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交叉指型磁模漂移管重离子直线加速器设计 |
马鹏飞
岳灿彬
王百川
周浩
杜畅通
郑曙昕
邢庆子
关遐令
王学武
王忠明
|
《现代应用物理》
|
2024 |
0 |
|
2
|
强流射频四极加速器耦合单元的物理设计研究 |
欧阳华甫
徐韬光
关遐令
罗紫华
许文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3
|
HI-13串列加速器的改进 |
秦久昌
关遐令
杨丙凡
张灿哲
杜学仁
于蕴峰
葛继云
杨为民
|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2 |
4
|
|
4
|
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注入器的升级改造 |
包轶文
关遐令
胡跃明
苏胜勇
游曲波
黄青华
王晓飞
阚朝新
杨涛
范宏盛
杨保君
刘德忠
杨丙凡
姜山
何明
柳卫平
胡任威
任印
马征宇
张秀华
闫芳
王秋菊
李明龙
|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5
|
HI-13串列加速器输电梯的研制 |
杨丙凡
周俊峰
关遐令
苏胜勇
秦久昌
张灿哲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4
|
|
6
|
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在线同位素分离器高质量分辨谱仪物理设计 |
彭朝华
关遐令
崔保群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7
|
强流射频四极加速器输入耦合环的物理设计研究 |
欧阳华甫
乔际民
傅世年
关遐令
|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8
|
AMS专用高分辨注入器系统研制 |
包轶文
关遐令
胡跃明
苏胜勇
游曲波
黄青华
王晓飞
阚朝新
杨涛
范宏盛
杨保君
刘德忠
杨丙凡
姜山
何明
拓飞
马征宇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9
|
CPNG脉冲化装置的研制 |
沈冠仁
关遐令
陈洪涛
|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0
|
HI-13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的设计 |
柳卫平
李志常
关遐令
白希祥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3
|
|
11
|
高流强RFQ质子加速器研制 |
傅世年
关遐令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2
|
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进展与现状 |
杨丙凡
关遐令
曹小平
张天爵
李振国
储诚节
崔保群
周立鹏
彭朝华
包轶文
唐洪庆
吴海诚
|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3
|
HI-13串列加速器十年运行、维修与改进 |
杨丙凡
秦久昌
张灿哲
胡跃明
姜永良
张桂莲
杨为民
关遐令
侯德义
苏胜勇
杨志仁
阚朝新
刘德忠
王立勇
包轶文
游曲波
杨涛
张焱
柴世琴
连莉
崔心炜
周立鹏
杨宝君
张秋红
刘贵明
朱佳政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4
|
产生放射性核束的厚靶的物理设计 |
张焱
蒋渭生
关遐令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5
|
单漂移聚束器的非标准聚束模式 |
张焱
关遐令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3
|
|
16
|
HI-13串列加速器加速管技术改造 |
杨丙凡
秦久昌
张桂莲
苏胜勇
黄青华
胡跃明
关遐令
杨志仁
杨涛
阚朝新
范宏盛
彭朝华
隗永学
张秋红
方玉庆
夏清良
刘德中
杨宝君
侯德义
孟波
陈楠
金春生
刘春江
任印
周立鹏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
2003 |
1
|
|
17
|
强流束传输中束晕的形成 |
傅世年
方守贤
关遐令
王生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8
|
超导四分之一波长谐振腔高频功率磁耦合器物理设计 |
彭朝华
吕钊
关遐令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9
|
低能强流氘束脉冲系统研制 |
周立鹏
关遐令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20
|
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近期状况 |
胡跃明
阚朝新
包轶文
苏胜勇
游曲波
王晓飞
杨涛
范宏盛
方玉庆
刘德忠
关遐令
杨宝君
夏清良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