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对Al-Ti-B-RE中间合金细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兰晔峰 郭朋 张继军 《铸造技术》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74-775,778,共3页
研究稀土元素的加入对铝及铝晶粒细化剂Al-Ti-B-RE中间合金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加入无论是对合金中第二相粒子的尺寸、分布及细化能力,还是对细化剂的衰退延时性、重熔性能及细化效果都有重要影响,使Al-Ti-B-Re中间合... 研究稀土元素的加入对铝及铝晶粒细化剂Al-Ti-B-RE中间合金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加入无论是对合金中第二相粒子的尺寸、分布及细化能力,还是对细化剂的衰退延时性、重熔性能及细化效果都有重要影响,使Al-Ti-B-Re中间合金的细化能力较Al-Ti-B有了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Al-Ti-B-Re中间合金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精和1,4-丁炔二醇对镀镍层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兰晔峰 李富斌 +1 位作者 赵文军 李庆林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3,22,共5页
采用动电位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分别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糖精和1,4-丁炔二醇对镍电沉积层的极化作用、表面形貌及晶体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瓦特镀镍液中加入糖精和1,4-丁炔二醇,极化曲线均向负电位方向移动。糖精... 采用动电位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分别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糖精和1,4-丁炔二醇对镍电沉积层的极化作用、表面形貌及晶体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瓦特镀镍液中加入糖精和1,4-丁炔二醇,极化曲线均向负电位方向移动。糖精质量浓度增加至2.0 g/L时,极化曲线不再向负电位方向移动,镀层呈现(200)面择优取向。当1,4-丁炔二醇质量浓度增加到0.5 g/L时,其显著提高了镍电沉积过电位230 m V,有效增大成核密度,其镀层微观形貌平整均匀,择优取向并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电沉积 糖精 1 4-丁炔二醇 阴极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Al-Ti-B中间合金熔体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兰晔峰 张继军 +1 位作者 朱正锋 郭朋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研究了纯钛颗粒法制备Al-Ti-B中间合金的反应机制,探讨了3种加料方式下熔体反应的热力学机理。试验表明在充分反应的情况下,3种加料方式制备Al-Ti-B中间合金的相结构相同;在先加KBF4的情况下,熔体中将出现AlB2相,不过在有溶解钛的条件下... 研究了纯钛颗粒法制备Al-Ti-B中间合金的反应机制,探讨了3种加料方式下熔体反应的热力学机理。试验表明在充分反应的情况下,3种加料方式制备Al-Ti-B中间合金的相结构相同;在先加KBF4的情况下,熔体中将出现AlB2相,不过在有溶解钛的条件下,经充分反应其将会最终转换为TiB2相;混合加料形成第二相(TiAl3,TiB2)最为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B中间合金 熔体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对Al-18%Si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兰晔峰 郭晶 +1 位作者 李庆林 王强强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研究不同的Bi含量对过共晶Al-18%Si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Al-18%Si-x%Bi(x=1,2,3,4,5)合金中,大部分Bi在基体中以小颗粒状弥散均匀分布,局部出现Bi的聚集;同时,Bi的加入对合金中的共晶硅起到一定的细化作用;随着Bi含... 研究不同的Bi含量对过共晶Al-18%Si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Al-18%Si-x%Bi(x=1,2,3,4,5)合金中,大部分Bi在基体中以小颗粒状弥散均匀分布,局部出现Bi的聚集;同时,Bi的加入对合金中的共晶硅起到一定的细化作用;随着Bi含量的增加,共晶硅组织由粗大针片状变成短杆状,当Bi含量达到3%时,共晶硅转变为均匀分布于基体的蠕点状,当Bi含量为4%或5%时,共晶硅没有进一步的细化。另外,力学性能和摩擦试验研究发现:Al-18%Si-3%Bi合金的抗拉强度由Al-18%Si合金的168 MPa提高为189 MPa,摩擦系数由0.437 2降为0.387 9,磨损量仅为不含Bi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共晶Al-18%Si合金 合金元素Bi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中间合金铝晶粒细化剂Al-Ti-B-RE的研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兰晔峰 郭朋 +2 位作者 朱正锋 刘胜杰 王军年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CAS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研究了采用熔铸法制备Al-Ti-B-RE中间合金时,稀土、过热温度、静置温度等因素对中间合金制备的影响;并通过对中间合金组织的对比和细化试验,对Al-Ti-B-RE中间合金的性能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稀土的加入无论是对细化剂组织还是对细化结... 研究了采用熔铸法制备Al-Ti-B-RE中间合金时,稀土、过热温度、静置温度等因素对中间合金制备的影响;并通过对中间合金组织的对比和细化试验,对Al-Ti-B-RE中间合金的性能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稀土的加入无论是对细化剂组织还是对细化结果影响是最大的,过热温度和静置温度的影响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士 晶粒细化 中间合金 AL-TI-B-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制备TiB_2颗粒增强Al-Si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兰晔峰 王强强 +1 位作者 李庆林 郭晶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66,共4页
采用Al-TiO2-KBF4-Na3AlF6为反应体系,通过热力学分析,用熔体直接反应法制备了TiB2/Al-18%Si复合材料,运用XRD、OM、EPMA、SEM和硬度仪等对该复合材料的物相、颗粒分布、显微组织及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主要由Al、Si和T... 采用Al-TiO2-KBF4-Na3AlF6为反应体系,通过热力学分析,用熔体直接反应法制备了TiB2/Al-18%Si复合材料,运用XRD、OM、EPMA、SEM和硬度仪等对该复合材料的物相、颗粒分布、显微组织及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主要由Al、Si和TiB2相组成;原位内生的TiB2颗粒细小(<1.0μm),并均匀弥散分布于Al-18%Si基体中;与基体合金相比,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 TIB2颗粒 Al-Si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W-P-Al_2O_3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抗高温氧化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兰晔峰 李进宝 +2 位作者 李斌强 陶繁 李庆林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W-P-Al_2O_3复合镀层,通过控制镀液中Al_2O_3颗粒的质量浓度及颗粒的粒径,研究了Al_2O_3颗粒对复合镀层表面微观形貌、镀层厚度及抗高温氧化性的影响,并对复合镀层的附着力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控... 采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W-P-Al_2O_3复合镀层,通过控制镀液中Al_2O_3颗粒的质量浓度及颗粒的粒径,研究了Al_2O_3颗粒对复合镀层表面微观形貌、镀层厚度及抗高温氧化性的影响,并对复合镀层的附着力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镀液中Al_2O_3颗粒的质量浓度可以获得不同成分的复合镀层;一定质量浓度的Al_2O_3颗粒可以细化Ni-W-P合金镀层的胞状组织,并且纳米颗粒对镀层的细化效果明显优于微米颗粒;Al_2O_3颗粒的质量分数和尺寸对Ni-W-P-Al_2O_3复合镀层的厚度有明显的影响;镀液中Al_2O_3颗粒的质量浓度为15g/L时所得镀层的抗高温氧化性最好;镀层附着力达到1级标准,Ni-W-P合金复合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Al2O3复合镀层 微观形貌 镀层厚度 抗高温氧化性 附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渗N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兰晔峰 王创造 +2 位作者 胡秋晨 胡巍巍 李庆林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辉光离子渗N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球阀进行表面氮化处理,改变其表面结构,提高表面耐磨性.选取三组离子渗N的温度,分别为400、440、480℃,渗N时间设置为12 h.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显微硬度计和材料表面综合测... 采用辉光离子渗N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球阀进行表面氮化处理,改变其表面结构,提高表面耐磨性.选取三组离子渗N的温度,分别为400、440、480℃,渗N时间设置为12 h.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显微硬度计和材料表面综合测试仪对渗N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离子渗N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渗N温度为400℃时,渗N改性层最薄,耐磨性最差,480℃时渗N改性层最厚、耐磨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离子渗N 渗N温度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分析与硬度测试 被引量:4
9
作者 兰晔峰 张保林 王国斌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2,共4页
将TiO2和B2O3原料混合后加入ZL102铝熔体,采用原位反应的方法,使其与铝液发生反应,制备出(TiB2+Al2O3)双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EPMA及SEM分析反应合成的增强颗粒在基体上的分布状态以及TiB2和Al2O3颗粒的微观组织,用显微硬度仪测定复合... 将TiO2和B2O3原料混合后加入ZL102铝熔体,采用原位反应的方法,使其与铝液发生反应,制备出(TiB2+Al2O3)双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EPMA及SEM分析反应合成的增强颗粒在基体上的分布状态以及TiB2和Al2O3颗粒的微观组织,用显微硬度仪测定复合材料组成相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利用Al-TiO2-B2O3体系可以原位制备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合成的复合材料硬度比ZL102提高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颗粒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颗粒法制备Al-Ti-B中间合金的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兰晔峰 朱正锋 郭朋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5,共3页
本文采用纯钛颗粒法制备Al-Ti-B中间合金,探讨了加料次序,熔制温度和覆盖层的厚度对B的吸收率的影响以及搅拌在熔制Al-Ti-B中间合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混合加料法,Al熔体过热800℃下熔制合金,添加KCl覆盖层厚度为40~50mm能较大程度地... 本文采用纯钛颗粒法制备Al-Ti-B中间合金,探讨了加料次序,熔制温度和覆盖层的厚度对B的吸收率的影响以及搅拌在熔制Al-Ti-B中间合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混合加料法,Al熔体过热800℃下熔制合金,添加KCl覆盖层厚度为40~50mm能较大程度地提高B的吸收率;强力机械搅拌对Al-Ti-B中间合金中第二相沉淀及偏聚具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B中间合金 吸收率 沉淀 偏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二次冷却过程建模与参数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兰晔峰 张保林 李慧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61-64,共4页
二次冷却与铸机产量和铸坯质量密切相关。在其它工艺条件不变时,二冷强度增加,拉速增大,则生产效率提高;同时二次冷却对铸坯质量也有重要影响。连铸坯内部裂纹、表面裂纹、鼓肚和菱变、中心偏析等缺陷的形成与二次冷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次冷却与铸机产量和铸坯质量密切相关。在其它工艺条件不变时,二冷强度增加,拉速增大,则生产效率提高;同时二次冷却对铸坯质量也有重要影响。连铸坯内部裂纹、表面裂纹、鼓肚和菱变、中心偏析等缺陷的形成与二次冷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优化和控制二次冷却十分重要。连铸技术的发展对二冷水量的自动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圆坯 数学模型 二次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用中间合金及其现状 被引量:5
12
作者 兰晔峰 朱正锋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1,共3页
介绍了用于铝合金的中间合金及其分类 ,中间合金的生产方法 ;分析了中间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景。
关键词 铝合金 中间合金 生产方法 现状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对Al-20%Si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兰晔峰 樊璐 +2 位作者 李庆林 李鹏飞 冯菁菁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9-412,共4页
通过向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Er来球化、粒化初生硅和共晶硅,研究了不同Er含量对过共晶Al-20%Si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过共晶Al-20%Si合金中添加稀土Er可使得合金中的花瓣状、大块状初生硅钝化、球化;针片状共... 通过向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Er来球化、粒化初生硅和共晶硅,研究了不同Er含量对过共晶Al-20%Si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过共晶Al-20%Si合金中添加稀土Er可使得合金中的花瓣状、大块状初生硅钝化、球化;针片状共晶硅细化成珊瑚状、蠕虫状。其中当Er的含量为1%时,微观组织细化效果最明显,初生硅尺寸最小,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合金 稀土元素ER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扩散对过共晶Al-Si合金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兰晔峰 简医生 +1 位作者 李庆林 李鹏飞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共4页
研究w(Si)=20%的过共晶Al-Si合金在高于共晶点温度进行热处理后的组织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610℃,保温时间分别为5、10、15min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粗大的柱状树枝晶α-Al变为近球状组织;不规则的多边形状和花瓣状的初晶Si会逐... 研究w(Si)=20%的过共晶Al-Si合金在高于共晶点温度进行热处理后的组织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610℃,保温时间分别为5、10、15min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粗大的柱状树枝晶α-Al变为近球状组织;不规则的多边形状和花瓣状的初晶Si会逐渐熔断、钝化,最后以15μm小块状和近球状组织出现;粗大的针片状共晶Si先发生熔断变为细小的颗粒状,然后全部熔化,最后在水淬中析出细小颗粒状和纤维状的共晶Si包围α-Al相;热处理温度580℃,保温时间分别为5、15、30、40min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初晶硅尺寸变细小,直径达到30μm,圆整度不断得到提高,当保温时间达到40min时,共晶硅变为纤维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共晶Al-20%Si合金 热处理温度 保温时间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1
15
作者 兰晔峰 张保林 杨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2,共3页
将TiO2和B2O3原料混合后加入铝熔体,采用原位反应的方法,使其与铝液发生反应,制备出(TiB2+Al2O3)双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反应物加入量、反应时间、搅拌强度对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物加入体积分数为20%,反应时... 将TiO2和B2O3原料混合后加入铝熔体,采用原位反应的方法,使其与铝液发生反应,制备出(TiB2+Al2O3)双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反应物加入量、反应时间、搅拌强度对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物加入体积分数为20%,反应时间为20 min,较大搅拌强度条件下原位生成的增强颗粒明显增多,晶粒细小,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 复合材料 TiB2+Al2O3颗粒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形貌及其抗高温氧化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兰晔峰 陶繁 李庆林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0,共5页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以亚磷酸为磷源制备出了含钨量较高及不同磷含量(其原子分数分别为0,2.1%,3.9%,4.6%,8.8%)的Ni-W-P合金镀层。利用增重法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Ni-W-P合金镀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磷元素的添加能显著改善Ni-W-P...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以亚磷酸为磷源制备出了含钨量较高及不同磷含量(其原子分数分别为0,2.1%,3.9%,4.6%,8.8%)的Ni-W-P合金镀层。利用增重法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Ni-W-P合金镀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磷元素的添加能显著改善Ni-W-P合金镀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当磷原子分数为3.9%时,该镀层具有最佳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但继续增加磷含量会使其抗高温氧化性能变差;磷原子分数3.9%且保温温度低于500℃时,Ni-W-P合金镀层表面出现的彩色钝化膜能够显著抑制氧化反应;在常温下,该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经600℃保温处理后完全转变为晶态结构,同时出现NiO、WO2、Ni3P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合金 增重法 高温氧化性 非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奥-贝球铁的抗汽蚀性
17
作者 兰晔峰 李子全 +2 位作者 马颖 许广济 郝远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24-27,共4页
介绍了铸态奥-贝球铁的制取方法及其组织和性能。并研究了铸态奥-贝球铁抗汽蚀特性。实验表明,铸态奥-贝球铁的抗汽蚀性能比普通球铁高出约3倍,Ni,Mo,Cu和B等元素对铸态奥-贝球铁的组织、机械性能及抗汽蚀性都起着十分... 介绍了铸态奥-贝球铁的制取方法及其组织和性能。并研究了铸态奥-贝球铁抗汽蚀特性。实验表明,铸态奥-贝球铁的抗汽蚀性能比普通球铁高出约3倍,Ni,Mo,Cu和B等元素对铸态奥-贝球铁的组织、机械性能及抗汽蚀性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留在室温的奥氏体组织有着良好的抗汽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态 力学性质 球墨铸铁 抗汽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型连铸单晶铜工艺参数对铸棒表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许广济 丁宗富 +5 位作者 丁雨田 兰晔峰 寇生中 刘广林 封存利 杨新山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50-553,共4页
在自行设计、制造的横引式热型连铸设备上对影响连铸过程的各工艺参数进行试验 ,并就各工艺参数对铸棒表面质量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各工艺参数主要是通过影响固液界面在型口中的位置来影响铸棒的表面质量 ,只有对各工艺参... 在自行设计、制造的横引式热型连铸设备上对影响连铸过程的各工艺参数进行试验 ,并就各工艺参数对铸棒表面质量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各工艺参数主要是通过影响固液界面在型口中的位置来影响铸棒的表面质量 ,只有对各工艺参数进行合理匹配 ,才能得到表面光滑的铸棒。此外 ,液位高度变化即液位波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棒 热型连铸 单晶铜 工艺参数 液位高度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稀土对过共晶Al-20Si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庆林 李斌强 +2 位作者 李进宝 兰晔峰 夏天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43-2450,共8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混合稀土Pr和Y对过共晶Al-20Si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0Si合金中添加稀土Pr和Y能使合金中粗大的块状及五瓣星状初生Si变质为细小的块状...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混合稀土Pr和Y对过共晶Al-20Si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0Si合金中添加稀土Pr和Y能使合金中粗大的块状及五瓣星状初生Si变质为细小的块状和部分粒化;当Pr和Y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0.5%Pr、0.5%Y,质量分数)时,细化效果最为显著,初生Si尺寸由96μm减小到41μm,减小57.3%,共晶Si由粗大的针片状变质为类蠕点状;此时,合金的抗拉强度由93 MPa提高到143 MPa,伸长率从1.12%提高到2.79%,分别提高53.8%和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0SI合金 混合稀土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扩散处理对Al-24%Si合金中初晶硅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庆林 兰晔峰 +1 位作者 王富寿 魏珉孔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32,共4页
采用低于Al-Si合金共晶点温度(577℃)加热保温处理,研究过共晶Al-24%Si合金在不同的加热扩散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初晶硅形态的演变。结果表明:加热扩散温度为550℃,保温时间分别为3、6、9和12 h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粗大块状或花瓣星状的... 采用低于Al-Si合金共晶点温度(577℃)加热保温处理,研究过共晶Al-24%Si合金在不同的加热扩散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初晶硅形态的演变。结果表明:加热扩散温度为550℃,保温时间分别为3、6、9和12 h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粗大块状或花瓣星状的初晶硅趋于向近球状转变,且尺寸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变得细小;当保温时间为9 h,加热扩散温度为450、510、530和550℃时,随加热扩散温度的升高,初晶硅的尺寸越细小,圆整度提高,通过选择合适的加热扩散温度和保温时间进行处理可以起到使初晶硅球化和细化的效果,从而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4%Si过共晶合金 加热扩散温度 保温时间 初晶硅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