6年后减小直至下次采伐;初始择伐后6年20%强度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与30%和40%差异不大,但40%强度择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率显著增加;30%强度以上择伐后的林分生长相对较快,胸径和蓄积年生长率最高分别达2.6%和8.7%;经过合理的2~4次择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仅1次择伐和未择伐的林分,2009年最大值分别为3.6%和5.5%;随着初始择伐后时间的增加,各样地林分径级分布由初始的反"J"型向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线变化;但经2~4次择伐的样地,只要控制合理的采伐周期(6年左右)和强度(20%左右),就能保持较好的径级结构;通过负指数分布拟合发现,各样地的K值和a值随着伐后时间延长基本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冷杉林 择伐 胸径 蓄积 径级结构 负指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地区不同林型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32
7
作者 方伟东 亢新刚 +4 位作者 赵浩彦 黄新峰 龚直文 高延 冯启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7,共8页
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的原始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杨桦次生林,以及53和39年生的人工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草地为对照试验区,分析了不同林型枯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特性、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以及土壤蓄水量。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枯落物... 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的原始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杨桦次生林,以及53和39年生的人工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草地为对照试验区,分析了不同林型枯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特性、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以及土壤蓄水量。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枯落物的现存量在28.96~56.42t/hm2之间,原始林枯落物现存量最大,为56.42t/hm2,杨桦次生林最小,为28.96t/hm2。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依次为:原始林>杨桦次生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53年生人工落叶松林>39年生人工落叶松林。3)土壤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以幂函数方程拟合最好,各林型的土壤A1层的土壤密度都小于1.00g/cm3,且明显小于草地土壤密度。4)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递增而逐渐变小。5)土壤自然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递增而逐渐降低,且用幂函数方程拟合效果最好。6)土壤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变化为:原始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杨桦次生林>39年生人工落叶松林>53年生人工落叶松林>草地;非毛管蓄水量变化为:杨桦次生林>云冷杉阔混交林>39年生人工落叶松林>原始林>53年生人工落叶松林>草地。综上可知林地水源涵养功能为:杨桦次生林>云冷杉阔混交林>原始林>39年生人工落叶松林>53年生人工落叶松林>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林地土壤 土壤密度 孔隙度 蓄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期历史数据的直径结构预测模型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青 赵俊卉 +2 位作者 亢新刚 冯启祥 姚景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2-185,共4页
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森林是复杂的生态系统,作为系统,它理所当然地遵循着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系统法则(惠刚盈等,1995)。林分的直径结构是体现林分特征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子之一(亢新刚等,2003)。
关键词 天然异龄林 负指数 回归 直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主要树种直径生长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以云杉为例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洋 亢新刚 +2 位作者 郭艳荣 高北延 冯启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选取长白山地区18块皆伐标准地的949株云杉解析木和78株云杉标准木,建立长白山主要树种直径生长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在生长模型中,首先确定林木直径的潜在生长量,建立疏开木的直径潜在生长方程,然后用反映立地质量、林分密度、对象木... 选取长白山地区18块皆伐标准地的949株云杉解析木和78株云杉标准木,建立长白山主要树种直径生长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在生长模型中,首先确定林木直径的潜在生长量,建立疏开木的直径潜在生长方程,然后用反映立地质量、林分密度、对象木与周围相邻木最近距离3个竞争指数所表示的修正函数对直径潜在生长函数进行修正。采用SPSS软件对参数进行拟合,依据相关系数最大,剩余平方和最小得到直径的实际生长模型。该模型可以合理预测长白山地区主要树种一定时期内未来直径大小和林分的直径结构,这对把握林分动态、预估林分生长状态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用未参加建模的8块皆伐标准地的432株云杉解析木和23株云杉标准木,对直径生长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拟合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径生长 多元回归预测模型 天然异龄林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碳贮量和木材生产目标的森林经营规划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戎建涛 雷相东 +1 位作者 张会儒 冯启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62,共8页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为对象,基于小班调查数据,以木材生产和碳增量净现值最大为规划目标,考虑采伐量不大于生长量、均衡采伐、生长模型等约束,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LINGO软件求解,得到了50a规划期的最优经营方案,并进行...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为对象,基于小班调查数据,以木材生产和碳增量净现值最大为规划目标,考虑采伐量不大于生长量、均衡采伐、生长模型等约束,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LINGO软件求解,得到了50a规划期的最优经营方案,并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森林类型在不同分期间伐强度在1%~15%之间,择伐强度在1%~35%之间。规划期木材总采伐量为182.33万m3,规划期末地上碳贮增量为47.92万t;规划期总收益为95 434.40万元,其中木材净现值91 895.10万元,碳贮增量净现值3 539.30万元。多目标经营方案可以同时满足对木材生产和碳贮增量的需求,是一个折衷的方案。与木材生产经营方案相比,多目标经营方案和碳贮增量经营方案在规划期内的木材净现值分别减少2.67%、45.43%,但地上碳贮增量净现值分别增加29.88%、50.42%。因此增加碳贮增量要以减少木材采伐量为代价。分析了低、中、高3种碳价格对多目标经营方案的影响,表明整个规划期内木材采伐量随着碳价格的增加而减少,而碳贮增量随着碳价格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生产 地上碳贮量 净现值 多目标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最优直径结构的构建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孔雷 亢新刚 +3 位作者 刘书剑 胡云云 黄新峰 冯启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以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两个大区内274个固定样点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从1987年至今,每两年复查一次。利用不同模型拟合该地区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蓄积的关系,求得林分能够生长达到的每公顷最大胸高断面积,并以此为界... 以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两个大区内274个固定样点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从1987年至今,每两年复查一次。利用不同模型拟合该地区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蓄积的关系,求得林分能够生长达到的每公顷最大胸高断面积,并以此为界将现有林分胸高断面积分成<10、10~20、30~40、40~50 m2/hm24个胸高断面积区间,分别计算各胸高断面积蓄积生长量。结果表明:林分进阶率和枯损率随胸高断面积的增加而减少;林分蓄积生长量随胸高断面积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少。林分能够生长达到的最大胸高断面积大约为60 m2/hm2,但当林分胸高断面积为40 m2/hm2,平均Q值为1.4时,林分蓄积生长量最大(10.5 m3/(hm2.a))。利用呈负指数模型,结合林木径阶能够持续生长的转移情况,拟合出该地区林分最优直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直径结构 径阶转移 枯损率 进阶率 每公顷胸高断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被引量:20
12
作者 黄新峰 亢新刚 +2 位作者 孙玲 冯启祥 姚景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3-146,共4页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62株红松解析木数据为基础,探讨Hegyi竞争指数对红松单木断面积5 a生长量的影响,并构造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在5 a前年龄5、a前直径、5 a前树高、第一活枝高度、第一死枝高度、活树冠长度、竞争指数等...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62株红松解析木数据为基础,探讨Hegyi竞争指数对红松单木断面积5 a生长量的影响,并构造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在5 a前年龄5、a前直径、5 a前树高、第一活枝高度、第一死枝高度、活树冠长度、竞争指数等变量中,仅有5 a前树高与对数断面积生长量相关性显著,进入模型,其余指标未能进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断面积生长量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7
13
作者 孔雷 杨华 +2 位作者 亢新刚 高延 冯启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125,共7页
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包括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两大方面。文章重点阐述了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及其在林业上的主要统计方法,且分析了不同方法在应用中的优势和存在的局限性,指出当前的林木分布格局研究主要是针对林木分布格局的... 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包括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两大方面。文章重点阐述了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及其在林业上的主要统计方法,且分析了不同方法在应用中的优势和存在的局限性,指出当前的林木分布格局研究主要是针对林木分布格局的检验、描述和模拟,而并未在森林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最后,对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自相关 空间异质性 局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雌雄花及球果、种子性状的变异 被引量:6
14
作者 齐立志 刘吉雨 +4 位作者 刘桂丰 房家声 董景林 郑亨锡 冯启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3,共7页
长白落叶松雌雄花.在水平枝上主要着生在第4、5、6年枝段上,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在第4年枝层以下的各层上。落叶松球果、种子及种子萌发性状的树木个体间差异较大.某些性状的相关关系紧密.如大球果脱粒出的种子大,种子的发芽势、... 长白落叶松雌雄花.在水平枝上主要着生在第4、5、6年枝段上,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在第4年枝层以下的各层上。落叶松球果、种子及种子萌发性状的树木个体间差异较大.某些性状的相关关系紧密.如大球果脱粒出的种子大,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高。高出林冠层的老龄树木空粒种子多。高海拔地段的林木受局部地型的生态因子影响种子发芽率低。位于树冠上部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受花粉密度垂直梯度变化的影响、树冠中上部的种子空粒率较高.下部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球果 种子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杨桦次生林树种空间隔离度对林分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雷 亢新刚 +3 位作者 杨华 谢佳利 黄新峰 冯启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18,共5页
以6块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混交比相同的长白山天然杨桦次生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和定位。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划分出树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相同的样地,利用树种多样性混交度研究林分蓄积生长量与物种空间隔离度的关系。... 以6块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混交比相同的长白山天然杨桦次生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和定位。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划分出树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相同的样地,利用树种多样性混交度研究林分蓄积生长量与物种空间隔离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株数密度、混交比和树种多样性相同时,样地内林分蓄积生长量与树种空间隔离度呈反比关系。最后给出树种配置方法的建议,为今后经营合理的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给予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多样性混交度 林分蓄积生长量 树种多样性 物种均匀度 株数密度 混交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年龄变动及估测精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云云 亢新刚 +3 位作者 高延 冯启祥 姚景春 王卓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7,共6页
本文采用长白山地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14个皆伐样地数据,分析6个主要树种的径阶年龄变异系数,根据其计算不同精度下外业抽样调查估测林分年龄所需的样本量;采用平均木法估测林分年龄,分析其估测精度随着株数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 本文采用长白山地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14个皆伐样地数据,分析6个主要树种的径阶年龄变异系数,根据其计算不同精度下外业抽样调查估测林分年龄所需的样本量;采用平均木法估测林分年龄,分析其估测精度随着株数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树种的年龄变异系数随着径阶的增加,呈现波动性变化。云杉、冷杉和红松3种针叶树的年龄变异系数随径阶变化差异较小,主要在20%~35%之间变化;紫椴、枫桦和色木槭3种阔叶树则在15%~35%之间变化。采用1~3株平均木估测林分年龄精度较低,一般在30%~60%;随着株数的增加估测精度逐渐提高,一定株数后精度增加变缓,基本在90%以上,随后在最高值处上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年龄估测 变异系数 样本量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效果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延 冯启祥 +3 位作者 王卓晖 孙权 赵东宁 姜洪源 《吉林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1-2,6,共3页
通过对西伯利亚红松3个种源与当地红松高生长量的比较,分析在长白山系汪清林区内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红松的生长差异,确定了托木斯克州种源适合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经11 a研究,初步掌握了该树种幼年期生长规律,摸索出一整套西... 通过对西伯利亚红松3个种源与当地红松高生长量的比较,分析在长白山系汪清林区内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红松的生长差异,确定了托木斯克州种源适合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经11 a研究,初步掌握了该树种幼年期生长规律,摸索出一整套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贵树种大径级材培育工程建设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延 姜洪源 +2 位作者 赵东宁 王卓晖 冯启祥 《吉林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3-15,55,共4页
本文总结了汪清林业局改培大径级材基地建设的试点经验,并对东北珍贵树种大径级材培育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抚育间伐、修枝、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样地监测等。针对试点产生的问题,就如何加快珍贵树种大径级材培育工程... 本文总结了汪清林业局改培大径级材基地建设的试点经验,并对东北珍贵树种大径级材培育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抚育间伐、修枝、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样地监测等。针对试点产生的问题,就如何加快珍贵树种大径级材培育工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贵树种 大径级材 培育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权重回归的长白山区云冷杉二元材积式构建
19
作者 孔雷 杨华 +3 位作者 亢新刚 高延 冯启祥 王卓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41,共4页
以采用长白山北麓皆伐样地的59株样木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GWR)和最小二乘法(OLS)比较并构建二元材积公式。从数据的空间分析角度,研究了模型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关系。结果显示:GWR模型的拟合优度、预测能力都要高于OLS... 以采用长白山北麓皆伐样地的59株样木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GWR)和最小二乘法(OLS)比较并构建二元材积公式。从数据的空间分析角度,研究了模型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关系。结果显示:GWR模型的拟合优度、预测能力都要高于OLS模型。GWR模型的变量参数可以反映出在样地内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揭示林木之间的竞争关系。GWR反映局部信息的能力为OLS所不及。优选模型的赤池信息量(AIC)最小。优选模型的稳定性、拟合优度、预测能力和残差的结果也均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权重回归模型 最小二乘法 二元材积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沟岭次生林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20
作者 蔡烁 亢新刚 +4 位作者 龚直文 高延 冯启祥 王卓晖 秦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80,共7页
通过对吉林省金沟岭进行实地野外调查和对标本鉴定分析,确定该地区种子植物80科253属392种。对其从科、属、种三级进行统计分析,并与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和辽宁省鸭绿江流域的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金沟岭地区植物科的分布型为泛热带分... 通过对吉林省金沟岭进行实地野外调查和对标本鉴定分析,确定该地区种子植物80科253属392种。对其从科、属、种三级进行统计分析,并与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和辽宁省鸭绿江流域的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金沟岭地区植物科的分布型为泛热带分布型和温带分布型为主,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为主,种的分布主要以中国-日本分布和东北分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种子植物 金沟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