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致密砂岩微观孔喉结构对气水相渗的控制机理
1
作者 周露 卓勤功 +5 位作者 罗翔 公言杰 成友友 胡旭 王锦洲 章国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微观参数对气水相渗特征的影响因素难以确定。以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结合岩心压汞法、核磁共振T2谱测试及微米CT扫描结果获取了储层微观孔喉参数及各尺度分形维数,通过可动气体孔隙度...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微观参数对气水相渗特征的影响因素难以确定。以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结合岩心压汞法、核磁共振T2谱测试及微米CT扫描结果获取了储层微观孔喉参数及各尺度分形维数,通过可动气体孔隙度和最大气相相对渗透率,讨论了分形维数、微观孔喉结构参数对气水相渗特征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压汞和核磁共振分形曲线具有明显的“三段式”特征,且储层总分形维数描述气水共存时渗流及可动流体分布状况更精细;最大进汞饱和度、平均孔喉半径、储层总分形维数及排驱压力对气体渗流时的可动气体孔隙度影响较为显著;平均孔喉半径对气体渗流时的最大有效气相相对渗透率影响较为显著。在明确微观孔喉结构对气水相渗的控制机理后,可以为产水气藏高效开发提供有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致密砂岩 分形维数 微观孔喉 影响因素 气水相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与高压压汞实验联合表征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分布特征 被引量:59
2
作者 公言杰 柳少波 +2 位作者 赵孟军 谢红兵 刘可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9-394,共6页
通过设计算法程序,利用压汞实验得到的致密储层孔喉分布数据,校正优化了核磁共振实验T2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的换算系数,提高了核磁共振表征孔喉分布的精度,建立了表征致密储层微观孔隙分布特征的核磁实验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南部... 通过设计算法程序,利用压汞实验得到的致密储层孔喉分布数据,校正优化了核磁共振实验T2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的换算系数,提高了核磁共振表征孔喉分布的精度,建立了表征致密储层微观孔隙分布特征的核磁实验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致密油样品孔喉分布表征,不同含油饱和度样品孔喉分布数据表明,含油饱和度小于10%的样品孔喉集中在10-300 nm;含油饱和度介于10%~40%的样品孔喉集中在20-1 000 nm;含油饱和度大于40%的样品孔喉集中在20-3 000 nm。致密储层中不同级别微纳米级孔隙系统的发育控制了致密油含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微纳米孔喉 孔喉分布 致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流动孔隙度下限——高压压汞技术在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四段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公言杰 柳少波 +3 位作者 朱如凯 刘可禹 唐振兴 姜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1-688,共8页
以松辽盆地南部让字井斜坡区白垩系泉头组四段致密层密闭取心井30块样品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压压汞实验和氦气测定孔隙度,以及含油饱和度数据分析,确定其致密油流动孔隙度下限及流动孔隙度控制因素。将油藏条件毛管压力与压汞实验得到的... 以松辽盆地南部让字井斜坡区白垩系泉头组四段致密层密闭取心井30块样品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压压汞实验和氦气测定孔隙度,以及含油饱和度数据分析,确定其致密油流动孔隙度下限及流动孔隙度控制因素。将油藏条件毛管压力与压汞实验得到的毛管压力进行换算,可计算不同油藏注入压力条件下的流动孔隙度,通过求取含油样品流动孔隙度最小值与不含油样品流动孔隙度最大值,确定研究区含油样品的流动孔隙度下限为3.2%,对应油藏条件下注入压力为0.35 MPa,高于此注入压力致密油可发生有效流动与聚集。致密层流动孔隙度与孔喉比呈负相关,储集层孔喉连通性变差时,需要更高注入压力流动孔隙度才能达到3.2%;流动孔隙度达到3.2%所需注入压力与储集层质量系数呈较好负相关性,随着储集层质量系数增加,流动孔隙度达到3.2%需要的注入压力有降低趋势。基于致密油流动孔隙度下限和油藏条件下注入压力,建立了致密油有效聚集判别图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白垩系 致密油 孔隙度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聚集孔喉半径下限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公言杰 柳少波 +3 位作者 方世虎 姜林 袁选俊 陶士振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设计一种测定致密油聚集孔喉半径下限的方法.通过能谱仪测定碳含量判定喉道是否含油或烃类残留,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多次测量、逐渐逼近,最终得到聚集孔喉半径下限.使用该方法测定四川盆地公山庙油田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油聚集孔喉直径下限... 设计一种测定致密油聚集孔喉半径下限的方法.通过能谱仪测定碳含量判定喉道是否含油或烃类残留,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多次测量、逐渐逼近,最终得到聚集孔喉半径下限.使用该方法测定四川盆地公山庙油田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油聚集孔喉直径下限为44 nm,通过拟合得到有效孔隙度下限值为1.4%,使沙溪庙组油藏资源量统计值增加了约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物理 公山庙油田 侏罗系 沙溪庙组 致密油 储层聚集孔喉半径下限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充注过程中储层润湿性变化对含油性影响--以川中侏罗系致密油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公言杰 柳少波 +3 位作者 刘可禹 姜林 袁选俊 陶士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3-429,共7页
以四川盆地川中侏罗系致密油储层岩心样品为例,开展了致密油微观充注物理模拟实验。实验模型采用砂岩薄片模型(尺寸为2.5 cm×2.5 cm,厚度约0.6 mm),将实验用油注入模型引槽中,压力由小到大逐步增加至每个模型出口端只出油不出水为... 以四川盆地川中侏罗系致密油储层岩心样品为例,开展了致密油微观充注物理模拟实验。实验模型采用砂岩薄片模型(尺寸为2.5 cm×2.5 cm,厚度约0.6 mm),将实验用油注入模型引槽中,压力由小到大逐步增加至每个模型出口端只出油不出水为止,观测渗流特征并计算含油饱和度。实验结果显示,充注前样品束缚水饱和度与充注后含油饱和度总和大于100%,基于核磁共振法对储层束缚水等流体饱和度与储层润湿性的分析,提出了充注前后储层润湿性的改变(水润湿转变为油润湿)使得最终含油饱和度高于被驱替的动水饱和度。致密油运聚过程中储层润湿性改变抵消了致密油储层高束缚水饱和度对致密油含油性的抑制作用,利于致密油运聚,是致密油成藏含油饱和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润湿性 含油性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致密油微观赋存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公言杰 柳少波 +3 位作者 朱如凯 刘可禹 唐振兴 姜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4-299,共6页
建立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与X射线能谱定量测定烃类碳含量相结合的实验方法,表征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四段致密油微观赋存特征。对致密油7口典型井17块样品168个测点的观察与分析表明,致密油主要具有2种赋存形态:油珠与油膜,以油膜为主... 建立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与X射线能谱定量测定烃类碳含量相结合的实验方法,表征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四段致密油微观赋存特征。对致密油7口典型井17块样品168个测点的观察与分析表明,致密油主要具有2种赋存形态:油珠与油膜,以油膜为主;具有3类微观赋存空间:粒间孔、粒内孔和微裂缝,以粒间孔为主。油膜平面尺寸主要为(1~5μm)×(1~5μm),形状不规则,以浸染粘连状形态赋存于粒间孔或微裂缝中,含碳质量百分比主要集中在40%~90%;油珠平面尺寸主要为(0.2~1.0μm)×(0.2~1.0μm),赋存空间相对较小,含碳质量百分比主要集中在15%~30%。储集层类型与孔喉分布控制致密油赋存状态:由Ⅰ类到Ⅲ类储集层,原油含碳质量百分比及赋存油膜厚度呈逐渐减小趋势,储集层中值孔喉半径与储集层质量系数控制含碳质量百分比与油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白垩系 致密油 原油微观赋存形态 原油赋存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二次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公言杰 柳少波 +2 位作者 姜林 洪峰 张赞武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4期458-462,共5页
油气二次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技术是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手段,在石油地质理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油气二次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情况,按照物理模拟设备类别将其划分为一维玻璃管油气运移模拟实验、二维可视... 油气二次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技术是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手段,在石油地质理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油气二次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情况,按照物理模拟设备类别将其划分为一维玻璃管油气运移模拟实验、二维可视油气运移模拟实验、三维油气运移模拟实验等3类。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油气二次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技术实验条件,总结了国内外这方面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运移 可视化 物理模拟 实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连续型”油气藏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公言杰 邹才能 +3 位作者 袁选俊 陶士振 朱如凯 王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4期130-134,共5页
国外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已经初具规模,部分非常规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具备连续性。对近年来国外"连续型"油气藏文献进行了大量调研与研究,总结了国外"连续型"油气藏的提出背景以及具体含义;概括了"连续型&qu... 国外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已经初具规模,部分非常规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具备连续性。对近年来国外"连续型"油气藏文献进行了大量调研与研究,总结了国外"连续型"油气藏的提出背景以及具体含义;概括了"连续型"油气藏的地质与开发特征,认为"连续型"油气藏圈闭界限不明确,大面积普遍连续含油气,浮力不是油气运聚主要动力,资源评价使用不同于常规油气藏评价方法的FORSPAN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型”油气藏 “连续型”油气藏评价 FORSPA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小波变换在测井层序划分中的应用——以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公言杰 余继峰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22期27-29,共3页
探讨了基于MATLAB软件的小波变换应用程序用于济阳坳陷yi136测井层序划分的一种方法。测井曲线经过小波变换处理后使其中的频率结构暴露无遗,并可探测到各个频率段之间的突变点或突变区域,这反映地质上形成环境的突变,是一种界面的响应... 探讨了基于MATLAB软件的小波变换应用程序用于济阳坳陷yi136测井层序划分的一种方法。测井曲线经过小波变换处理后使其中的频率结构暴露无遗,并可探测到各个频率段之间的突变点或突变区域,这反映地质上形成环境的突变,是一种界面的响应可与各级层序分界面建立一定对应关系,可以作为测井层序分析的依据。而MATLAB(矩阵实验室)功能强大,编写小波变换的应用程序显得比较简单高效。以济阳坳陷yi136井为例,对测井数据,进行了连续小波变换,提取小波变换系数的时频色谱信息,对石炭二叠纪地层测井层序,准层序进行了划分。这些探索为地层层序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小波变换 层序 准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米氏旋回层识别
10
作者 公言杰 龚伟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23期30-32,共3页
由米兰柯维奇天文轨道参数所诱导的旋回沉积序列普遍存在于地质记录中,识别米氏旋回层对于沉积作用分析和层序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米兰柯维奇理论,结合研究区钻井资料,选取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小波变换,从测井曲线中识别米氏... 由米兰柯维奇天文轨道参数所诱导的旋回沉积序列普遍存在于地质记录中,识别米氏旋回层对于沉积作用分析和层序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米兰柯维奇理论,结合研究区钻井资料,选取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小波变换,从测井曲线中识别米氏旋回,发现测井数据多尺度频谱结构与米氏周期模型在自上而下的A,B,C,D 4个层段相吻合,认为是地球轨道要素变化在沉积地层中的响应。对这些层段数据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计算出了轨道力旋回的波长厚度,并据此估算了沉积速率和地层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米兰柯维奇旋回 小波变换 沉积速率 地层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161
11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5 位作者 袁选俊 朱如凯 侯连华 王岚 高晓辉 公言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4-331,共8页
随着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岩性油气藏勘探从有明显圈闭型的油气藏,进入大规模连片储集体系的连续型油气藏;地层油气藏从东部盆底基岩潜山油气藏,进入中西部大型不整合面控制的大规模地层油气藏。根据圈闭是否具有明确界限和油气聚集分... 随着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岩性油气藏勘探从有明显圈闭型的油气藏,进入大规模连片储集体系的连续型油气藏;地层油气藏从东部盆底基岩潜山油气藏,进入中西部大型不整合面控制的大规模地层油气藏。根据圈闭是否具有明确界限和油气聚集分布状态,把油气藏分为常规圈闭型油气藏和非圈闭连续型油气藏两大类,明确了连续型油气藏内涵,阐述了其主要地质特征。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及其砂质碎屑流砂体是连续型油气藏形成和大面积分布的地质基础,成岩相定量评价是低—特低孔渗连续型储层评价的重要方法。在湖盆中心陆相沉积上,建立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组为代表的湖盆中心深水砂质碎屑流重力成因沉积模式,拓展了中国湖盆中心部位找油新领域;在储层评价上,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为例,系统提出了成岩相内涵、分类和评价方法,运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等参数定量表征成岩相,为落实有利储集体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业化评价方法。中国连续型油气藏储量规模与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连续型油气藏 大型浅水三角洲 砂质碎屑流 成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型”油气藏及其在全球的重要性:成藏、分布与评价 被引量:242
12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12 位作者 袁选俊 朱如凯 董大忠 李伟 王岚 高晓辉 公言杰 贾进华 侯连华 张光亚 李建忠 徐春春 杨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9-682,共14页
分析国内外各种油气藏勘探和研究现状,基于油气分布共性本质特征的认识,阐述"连续型"非常规圈闭油气藏内涵与成藏特征。"连续型"油气藏指在大范围非常规储集体系中油气连续分布的非常规圈闭油气藏,其地质特征是:在... 分析国内外各种油气藏勘探和研究现状,基于油气分布共性本质特征的认识,阐述"连续型"非常规圈闭油气藏内涵与成藏特征。"连续型"油气藏指在大范围非常规储集体系中油气连续分布的非常规圈闭油气藏,其地质特征是:在盆地中心、斜坡等大面积"连续"分布,且局部富集;以大规模非常规储集层为主;非常规圈闭,储集空间大,圈闭边界模糊;自生自储为主;多为一次运移;主要靠扩散方式聚集,浮力作用受限;非达西渗流为主;流体分异差,饱和度差异较大,油、气、水与干层易共存,无统一油气水界面与压力系统;资源丰度较低,储量主要按井控区块计算;开采工艺特殊,需针对性技术。论述了湖盆中心砂质碎屑流成因及其"连续型"油藏、大型浅水三角洲低—特低孔渗及致密砂岩油气藏、煤层气以及泥页岩裂缝型油气藏等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型油气藏 非常规圈闭油气藏 砂质碎屑流 致密砂岩气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气脱溶成藏——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重要机理之一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李伟 秦胜飞 +1 位作者 胡国艺 公言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2-670,共9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现了大量岩性气藏及构造-岩性复合气藏,且普遍含水。通过开展流体性质与特征研究,发现了水溶气脱溶成藏的天然气组分变化依据与碳同位素特征变化依据:远离气源中心区的水溶气脱溶气藏甲烷含量高、干燥... 近年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现了大量岩性气藏及构造-岩性复合气藏,且普遍含水。通过开展流体性质与特征研究,发现了水溶气脱溶成藏的天然气组分变化依据与碳同位素特征变化依据:远离气源中心区的水溶气脱溶气藏甲烷含量高、干燥系数较大、异构烷烃与正构烷烃比值大、甲烷与乙烷碳同位素较重。水溶气脱溶成藏主要存在地层抬升减压降温脱溶成藏与水溶气顺层侧向运移减压脱溶成藏两种模式,川中地区具有水溶气脱溶成藏所需的有利条件,即丰富的水溶气资源、地层强烈抬升、流体减压降温及地层水矿化度局部浓缩等。水溶气的脱溶成藏是大川中地区大面积岩性气藏发育及天然气规模聚集的重要成藏机理之一,也是合川—安岳地区须一段烃源岩发育很差而须二段却能形成大规模天然气聚集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 水溶气 脱溶作用 成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含气饱和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姜林 柳少波 +2 位作者 洪峰 公言杰 田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125,211,共5页
对库车前陆盆地深层致密砂岩岩芯孔渗参数测定,分析致密砂岩储层孔渗性与含气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与岩石颗粒粒级存在正相关性,即粒级越小,渗透率越低;储层渗透率与上覆压力存在负相关性,即上覆压力越大,渗透率越小,但上... 对库车前陆盆地深层致密砂岩岩芯孔渗参数测定,分析致密砂岩储层孔渗性与含气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与岩石颗粒粒级存在正相关性,即粒级越小,渗透率越低;储层渗透率与上覆压力存在负相关性,即上覆压力越大,渗透率越小,但上覆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对渗透率的影响很小;储层含气饱和度与岩石颗粒粒级、储层渗透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即粒级越小、渗透率越低,含气饱和度越高。根据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初步提出了致密砂岩的渗透率级变和渗透率级变系数的概念。综合分析认为,致密砂岩的非均质性和渗透率级变系数是决定其成藏规模与含气饱和度的主要控制因素,均质性较好的致密砂岩,含气饱和度较高,且局部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好的砂体更容易富集成藏;渗透率级变系数越小含气饱和度会越高,渗透率级变系数越大含气饱和度会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含气饱和度 渗透率级变 渗透率级变系数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泥云岩致密油储层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维凤 宋岩 +2 位作者 公言杰 罗群 王崇孝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5-329,共15页
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是该区致密油的主要储集层,本次研究通过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以及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剖析下沟组致密泥云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1)下沟组储层岩石类型... 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是该区致密油的主要储集层,本次研究通过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以及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剖析下沟组致密泥云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1)下沟组储层岩石类型以深灰色一灰色纹层状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为主,泥级斜长石含量较高,增大了储层岩石脆性,易于产生裂缝;2)泥云岩储层储集空间多样,既有原生孔隙,也有因构造和溶蚀作用形成的构造微裂缝和溶蚀缝洞;3)泥云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不同岩性之间储层物性差别较大;4)高压压汞测试结果显示: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较小,整体表现出孔隙结构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5)根据孔隙结构均质系数E_p将研究区储层分为3类:Ⅰ类储层E_p<1.29,储层孔喉分选好,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弱;Ⅱ类储层,1.29<E_P<1.79,孔喉分选较好;Ⅲ类储层E_p>1.79,储层孔喉分选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泥云岩 下沟组 青西凹陷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岩储层分布非均质性和质量非均质性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茜 王志章 +4 位作者 王野 张栋梁 公言杰 邹开真 樊太亮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为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砂体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部分井组注水效果差。综合该区岩心、测井和实验室分析化验资料,对储层的分布和质量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精细定量表征;并在相控约束下,利用熵... 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为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砂体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部分井组注水效果差。综合该区岩心、测井和实验室分析化验资料,对储层的分布和质量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精细定量表征;并在相控约束下,利用熵权法计算综合非均质指数进行评价;最后将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相结合,总结出储层分布和质量非均质性对实际注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砂层组层间质量非均质性中等;层内渗透率以正韵律、复合正韵律和均质韵律为主,质量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在相控约束下的同一砂体内部,储层质量非均质性表现为中等到强。垂向上S5和S1砂层组内部中厚层砂体组合分层多,其余各砂层组表现为孤立单砂体形式;平面上砂体的分布整体受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分布非均质性是造成注采不见效的原因,储层质量非均质性则导致注采见效难,效果差,该结论对油藏下一步调整注采井网和注采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分布非均质性 质量非均质性 注水开发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西油田下沟组构造裂缝发育特征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维凤 宋岩 +1 位作者 公言杰 桂丽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1-1189,共9页
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低孔低渗泥云岩是该区主要的储集层,其中构造裂缝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和储集空间。本次研究首先基于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和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然后在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考虑断层对构造裂缝形成的影响... 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低孔低渗泥云岩是该区主要的储集层,其中构造裂缝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和储集空间。本次研究首先基于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和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然后在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考虑断层对构造裂缝形成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青西油田主要裂缝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并预测出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预测结果表明:在青西油田的东部和西部存在两个构造裂缝发育区,尤其是在窿10井和柳102井等附近,构造裂缝较为发育,而中部地区构造裂缝相对不发育。本次研究可为该区下沟组构造裂缝评价和油气勘探提供新的地质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预测 低孔低渗泥云岩储层 下白垩统下沟组 青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宁市采煤塌陷地状况与治理途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文梅 张红日 +1 位作者 覃志豪 公言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24-28,共5页
为了更合理、高效地利用煤炭资源,保护采煤塌陷地的生态环境,采用济宁市1987年TM遥感影像和2002年的ETM+遥感影像和近年来的统计资料,对部分采煤塌陷地进行现状分析,并由煤炭产量预测塌陷面积变化的大致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济... 为了更合理、高效地利用煤炭资源,保护采煤塌陷地的生态环境,采用济宁市1987年TM遥感影像和2002年的ETM+遥感影像和近年来的统计资料,对部分采煤塌陷地进行现状分析,并由煤炭产量预测塌陷面积变化的大致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济宁市采煤塌陷面积将新增116.85 km2,到2015年新增采煤塌陷面积将达到151.88 km2,最终将形成兖州、济东两大煤田塌陷区。采煤塌陷面积的大量增加,给当地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带来一系列问题,鉴于此,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生态复垦的综合治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塌陷地预测 生态复垦率 塌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集空间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井区巴什基奇克组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茜 樊太亮 +1 位作者 曹勇 公言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8,124,I0004,共12页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数据,采用微米CT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和微米CT充注驱替实验,定量识别储集空间类型,表征储集空间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储集空间对含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数据,采用微米CT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和微米CT充注驱替实验,定量识别储集空间类型,表征储集空间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储集空间对含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的类型为孔隙和微裂缝,孔隙提供主要的储集空间,是气体主要的赋存场所,微裂缝储集气体的作用是次要的;给定压力条件下,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受控于气体可进入的连通储集空间(体积大于104μm3)的体积;微裂缝的发育沟通不连通的孔隙,对改善致密砂岩储层的含气性更重要。该结果为克深井区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储层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巴什基奇克组 致密砂岩储层 孔隙 微裂缝 含气性 微米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VM法分岩性解释砂砾岩储层渗透率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茜 王志章 +2 位作者 樊太亮 孙乐 公言杰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64-271,共8页
在砂砾岩油藏中,砂岩和砂砾岩均可作为储层,不同岩性储层的渗透率特征差异大,分岩性解释渗透率是较为有效的手段,但常规方法岩性识别精度差,导致建立的渗透率模型效果不理想.本文将支持向量机(SVM)非线性识别方法推广,通过在高维空间中... 在砂砾岩油藏中,砂岩和砂砾岩均可作为储层,不同岩性储层的渗透率特征差异大,分岩性解释渗透率是较为有效的手段,但常规方法岩性识别精度差,导致建立的渗透率模型效果不理想.本文将支持向量机(SVM)非线性识别方法推广,通过在高维空间中构造分段带状隶属函数,获得模糊支持向量机(FSVM)分类器,实现砂砾岩储层岩性精确定量识别,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岩性建立砂砾岩储层的渗透率模型,以寻求预测砂砾岩储层渗透率的最优测井解释模型.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层段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FSVM法优秀的回归能力,在砂砾岩油藏岩性识别时FSVM法的准确率更高;在砂砾岩油藏渗透率解释上,FSVM法分岩性多元逐步回归渗透率模型具有误差小、适用性强、效果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模糊支持向量机 分段带状隶属函数 岩性识别 渗透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