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
作者 傅钢泽 许崇永 +9 位作者 孙厚长 曹国全 黄定品 陶洁洁 陈双利 林了一 张子锐 杨运俊 王美豪 夏景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筛查中的应用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9日至2月1日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5例,分为CT阳性组(肺部有渗出...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筛查中的应用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9日至2月1日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5例,分为CT阳性组(肺部有渗出)31例和阴性组(肺部无渗出)4例。记录其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异常患者数量以及在2组的分布情况,探讨CT阳性组的病灶位置、分布及形态学特征。结果:在所有35例患者中,CT阳性患者占88.6%(31/35),武汉旅居史占31.4%(11/35),本地确诊患者接触史占31.4%(11/35),无明确流行病史占37.1%(13/35),发热占88.6%(31/35),胃肠道症状占11.4%(4/35),白细胞计数下降占17.1%(6/35),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占37.1%(13/35)。CT阳性组发病时间4(2,7)d,明显大于CT阴性组的2(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31例CT阳性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两肺分布29例(占93.5%)。31例患者共计471个渗出灶:病灶下肺分布占67.3%(318/471),其他肺叶分布占36.7%(173/471);肺野周边分布占75.4%(355/471),背侧分布占76.4%(360/471)。所有病灶中,4.9%(23/471)伴有晕征,铺路石征占2.5%(12/471),反晕征占1.9%(9/471)。12.9%(4/31)患者伴微少量胸水(双侧2例,单侧2例)。结论:胸部CT检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发病早期尤其是发热时间≤2 d的患者胸部CT检查可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球形肺结核的CT表现 被引量:14
2
作者 傅钢泽 吴恩福 +1 位作者 王芳 周享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97-3399,共3页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球形肺结核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58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部孤立性球形肺结核,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病灶直径大小分3类:(1)纤维干酪结节(<2cm)19例,10例行增强扫描为无强化...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球形肺结核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58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部孤立性球形肺结核,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病灶直径大小分3类:(1)纤维干酪结节(<2cm)19例,10例行增强扫描为无强化或轻微强化;(2)结核瘤(2~5cm)25例,16例行增强扫描,不强化3例,周边强化2例,包膜样强化4例,轻中度广泛强化3例,不均匀蜂窝状强化4例;(3)巨大干酪块(>5cm)14例,9例行增强扫描,周边或包膜样强化2例,不均匀蜂窝状强化7例。结论:不同大小的孤立性球形肺结核影像表现有一定的差异,增强检查对球形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与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分布特征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傅钢泽 陈勇春 +2 位作者 毛丹丹 陈永华 杨运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3828-3832,共5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MIA患者136例。以60岁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岁,n=58)和老年组(≥60岁,n=78)。比较两组MIA发生部位、...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MIA患者136例。以60岁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岁,n=58)和老年组(≥60岁,n=78)。比较两组MIA发生部位、破裂率及分布特征。结果 136例患者中共发现299枚动脉瘤,其中中青年组129枚(占43.1%),老年组170枚(占56.9%)。两组患者动脉瘤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26,P=0.006);其中两组在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动脉瘤破裂率为64.0%(87/136);其中中青年组为74.1%(43/58),老年组为56.4%(44/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6,P=0.033)。MIA跨越前后循环占14.7%(20/136);其中青年组占5.2%(3/58),老年组占21.8%(17/78),两组MIA前、后循环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1,P=0.025)。MIA镜像分布占双侧分布的63.2%(48/76);其中中青年组镜像分布占46.6%(27/35),老年组镜像分布占26.9%(2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2,P=0.018)。结论中青年MIA在后交通动脉分布明显多于老年MIA,并且中青年更好发镜像动脉瘤,以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常见。老年MIA趋向广泛分布,跨越前后循环分布较中青年更多见。认识MIA分布有助于提高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青年人 中年人 老年人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鉴别肺癌与炎性结节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傅钢泽 陈勇春 谢福荣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炎性结节与肺癌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欲行手术切除的孤立肺结节患者,先行肺部结节CT灌注成像检查,通过灌注软件计算肺癌和肺炎性结节患者的灌注参数,包括血容量(BV)、血流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炎性结节与肺癌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欲行手术切除的孤立肺结节患者,先行肺部结节CT灌注成像检查,通过灌注软件计算肺癌和肺炎性结节患者的灌注参数,包括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渗透系数(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测量强化峰值(PH)、达峰值时间(TTP)、结节-主动脉强化峰值比(PHSPN/PHAA);用Mann-Whitney法比较2组间参数有无差异。结果:32例患者中肺癌26例和炎性结节6例,炎性结节组BF、PH、PHSPN/PHAA均大于肺癌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结节组与肺癌结节组的BV、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F=78 m L·min-1·100 g-1作为炎性和肺癌结节区分阈值,其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66.7%,准确度为90.6%。以PHSPN/PHAA=8.5%作为炎性和肺癌结节区分阈值,其敏感度为80.8%,特异度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50.0%,准确度为81.3%。结论:CT灌注成像对炎性结节及肺癌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灌注成像低剂量扫描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分级的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傅钢泽 吴恩福 +4 位作者 郑祥武 王芳 周享媛 杨登法 余鑫锋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1期150-152,161,共4页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低剂量扫描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癌患者26例行MSCT灌注扫描,用Mann-Whitney法比较高、中分化程度及低分化...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低剂量扫描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癌患者26例行MSCT灌注扫描,用Mann-Whitney法比较高、中分化程度及低分化、未分化肺癌的各参数差异,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有明显差异的灌注值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高、中分化的肺癌的BF、PH高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的肺癌,T1SPN-T1AA低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的肺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V、PS、MTT及T2SPN-T2AA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肺鳞癌与肺腺癌之间诸参数值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量(bllod flow,BF)、强化峰值(peak high,PH)与肺癌分化程度高低具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398,-0.513,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低剂量扫描能有效地反映肺癌的分化程度,诸灌注参数中BF、PH、T1SPN-T1AA评价NSCLC的分化程度有一定帮助,其中BF和PH与肺癌分化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灌注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镜像动脉瘤的分布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傅钢泽 陈勇春 +3 位作者 杨运俊 贾秀芬 叶彩儿 陈永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镜像动脉瘤的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同期88例普通多发动脉瘤(MIA)作为对照,全部患者均行CT动脉造影(CTA)检查,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 目的:探讨颅内镜像动脉瘤的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同期88例普通多发动脉瘤(MIA)作为对照,全部患者均行CT动脉造影(CTA)检查,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分析。分析颅内镜像动脉瘤的分布特点,重点比较镜像动脉瘤与普通颅内MIA的男女比例、年龄、破裂率、≥3个动脉瘤及含微小动脉瘤(≤3 mm)及大动脉瘤(≥10 mm)的患者数,采用x2检验分析两者的率或构成比。结果:镜像动脉瘤48例,占我院同期MIA的35.3%(48/136),位于后交通段22例(占46%),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12例(占25%),其他部位14例。镜像动脉瘤与普通MIA的男女比例与破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像动脉瘤60岁以下占56.3%,明显高于普通MIA的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2,P<0.05);31.3%的镜像动脉瘤患者出现≥3个动脉瘤,明显高于普通MIA患者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2,P<0.01);而镜像动脉瘤患者54.2%含有微小动脉瘤,低于普通MIA患者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3,P<0.05)。结论:颅内镜像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及分布特点,提高对颅内镜像动脉瘤的认识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镜像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薄层CT病变区肺质量参数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傅钢泽 陶洁洁 +2 位作者 孙厚长 杨运俊 王美豪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9期719-723,共5页
目的:通过薄层CT容积重建计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变区的肺质量,并探讨其与早期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19日至2月31日48例COVID-19患者的初诊DICOM格式CT薄层资料,传输至后处理软件进行人工智能自动分割病... 目的:通过薄层CT容积重建计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变区的肺质量,并探讨其与早期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19日至2月31日48例COVID-19患者的初诊DICOM格式CT薄层资料,传输至后处理软件进行人工智能自动分割病灶并得到病灶的体积和平均密度,计算病变肺的质量。分析病变肺的质量与性别、年龄、体温、发病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组别间的质量差异。结果:患者共计48例,年龄28~81(45.2±16.5)岁,男26例,女22例,中位发病时间3 d。病变肺质量与患者的体温、发热天数和C反应蛋白值存在显著相关性(r=0.373、0.360、0.713,均P<0.05)。中、高度发热组病变肺质量[65.7(41.8,101.7)g]明显大于低度发热组[10.0(3.1,49.3)g]和无发热组[5.5(1.0,16.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5 d组病变肺质量[45.7(16.4,86.3)g]大于发病时间≤4 d组[10.0(2.6,39.3)g];C反应蛋白升高组病变肺质量[45.4(11.3,88.4)g]大于正常组[4.0(1.2,14.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变肺质量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的CT定量参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T定量 人工智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喉癌及喉咽癌术前T分级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登法 姜亿一 +4 位作者 傅钢泽 沈剑敏 吴恩福 林刃舆 陈建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11期611-612,共2页
喉癌及喉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宗旨是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或重建喉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前明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笔者应用16层螺旋CT对喉癌... 喉癌及喉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宗旨是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或重建喉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前明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笔者应用16层螺旋CT对喉癌及喉咽癌进行术前分析,评价其在术前T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Laryngeal Neoplasms)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肿瘤分期(Neoplasms St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喉癌及下咽癌侵犯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杨登法 姜亿一 +4 位作者 傅钢泽 沈剑敏 吴恩福 林刃舆 陈建福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二维多平面重建(MPR)、三维仿真内镜(CTVE)和三维容积再现技术(VRT)成像对喉癌及下咽癌局部侵犯范围的诊断价值。方法:51例喉癌及下咽癌的患者行术前前瞻性16层螺旋CT检查并行图像后处理(MPR、CTVE和VR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二维多平面重建(MPR)、三维仿真内镜(CTVE)和三维容积再现技术(VRT)成像对喉癌及下咽癌局部侵犯范围的诊断价值。方法:51例喉癌及下咽癌的患者行术前前瞻性16层螺旋CT检查并行图像后处理(MPR、CTVE和VRT)。采用盲法阅片,分别将CT横断面、MPR及联合图像(横断面结合MPR)与手术病理所见侵犯范围进行对照分析,三维后处理技术CTVE、VRT与喉镜所见侵犯范围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多个样本率的x2检验。结果:喉癌31例,下咽癌20例,CT横断面、MPR及联合图像与手术病理对评价会厌、室带、杓会厌襞、声带、前联合、声门下区、喉旁间隙、梨状窝、喉软骨、淋巴结结构侵犯基本一致(P>0.05)。CTVE图像与喉镜对评估会厌、室带、杓会厌襞、声带、前联合及梨状窝结构侵犯和CTVE图像、VRT图像与喉镜对评估梨状窝、喉室和气管结构侵犯亦基本一致(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够从二维、三维的角度真实地反映肿瘤部位、形态、大小、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尤其对肿瘤周围的侵犯、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CTVE可作为电子喉镜很好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下咽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对自体上肢动静脉内瘘CTA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永华 傅钢泽 +2 位作者 潘克华 陈聪 曹国全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89-293,297,共6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100 kV)联合标准迭代重建技术对上肢动静脉内瘘(AVF)患者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自体上肢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疑似患者随机编入120 kV、100 kV和80 kV管电压组,每组各24例,采用320排To...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100 kV)联合标准迭代重建技术对上肢动静脉内瘘(AVF)患者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自体上肢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疑似患者随机编入120 kV、100 kV和80 kV管电压组,每组各24例,采用320排Toshiba Aquilion ONE完成CTA检查,低管电压组联合标准自适应迭代降剂量技术(AIDR 3D)以改善图像质量。采用轴位图像结合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等重建技术观察AVF血管显示情况。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管内密度(VD)、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辐射剂量。结果:100 kV与80 kV组CTDIvol与DLP明显低于常规120 kV组(P<0.05),但100 kV与80 k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标准迭代重建,随着管电压降低VD明显增高(P<0.05)。100 kV组与120 kV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管电压降到80 kV时,其图像噪声比100 kV组及120 kV组大(P<0.05)。80 kV组SNR和CNR最高,比120 kV组分别高67.5%、78.6%,但与100 k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管电压组与常规120 kV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均良好。结论:100 kV管电压扫描联合标准水平迭代重建算法方案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高质量的上肢AVF图像,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血管内瘘CT造影成像 迭代重建 低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CTA在诊断急性下肢创伤合并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永华 傅钢泽 +2 位作者 陈聪 李娜 吴恩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667-671,共5页
目的:探讨100 kV低管电压CTA(L-CTA)诊断急性下肢创伤合并血管损伤的可行性。方法:30例疑似下肢创伤合并急性血管损伤患者行100 kV L-CTA检查,分析图像质量的客观参数、主观评分以及辐射剂量,对照急诊手术结果评价L-CTA诊断血管损伤的... 目的:探讨100 kV低管电压CTA(L-CTA)诊断急性下肢创伤合并血管损伤的可行性。方法:30例疑似下肢创伤合并急性血管损伤患者行100 kV L-CTA检查,分析图像质量的客观参数、主观评分以及辐射剂量,对照急诊手术结果评价L-CTA诊断血管损伤的敏感性及准确度。结果:L-CTA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3分,图像质量良好;对比常规下肢CTA,L-CTA组血管内密度(VD)和噪声增大(P<0.05);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TA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均低于常规组(P<0.05),辐射剂量下降约32%。L-CTA诊断动脉闭塞18例(其中动脉壁断裂2例),动脉狭窄5例,假性动脉瘤4例,动静脉瘘3例;对照急诊手术探查,诊断敏感性100%,诊断符合率90%。结论:急性下肢创伤合并血管损伤患者行100 kV L-CTA检查即能满足诊断需要,又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下肢动脉 血管造影 管电压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浸润前病变的CT诊断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聪 傅钢泽 +1 位作者 陈永华 吴恩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738-742,共5页
目的:分析肺腺癌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的CT表现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个AAH和57个AIS病灶的CT表现特征,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平均CT值等。结果:AAH和AIS在血... 目的:分析肺腺癌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的CT表现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个AAH和57个AIS病灶的CT表现特征,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平均CT值等。结果:AAH和AIS在血管穿行、大小及平均CT值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磨玻璃样结节类型、部位、形态、边界、分叶、空泡征及毛刺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AH的平均大小为(7.9±3.0)mm,AIS为(12.3±3.9)mm,对2组大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最佳截断值为8.5 mm(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71.4%);AAH平均CT值为(-644±71)HU,AIS为(-492±87)HU,ROC曲线分析显示其最佳截断值为-549 HU(敏感度为77.2%,特异度为96.4%)。结论:综合分析肺磨玻璃结节的类型、大小、密度及形态等有助于AAH和AIS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原位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的钼靶X线及超声征象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韩苏阳 林快鹿 +1 位作者 傅钢泽 邵国良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比较并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及其他亚型乳腺癌的钼靶X线、超声表现,以及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对15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钼靶X线及超声形态学分析,术后标本测定癌细胞的ER... 目的比较并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及其他亚型乳腺癌的钼靶X线、超声表现,以及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对15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钼靶X线及超声形态学分析,术后标本测定癌细胞的ER、PR、HER2表达情况,分析三组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钼靶X线及超声表现的关系.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在钼靶X线上的特征性表现为单纯肿块(P〈0.01)、类圆形(P=0.023)、边缘清晰(P=0.005),超声的特征性表现为单纯肿块(P〈0.01)、类圆形(P=0.01)、边缘清晰(P=0.001),32例三阴性乳腺癌中导管内癌2例(6%),HER2、ER阳性乳腺癌的中导管内癌分别为21例(41%)、30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2例三阴性乳腺癌中,12例在钼靶上无异常表现,而这12例乳腺癌在超声上有10例呈肿块表现.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超声对于筛查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一定优势,能发现钼靶无法发现的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钼靶X线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8例16排SCT对心脏冠状动脉解剖形态的显示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芳 吴恩福 +2 位作者 姜亿一 傅钢泽 周享媛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96-598,共3页
目的:总结16排容积CT对成人冠状动脉解剖形态的显示结果。方法:收集本院238例成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TA)(CTA)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冠脉的循环优势情况、冠脉解剖异常情况。结果:238例冠脉CTA中,右冠优势型198... 目的:总结16排容积CT对成人冠状动脉解剖形态的显示结果。方法:收集本院238例成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TA)(CTA)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冠脉的循环优势情况、冠脉解剖异常情况。结果:238例冠脉CTA中,右冠优势型198例(占83.2%),左冠优势型20例(占8.4%),均衡型20例(占8.4%);其中1例为两侧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1例为副冠脉,2例冠脉畸形,1例左冠脉主干较短。讨论:16排容积CT能很好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走行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冠状动脉造影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最佳单能量联合ASiR技术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设计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永华 傅钢泽 +3 位作者 李娜 陈聪 曹国全 潘克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1期14-17,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最佳单能量联合ASiR技术在腹壁下穿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怀疑腹主动脉疾病的患者45例,均行腹部宝石能谱CTA检查。按照图像重组模式的不同将图像分为混合能量组和最佳单能量联合ASiR(20%)组。...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最佳单能量联合ASiR技术在腹壁下穿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怀疑腹主动脉疾病的患者45例,均行腹部宝石能谱CTA检查。按照图像重组模式的不同将图像分为混合能量组和最佳单能量联合ASiR(20%)组。对两组图像上腹壁下动脉、腹壁下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血管CT值、背景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和主观评分。结果最佳单能量联合ASiR(20%)组图像较混合能量组图像目标血管的CT值增大,背景噪声减小,CNR及SNR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主观评分显示最佳CNR单能量联合ASiR(20%)组图像质量明显好于混合能量组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宝石能谱CT最佳单能量联合ASiR(20%)技术能提高腹壁下穿支血管及腹壁浅静脉的显示能力,提高图像质量,对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设计和修薄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最佳单能量成像 血管造影术 迭代重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永华 黄凯西 +2 位作者 陈中港 杨登法 傅钢泽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1期66-68,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影像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提高影像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肾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21例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呈类圆形20例,不规则形2例,长径2.0~... 目的探讨肾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影像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提高影像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肾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21例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呈类圆形20例,不规则形2例,长径2.0~15.6 cm;位于肾盂7例、肾实质14例、肾包膜1例。恶性SFT6例,4例显示边界不清,2例边界尚光整,其CT平扫4例为不均匀等低密度影,混杂密度伴坏死出血、钙化各1例。CT增强模式:渐进性强化型共15例,其中6例皮质期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逐渐强化;9例皮质期不均匀明显强化,呈"地图样"改变,实质期强化略趋向均匀。快进慢退型共7例,皮质期不均匀明显强化,实质期或排泄期强化缓慢减退。5例行MR检查,3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2例伴有坏死者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5例DWI信号均不高。结论肾脏SFT影像表现多样,与临床病理密切相关,CT增强扫描的强化模式、核磁T2WI低信号具特征性,有利于肾脏SFT的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空泡征肺小结节的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庄远迪 傅钢泽 +4 位作者 纪晓微 夏沪伟 卢山珊 姬秀焕 杨运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7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探讨2cm以下含空泡征孤立性肺小结节的CT征象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201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小结节共1170例,其中99例含空泡征,空泡检出率8.5%。按病理结果分为4组:良性组25例、浸润前病变组17例、微浸润腺... 目的探讨2cm以下含空泡征孤立性肺小结节的CT征象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201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小结节共1170例,其中99例含空泡征,空泡检出率8.5%。按病理结果分为4组:良性组25例、浸润前病变组17例、微浸润腺癌组13例、浸润性腺癌组44例。对结节位置、结节均径、平均密度、形态、边界、结节类型、实性成分最大径、空泡个数、空泡最大径,是否有分叶、毛刺、棘突征、胸膜凹陷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空泡个数、结节类型、结节均径、平均密度、实性部分最大径、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在4组肺小结节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其中结节均径、平均密度、实性部分最大值与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0.265,P=0.023、r=0.430,P<0.001、r=0.550,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结节均径、实性部分最大径及平均密度鉴别浸润前及微浸润腺癌与浸润性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0.681、12.20mm、61%、83%,0.819、4.75mm、75%、77%,0.746、-214.50HU、61%、84%。结论对于含空泡征肺小结节而言,CT征象对于鉴别其良恶性及浸润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空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肺腺癌的CT特征对其浸润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18
作者 黄定品 傅钢泽 +5 位作者 蔡蒙婷 庄远迪 陈丽芳 刘瑾瑾 夏天一 杨运俊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837-841,共5页
目的:探讨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肺腺癌的CT特征对其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124例(131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且最大径≤1 cm的pGGN的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131个病灶依据病理结果分... 目的:探讨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肺腺癌的CT特征对其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124例(131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且最大径≤1 cm的pGGN的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131个病灶依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组(87个)和浸润性病变组(44个)。比较2组间最大径和密度差异,以及病灶的位置、瘤肺界面、边缘形态、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异常改变的差异,分析评估亚厘米p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出鉴别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最大径临界值。结果:2组间在最大径、血管异常改变和边缘形态等特征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最大径临界值为8.5 mm。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亚厘米pGGN肺腺癌的最大径≥8.5 mm(OR=2.277,95%CI=1.006~5.152)、血管异常改变(OR=2.628,95%CI=1.140~6.059)、边缘形态为毛刺或不规则(OR=3.693,95%CI=1.251~10.901)为提示其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最大径≥8.5 mm、肿瘤血管异常改变及边缘为毛刺/不规则是亚厘米p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提示其浸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肺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磨玻璃肺小腺癌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定品 傅钢泽 +6 位作者 项益岚 纪晓微 蔡蒙婷 陈钱 刘萍萍 卢山珊 杨运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2047-2050,共4页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肺小腺癌(≤20mm)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216个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均径在20mm以内的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216个病灶中浸润前病变(PIL)130个,微...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肺小腺癌(≤20mm)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216个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均径在20mm以内的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216个病灶中浸润前病变(PIL)130个,微浸润性腺癌(MIA)55个,浸润性腺癌(IAC)31个。将全部pGGN组(≤20mm)及亚厘米pGGN组(≤10mm)按有无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各分为两组,采用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的差异。结果全部216个pGGN组(≤20mm)内,有异常空气支气管病灶23个,无异常空气支气管病灶193个,两组间在病理亚型和结节均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0个亚厘米pGGN组(≤10mm)内,有异常空气支气管病灶8个,无异常空气支气管病灶142个,两组间在病理亚型、密度、瘤肺界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结节均径、边缘形态、胸膜凹陷征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GN肺小腺癌(≤20mm)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与病变的浸润性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亚厘米pGGN肺腺癌的浸润性则需要结合病灶大小、边缘形态等特征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空气支气管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 GE Lung VCAR软件鉴别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 被引量:2
20
作者 纪晓微 傅钢泽 +4 位作者 李文斌 杨运俊 陈聪 蔡蒙婷 吴恩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735-740,745,共7页
目的:利用GE Lung VCAR软件分析肺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腺癌(MIA)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AIS患者50例、MIA患者55例。使用GE Lung VCAR软件对105例结节的CT图像进行三... 目的:利用GE Lung VCAR软件分析肺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腺癌(MIA)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AIS患者50例、MIA患者55例。使用GE Lung VCAR软件对105例结节的CT图像进行三维后处理分析,比较2组结节实性成分及总体的左右径(LRD)、前后径(APD)、上下径(SID)、平均密度(DAVG)、非实性部分体积(VNS)、实性部分体积(V_S)、总体体积(V_T)、实性部分体积百分率(V_S%)以及形态学特征的差异,并与二维轴位CT图像肺窗下手动测量结节最大径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评估GE Lung VCAR软件的诊断价值。结果:AIS组与MIA组的二维手动测量最大径与软件分析获得结节实性部分及总体三径、V_S、V_T、V_S%、结节形态、毛刺征、结节与血管关系、累及血管根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 Lung VCAR软件评估结节大小较手动测量诊断效能高;部分参数诊断效能由高到低分别为:累及血管根数、毛刺征、总体LRD、实性APD、V_T、V_S;最佳截断值分别为:累及3根血管、短毛刺征、总体LRD:14.5 mm、实性APD:8.5 mm、V_T:802 mm^3、V_S:133 mm^3。结论:GE Lung VCAR软件在肺结节CT诊断中具有较好实用价值,是鉴别AIS和MIA的一项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原位腺癌 微浸润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