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 被引量:10
1
作者 关纪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92,共10页
清代,京师是满族的聚居区,其地域文化受到满族民族文化多向度的影响。北京话,是经过满族依据本民族语言特点来重塑汉语北京方言的文化结晶;旗人作家们在创作中体现了京腔语言的风采神韵,开创了“京味儿”文学流派;满族在京剧和曲艺等北... 清代,京师是满族的聚居区,其地域文化受到满族民族文化多向度的影响。北京话,是经过满族依据本民族语言特点来重塑汉语北京方言的文化结晶;旗人作家们在创作中体现了京腔语言的风采神韵,开创了“京味儿”文学流派;满族在京剧和曲艺等北京传统表演艺术的形成与完善方面贡献良多;满族的习俗曾给予北京文化以熏染;而昔日满族人的性格气质,也在当下北京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留有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北京 民族文化 影响 奉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各民族文学在互动状态下的多元发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关纪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21-127,共7页
民族之间的文学交往,总会构成一种双向交流、双向互动的态势,它们彼此的作用与反作用,可以有程度的差异,但肯定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正常气氛下的双向互动,不会导致此胜彼负的后果,而往往带来的是各取所需、优势互补的收效。 各民族文学... 民族之间的文学交往,总会构成一种双向交流、双向互动的态势,它们彼此的作用与反作用,可以有程度的差异,但肯定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正常气氛下的双向互动,不会导致此胜彼负的后果,而往往带来的是各取所需、优势互补的收效。 各民族文学已有行为范式互不相象,这就预示着,它们将分途而来,也只能分途而去。各民族文学理所当然地应各具独立发展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作家文学 各民族 当代少数民族作家 当代文学 民族文化 文学创作 当代作家 多民族文学 行为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精神文化的批判与重构--“老舍对满族及中华文化的忧思与自省”系列论文之二 被引量:6
3
作者 关纪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1,共5页
老舍20世纪30年代创作鼎盛阶段的作品,可以划分为关注古国"老"民族精神蜕变,与关注都市社会下层"苦人们"悲惨命运两大主题。"启蒙"与"救亡",这两项中国现代思想界暨文学界的基本任务,在老舍抗... 老舍20世纪30年代创作鼎盛阶段的作品,可以划分为关注古国"老"民族精神蜕变,与关注都市社会下层"苦人们"悲惨命运两大主题。"启蒙"与"救亡",这两项中国现代思想界暨文学界的基本任务,在老舍抗战期间的创作中被天衣无缝地协调起来。在老舍看来,旧有的中国文人文化优劣参差良莠互见,须做出辨别和扬弃。他主张文化人告别书斋生活,重塑刚劲的"猎人"文化性格,熔铸到全民的血火抗争中,建造中华新型文化人至美至义的精神世界,"替一部文化史作正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启蒙主义 中华精神文化 批判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朔方气跃——由康熙朝三位满人创作看清初满族诗魂之铸成 被引量:7
4
作者 关纪新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105,共9页
康熙朝出现了满族书面文学的第一轮辉煌。刚刚闯入汉文写作园地的满人,由童蒙学步般的模仿开始,转而尽快地去寻找自我和表现自我,踏上走向民族文学个性成熟的道路。满族文学的成熟,既有赖于这个民族在文学上的整体展开、四面开花,更有... 康熙朝出现了满族书面文学的第一轮辉煌。刚刚闯入汉文写作园地的满人,由童蒙学步般的模仿开始,转而尽快地去寻找自我和表现自我,踏上走向民族文学个性成熟的道路。满族文学的成熟,既有赖于这个民族在文学上的整体展开、四面开花,更有赖于大手笔们在这一整体开拓中异峰突起的显性影响。满族文学大家纳兰性德、岳端、文昭三人的艺术成功接踵而至,适时地回赠给他们的受众以充分的兴奋与快感。他们对于艺术"真我"的孜孜以求,各自充满个性与艺术力度的书写,共同托起的是满洲民族所熔铸的诗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朝 纳兰性德 岳端 文昭 民族诗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舍与北京 被引量:8
5
作者 关纪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3,共5页
老舍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讨论“老舍”与“北京”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一个中介性概念——“满族”。老舍与北京并不是一般的北京人与北京城的关系,他跟北京这座城市有一种先天注定的、生死... 老舍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讨论“老舍”与“北京”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一个中介性概念——“满族”。老舍与北京并不是一般的北京人与北京城的关系,他跟北京这座城市有一种先天注定的、生死相托的不解情缘。清初满族悉数入关,北京成了旗族长达二百多年的聚居地。老舍这位满族出身的文学家,有着深深的恋京情结,因为他的人文根须和艺术基石,都深埋在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满族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藉海扬帆——清代满族文学汉文书写之肇端 被引量:8
6
作者 关纪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77-84,共8页
满洲民族由诞生之初起,始终需要直接面对的,便是比自身在能量上要强大、丰厚甚至威严许多倍的汉族文化。一部满族书面文学的流变史,就是满族书写者一向以来,在文学道路上如何学习汉族和汲取对方,与如何寻找和守望自我的历史步态。在满... 满洲民族由诞生之初起,始终需要直接面对的,便是比自身在能量上要强大、丰厚甚至威严许多倍的汉族文化。一部满族书面文学的流变史,就是满族书写者一向以来,在文学道路上如何学习汉族和汲取对方,与如何寻找和守望自我的历史步态。在满族文学的历史演进中,鄂貌图是个醒目的转捩点。高塞、图尔宸、禅岱、顾八代、费扬古等,也都是首批以汉文书写作品的诗人。清开国不久,满族就从一个母语写作民族,转变为在文坛上两面出击的双语写作民族。而日后,该民族的作家们则要在丧失母语的条件下,悉心地维护、发扬"双语"时期所开拓的优良传统,在民族的"后母语时代",继续营造不容世间小视的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满族 双语民族 汉文书写 文化折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舍民族心理刍说 被引量:11
7
作者 关纪新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4-110,共17页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其负面作用之一,是将满族与清朝廷视为一体,从而否定了满民族。满族社会变迁对于作为文化人与文学家的老舍其民族心理的形成及走势,构成了既潜在又具有某些决定性的制约,它或明确或隐约地作用于作家的文学活...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其负面作用之一,是将满族与清朝廷视为一体,从而否定了满民族。满族社会变迁对于作为文化人与文学家的老舍其民族心理的形成及走势,构成了既潜在又具有某些决定性的制约,它或明确或隐约地作用于作家的文学活动。他一生关注和书写着北京及各地满族同胞的命运,描写虽未标明民族身份却又明显带有满人特征的形象,来为自己的民族洗辱辩诬。老舍既非政治家亦非哲人,他很难跳出本民族正在遭难的小圈子去“放眼大局”,却选择了与本民族民众同呼吸、共进退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让老舍民族心理备受折磨的,莫过于本民族被看成是个缺乏爱国精神、不乏卖国记录的民族,他用作品中的同胞形象更用自己爱国者的一贯行动,来显示本民族的爱国传统。满族文化人反感于民国时期的道德颠覆,将“洁身自好”确立为处世准则,老舍亦如此。为了让社会上重新认识满族,他在晚年创作中正大光明地状写满族。其笔下人物所述“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正是满族人带着自我临终关怀性质的“天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满族 辛亥鼎革 社会变迁 民族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舍,一位文化巨子的伦理站位 被引量:5
8
作者 关纪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6,共9页
伦理道德观念,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基础与核心范畴之一。追踪老舍毕生对民族精神文化的寻觅,能看到他对民族伦理道德样态的关切,能读出他个人的伦理选择与道德站位。老舍长期摹写国人的伦理脉象,对国民道德衍变有着不懈的追问。在五四以来... 伦理道德观念,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基础与核心范畴之一。追踪老舍毕生对民族精神文化的寻觅,能看到他对民族伦理道德样态的关切,能读出他个人的伦理选择与道德站位。老舍长期摹写国人的伦理脉象,对国民道德衍变有着不懈的追问。在五四以来所有文学大家那里,很难找出另一位可以与之相比拟者。老舍的伦理观念比较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价值取势,有传承也有推进。他关于民族道德的思考,没有局限在纯伦理层面,注意到了伦理与政局更迭、与社会衍化、与国家兴亡、与经济嬗变的潜在关联。老舍的伦理起点带有满族古典文化色彩,但他不是固守旧有道德原点的人。老舍作品中张扬的精神品质,正是他在现实中坚持的。他的作品与人生互为表里,他的生与死互为表里。他以一死为自己铸就了文化战士和民族良知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伦理观念 文化精神 民族良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族伦理观念赋予老舍作品的精神烙印 被引量:5
9
作者 关纪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4-120,共7页
老舍道德观念的起点带有满族古典伦理色彩,既有值得尊重的地方,也存在着一定的保守性,但他不是个固守旧有道德元点的人。20世纪中国不乏大动荡场景,在摸索建立新型伦理的路上他不知疲倦地走着,既有执著也有迷失,既有教训也有收获。他苦... 老舍道德观念的起点带有满族古典伦理色彩,既有值得尊重的地方,也存在着一定的保守性,但他不是个固守旧有道德元点的人。20世纪中国不乏大动荡场景,在摸索建立新型伦理的路上他不知疲倦地走着,既有执著也有迷失,既有教训也有收获。他苦心孤诣寻觅新的民族道德型范,留下了各式各样的道德启示录。他在作品中发出强烈的道德呼唤,其价值迟早会被人们相当理性地重新认识与捡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满族传统 满族伦理观念 老舍道德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通: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建设的必要一环 被引量:5
10
作者 关纪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2,共3页
当下,中原主流文学研究领域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相互隔膜,二者基本上不相往来,交流异常匮乏,主流文学研究界对民族文学研究的了解微乎其微。忽略了文化多样性的旧有观念,其危害有二:一是容易滑落于文化一元化的陷阱,在考察文化及文... 当下,中原主流文学研究领域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相互隔膜,二者基本上不相往来,交流异常匮乏,主流文学研究界对民族文学研究的了解微乎其微。忽略了文化多样性的旧有观念,其危害有二:一是容易滑落于文化一元化的陷阱,在考察文化及文学时偏离客观,偏离科学。二是可能把一己民族价值观当作唯一合理的诉求,无意间诱发不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国家利益的因素。有必要向整个中国文学研究界发出呼吁,倡导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族文学学术界与传统的主流文学研究界积极沟通,是普及这一史观的必要一环。人们有责任营造更多有利于沟通的桥梁涵洞,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成为学界的本能信条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研究 主流文学研究 沟通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舍研究个案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被引量:4
11
作者 关纪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91,共8页
以往,关于老舍与满族历史及精神文化是否存在关联的问题,未受到学界的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系列肯定结论。应当透过老舍研究个案,加深理解中华文化以及文学多元并存、交流互动的历史与现实,加深理解国内多民族的文学"你... 以往,关于老舍与满族历史及精神文化是否存在关联的问题,未受到学界的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系列肯定结论。应当透过老舍研究个案,加深理解中华文化以及文学多元并存、交流互动的历史与现实,加深理解国内多民族的文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观情状。只有在文学研究界普遍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未来的中国文学研究才会浑然汇通。研究者们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其学术工作的得失益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满族文化艺术 中华多民族 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雨如晦书旗族——也谈儒丐小说《北京》 被引量:5
12
作者 关纪新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3-111,共9页
儒丐的长篇小说《北京》,是迄今能读到的用中文书写的、最为真切详备地收录有民国伊始京师旗族命运场景的记实之作。他是北京土著满人,民族情感浓烈,虽有留学经历和较高学养,却只是一介布衣,与被迫涌入贫民行列的旗族下层休戚与共,因此... 儒丐的长篇小说《北京》,是迄今能读到的用中文书写的、最为真切详备地收录有民国伊始京师旗族命运场景的记实之作。他是北京土著满人,民族情感浓烈,虽有留学经历和较高学养,却只是一介布衣,与被迫涌入贫民行列的旗族下层休戚与共,因此才做得到锲而不舍地跟踪寻访蹈入厄运的同胞生活真相。体察作者写作品时的民族心理,是不无意义的。以《北京》为文本,能够窥见满民族在民国初年遭逢大变迁之际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体会出满民族在命运倾覆时刻展示的某些内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作家儒丐 长篇小说《北京》 民族命运 心理状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建设 被引量:8
13
作者 关纪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58-62,共5页
中国文学研究界只有普遍具备了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才能真正开辟有效协调国内多民族文学关系的健康局面,才能真正走上亲近与尊重国内各个兄弟民族文学的康庄道路。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意义包括:完善知识结构,补充历史书写,提升学... 中国文学研究界只有普遍具备了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才能真正开辟有效协调国内多民族文学关系的健康局面,才能真正走上亲近与尊重国内各个兄弟民族文学的康庄道路。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意义包括:完善知识结构,补充历史书写,提升学术基点,丰富科学理念;需要从科学和政治两个层面,讲清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完成这一带有根本性的学术理念的转化,此任务业已历史性地落在当代学人们的肩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 文学史观 理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挽颓风大改良”——关于清末满族英杰汪笑侬、英敛之 被引量:2
14
作者 关纪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2,共4页
清末满族英杰汪笑侬、英敛之,是最先将毕生精力,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化及文学伟业结合起来的满族人。他们各自的社会理念与文化作为不尽相同,却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小视的功绩。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满族英杰 汪笑侬 英敛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引人心之趋向”——关于清末民初满族报人小说家蔡友梅与王冷佛 被引量:8
15
作者 关纪新 《满语研究》 2011年第2期110-118,共9页
清末民初满族报人写小说的很多,今天还能够当作这批小说家代表来谈论的,主要是蔡友梅、王冷佛等人。蔡友梅等人写小说的目的不是要简单的去说故事,而是"欲引人心"、"开通民智",从而做到"与列强相颉颃"。... 清末民初满族报人写小说的很多,今天还能够当作这批小说家代表来谈论的,主要是蔡友梅、王冷佛等人。蔡友梅等人写小说的目的不是要简单的去说故事,而是"欲引人心"、"开通民智",从而做到"与列强相颉颃"。他们的作品,既有对本民族传统观念的承续,也有对现代文明西风东渐的体认,还有对清末民初特殊时代人文变迁的描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满族报人 小说家 蔡友梅 王冷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旗人作家老舍 被引量:8
16
作者 关纪新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8-89,共12页
老舍生在京城“旗族”之家,他的作品体现着满族文学的特质,在艺术风格中体现出京城满族文学“北京话”、“笑中有泪,泪中有笑”、“多才多艺”的独特风采。他心中扭结着扯不开的“民族文化情结”,以自己独特的既充满规箴又不失严肃的笔... 老舍生在京城“旗族”之家,他的作品体现着满族文学的特质,在艺术风格中体现出京城满族文学“北京话”、“笑中有泪,泪中有笑”、“多才多艺”的独特风采。他心中扭结着扯不开的“民族文化情结”,以自己独特的既充满规箴又不失严肃的笔触,坚持不懈地去捕捉、解剖与针砭东方“老民族”的文化旧习和心理症结,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极其深刻又极具价值的民族文化启示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人 老舍 文学创作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击筑悲歌,谁与衔杯?”——清代晚期的满族诗词书写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纪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50,共5页
鸦片战争之后,中华古国跌进封建过程的最后阶段——半殖民地时代。咸丰、同治时期进步的满族作家文学,承袭并且推进了清代前期与中期敢于正视社会矛盾的创作优长,由先前比较多地关注本民族上层冲突的书写基点,向普遍关注社会各阶层生存... 鸦片战争之后,中华古国跌进封建过程的最后阶段——半殖民地时代。咸丰、同治时期进步的满族作家文学,承袭并且推进了清代前期与中期敢于正视社会矛盾的创作优长,由先前比较多地关注本民族上层冲突的书写基点,向普遍关注社会各阶层生存现实转移视线,作家写作兴奋点每与广阔社会现实生活交结,出现了一批与时共进的表达爱国恤民意识、追求公正社会理想的好作品,为满族文学自身发展开拓出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使满洲民族的族别文学直接融入中国近代爱国进步文学主潮,走上与国内兄弟民族文学发展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晚期 满族文学 爱国 进步 近代文学主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母语”阶段的满族 被引量:5
18
作者 关纪新 《满语研究》 200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我们早已经并且还将继续面对一个"后母语"阶段的满民族。中国自古以来民族可谓多矣,但是像满族这样需要全方位思考和处理与汉族文化关系的民族,却不多见。改用汉语,成了世间认定满族"汉化"的口实。母语并不是一个... 我们早已经并且还将继续面对一个"后母语"阶段的满民族。中国自古以来民族可谓多矣,但是像满族这样需要全方位思考和处理与汉族文化关系的民族,却不多见。改用汉语,成了世间认定满族"汉化"的口实。母语并不是一个民族文化组成的全部,以为少数民族转用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就会在文化上彻底否定了自我,不是很有道理的。站在当下观察满族,似可对当代满族的精神类型做出一些常识性的归纳。至于"后母语"的文化命题,也绝非今日之满族所独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后母语”阶段 文化选择 精神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须知我亦工愁者,风趣还应与细论”——清代满洲小说家庆兰与他的《萤窗异草》 被引量:2
19
作者 关纪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1期148-151,共4页
清代乾隆年间的满洲小说家庆兰,主动躲避官场纷争,专注于钟爱的艺术生涯,创作了文言小说集《萤窗异草》。比起同时期和邦额所作《夜谭随录》,《萤窗异草》在作品题材、精神意蕴以及描绘故事的细密章法上,更接近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风... 清代乾隆年间的满洲小说家庆兰,主动躲避官场纷争,专注于钟爱的艺术生涯,创作了文言小说集《萤窗异草》。比起同时期和邦额所作《夜谭随录》,《萤窗异草》在作品题材、精神意蕴以及描绘故事的细密章法上,更接近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风格。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作品,在《萤窗异草》里占有较大比例和醒目位置,大量书写人鬼恋、人狐恋、人仙恋,以及美好爱情靠小动物扶助才能实现的故事。庆兰也是注重反映时人道德面目的作家,他赞许忠勇、正直、诚信,非议丑恶、伪善、狡诈,愿为校正世间善恶与忠奸力量对比而尽心力。作为小说家,他注意对作品结构与气氛的悉心营造,启用包孕数端、次第道来的谋篇技法,并对人物心理做有效的准确的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族文学 满洲小说家 庆兰 《萤窗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满族文学与“京腔京韵” 被引量:1
20
作者 关纪新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9-175,共7页
清代满族人的汉语北京方言表达能力升至高水准,满族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京腔"艺术性语言,也跟进于本民族的语言拓展,标示出高水准。清初满族刚刚登上汉语文坛不久,他们的诗人即一反中原文学引经据典、高深莫测之传统,蹊... 清代满族人的汉语北京方言表达能力升至高水准,满族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京腔"艺术性语言,也跟进于本民族的语言拓展,标示出高水准。清初满族刚刚登上汉语文坛不久,他们的诗人即一反中原文学引经据典、高深莫测之传统,蹊径独辟,是以天然、浑朴、俗畅、晓白著称;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最能代表满人文学成就者,非满族小说莫属,其一以贯之的长处,也首推语言,曹雪芹《红楼梦》、文康《儿女英雄传》,以及清末大量涌现的满人京语白话小说,还有子弟书、八角鼓等俗文艺,无不引领中国近代早期白话创作风骚,开启现代"京味儿"文学先河之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满族文学 北京方言 口语艺术风格 “京味儿”文学先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