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纸浆材优良家系的选择 被引量:20
1
作者 郑仁华 施季森 +6 位作者 杨宗武 潘琼蓉 梁庆松 傅忠华 王炳章 陈国金 傅玉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共6页
对福建三明和仙游两个试验点 9年生的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制约 ;在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化学组分、木材纤维形态上也存在较... 对福建三明和仙游两个试验点 9年生的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制约 ;在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化学组分、木材纤维形态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单株纤维素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参试的 1 0 5个家系中各选出 1 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从三明点选出W0 0 2 4 9、W0 0 2 51等 1 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 ,其平均单株纤维素产量达 1 0 .71 8kg ,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 9.55m、1 2 .4cm和 0 .0 5848m3 ,分别大于福建省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标准的 50 .39%、93 .75 %和 1 73 .91 % ;从仙游点选出W 0 0 30 7、W0 0 335等 1 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 ,其平均单株纤维素产量为 8.2 4 0kg ,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 7.34m、1 1 .4cm和0 .0 4 1 72m3 ,分别大于福建省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标准的 52 .92 %、1 32 .65 %和 2 1 0 .65 % ,增产效果极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纸浆材 遗传变异 良种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家系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仁华 陈国金 +6 位作者 俞白楠 杨宗武 梁庆松 傅忠华 王炳章 潘琼蓉 傅玉狮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9,共4页
对福建三明市中村采育场 9a生马尾松家系测定林中 73个家系、65 6个单株木材基本密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水平上变异较小 ,而在个体水平上变异很大 ;木材基本密度与胸径、材积、圆满度呈极显著的负遗传相关 ,与轮盘数... 对福建三明市中村采育场 9a生马尾松家系测定林中 73个家系、65 6个单株木材基本密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水平上变异较小 ,而在个体水平上变异很大 ;木材基本密度与胸径、材积、圆满度呈极显著的负遗传相关 ,与轮盘数呈显著的负遗传相关 ,与通直度呈极显著的正遗传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家系 木材基本密度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建筑材优良家系的选择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仁华 杨宗武 +5 位作者 梁庆松 陈国金 傅忠华 潘琼蓉 王炳章 傅玉狮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对设在福建三明中村试验点 73个 9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在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在木材基本密度、通直度、圆满度上也存在较大的变异 ;以单株木材干物质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参试的 70个家系... 对设在福建三明中村试验点 73个 9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在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在木材基本密度、通直度、圆满度上也存在较大的变异 ;以单株木材干物质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参试的 70个家系中选出 8个建筑材优良家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遗传变异 建筑材 优良家系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优树子代遗传评价及选择 被引量:8
4
作者 郑仁华 陈国金 +4 位作者 傅忠华 俞白楠 杨宗武 傅玉狮 潘琼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采用主成分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法 ,对 2 2 9个 1 3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中筛选出 1 9个高产稳定型优良家系 ,适宜在福建省范围内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8 30 %。 1 3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西北推广 ,其材积... 采用主成分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法 ,对 2 2 9个 1 3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中筛选出 1 9个高产稳定型优良家系 ,适宜在福建省范围内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8 30 %。 1 3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西北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1 0 7%。1 7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东南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5 51 %。表 6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优树 子代 遗传距离 综合评价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及速生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郑仁华 蔡天贵 +7 位作者 陈国金 肖晖 涂育合 杨宗武 傅玉狮 黄春华 黄如金 黄金桃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16,共6页
1982年在福建省马尾松优良种源区16个县天然林中选择211株优树,从广西、广东等省(区)引进18株优树的单株球果,共计229个家系。1984年在生态上具有代表性的闽北邵武卫闽、闽东南仙游溪口、闽中大田桃源林场营造优... 1982年在福建省马尾松优良种源区16个县天然林中选择211株优树,从广西、广东等省(区)引进18株优树的单株球果,共计229个家系。1984年在生态上具有代表性的闽北邵武卫闽、闽东南仙游溪口、闽中大田桃源林场营造优树子代测定试验林。逐年调查树高、胸径、病虫害等10个性状。对多年多点调查数据进行变量分析、相关分析,计算各性状各家系的遗传力、遗传方差、环境方差;进行基因型稳定性分析;运用遗传距离指数理论、聚类分析对参试家系进行综合评价。从中评选出高产稳定型速生优良家系19个,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8.30%,可在全省马尾松产区推广;13个适宜闽西北的高产优良家系,材积增益为21.07%;17个适宜闽东南的优良家系,材积增益为2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优树 子代 区域测定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优树子代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郑仁华 傅玉狮 +3 位作者 肖晖 杨宗武 陈洪清 鲍晓红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4-48,共5页
通过229个10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在3个试验点、3个测定组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1)马尾松家系生长在各试验点、各测定组上差异均达到显著至极显著水平,3个性状在同一测定组内的多点平均遗传力为0.538~0.724;(... 通过229个10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在3个试验点、3个测定组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1)马尾松家系生长在各试验点、各测定组上差异均达到显著至极显著水平,3个性状在同一测定组内的多点平均遗传力为0.538~0.724;(2)家系×地点的互作效应,树高不明显,材积和胸径达到显著水平,互作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0.70%~3.01%;(3)根据Eberhat和Russel模式对马尾松家系进行基因型稳定性分析,将参试家系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高产稳定型家系21个,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2.29%,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优树 子代 基因型×环境互作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材性遗传改良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郑仁华 杨宗武 傅玉狮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21,共3页
概述了马尾松材性遗传改良研究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加强杂交育种 ,充分利用现有的遗传测定林 。
关键词 马尾松 森材材性 遗传改良 基因工程 无性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水培及砂培全光扦插试验初报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蓉 张水松 +2 位作者 林武星 傅玉狮 傅忠华 《林业科技通讯》 2000年第1期30-32,共3页
在夏季平均自然水温263℃和全光条件下,进行马尾松水培试验。采用吲哚丁酸、砂水、流动水等不同水培处理基质比较,形成愈伤组织分别为61%、59%、49%;保存率分别为80%、73%、84%。水培与砂培试验发现,水培苗形成皮部愈伤组织类型的数量... 在夏季平均自然水温263℃和全光条件下,进行马尾松水培试验。采用吲哚丁酸、砂水、流动水等不同水培处理基质比较,形成愈伤组织分别为61%、59%、49%;保存率分别为80%、73%、84%。水培与砂培试验发现,水培苗形成皮部愈伤组织类型的数量明显多于切口型与切口+皮部型;砂培苗则均为切口愈伤组织类型。以珍珠岩为砂培基质的扦插苗其愈伤形成率及生根率、生根根长等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水培 砂培 愈伤组织 生根率 扦插
原文传递
马尾松扦插育苗的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水松 郑蓉 +3 位作者 傅玉狮 林武星 郭建伍 冯立民 《林业科技通讯》 1998年第9期4-5,共2页
90年代初以来,有不少林业科研和生产单位对马尾松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进行许多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研究成果,对马尾松扦插繁殖和应用起了促进作用。可是,不少生产单位由于设施条件、管理措施和育苗成本等原因,推广应用较... 90年代初以来,有不少林业科研和生产单位对马尾松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进行许多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研究成果,对马尾松扦插繁殖和应用起了促进作用。可是,不少生产单位由于设施条件、管理措施和育苗成本等原因,推广应用较困难。我们从1996年10月开始,在福建省来舟林业试验场先后开展了马尾松容器扦插和水床扦插育苗试验,其批量扦插成活率达70%~80%左右,获得初步成功。现将阶段性研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扦插 育苗 水床扦插
原文传递
营造油桐林对闽西红壤理化性质改良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杨宗武 肖晖 +5 位作者 谢建平 郑仁华 傅玉狮 潘诗桂 傅文华 赖秀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S1期86-90,共5页
通过对闽西红壤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立体经营模式的油桐林造林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根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油桐林土壤疏松多孔,通气透水性好,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营养元素积累和养分供... 通过对闽西红壤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立体经营模式的油桐林造林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根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油桐林土壤疏松多孔,通气透水性好,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营养元素积累和养分供应能力得到提高,初步证明该造林模式具有一定减少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理化性质 油桐 造林 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荒地营造马尾松混交林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杨宗武 郑仁华 +4 位作者 简东根 肖晖 傅玉狮 赵世荣 郑作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S1期91-94,共4页
红壤区营造马尾松混交林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物理性指标得到较大的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试验林长势较好。初步提出马尾松与福建柏、木荷的混交造林模式可供红壤区开发应用。
关键词 红壤 小流域 造林 马尾松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木木材弹性系数在马尾松材性育种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郑仁华 杨宗武 +3 位作者 梁庆松 陈国金 傅忠华 傅玉狮 《林业科技通讯》 2000年第12期4-6,共3页
首次采用非破坏性测定木材材质方法、并用立木木材弹性系数指标来研究 9年生马尾松不同家系间材性的差异 ,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初步说明了立木木材弹性系数在马尾松材性育种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同时提出了应用该技术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 首次采用非破坏性测定木材材质方法、并用立木木材弹性系数指标来研究 9年生马尾松不同家系间材性的差异 ,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初步说明了立木木材弹性系数在马尾松材性育种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同时提出了应用该技术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丰富了我国木材材质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毛松 立木 木材弹性系数 材性育种
原文传递
马尾松生长和材性的地理遗传变异及最优种源区的划定 被引量:60
13
作者 周志春 傅玉狮 吴天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56-564,共9页
对10年生90个产地的材积生长和木材性状研究表明,马尾松树干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具有显著的种源区和产地效应,树干材积由北向南逐渐增大,而基本密度的最高值在分布区的西北,由北向南逐渐减小,最低值在分布区的中带,由中带向南又略有增加... 对10年生90个产地的材积生长和木材性状研究表明,马尾松树干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具有显著的种源区和产地效应,树干材积由北向南逐渐增大,而基本密度的最高值在分布区的西北,由北向南逐渐减小,最低值在分布区的中带,由中带向南又略有增加。管胞长度的种源区和产地效应很小,无一定的地理变异趋势。鉴于树干材积和基本密度之间高度的负遗传相关以及两性状显著的种源效应,在进行种源或产地选择时应强调以生长量改良为主、材性改良为辅,此时对树干材积和基本密度作无约束指数选择,发现福建西部、江西中南、湖南南端、广东西北和广西东南这个带状区域是马尾松造纸材的优良种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长 地理遗传变异 种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种源枝叶、树干生物量的变异及其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一池 傅玉狮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61-266,共6页
调查了马尾松种源年平均枝叶鲜重(W_(b1)、茎干鲜重(W_s)、轮盘数(B_n)、树高(H)、和胸径(D_(1·3))等性状。用逐步回归及多元多项式回归方程建立了预报模型,包括:(1)W_s=3.6849-0.9627H-0.3554H^2-1.4685D_(1·3)+1.1484H·... 调查了马尾松种源年平均枝叶鲜重(W_(b1)、茎干鲜重(W_s)、轮盘数(B_n)、树高(H)、和胸径(D_(1·3))等性状。用逐步回归及多元多项式回归方程建立了预报模型,包括:(1)W_s=3.6849-0.9627H-0.3554H^2-1.4685D_(1·3)+1.1484H·D_(1·3)-0.1582D_(1·3)~2;(2)W_s=2.9480+777.6013V;(3)W_(b1)=-26.0355+16.6132H-1.2334H^2-6.1979D(1·3)-0.2227D_(1·3)+13.7858B_n+6.4683B_n^-+1.3876H·D_(1·3)-11.1294H·B—n+3.0664D_(1·3)B_n等三个模型,拟合优度高达94%以上。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在枝叶、茎干生物量上的差异是极显著的,从中选择8~14个枝叶和茎干生物量高的种源,4年生后,每年每公顷可望产枝叶薪材25 500kg,茎干薪材10 200kg,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93.88%和85.23%。马尾松年平均抽梢的轮盘数是个高度遗传的性状,遗传力高达0.97以上。遗传份量占总变异的91%以上。云开山地,南岭南部种源年平均抽梢2~3次,南岭大部及博平岭种源一年可抽梢1~2次,其余种源一年只抽一次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生物量 遗传变异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种源基因型×环境互作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傅玉狮 梁一池 +3 位作者 吴火灶 吕文芳 黄祯澈 刘镇发 《福建林业科技》 1993年第2期1-6,共6页
福建省4个地域91个种源10年生时试验结果表明:(1)各点马尾松种源生长上差异十分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三个性状的遗传方差份量约占总变异的38.92%—42.75%;(2)种源×地点的效应,树高不明显,材积和胸径达显著水准,而种源基因型效应... 福建省4个地域91个种源10年生时试验结果表明:(1)各点马尾松种源生长上差异十分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三个性状的遗传方差份量约占总变异的38.92%—42.75%;(2)种源×地点的效应,树高不明显,材积和胸径达显著水准,而种源基因型效应比较明显,其方差份量约为GE互作份量的1倍;(3)根据Francls和Kanuenbery模型计算种源GE互作效应及其稳定性,将参试种源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高产稳定型种源26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42.84%,可在全省各地区推广;(4)广西岑溪和广东罗定两个种源生长最为突出,平均村积遗传增益达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试验 基因型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种源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傅玉狮 《福建林业科技》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采用主成份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法,对桃源、卫闽、罗山3个测定点的13年生的马尾松91个种源的6个数量性状进行分类,划分为4个明显的类群,评选出18个速生、综合性强的优良种源。
关键词 马尾松 地理种源 遗传距离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优树自由授粉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傅玉狮 《防护林科技》 1996年第S1期93-96,共4页
本文对平潭县莲花山、惠安县赤湖林场两个测试点,34个家系11年生的木麻黄子代测定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半同胞子代的生长、抗性性状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遗传变异丰富,选择潜力大。选出速生丰产的优良家系8个,抗性强(大树枯死率... 本文对平潭县莲花山、惠安县赤湖林场两个测试点,34个家系11年生的木麻黄子代测定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半同胞子代的生长、抗性性状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遗传变异丰富,选择潜力大。选出速生丰产的优良家系8个,抗性强(大树枯死率低)的家系7个,速生兼抗性强的家系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遗传测定 家系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种源、林分、家系三层次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18
作者 傅玉狮 梁一池 +1 位作者 吴火灶 田林土 《福建林业科技》 1991年第3期1-6,共6页
马尾松3个种源,每个种源3个林分,每个林分8个半同胞家系进行三水平遗传测定。4年生树高结果初步表明:种源、林分、家系生长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水平,种源效应>家系>林分,种源的遗传力及遗传变异系数均大,说明马尾松三层次... 马尾松3个种源,每个种源3个林分,每个林分8个半同胞家系进行三水平遗传测定。4年生树高结果初步表明:种源、林分、家系生长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水平,种源效应>家系>林分,种源的遗传力及遗传变异系数均大,说明马尾松三层次变异中,种源选择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林分 家系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沿海地区木麻黄枯死抗性育种可能性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学友 傅玉狮 +1 位作者 杨宗武 明石孝辉 《福建林业科技》 1995年第S1期34-39,共6页
对15年生34个木麻黄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林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家系间差异显著。厦26家系死亡率最低,仅为7.4%;惠安群体的重复力最高,达43.58%。因此,在考虑地区的基础上进行抗性选育,可以达到预期的育种... 对15年生34个木麻黄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林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家系间差异显著。厦26家系死亡率最低,仅为7.4%;惠安群体的重复力最高,达43.58%。因此,在考虑地区的基础上进行抗性选育,可以达到预期的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子代测定 死亡率 选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