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德育生活化、实践化的基本做法及启示 被引量:11
1
作者 冉小先 《前沿》 2007年第4期92-95,共4页
通过研究作为北美洲的代表国家美国、加拿大关于德育生活化、实践化的基本做法,得出对我国德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启示,为改变我国德育课教学的现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美国 加拿大 生活化 实践化 启示
原文传递
新加坡德育特色及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12
2
作者 冉小先 《前沿》 2006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中国和新加坡作为东方国家,具有很多相似的方面,新加坡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政治稳定、社会秩序良好,思想道德教育起了重要作用。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新加坡德育特色,这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 中国和新加坡作为东方国家,具有很多相似的方面,新加坡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政治稳定、社会秩序良好,思想道德教育起了重要作用。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新加坡德育特色,这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德育 特色 启示
原文传递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被引量:6
3
作者 冉小先 《对外经贸》 2020年第7期151-153,156,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入大学生的血脉,能够对大学生产生基因式的影响,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具备文化育人和文化育德的作用,这是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提高思政教学实效性的出发点。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入大学生的血脉,能够对大学生产生基因式的影响,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具备文化育人和文化育德的作用,这是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提高思政教学实效性的出发点。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论述。基于大学生思政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体系包括课堂和实践教学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载体 培养合格的高职生人才——高职生班主任管理经验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冉小先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3期205-205,110,共2页
班主任是班级中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更是高职生合格人才培养的一线工作者,那么如何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形势的合格的高职人才呢?就高职生能力培养作一些探索,主要是介绍"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载体"的高职生班主任管理模式,通过不... 班主任是班级中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更是高职生合格人才培养的一线工作者,那么如何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形势的合格的高职人才呢?就高职生能力培养作一些探索,主要是介绍"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载体"的高职生班主任管理模式,通过不同的任务达到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希望能与广大高职生班主任、老师进行交流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能力 任务 班主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无锡段文化遗产新时代价值及其应用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冉小先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大运河无锡段遗产的新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美学、人文、经济、生态等方面,其价值应用在于:承载人们美好生活期待、培育长江三角洲共同体意识、沟通中国和世界经济与文化等功能上,实现大运河无锡段新时代价值需要遵循保护和利用结合等原则。
关键词 大运河无锡段 文化遗产 价值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生成逻辑和推进策略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冉小先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8-62,共5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德育元素的有效挖掘、发挥课程思政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建立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深化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凸显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生成的学科...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德育元素的有效挖掘、发挥课程思政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建立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深化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凸显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生成的学科逻辑和课程论逻辑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探索课程思政生成的学科逻辑和课程轮逻辑进而提出课程思政在德育元素挖掘、发挥课程思政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改进课程思政评价三方面的有效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学科逻辑 课程论逻辑 推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7
作者 冉小先 《辽宁高职学报》 2019年第6期95-99,共5页
中国礼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二十世纪的多次反传统思潮导致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排斥,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致使目前高职院校礼文化教育缺失。高职院校要发挥礼文化化人、文化育德的功能,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礼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二十世纪的多次反传统思潮导致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排斥,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致使目前高职院校礼文化教育缺失。高职院校要发挥礼文化化人、文化育德的功能,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礼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礼文化 思政教育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逻辑进路研究
8
作者 冉小先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3-66,共4页
重建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认知,是开辟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径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价值引领和文化渊源增强了对二者结合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认同,在认... 重建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认知,是开辟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径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价值引领和文化渊源增强了对二者结合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再去探讨二者结合的现实路径建构,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更有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当代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逻辑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爱国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9
作者 冉小先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36-40,共5页
屈原的爱国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爱国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继承并发展屈原在思想上、行动上、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思想,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育人作用,提升育人效果... 屈原的爱国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爱国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继承并发展屈原在思想上、行动上、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思想,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育人作用,提升育人效果;弘扬奋斗精神,实现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利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爱国思想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精神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10
作者 冉小先 杨晓兰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4-67,72,共5页
习近平关于精神的重要论述不仅从总体上构建了精神,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还在回望历史、立足当下过程中解读和构建了丰富的具体精神,形成了层次分明、内涵丰富的宝贵财富,并且一以贯之地强调精神的... 习近平关于精神的重要论述不仅从总体上构建了精神,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还在回望历史、立足当下过程中解读和构建了丰富的具体精神,形成了层次分明、内涵丰富的宝贵财富,并且一以贯之地强调精神的学习一定要用于解答时代问题。习近平对精神的重要论述是在把握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做出的,对于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奠定新时代青年价值坐标,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权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鲜明特色 生成逻辑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致的
11
作者 冉小先 《科技信息》 2008年第22期215-215,180,共2页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的焦点话题,在讨论这个话题是一些专业人士和学者提出我们当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互相矛盾的。就此,本文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不矛盾的、是一致的。首先从构建和谐社会和效...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的焦点话题,在讨论这个话题是一些专业人士和学者提出我们当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互相矛盾的。就此,本文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不矛盾的、是一致的。首先从构建和谐社会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内涵上分析说明不矛盾,并阐明只有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才能真正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然后具体分析我们现在坚持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确实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德育生活化、实践化的基本做法及启示
12
作者 冉小先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08年第5期32-36,共5页
德育的生活化要求学校德育应从受教育者的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出发并关注人现实生活的需要,关注人的精神生活,使主体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道德要求,进而内化为道德品质;德育的实践化是因为德育作为一种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生活化要求学校德育应从受教育者的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出发并关注人现实生活的需要,关注人的精神生活,使主体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道德要求,进而内化为道德品质;德育的实践化是因为德育作为一种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教育活动,它不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认知领域,只有在对道德认知的基础上,转化为一定的道德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所以德育必须实现生活化、实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生活化 实践化 北美国家 加拿大 做法 统治阶级意志 道德实践活动 学校德育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实践重要论述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启示
13
作者 冉小先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对实践作了大量的论述,充分肯定了实践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在不同场合都表达了对实践的重视和关切,并且不遗余力地阐述实践的具体路径、调查研究的展开、实践过程中素养和精神的培养等,对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当前存在的一些... 习近平总书记对实践作了大量的论述,充分肯定了实践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在不同场合都表达了对实践的重视和关切,并且不遗余力地阐述实践的具体路径、调查研究的展开、实践过程中素养和精神的培养等,对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当前存在的一些困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育人 实践素养 实践主体精神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