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笔谈 被引量:1
1
作者 傅璇琮 邓绍基 +6 位作者 张海明 蒋寅 刘石 钱志熙 张晶 左东岭 韩经太 《湖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96-96,共1页
2001年4月 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邀请北京部分高 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古典文学专家,就“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建构”的课题,围 绕“古典文学对华夏民族性、传统人格形成的影响、“古典文学... 2001年4月 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邀请北京部分高 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古典文学专家,就“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建构”的课题,围 绕“古典文学对华夏民族性、传统人格形成的影响、“古典文学中表现的社会思潮和时代精神”、 “古典文学中表现的文人心态”、“古典文学对于精神史研究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现 将部分学者的发言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史 传统人格 华夏民族 文学史 古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言:关于重写文学史之我见 被引量:4
2
作者 傅璇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3,共3页
重写文学史的说法,在我的记忆中,最先是由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几位学者提出来的。1988年到1989年间《上海文论》曾出专刊“重写文学史”进行讨论,此后“重写文学史”这一论题的影响很快超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范围,波及到古代文学研... 重写文学史的说法,在我的记忆中,最先是由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几位学者提出来的。1988年到1989年间《上海文论》曾出专刊“重写文学史”进行讨论,此后“重写文学史”这一论题的影响很快超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范围,波及到古代文学研究和文学史的书写。中国文学的历史书写,至少可以追溯到钟嵘的《诗品序》,但是最早用现代方法来思考和编写中国文学历史的则是英国人翟理士和日本人链川种郎、古城贞吉等人,中国人最早编写文学史一般则认为始于林传甲氏的《中国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古诗十九首 诗歌研究 《中国文学史》 现当代文学研究 方法论 引言 建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编年史的设想 被引量:2
3
作者 傅璇琮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5-138,144,共5页
关键词 编年史 文学史研究 刘禹锡 李德裕 中晚唐文学 州刺史 唐代文学 王昌龄 令狐楚 张九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文化史的批评——兼谈陈寅恪的古典文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傅璇琮 《中国文化》 1989年第1期75-83,共9页
本文指明,陈寅恪是历史上少有的既能潜心于学术研究而取得大成就,又具有博丽深遂的才情在文学创作上自树高格的一代大师。他在长期史学研究中总是未能忘情于文学的研究,特别是诗的研究。而作为一代学术大师,他有他的学术体系,这个体系,... 本文指明,陈寅恪是历史上少有的既能潜心于学术研究而取得大成就,又具有博丽深遂的才情在文学创作上自树高格的一代大师。他在长期史学研究中总是未能忘情于文学的研究,特别是诗的研究。而作为一代学术大师,他有他的学术体系,这个体系,不妨称之为对历史演进所作的文化史的批评。文章分析了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政治、思想、文学以及宗教、建筑等方面的论述,特别是引述了他对于元稹与《莺莺传》、沈约与道教信仰的研究,指出,对于陈寅恪来说,文化史批评不是一种偶然性与局部性,而是一种根本观点,那就是对历史、对社会采取文化的审视。他的研究使某一具体历史事件得到整体的呈现,使人们更易于接近它的本质。文中结论性的意见是:他是既把以往人类的创造作为自然的历史进程,加以科学的认知,而又要求对这种进程应该具备超越于狭隘功利是非的博大的胸怀,而加以瞭解,以最终达到人类对其自身创造的文明能有一种充满理性光辉的同情,——这就是贯串在他大部分著作中的可以称之为文化史批评的学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陈寅恪 《莺莺传》 文学创作 道教信仰 元白 一代大师 历史进程 中晚唐 张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最早两位翰林学士考——吕向、尹愔传论 被引量:3
5
作者 傅璇琮 《文献》 2002年第4期60-75,共16页
中国古代翰林学士,开始设置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正当盛唐之世.自此之后,历宋、元、明、清,翰林学士一直有很高的社会声誉.直至1901年,正当八国联军进占北京之后,清朝廷还于6月5日下诏令,称翰林院为"储才重地"(《光绪... 中国古代翰林学士,开始设置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正当盛唐之世.自此之后,历宋、元、明、清,翰林学士一直有很高的社会声誉.直至1901年,正当八国联军进占北京之后,清朝廷还于6月5日下诏令,称翰林院为"储才重地"(《光绪朝东华录》).在唐代,翰林学士为文士参预政事的最高层次,很值得研究.据现有史料,唐代翰林学士可考知者约二百余人,其中有不少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本文为最早的两位翰林学士立传,既拟纠正史书中的某些误载,又想从这两位学士经历的考述中提供值得思考的历史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向 集贤院 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翰林待诏 翰林画待诏 翰林供奉 开元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早
原文传递
两《唐书》掇误 被引量:1
6
作者 傅璇琮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4,共12页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与中华书局两位编辑同仁张忱石、许逸民合作,编撰《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选辑有关唐人传记之书八十六种,其中即有《旧唐书》、《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我们在...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与中华书局两位编辑同仁张忱石、许逸民合作,编撰《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选辑有关唐人传记之书八十六种,其中即有《旧唐书》、《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我们在采用这两书时,将两书互校并与他书比勘,发现人名讹误者甚多,后就由我起草,合撰《两(唐书)校勘拾遗》一文,刊于《文史》第十二辑(1981年9月)。此文就两《唐书》之人名错误及互异,举有八十馀例。此后,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书》 中华书局 点校本 人物传记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人传记
原文传递
《全唐诗大辞典》序 被引量:1
7
作者 傅璇琮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全唐诗大辞典>> 序言 唐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董正國《南墩詩稿》 被引量:1
8
作者 傅璇琮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1年第4期119-125,393-394,共7页
董正國爲清初寧波地區的著名學者,其詩集《南墩詩稿》舊藏上海圖書館,有著錄。本文據所見之本加以辨正考析,知此本即上海圖書館藏本,確爲孤本,然實爲抄本重裝本而非稿本,各家著錄細節亦多誤。通過此詩集還可考得董正國之生卒年,亦可見... 董正國爲清初寧波地區的著名學者,其詩集《南墩詩稿》舊藏上海圖書館,有著錄。本文據所見之本加以辨正考析,知此本即上海圖書館藏本,確爲孤本,然實爲抄本重裝本而非稿本,各家著錄細節亦多誤。通過此詩集還可考得董正國之生卒年,亦可見當時寧波、紹興二地的文化交流。詩集所存之評語,可體現當時浙東的務實文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正国 南墩诗稿 着录 订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木斋的探索——从《曲词发生史》两序说起 被引量:1
9
作者 傅璇琮 《中国韵文学刊》 2012年第3期1-3,共3页
近年来,木斋的几部学术著作源源不断问世:先是2008年中华书局的《宋词体演变史》,2009年人民版的《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随后,便是这本颇受学界关注并欲热切讨论的《曲词发生史》。《中国韵文学刊》为此开辟专栏,笔者被邀... 近年来,木斋的几部学术著作源源不断问世:先是2008年中华书局的《宋词体演变史》,2009年人民版的《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随后,便是这本颇受学界关注并欲热切讨论的《曲词发生史》。《中国韵文学刊》为此开辟专栏,笔者被邀请为主持,允有一席之地,先发浅见,抛砖引玉,诚为幸事。很多年来的学术评论,大多流于形式,徒有书评,而不见思想的交锋,木斋的词体起源和五言诗起源两大研究,由于反思力度大,学术价值高,争论空间大,引发争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希望,各种不同意见的学者,都能各抒己见,通过探讨、论辩,将文学史这两大疑案的研究,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持人 曲词 词体起源 2008年 古诗十九首 2009年 中华书局 学术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世界的中国古典文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璇琮 《湖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95-95,共1页
我很赞同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将“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建构”作为今后几年内研究的课题.华夏民族精神,当然还包括好几方面,但应当说古典文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值得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究实学 不尚空谈──推荐《明诗话全编》
11
作者 傅璇琮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诗歌理论批评 文学思想 古代文论研究 文学史研究 古籍整理 全编 历代诗话 明诗 传统文化现代化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才子传校注》序
12
作者 傅璇琮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7-8,共2页
他在为我院孙映逵同志撰写的《唐才子传校注》所作的序文中,述及对传统学风和治学方法的评价,提出对中国文学研究史的研究等问题,这些见解对学术界颇富启发性。
关键词 唐才子 治学方法 校勘 中国文学研究 传统学 学术界 唐代文学研究 学术史研究 中国古代 撰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关于木斋的探索——从《曲词发生史绪论》说起
13
作者 傅璇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73-75,共3页
木斋《曲词发生史》出版将近一年时光,继《中国韵文学刊》为此开办专栏之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也再次以此为中心约稿进行笔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两年前曾以木斋的《古诗十九首》研究为缘起,探讨了有关"重写文学史"的问题,在此... 木斋《曲词发生史》出版将近一年时光,继《中国韵文学刊》为此开办专栏之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也再次以此为中心约稿进行笔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两年前曾以木斋的《古诗十九首》研究为缘起,探讨了有关"重写文学史"的问题,在此专栏上,拜读过台湾学者陈怡良教授以及南开学者宁稼雨先生的大作,颇受教益,我也曾发表了个人之浅见。木斋似乎并非主流意义上的权威学者,之所以多家刊物以及海峡两岸众多学者愿意拨冗参加,正说明了木斋所提出的诸多创新见解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意义。以木斋的两大研究作为突破口,将多年来提倡的“重写文学史”这一话题,引向更为深入,更为广阔的领域,无疑,其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也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当《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的责编再次来向我约稿的时候,我感到责无旁贷,愿意再次略陈浅见,以抛砖引玉。总体来看,木斋《曲词发生史》,共计十一章,连同《绪论》,实为十二个部分,此十二个部分,环环相扣,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曲词的起源发生过程,以时间为次序,以音乐史、乐府史、声乐史、曲词史为对象,纵横交错、经纬分明地阐述出来。木斋所论述的这一过程,不仅观点新颖,合情合理,在文献资料方面,旁征博引,有跨越学科的广度,研究领域涉及魏晋到盛唐的音乐史、乐府史、声诗史、近体诗形成史、唐五代的曲词史,就音乐史内部,又分别研究了清乐史(从建安曹魏的清商乐,到江南梁陈的清乐,再到唐玄宗时代的法曲清乐),燕乐史(主要是从北魏的胡乐燕乐,到隋炀帝和初唐的分部乐,即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研究了唐代乐舞制度的变革史,论证了唐代乐舞制度,在天宝之前,是一部禁断史,严格禁止地方州刺史享用音乐歌舞这一文艺消费形式,从根本上论证阐发了曲词在盛唐之前不可能产生于地方,更不可能由民间自发产生这一命题。在《曲词发生史》中,几乎是每一个章节,都有创新的命题,都有创新的论证,也都有令人信服的文献资料的强有力佐证。同时,全书上钩下连,纵横捭阖,构成一个逻辑紧密的曲词发生史的起源发生过程。现仅仅例举该作《绪论》中的两点谈谈我的思考:首先,关于词的界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绪论》 曲词 “重写文学史” 《古诗十九首》 台湾学者 大学学报 发生过程 词的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重写文学史方法论的思考——以木斋的两部新作为例
14
作者 傅璇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6,共4页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方法论 中国文学史 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 时间窗口 中文系 研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通、集成、创新、致用——评熊笃《诗词曲艺术通论》
15
作者 傅璇琮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7-28,共2页
近读熊笃同志新著<诗词曲艺术通论>(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通论>),深感这是一部颇具学术功力,并能结合创作实践的专著.全书47万字,分11章51节,书后附录著者近二十年间诗、词、曲、赋等作品数百首.通阅全书... 近读熊笃同志新著<诗词曲艺术通论>(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通论>),深感这是一部颇具学术功力,并能结合创作实践的专著.全书47万字,分11章51节,书后附录著者近二十年间诗、词、曲、赋等作品数百首.通阅全书,深有所得,觉得该书有四大特点,值得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笃 《诗词曲艺术通论》 图书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浩然研究论丛》序
16
作者 傅璇琮 《阅江学刊》 2011年第5期107-109,135,共4页
《孟浩然研究论丛》是一本收有近60篇论文约70万字的论文集,这表明对于孟浩然其人其诗的研究,已引起了愈来愈多学学者的参与和关注,而使之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特别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大亮点。《孟浩然研究论丛》所涉及的内容丰富... 《孟浩然研究论丛》是一本收有近60篇论文约70万字的论文集,这表明对于孟浩然其人其诗的研究,已引起了愈来愈多学学者的参与和关注,而使之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特别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大亮点。《孟浩然研究论丛》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广泛又颇具原创性特色,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孟浩然与襄阳的关系及其思想;二是多维度的孟浩然诗歌研究;三是关于李白与孟浩然的交谊;四是孟浩然比较研究;五是孟浩然接受史研究。孟浩然研究者在传统研究的同时,也注意对现状的研究,在努力对文学史料作沉潜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更为独特的研究视野和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研究论丛》 原创 传统与现状 文学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扬学诗、诗教的优良传统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介绍《单人耘诗词选读》
17
作者 傅璇琮 《中国韵文学刊》 2010年第3期92-94,共3页
2003年,南京农业大学被评为全国校园诗教先进单位,该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兼职教授单人耘被评为诗教先进个人。单人耘先生,南京市浦口区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现年八十三岁。
关键词 校园诗教 思想文化素质 青少年学生 诗词 选读 传统 南京农业大学 素质教育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辑详备 允称佳构──读《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
18
作者 傅璇琮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编纂 《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游与汉中》序论
19
作者 傅璇琮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4-116,共3页
纪念陆游从戎南郑840周年暨唐宋诗人与汉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陆游与汉中》,具有主题紧凑、内容丰富、视角多元、研究方法多样等特色,是一个时期陆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对推进关于陆游和宋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及对当代地域文化建设方... 纪念陆游从戎南郑840周年暨唐宋诗人与汉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陆游与汉中》,具有主题紧凑、内容丰富、视角多元、研究方法多样等特色,是一个时期陆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对推进关于陆游和宋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及对当代地域文化建设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与汉中 地域文化 学术研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文学编年史》序
20
作者 傅璇琮 《长江学术》 2007年第1期161-164,共4页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国文学的第一个高峰,这已是文学史界的共识。二十世纪以来众多文学史著作,一开头,总是一章或几章,记述先秦文学,而其编撰框架,
关键词 先秦文学 编年史 文学史著 文学作品 文学史研究 中国文学 唐五代 先秦时代 文学研究 整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