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CRP的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冀友瑞 鹿育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9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和缬沙坦不同水平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A组)高脂饮食组,(B组)高脂饮食加卡托普利组,(C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及(D组)对照组。喂...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和缬沙坦不同水平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A组)高脂饮食组,(B组)高脂饮食加卡托普利组,(C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及(D组)对照组。喂饲10周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含量,取心肌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RP的表达。结果A组心肌CRP表达较D组明显升高(P<0.005)。B组和C组与A组相比,心肌CRP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25),与D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剔除C组数据后,血浆AngⅡ水平与心肌局部CRP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r=0.804,P<0.0001)。结论AngⅡ与心肌局部组织CRP的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可降低心肌局部CRP的表达,在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对心肌的损害方面,两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心肌 血管紧张素Ⅱ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心肌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冀友瑞 鹿育萨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9期651-652,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作用后对心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2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高脂饮食组(A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B组)及对照组(C组)。喂饲10周后,取心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RP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缬沙坦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作用后对心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2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高脂饮食组(A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B组)及对照组(C组)。喂饲10周后,取心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RP的表达。结果A组心肌CRP表达较C组明显升高(P<0.01)。与A组相比,B组心肌CR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可降低心肌局部CRP的表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对心肌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心肌 缬沙坦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冀友瑞 来春林 +3 位作者 邢金平 赵建强 齐杰 杨利国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可能造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入选2011年8月-2013年12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存在CSF的患者97例,作为CSF组,同期... 目的:探讨可能造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入选2011年8月-2013年12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存在CSF的患者97例,作为CSF组,同期冠状动脉正常而且血流也正常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院后第1天晨空腹抽血检测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甘油三酯( TG )、同型半胱氨酸( Hcy)、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和血小板计数( PLT)。结果:两组吸烟患者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与对照组比较,CSF组的Hcy、hs-CRP和RDW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炎症导致的内皮损害及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可能是造成CSF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炎症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的致炎作用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冀友瑞 鹿育萨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B08期105-108,共4页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刺激多种细胞分泌多种炎症因子,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高度相关性。多种细胞因子可诱导产生炎症标志物,炎症因子与炎症标志物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也介导甚至加强AngⅡ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AngⅡ...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刺激多种细胞分泌多种炎症因子,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高度相关性。多种细胞因子可诱导产生炎症标志物,炎症因子与炎症标志物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也介导甚至加强AngⅡ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AngⅡ、炎症因子、炎症标志物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网状联系,AngⅡ是这个网状联系的结点之一,具有关键作用;尚不能确定一种炎症因子或炎症标志物可作为这个网状联系的结点。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对AngⅡ和炎症的抑制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Ⅱ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致炎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5
作者 冀友瑞 鹿育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7期623-626,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刺激多种细胞分泌多种炎症因子,炎症因子可诱导产生炎症标志物,炎症因子与炎症标志物可介导甚至加强AngⅡ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对AngⅡ和炎...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刺激多种细胞分泌多种炎症因子,炎症因子可诱导产生炎症标志物,炎症因子与炎症标志物可介导甚至加强AngⅡ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对AngⅡ和炎症的抑制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Ⅱ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来春林 邢金平 +8 位作者 胡风云 刘晓红 齐杰 赵建强 冀友瑞 杨五晓 燕蒲娟 罗春艳 阮露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55-459,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EH患者167例,按照靶器官损伤(TOD)诊断标准分为单纯EH组79例,EH合并卒中组88例。...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EH患者167例,按照靶器官损伤(TOD)诊断标准分为单纯EH组79例,EH合并卒中组88例。测定每组入选对象的LP-PLA_2水平,比较各组间临床相关资料和LP-PLA_2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P-PLA_2水平对EH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_2是EH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99,95%CI:5.236~35.837,P〈0.01);在入选的危险因素中,LP-PLA_2的标化偏回归系数b'绝对值最大(b'=0.708)。结论 LP-PLA_2作为新型的炎性标记物,是缺血性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EH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影响最大,可能为脑血管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卒中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不同基因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邢金平 来春林 +4 位作者 赵建强 刘晓红 胡长青 冀友瑞 陈福恒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1734-1736,共3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不同基因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及低分子肝素5 000 U/12 h治疗,5 d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不同基因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及低分子肝素5 000 U/12 h治疗,5 d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正常基因组50例,阿托伐他汀+基因突变组50例,瑞舒伐他汀组+正常基因组50例,瑞舒伐他汀组+基因突变组50例。在服用氯吡格雷之前(基线值)、加用他汀类药物之前及服用他汀类药物7 d后,用全血阻抗法分别测定二磷酸腺苷(ADP)(10 m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结果 4组基线值无差别,与基线值比较,服用氯吡格雷5 d后和加服他汀类药物治疗7 d后,4组患者P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分别在不同基因组间的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他汀对同一基因组的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细胞色素3A4途径代谢的阿托伐他汀及不经细胞色素3A4代谢的瑞舒伐他汀,对同一基因组的PA活性无影响,对不同基因组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血小板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继荣 冀友瑞 +1 位作者 齐杰 来春林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1173-1175,共3页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是指排除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病因后,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未见明显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而存在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1]。最早是由Tambe等于1972年...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是指排除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病因后,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未见明显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而存在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1]。最早是由Tambe等于1972年首次提出,近年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普及,此现象逐渐增多而被心血管医生所重视,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脉搏波传导速度 结缔组织病 冠状动脉痉挛 心血管医生 冠状动脉造影 远端血流 动脉弹性 冠状动脉血流 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邢金平 来春林 +1 位作者 刘晓红 冀友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10期1222-122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将90例CHD患者分为两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56例。另设对照组30名,为健康体检者。以分析法检测其空腹血浆Hcy水平。同时根据冠脉造影进一步将观...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将90例CHD患者分为两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56例。另设对照组30名,为健康体检者。以分析法检测其空腹血浆Hcy水平。同时根据冠脉造影进一步将观察对象区分为单支病变组(31例)、双支病变组(29例)和多支病变组(30例)。结果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CS组显著高于SA组(P<0.05);多支病变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且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冠脉病变支数而增加,是CHD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贝叶斯统计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守銮 王洁贞 +1 位作者 冀友瑞 胡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39-1140,共2页
关键词 时间序列 预测模型 贝叶斯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邢金平 来春林 +4 位作者 赵建强 刘晓红 胡长青 冀友瑞 陈福恒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2101-2103,共3页
目的观察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及低分子肝素5 000 U/12 h治疗,基因检测分为正常基因组(A组)100例,基因突... 目的观察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及低分子肝素5 000 U/12 h治疗,基因检测分为正常基因组(A组)100例,基因突变组(B组)100例。在服用氯吡格雷之前(基线值)、1周后均用全血阻抗法分别测定二磷酸腺苷(ADP)(10 m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比较组间患者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支架内血栓、再发心绞痛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服用氯吡格雷1周后,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疗效终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ACS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有影响,对预后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临床和生化标记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来春林 邢金平 +7 位作者 刘晓红 齐杰 赵建强 冀友瑞 杨五晓 燕蒲娟 罗春艳 阮露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炎性因子和相关高危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79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ACS组患者85例,选取健康人4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每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炎性因子和相关高危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79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ACS组患者85例,选取健康人4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每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生化指标和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类胰蛋白酶(TPS)水平,统计每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生化指标、炎性因子和危险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ACS的意义。结果 :纤维蛋白原(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PS和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LP-PLA2、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OR值均大于1,其中Fbg是最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42,95%CI:6.458~76.609,P<0.001),其标化偏回归系数b’绝对值在6个变量中最大(b’:1.079),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ACS的影响最大。结论:Fbg、hs-CRP、LP-PLA2、TPS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原发性高血压分级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ACS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其中Fbg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ACS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Fbg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ACS的影响最大,为ACS的预防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炎症趋化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心肌CR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鹿育萨 冀友瑞 +1 位作者 白春林 李素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8期614-616,共3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和缬沙坦从不同水平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后对心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四组(:A)高脂饮食组(、B)高脂饮食加卡托普利组(、C)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D)对照组。喂饲10周后,放射免疫...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和缬沙坦从不同水平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后对心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四组(:A)高脂饮食组(、B)高脂饮食加卡托普利组(、C)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D)对照组。喂饲10周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含量,取心肌和肝脏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RP的表达。结果A组心肌CRP表达较D组明显升高(P<0.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心肌CRP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25),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剔除C组数据后,血浆AngⅡ水平与心肌局部CRP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rs=0.804,P<0.0001)。肝脏CRP表达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与心肌局部组织CRP的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可降低心肌局部CR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动脉硬化 C反应蛋白质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结合同型半胱氨酸和白细胞介素-6判别冠状动脉斑块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邢金平 来春林 +1 位作者 刘晓红 冀友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8期744-746,共3页
本研究通过多层螺旋(MS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和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评价不同性质的斑块与炎症标志物IL-6及Hcy的相关性.为其是否能够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参考指标提... 本研究通过多层螺旋(MS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和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评价不同性质的斑块与炎症标志物IL-6及Hcy的相关性.为其是否能够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参考指标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斑块 同型半胱氨酸 白细胞介素-6 螺旋CT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白细胞介素 不稳定斑块 炎症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15
作者 王东霞 来春林 +1 位作者 刘晓红 冀友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10期1228-1228,共1页
关键词 不典型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不典型 早期诊断 系统疾病 生活方式 危急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联合hs-CRP检测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研究
16
作者 邢金平 来春林 +1 位作者 刘晓红 冀友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2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90例冠心病病人依据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硬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各30例及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血清hs-CRP,Hcy的水平,比较各...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90例冠心病病人依据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硬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各30例及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血清hs-CRP,Hcy的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与斑块的关系。结果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hs-CRP,Hcy高于硬斑块组和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炎症和Hcy与不稳定斑块破溃发生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斑块检查结合血清hs-CRP,Hcy水平检测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 不稳定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心脏并发症的分析
17
作者 来春林 杨五小 +5 位作者 刘晓红 冀友瑞 王继荣 李丽琪 乔爱春 王东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9期757-75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CAG)和治疗(PCI)的非心脏并发症和心脏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3年9月—2006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行CAG和PCI的病人443例,其中经股动脉CAG126例,其中PCI78例。经桡动脉CAG317例...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CAG)和治疗(PCI)的非心脏并发症和心脏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3年9月—2006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行CAG和PCI的病人443例,其中经股动脉CAG126例,其中PCI78例。经桡动脉CAG317例,其中PCI131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途径CAG和PCI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分析。结果发生各种并发症18例,其中心脏并发症8例(经股动脉7例,经桡动脉1例)。心脏并发症10例(经股动脉4例,经桡动脉6例)。结论经桡动脉非心脏并发症显著减少,而两途径心脏相关并发症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和美托洛尔对心肌梗死后大鼠钾通道Kv9.X基因表达的不同影响
18
作者 刘晓红 来春林 +1 位作者 冀友瑞 王东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9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能β1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梗死大鼠钾通道Kv9.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取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缬沙坦组、美托洛尔组,同时建立假手术组。4组大鼠...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能β1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梗死大鼠钾通道Kv9.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取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缬沙坦组、美托洛尔组,同时建立假手术组。4组大鼠均再分为7d和30d两亚组。缬沙坦组和美托洛尔组大鼠分别于术后4h^12h给予缬沙坦(30mg/kg)和美托洛尔(8mg/kg)灌胃至术后相应时间,术后第7天和第30天留取大鼠心肌组织,提取心肌总RNA和检测Kv9.1、Kv9.2、Kv9.3mRNA。结果美托洛尔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30d钾通道Kv9.XmRNA表达明显升高,但与缬沙坦组比较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无论7d组还是30d组均明显降低。缬沙坦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论是7d组还是30d组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显著升高。结论美托洛尔与缬沙坦均可提高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Kv9.1、Kv9.2、Kv9.3的表达,缬沙坦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通道 缬沙坦 美托洛尔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不同并发症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及辛伐他汀干预对其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晓红 李怡霏 +2 位作者 来春林 冀友瑞 赵建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00-803,共4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不同合并症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干预对其影响。方法入选EH患者149例,根据合并症的不同分为单纯EH组44例,EH合并左心室肥厚(EH—LVH)组40例,EH合并心房颤动(EH—AF)组36例,EH合...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不同合并症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干预对其影响。方法入选EH患者149例,根据合并症的不同分为单纯EH组44例,EH合并左心室肥厚(EH—LVH)组40例,EH合并心房颤动(EH—AF)组36例,EH合并腔隙性脑梗死(EH-LI)组29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149例EH患者按血压水平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主要应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等药治疗8周)和辛伐他汀干预组(常规治疗+辛伐他汀40mg/d),药物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内皮素。结果(1)EH组ET浓度高于对照组[(71.42±6.62)pg/ml对(45.52±8.28)pg/ml,P〈0.01]并与血压升高程度呈正相关(r=0.746,P〈0.001),EH—LVH组、EH—AF组、EH—LI组ET浓度均高于EH组[(97.67±10.53)pg/ml、(102.15±12.96)pg/ml、(103.49±9.91)pg/ml对(71.42±6.62)pg/ml,P〈0.01],ET浓度变化均与血压升高程度呈正相关(r=0.671,r=0.592,r=0.530,P均〈0.001)。(2)EH-AF组左心房内径与ET浓度呈正相关(r=0.684,P〈0.001);EH—LVH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与ET浓度呈正相关(r=0.545,P〈0.001)。(3)EH—LVH组、EH—AF组、EH-LI组的3级高血压所占的百分比均高于EH组。(4)EH3级辛伐他汀干预组治疗后血压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5)EH2级辛伐他汀干预组治疗后ET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EH3级辛伐他汀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E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辛伐他汀干预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ET水平与EH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辛伐他汀干预能更显著降低EH患者ET水平和EH3级患者的血压,提示对EH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合用他汀类药物可能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素 辛伐他汀
原文传递
高血压肾损害危险因素和炎性因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来春林 邢金平 +7 位作者 刘晓红 齐杰 赵建强 冀友瑞 杨五晓 燕蒲娟 罗春艳 阮露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临床相关生化指标及高危因素在慢性肾损害(chronic kidney damage,CKD)中的作用,分析其与EH患者发生CKD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EH患者127例,按照靶器官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临床相关生化指标及高危因素在慢性肾损害(chronic kidney damage,CKD)中的作用,分析其与EH患者发生CKD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EH患者127例,按照靶器官损伤(target organ damage,TOD)标准分为单纯EH组79例,EH合并CKD组48例。测定每组患者临床相关的生化指标和血管特异性炎性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统计每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H患者发生CKD的各因素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LP-PLA2、尿酸(uric acid,UA)是EH患者发生CKD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其中UA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307,95%CI:4.022~58.250,P<0.0001)。UA的标化偏回归系数b'绝对值最大(1.026),提示UA对EH患者发生CKD的影响最大。结论:UA、LP-PLA2、hs-CRP是EH发生CKD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对CK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慢性肾损害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