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南芥叶形态建成基因ABL1的图位克隆及鉴定
1
作者 赵孝亮 高利洁 +1 位作者 兰培利 王棚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04-1310,共7页
前期研究表明ABL1可能在植物叶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突变表现为叶片生长迟缓、成熟叶片叶缘缺刻明显等生长缺陷特征。该研究利用图位克隆及其精细定位技术,将ABL1基因锁定在2个SSLP标记T23K8和T8F5之间,该区间包含44个基因。通... 前期研究表明ABL1可能在植物叶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突变表现为叶片生长迟缓、成熟叶片叶缘缺刻明显等生长缺陷特征。该研究利用图位克隆及其精细定位技术,将ABL1基因锁定在2个SSLP标记T23K8和T8F5之间,该区间包含44个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成功找到ABL1突变基因为拟南芥FAS1,该基因编码染色质组装因子CAF1的一个亚基,在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表达受阻,功能互补实验证实abl1突变体的确是FAS1基因的一个新等位突变。研究结果暗示,ABL1/FAS1在植物叶形态建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ABL1 图位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疾病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2
作者 兰培利 赵瑞臻 +3 位作者 戴蕾 程春荣 周鹏 炊慧霞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调查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分离到的致泻大肠埃希菌(D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来自郑州市5家哨点医院60818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通过生化试验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可疑DE... 目的调查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分离到的致泻大肠埃希菌(D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来自郑州市5家哨点医院60818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通过生化试验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可疑DEC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最低抑菌浓度法、多重PCR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DEC分别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通过聚类分析比对DE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73株DEC阳性菌株,阳性率0.12%。DEC阳性病例男、女比例为1.52∶1(44/29),以21~<31岁为主(22例,30.14%);发病时间集中在6—8月。可疑暴露食品中肉与肉制品占比最高(21.92%)。共检出3种致病型,分别为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45株(61.64%)、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20株(27.40%)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8株(10.96%)。73株菌株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四环素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79.45%、57.53%、54.79%,对亚胺硫霉素100.00%敏感。45株EAEC分为43个PFGE带型,相似度20.17%~94.29%。结论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菌致病型以EAEC为主,PFGE带型分散,未发现聚集,耐药性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致泻大肠埃希菌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疫情的病原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兰培利 戴蕾 +4 位作者 赵瑞臻 卫少华 周鹏 陈彦哲 程春荣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对郑州市航空港区某饭店一起食物中毒疫情的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为疫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细菌学诊断法对采集的可疑食物、病人呕吐物和排泄物等15份样品进行常见14种致病菌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进... 目的对郑州市航空港区某饭店一起食物中毒疫情的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为疫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细菌学诊断法对采集的可疑食物、病人呕吐物和排泄物等15份样品进行常见14种致病菌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进行相应的特异性鉴别,并进行肠毒素毒力基因检测和药物敏感性实验,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从采集的15份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其中,食物中检出4株、呕吐物中检出1株、大便中检出1株。肠毒素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6株菌均携带sea基因。药敏结果显示,该6株菌均对青霉素耐药。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型结果显示,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FGE条带相似度93.10%,为同一克隆系。结论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为来自于同一克隆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物中毒 肠毒素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疾病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兰培利 戴蕾 +3 位作者 卫少华 赵瑞臻 周鹏 程春荣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6期436-441,共6页
目的了解郑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沙门菌的检测及相关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2022年郑州市5家哨点医院从食源性疾病病例标本中分离的沙门菌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及血清分型,微量肉汤稀... 目的了解郑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沙门菌的检测及相关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2022年郑州市5家哨点医院从食源性疾病病例标本中分离的沙门菌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及血清分型,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其人群及时间分布。结果2020—2022年5家哨点医院共分离鉴定出沙门菌192株,分离自109名男性和83名女性食源性疾病病例,年龄6月龄至73岁。0~<4岁病例分离的沙门菌菌株数占59.90%(115株),6—9月分离的菌株占64.58%(124株)。192株沙门菌分属8个血清群和28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79株,41.15%),鼠伤寒沙门菌次之(55株,28.65%);0~<4岁病例分离的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是优势血清型(35.65%,41/115)。沙门菌对亚胺硫霉素最敏感(99.48%),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88.02%);耐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菌株占83.85%。79株肠炎沙门菌分属26种PFGE带型,相似度为51.84%~100.00%,有11组完全相同的PFGE图谱。结论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沙门菌在低幼人群与其他人群优势血清型不同,相关部门应结合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加强监控。菌株的耐药性需引起医疗机构关注,并重视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 沙门菌 血清分型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2019-2020年郑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程春荣 戴蕾 +1 位作者 赵瑞臻 兰培利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 了解郑州市各类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的分布及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考《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样品采集及检验方法,对样品中所含铜绿假单胞菌、克罗诺... 目的 了解郑州市各类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的分布及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考《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样品采集及检验方法,对样品中所含铜绿假单胞菌、克罗诺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梭状芽孢杆菌等14种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13类食品共计320份样品共检出致病菌34株,总检出率为10.63%(34/320),检出率较高的有蜡样芽孢杆菌(16.67%),克罗诺杆菌(15.38%),产气荚膜梭菌(13.79%),沙门氏菌(8.37%)。不同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生肉与生肉制品(70.27%),其次为餐饮食品(36.36%),冲调谷物制品(15.38%),桶装饮用水(7.69%)。结论 郑州市抽检食品受到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大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区域、监测数量、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及时掌握特定食品中或特定微生物污染水平,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变化趋势,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信息,切实提高本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 监测
原文传递
郑州市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太彬 程春荣 +2 位作者 段江洋 兰培利 段欣洋 《预防医学》 2023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了解2017—2021年郑州市新报告≥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郑州市智慧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1年郑州市新报告≥50岁HIV/AIDS病例的流行... 目的了解2017—2021年郑州市新报告≥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郑州市智慧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1年郑州市新报告≥50岁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人群分布、传播途径和检测发现途径等流行特征。结果2017—2021年郑州市新报告≥50岁HIV/AIDS病例533例,占同期HIV/AIDS病例总数的25.94%。男性400例,女性133例,男女比为3.01∶1;50~<60岁288例,占54.03%;初中及以下学历467例,占87.62%;郑州市户籍391例,占73.36%;职业为农民333例,占62.48%。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524例占98.31%。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居多,305例占57.22%;其次为咨询检测,167例占31.33%。2017—2021年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10.953,P=0.001),而咨询检测发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5.438,P=0.020)。结论2017—2021年郑州市新报告≥50岁HIV/AIDS病例以本地男性农民为主,主要经性接触传播、通过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咨询检测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特征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