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穿刺患者高血压状况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傅辰生 方艺 +1 位作者 徐少伟 丁小强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了解接受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患者高血压病的患病及治疗情况,以指导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肾穿刺患者的资料,对其高血压情况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肾穿刺患者,尤其是其中的慢性肾病患者中的高血压发生率高,分别为54.9%和63.3%。... 目的:了解接受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患者高血压病的患病及治疗情况,以指导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肾穿刺患者的资料,对其高血压情况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肾穿刺患者,尤其是其中的慢性肾病患者中的高血压发生率高,分别为54.9%和63.3%。肾实质性高血压发生率较高,在全部肾穿刺患者和慢性肾病患者中分别为25.9%和26.3%。各种急、慢性肾脏病几乎都可以伴发高血压。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和血清肌酐值高于不伴高血压的患者。高血压患者入院时血压低于140/90mmHg的占14.2%,慢性肾病伴高血压患者入院时血压不高于130/80 mmHg的占7.0%。结论:高血压和肾脏病常常互为因果,伴随发生。高血压是肾脏病病情严重的表征之一。通过控制血压来延缓肾脏病进展,临床上仍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高血压 肾穿刺 慢性 肾病 横断面研究 肾脏病 状况 目的 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傅辰生 刘春凤 +2 位作者 徐少伟 朱加明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7-809,818,共4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并探讨其与调节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24只,随机分为未治疗组(2K1C)、罗格列酮5mg·kg-1·d-1组(RGL5)、罗格列酮20mg·kg-1·d-1组(RGL20)。另设一...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并探讨其与调节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24只,随机分为未治疗组(2K1C)、罗格列酮5mg·kg-1·d-1组(RGL5)、罗格列酮20mg·kg-1·d-1组(RGL20)。另设一假手术组(SHAM)作为空白对照。每2周测一次收缩压、体重,共观察10周。干预前后采空腹静脉血查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葡萄糖。结果干预结束时,与2K1C组收缩压比,RGL5组无差异,RGL20组第二周开始降低(P<0.05);与2K1C组三酰甘油水平比,RGL5组、RGL20组均较低(P<0.05),但后两组之间三酰甘油水平无差异。结论罗格列酮5mg·kg-1·d-1对2K1C大鼠有降三酰甘油作用,但无降压作用。罗格列酮20mg·kg-1·d-1对2K1C大鼠有降三酰甘油作用,亦有降压作用,但其降压作用可能不完全依赖于其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两肾一夹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的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傅辰生 徐元钊 +4 位作者 张志刚 陶凤武 廖履坦 郭慕依 丁小强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早期临床表现、生化与病理指标与患者 5年肾功能稳定率的关系 ,为指导临床预后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对 5 5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生化、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病程初期的 2 4h尿...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早期临床表现、生化与病理指标与患者 5年肾功能稳定率的关系 ,为指导临床预后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对 5 5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生化、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病程初期的 2 4h尿蛋白定量越高 ,间质炎症、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病变越严重 ,慢性病变越严重 ,则肾功能恶化危险性越大。结论  2 4h尿蛋白定量、间质炎症、间质纤维化程度及小管萎缩 ,是能够提示狼疮性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预后 肾小管间质损害 CO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傅辰生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0-621,624,共3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吸附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公式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傅辰生 冯欣慧 +3 位作者 张晓丽 盛蔚文 陆轶君 叶志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59-1561,共3页
目的研究常用的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公式在老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以同位素显像法测定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为标准,评价常用的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公式用于334例高龄CKD患者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结果目前最常用的CG和MDRD系列公... 目的研究常用的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公式在老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以同位素显像法测定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为标准,评价常用的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公式用于334例高龄CKD患者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结果目前最常用的CG和MDRD系列公式在估算高龄C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时均无法达到临床需要的估算效能。经过数据转换,可以改善这些公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结论在以常用的肾小球滤过率公式评价高龄CKD患者肾功能时需审慎,建议个体化选用公式,适当数据转换,必要时直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或内生肌酐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肾损害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0
6
作者 傅辰生 丁小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年第4期16-18,共3页
多种药物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的机制造成肾脏急、慢性损害,本文回顾了导致肾损害的常见药物及其机制,药物性肾损害的诊断以及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关键词 药物性肾损害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VEGF及其受体表达在高血压肾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傅辰生 朱加明 +2 位作者 徐少伟 贾帅 丁小强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VEGF及其受体表达在高血压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②两肾一夹高血压未治疗组;③两肾一夹高血压降压治疗组。每组8只,观察10周后处死,对未钳夹的右肾进行常规病理、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用缺... 目的:探讨缺氧、VEGF及其受体表达在高血压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②两肾一夹高血压未治疗组;③两肾一夹高血压降压治疗组。每组8只,观察10周后处死,对未钳夹的右肾进行常规病理、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用缺氧探针显示肾组织缺氧情况。结果:高血压组血清肌酐与假手术组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损伤指数、微动脉壁/腔比均较假手术组有上升(P<0.01)。假手术组大鼠未钳夹肾髓质有轻度缺氧,但皮质无明显缺氧表现。高血压组髓质和皮质均有明显缺氧(P<0.01),主要阳性部位在肾小管和病变较严重的肾小球。皮质VEGF、VEGFR-2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阳性部位与缺氧探针阳性部位分布一致。与未治疗组比较,降压治疗组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损伤指数、肾皮质缺氧状况均有所改善,VEGF、VEGFR-2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可作为慢性肾脏缺氧的动物模型。高血压大鼠的肾皮质VEGF及其受体表达上调,并与缺氧部位分布一致,这可能是对组织缺氧的代偿反应,并参与了慢性高血压肾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高血压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检测肌酐值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分析
8
作者 傅辰生 冯欣慧 +2 位作者 张晓丽 严震文 叶志斌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通过重新表达的MDRD公式(reexpressed 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 study equation,rMDRD公式),以酶法检测肌酐值估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分析rMDRD公式应用于中国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 目的:通过重新表达的MDRD公式(reexpressed 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 study equation,rMDRD公式),以酶法检测肌酐值估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分析rMDRD公式应用于中国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所得估算的GFR(estimated GFR,eGFR)的精确度及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893例CK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位素法测定的GFR为标准,分析酶法检测肌酐值代入rMDRD公式所得eGFR的精确度及准确性,并评价适当数据转换是否可以提高该公式应用于中国CKD患者的效能。结果:rMDRD公式直接应用于中国CKD患者时精确度和准确性均较低,进行数据转换后,估测效能有所提高,但仍显著低于西方人群。结论:rMDRD公式不适合直接应用于中国CKD患者,亟待开发基于酶法检测肌酐值的eGFR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酶法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心病的血管重建治疗
9
作者 傅辰生 丁小强 王齐冰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3年第9期373-376,共4页
各种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冠心病发作,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下简称血透)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本文就国外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冠心病治疗的几种常见手段作一综述。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和心功能状况,可选用药物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各种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冠心病发作,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下简称血透)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本文就国外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冠心病治疗的几种常见手段作一综述。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和心功能状况,可选用药物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等血管重建术,并配合运用个体化的血液净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 冠心病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透患者冠心病的诊断
10
作者 傅辰生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6期687-688,共2页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冠心病 诊断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春凤 徐元钊 +3 位作者 丁小强 傅辰生 张志刚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196,208,共6页
目的 总结 86例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患者早期临床及病理资料特点 ,分析肾脏存活率 ,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83- 2 0 0 1年我院经肾活检证实的 86例IM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特点 ,对其中获得随访的 4 4例 ,以进展至终末... 目的 总结 86例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患者早期临床及病理资料特点 ,分析肾脏存活率 ,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83- 2 0 0 1年我院经肾活检证实的 86例IM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特点 ,对其中获得随访的 4 4例 ,以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ESRF)或血肌酐浓度 (Scr)增加 1倍 (肾功能恶化 )作为终点判断标准 ,采用Kaplan 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86例IMN患者中 ,蛋白尿 >3.5 g/ 2 4h占 5 4 .7%,肾病综合征占 4 4 .2 %,血尿 2 9.1 %(肉眼血尿仅 1例 ) ,高血压 2 3.3%,肾静脉血栓 3.5 %。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 ,占 96 .5 %,小管 间质病变程度较轻。病理改变与肾活检前病程、Scr正相关 ,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以发病日为随访起点 ,5年肾脏存活率 96 %,1 0年 6 1 .8%;以肾穿刺日为起点 ,5年肾脏存活率84 .5 %,1 0年 5 5 .6 %。肾活检时的Scr和血胆固醇浓度与IMN预后相关。结论 肾活检时的Scr和血胆固醇浓度可能是预测IMN预后的有用指标。IMN患者应早就诊 ,早穿刺 ,以了解病情指导治疗 ,从而更好地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预后影响 COX比例风险模型 内生肌酐清除率 胆固醇浓度 临床病理资料 IMN 2001年 回顾性分析 肾功能恶化 血肌酐浓度 终末期肾衰 肾病综合征 肾静脉血栓 肾活检 存活率 Scr 早期临床 判断标准 预后分析 肉眼血尿 病理分期 病变程度 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利明 邹建洲 +7 位作者 方艺 钟一红 徐少伟 傅辰生 袁敏 滕杰 吉俊 丁小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行MARS人工肝治疗共28例56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每次历时6~8 h.结果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7±13...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行MARS人工肝治疗共28例56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每次历时6~8 h.结果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7±13.38)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12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16例.单次治疗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分别较治疗前下降31.47%、29.15%、35.91%和53.68%(P值均<0.01).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和血压无显著变化.单次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由治疗前的(32.37±9.96)s缩短为(21.82±10.39)s(P<0.01),临床出血倾向明显减轻.24例(85.7%)在治疗6~12h后意识障碍好转,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增加,短期存活率(30d)为71.4%(20/28例).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7.1%)治疗痊愈出院,10例(35.7%)成功过渡至肝移植,8例(28.6%)治疗后15~30d好转,8例在治疗2~14d内死亡,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内脏出血.结论MARS治疗有助于抢救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肝移植前的过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慢性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治疗 急性肝功能衰竭 多脏器功能衰竭 凝血酶原时间 MARS治疗 结合胆红素 治疗后 近期疗效 临床效果 MARs 治疗模式 平均年龄 急性加重 总胆红素 总胆汁酸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晓燕 钟一红 +8 位作者 刘红 袁敏 章晓燕 傅辰生 陈利民 滕杰 吉俊 邹建州 丁小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7-790,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7—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诊断为CKD1~5期的住院患者73例(CKD组)以及10例同期在骨科住院行择期手术的无肾脏疾病患者(对照组),测定血浆晚期氧...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7—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诊断为CKD1~5期的住院患者73例(CKD组)以及10例同期在骨科住院行择期手术的无肾脏疾病患者(对照组),测定血浆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水平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CKD组的血浆AOPP、MDA均显著增高(P值均<0.05),血浆GSH-PX、SOD显著降低(P值均<0.05)。按CKD分期分为5个亚组,5个CKD亚组间血浆AOPP、MDA、GSH-PX、SOD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AOPP、MDA随着肾功能减退而显著升高,GSH-PX、SOD随着肾功能减退而显著降低。②血浆AOPP水平与血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897,P<0.05);血浆SOD活力与血总胆固醇(r=-0.985)、脂蛋白(a)(r=-0.90)呈负相关(P值均<0.05),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954,P<0.05);血浆GSH-PX活力与血总胆固醇(r=-0.954)、脂蛋白(a)(r=-0.935)呈负相关(P值均<0.05),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911,P<0.05);血浆MDA水平与血总胆固醇(r=0.763)及脂蛋白(a)(r=0.718)呈正相关(P值均<0.05)。③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浆AOPP(r=0.961)、MDA(r=0.901)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SOD(r=-0.903)、GSH-PX(r=-0.875)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CKD患者存在过度氧化应激。氧化应激的强度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及脂代谢紊乱的加重而增加。CKD患者体内氧化应激与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慢性肾脏病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微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钟一红 龚劭敏 +9 位作者 傅辰生 方艺 汤颖 刘晓燕 于颖洁 张怡 衡艳艳 周春妹 胡必杰 丁小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64-768,共5页
目的通过对尿路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调查,了解社区尿路感染的病原构成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生物检验室所有来自门诊和急诊的清洁中段尿... 目的通过对尿路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调查,了解社区尿路感染的病原构成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生物检验室所有来自门诊和急诊的清洁中段尿培养的真性菌尿的记录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4年来,来自清洁中段尿和导尿管尿培养的真性菌尿菌株共2049株,革兰阴性杆菌在社区尿路感染病原菌中最常见,检出率为82.5%,其中大肠埃希菌仍是最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占总菌株的68.0%;革兰阳性球菌的检出率为14.7%,真菌的检出率为2.8%。4年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的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和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当这些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后,细菌对它们的耐药率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年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除万古霉素以外,屎肠球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很高的耐药率,且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P值均<0.01)。未发现对常用的两种三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的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对以上两种抗真菌药物也比较敏感,耐药率均仅为3.6%。结论社区尿路感染仍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肠球菌次之,但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及时检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滕杰 陈利明 +8 位作者 邹建洲 吉俊 方艺 丁小强 章晓燕 钟一红 傅辰生 徐少伟 袁敏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5期781-784,共4页
目的 :对照观察免疫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例自身免疫性患者 ,原发病为原发性小血管炎 6例、抗肾小球基膜抗体肾炎 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3例 ,非随机分为免疫吸附组 7例和血浆置换组 7例。比较... 目的 :对照观察免疫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例自身免疫性患者 ,原发病为原发性小血管炎 6例、抗肾小球基膜抗体肾炎 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3例 ,非随机分为免疫吸附组 7例和血浆置换组 7例。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病程、血红蛋白、血肌酐、低分子肝素用量、激素和环磷酰胺用量、肾穿刺肾小球新月体百分比 (% )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保持平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NCA -MPO、抗 -GBM、抗ds -DNA均下降 ,但仅有免疫吸附组治疗后ANCA -MPO的下降有极显著差异 (5 4 .34± 31.73vs 87.96± 4 6 .6 7,P =0 .0 0 3)。血浆置换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异常 ,治疗中血钾、磷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降低 ,1例患者术中出现寒战 ,经处理后好转。患者经治疗后 ,3例好转 ,4例死亡 ,死亡率为 5 7.1% ;免疫吸附组治疗中凝血功能、电解质和血糖保持稳定 ,未出现不良反应 ,经治疗后 ,7例患者均好转。结论 :免疫吸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能优于血浆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治疗后 免疫吸附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浆置换治疗 ANCA 治疗前后 可比性 下降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2例尿检异常患者肾活检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沛成 钟一红 +9 位作者 丁小强 宦金星 吉俊 滕杰 邹建洲 傅辰生 袁敏 徐少伟 方艺 章晓燕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 :观察体检发现尿检异常患者的肾脏临床和病理情况 ,了解其预后。  方法 :体检发现尿检异常患者共 14 2例 ,其中定期随访者 4 0例。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80ml/min为肾功能不全。  结果 :临床表现为血尿合并蛋白尿者多见 ,占 ... 目的 :观察体检发现尿检异常患者的肾脏临床和病理情况 ,了解其预后。  方法 :体检发现尿检异常患者共 14 2例 ,其中定期随访者 4 0例。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80ml/min为肾功能不全。  结果 :临床表现为血尿合并蛋白尿者多见 ,占 5 5 7% ;肾活检时已有肾功能不全者占 2 6 1%。病理类型以IgA肾病最多 ,占 4 6 4 % ;肾小球轻微病变 14 1% ,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3 4 % ,膜性肾病 6 3% ,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 5 6 % ,硬化性肾炎和薄基膜肾病各 2 8%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IgM肾病各 2 1% ,微小病变 1 5 % ,膜增生性肾炎 0 7%。 4 0例患者平均随访 13~ 6 0 (2 5 8± 14 1)个月 ,7例肾功能明显恶化者蛋白尿多加重。  结论 :尿检异常患者的肾脏病变有时与临床表现并不相符 ,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病理性质 ,部分病例病变重、预后差 ,应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检异常 肾活检 病理特点 蛋白尿 血尿 肾小球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病房尿路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和抗菌谱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钟一红 龚劭敏 +9 位作者 汤颖 方艺 傅辰生 朱加明 刘红 吉俊 滕杰 周春妹 胡必杰 丁小强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4期584-587,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近3年的变化,以期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调查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病房真性菌尿的记录和药敏试验的结果。结果:共检出病... 目的:研究老年人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近3年的变化,以期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调查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病房真性菌尿的记录和药敏试验的结果。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010株,其中G-杆菌57.4%(大肠埃希菌25.7%、肺炎克雷伯菌10.8%、铜绿假单胞菌7.3%),G+球菌21.6%,真菌21%。3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和真菌的检出率显著上升;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和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当这些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后,细菌对它们的耐药率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最低,而粪肠球菌除此之外还对呋喃妥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低;真菌对三唑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G-杆菌仍是老年病房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铜绿假单胞菌和真菌的检出率显著升高;病原菌的耐药现象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每日血液透析和延长每日血液滤过对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波 滕杰 +14 位作者 刘中华 邹建洲 章晓燕 方艺 吉俊 薛宁 陈利明 刘红 钟一红 袁敏 傅辰生 杨守国 陈昊 王春 丁小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比较延长每日血液透析(EDD)和延长每日血液滤过(EDHF)治疗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发生AKI行肾脏替代治疗的20例患者,其中行EDD治疗9例,EDHF治疗1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临... 目的比较延长每日血液透析(EDD)和延长每日血液滤过(EDHF)治疗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发生AKI行肾脏替代治疗的20例患者,其中行EDD治疗9例,EDHF治疗1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临时深静脉置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应用床旁血透机治疗,血流量为200~250 mL/min。EDD组应用1.4 m2聚醚砜膜透析器,治疗时间≥8 h/d。EDHF组应用1.7 m2高通量聚醚砜膜透析器,置换总量>48 L/d,治疗剂量约为25 mL.kg-1.h-1,治疗时间≥8 h/d。动态随访两组肾脏替代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24、72 h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心率、平均动脉压、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肾脏替代治疗天数、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及肾脏替代治疗直接费用。结果肾脏替代治疗前,EDD组与EDHF组间年龄、性别、体重、血肌酐、尿素氮、心率、中心静脉压、APACHEⅡ评分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EDD组的平均动脉压为(81.9±7.1)mmHg(1 mmHg=0.133 kPa),显著高于EDHF组的(73.9±9.1)mmHg(P<0.05)。EDD组治疗24 h后的中心静脉压为(16.6±3.1)cmH2O(1 cmH2O=0.098 kPa),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9.6±4.2)cmH2O(P<0.05)。EDHF组治疗24 h后的中心静脉压、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6.5±3.3)cmH2O、15.5±4.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0.8±5.0)cmH2O和16.9±4.6(P值均<0.05)。治疗72 h后,EDD、EDHF组的中心静脉压分别为(14.7±2.4)、(14.5±3.3)cmH2O,均较同组治疗24 h时显著下降(P值均<0.05),EDHF组治疗72 h时的APACHEⅡ评分为14.1±4.6,亦较同组治疗24 h时显著降低(P<0.05)。此外,两组肾脏替代治疗前、治疗后24、72 h时的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保持稳定,两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肾脏替代治疗天数、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EDD组的肾脏替代治疗直接费用为(9 600±2 700)元,显著低于EDHF组的(15 300±4 800)元(P<0.01)。结论EDD和EDHF治疗原位心脏移植术后非脓毒症相关性AKI的疗效相当,但EDD治疗费用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每日血液透析 延长每日血液滤过 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8例肾脏疾病患者的肾脏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永梅 邹建洲 +5 位作者 方艺 滕杰 傅辰生 刘春凤 刘红 丁小强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1-803,共3页
目的:了解近年经皮肾活检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 2005年6月间因肾脏疾病住院行肾活检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328例肾脏疾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57例(78.4%)、小管间质疾病16... 目的:了解近年经皮肾活检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 2005年6月间因肾脏疾病住院行肾活检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328例肾脏疾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57例(78.4%)、小管间质疾病16例(4.9%)、继发性肾脏痛55例(16.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137例,占53.3%;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狼疮肾炎、紫癜性肾炎和高血压肾损害较多,分别占32.7%、27.3%和18.2%;小管间质疾病以急性间质性肾炎为多,占68.8%。IgA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并血尿;膜性肾病、高血压肾痛主要表现为单纯性蛋白尿。单纯血尿主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单纯蛋白尿主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和轻微病变。蛋白尿并血尿主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轻微病变和狼疮性肾炎;大量蛋白尿主要病理类型是轻微病变、IgA肾病和膜性肾病。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我国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中以IgA肾病最常见;小管间质疾病发病率有增高,继发性肾脏病以狼疮肾炎最常见,其它特殊肾脏痛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临床表现 病理分型 肾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病房与普通病房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强松 陆轶君 +2 位作者 于志臻 叶志斌 傅辰生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6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老年病房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预后等,为老年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管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上海市某三级医院老年病房和普通病房出院或死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学... 目的通过比较老年病房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预后等,为老年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管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上海市某三级医院老年病房和普通病房出院或死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学特点、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老年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99%,高于普通病房,但治愈率与普通病房相当。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标本送检率高,标本种类和菌种与普通病房类似,但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更高。结论老年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根据老年人特点和病原学依据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老年病房 院内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