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A肾病肾血管病变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傅槟槟 万建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24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肾血管病变的临床和病理学意义。方法:将177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IgAN患者分为肾血管病变组及无肾血管病变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与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177例IgAN患者中有肾血管病变者占65.5%。与...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肾血管病变的临床和病理学意义。方法:将177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IgAN患者分为肾血管病变组及无肾血管病变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与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177例IgAN患者中有肾血管病变者占65.5%。与无肾血管病变组相比,肾血管病变组血压升高、尿蛋白增多、血肌酐升高、病理分级加重,肾小球补体C3沉积更明显。结论:IgAN肾血管病变与临床和病理变化显著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病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管病变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肾功能不全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傅槟槟 万建新 陈君敏 《中外医疗》 2009年第36期4-5,共2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MM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予以化疗及保护肾脏等综合治疗,化疗有效患者肾功能逆转率为78.1%,化疗无效患者肾功能逆转率为31.25%,总逆转率为6...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MM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予以化疗及保护肾脏等综合治疗,化疗有效患者肾功能逆转率为78.1%,化疗无效患者肾功能逆转率为31.25%,总逆转率为62.5%。结论MM并发肾功能不全临床表现复杂,有效的化疗、降血钙、碱化尿液、血液透析、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MM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傅槟槟 万建新 +5 位作者 高丽真 江德文 李桂芬 陈怡 陈靖 潘阳彬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妊高征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诱因及治疗。方法 对 9例妊高征并发MO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例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衰竭 ,诱因为剖宫产术、产后大出血、先兆子痫、胎盘早剥、死胎等。经抢... 目的 探讨妊高征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诱因及治疗。方法 对 9例妊高征并发MO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例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衰竭 ,诱因为剖宫产术、产后大出血、先兆子痫、胎盘早剥、死胎等。经抢救成功 8例 ,死亡 1例 ,死亡率 11%。结论 妊高征并发 MODS的治疗中 ,早期诊断和治疗肾衰及凝血功能障碍 ,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疗法至关重要。早期预防和诊断妊高征 ,适时终止妊娠 ,消除病因与诱因是减少妊高征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并发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诱因 治疗 诊断 全身营养支持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慢性肾脏病 被引量:61
4
作者 陈怡 万建新 +3 位作者 江德文 傅槟槟 崔炯 李桂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患者经2周常规治疗导入期后随机分为3组:前列地尔组(n=20,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2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患者经2周常规治疗导入期后随机分为3组:前列地尔组(n=20,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2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组(n=21,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2周,贝前列素钠口服,每天3次,每次20μg,12周),序贯治疗强化组(n=22,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d,2周,贝前列素钠口服,每天3次,每次40μg,12周)。检测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胱抑素C(Cys C)、血尿素氮、血肌酐、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的变化。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变率、血肌酐改变率、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率。结果(1)与前列地尔组、序贯治疗组对比,序贯治疗强化组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变率下降明显(P<0.01);(2)与前列地尔组对比,序贯治疗组、序贯治疗强化组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率明显上升(P<0.01),序贯治疗强化组改变更加明显,与序贯治疗组对比(P<0.01);(3)与前列地尔组、序贯治疗组对比,序贯治疗强化组血肌酐改变上升率明显减小(P<0.01);(4)经14周治疗后,各治疗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但各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5)经14周治疗后,各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上升速率,同时可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浓度,从而延缓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与剂量相关,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衰竭 贝前列素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能与可行? 被引量:8
5
作者 万建新 郭琦 +3 位作者 潘阳彬 崔炯 傅槟槟 许艳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5903-5907,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肾损伤后能够通过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而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其修复肾脏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能否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目前仍有争议。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急性肾衰竭小鼠肾功...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肾损伤后能够通过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而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其修复肾脏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能否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目前仍有争议。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急性肾衰竭小鼠肾功能改变,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的分布以及是否向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8~10周龄的健康雌性昆白小鼠90只随机随机分为3组。急性肾衰竭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顺铂建立急性肾衰竭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建模后24h经尾静脉输注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建模后第1,4,7,14,28天测定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的分布,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顺铂注射4~14d后,尿素氮、肌酐值比急性肾衰竭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第4天肾组织中可见绿色荧光的绿色荧光蛋白细胞,分布在外髓质区肾小管,第7天仍可见少量荧光细胞,同时表达肾小管上皮特异性的功能蛋白megalin。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肾脏可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改善急性肾衰竭小鼠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急性肾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万建新 郭琦 +4 位作者 王敬瀚 潘阳彬 崔炯 傅槟槟 许艳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28-1634,共7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修复小鼠急性肾衰竭(ARF)中的作用。方法:用顺铂皮下注射建立ARF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肾衰竭组(ARF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SC组)。MSC组在建立ARF模型后24h...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修复小鼠急性肾衰竭(ARF)中的作用。方法:用顺铂皮下注射建立ARF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肾衰竭组(ARF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SC组)。MSC组在建立ARF模型后24h经尾静脉输注小鼠MSC悬液。建模后第1、4、7、14、28d分批处死各组小鼠。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顺铂注射4d后,MSC组BUN、Scr值比ARF组明显降低(P<0.01),在第7和14d,仍可见MSC组的BUN、Scr水平低于ARF组(P<0.01,P<0.05)。MSC组小鼠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轻于ARF组。顺铂注射7d后,MSC组肾组织中BMP-7、HGF、IL-10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ARF组,而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则明显低于ARF组。结论:MSC可改善ARF小鼠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MSC促进肾脏局部生长因子分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急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合并糖皮质激素方法治疗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江德文 高丽贞 +3 位作者 周琳瑛 傅槟槟 陈晴 李桂芬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369-371,F002,共4页
目的 观察应用改良的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型 (MCGN )的效果。 方法  2 3例 MCGN 患者 ,应用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 (T )每天 2 mg/ kg,2周后改 1mg/ kg 2周 ,交替进行 ;强的松正规标... 目的 观察应用改良的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型 (MCGN )的效果。 方法  2 3例 MCGN 患者 ,应用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 (T )每天 2 mg/ kg,2周后改 1mg/ kg 2周 ,交替进行 ;强的松正规标准疗法每天 1mg/ kg,治疗 6周。观察治疗前后蛋白尿、血尿和血浆白蛋白变化以及副反应。 8例进行重复肾脏病理研究。 结果  2 3例 MCGN 患者经 6周治疗后蛋白尿、血尿均明显减少 ,血浆胆固醇下降 ,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 ,内生肌酐清除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无显著变化。 8例患者治疗后重复肾穿 ,见肾小球内皮下沉积物、增殖的系膜细胞和炎症细胞均明显减少 ,狭窄、闭塞的毛细血管再通。 结论 改良双倍剂量 T 合并糖皮质激素 6周治疗 MCGN 方法具有良好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式甙 双倍剂量 强的松 肾小球肾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CT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许艳芳 万建新 +1 位作者 江德文 傅槟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5,80,共5页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转分化(EMT)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致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0.5~25.0mg/L)CsA作用下HK-2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RT...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转分化(EMT)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致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0.5~25.0mg/L)CsA作用下HK-2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5mg/LCsA刺激细胞不同时间(24~72h)α-SMA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分布以及α-SMA、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微镜下可见,HK-2细胞随CsA刺激浓度的增加由立方形铺路石样逐渐转变为梭形长条样。免疫荧光显示,随CsA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质中α-SMA表达逐渐增强。RT-PCR和WesternBlot显示,CsA呈时间依赖性上调α-SMA、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24h表达即明显增加,72h增加更为显著(P<0.01);CTGF与α-SMA表达的时间效应一致。结论环孢素A可上调CTGF的表达、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进而促进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上皮细胞 转分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小管间质损害与预后
9
作者 许艳芳 江德文 +2 位作者 李桂芬 高丽真 傅槟槟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小管间质损害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分析77例经肾活检诊断的IgAN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比较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结果 IgAN伴有小管间质6 6例(85 .7% ) ,其...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小管间质损害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分析77例经肾活检诊断的IgAN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比较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结果 IgAN伴有小管间质6 6例(85 .7% ) ,其中轻度36例(46 .3% ) ,中度17例(2 2 .2 % ) ,重度13例(17.2 % )。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多及肾功能减退、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是IgAN预后不良的临床因素;重度肾小管损害表现为血压、血肌酐、尿蛋白定量等升高。肾小球各项病理指标(血管损害、肾小球总体损害、系膜增殖程度及球性硬化的积分)随着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增加,病理分级加重。 结论 IgAN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血压、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血尿酸水平等临床指标及肾小球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呈平行关系。肾小管间质损害能反映IgAN病变的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及干预治疗的重要病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肾炎 间质性 小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老年患者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10
作者 田甜 赵磊 +8 位作者 尹春琳 傅槟槟 戴茹萍 林献忠 林晓 段福建 吴永健 袁素 王天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7-1400,共4页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79岁,身高162 cm,体质量59.5 kg,因"间断心慌18年,加重伴胸闷3年"入院。患者约18年前风湿病后出现间断心慌,伴大汗、呼吸困难,就诊当地医院后考虑"二尖瓣关闭不全、左...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79岁,身高162 cm,体质量59.5 kg,因"间断心慌18年,加重伴胸闷3年"入院。患者约18年前风湿病后出现间断心慌,伴大汗、呼吸困难,就诊当地医院后考虑"二尖瓣关闭不全、左房扩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好转。近3年患者逐渐出现活动后胸闷、憋气,伴心前区针扎样痛,持续1~2 s好转,近1年频繁发作活动后心慌、大汗、呼吸困难,伴胸闷,症状较前加重,每月发作1次,自觉活动耐力明显降低,于外院就诊考虑"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房颤、慢性肾功能不全",予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为求进一步诊治,以"二尖瓣关闭不全"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 病史摘要 呼吸困难 左房扩大 围术期管理 老年患者 活动耐力
原文传递
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老年患者PCI联合TAVR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11
作者 陈天杰 林献忠 +10 位作者 黄庆 袁素 戴茹萍 傅槟槟 林晓 吴永健 尹春琳 段福建 王晟 薛张纲 王天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1-1405,共5页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74岁,身高168 cm,体质量62 kg。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2年余,加重伴心前区疼痛1周"入院。患者自觉活动后胸闷气促较前加重,伴心前区疼痛,爬3层楼明显,休息后可稍缓解,偶有头...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74岁,身高168 cm,体质量62 kg。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2年余,加重伴心前区疼痛1周"入院。患者自觉活动后胸闷气促较前加重,伴心前区疼痛,爬3层楼明显,休息后可稍缓解,偶有头晕、黑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前区疼痛 病史摘要 胸闷气促 老年患者 围术期管理 黑蒙
原文传递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傅槟槟 刘芸 +2 位作者 万建新 吴子瑜 李镇洲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因急性左心衰竭发作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成年患者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8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继发AKI...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因急性左心衰竭发作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成年患者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8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继发AKI的发生率为33.51%。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eGFR低和贫血是急性左心衰竭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294和3.573,均P〈0.01。结论急性左心衰竭并发AKI的发生率较高,基础肾功能差和贫血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肾功能衰竭 急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红细胞生成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补体C3及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
13
作者 傅槟槟 张凤霞 +3 位作者 万建新 崔炯 许艳芳 尤丹瑜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并把实验动物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红细胞生成素小剂量治疗组(100 u.kg-1.d-1红细胞生成...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并把实验动物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红细胞生成素小剂量治疗组(100 u.kg-1.d-1红细胞生成素,小剂量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红细胞生成素大剂量治疗组(1 000 u.kg-1.d-1红细胞生成素,大剂量组)。在单侧输尿管梗阻术后第3~14天隔天腹膜内注射红细胞生成素,所有大鼠在第14天处死;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和补体C3的表达。结果与单侧输尿管梗阻组比较,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梗阻侧肾脏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减少,且大剂量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减少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大鼠梗阻侧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大量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钙黏蛋白表达明显减弱,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表达C3。与单侧输尿管梗阻组比较,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梗阻侧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C3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明显减弱,上皮细胞钙黏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以上改变在大剂量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更加明显。结论红细胞生成素可抑制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减轻肾间质纤维化,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补体C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补体C3 肾脏纤维化 上皮间充质转分化 单侧输尿管梗阻 肾小管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红细胞生成素抑制C3a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凤霞 万建新 +3 位作者 傅槟槟 崔炯 许艳芳 尤丹瑜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 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补体成分C3片段C3a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 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6组:对照组、EPO组、TGF-β组、TGF-β+EPO组、C3a组、EPO+C3a组,分别用RT-PCR、Western... 目的 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补体成分C3片段C3a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 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6组:对照组、EPO组、TGF-β组、TGF-β+EPO组、C3a组、EPO+C3a组,分别用RT-PCR、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K-2细胞α-SMA、E-cadherin、C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和EPO组比较,C3a或TGF-β干预HK2细胞后,αt-SMA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均P<0.05),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均P< 0.05),补体C3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均P< 0.05);而同时给予EPO干预后,C3a或TGF-β的上述作用可被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 EPO可抑制C3a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补体C3a 上皮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分化
原文传递
Risk factors of acute ren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15
作者 傅槟槟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17年第1期35-,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acute renal injury(acute kidney injury)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88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acute renal injury(acute kidney injury)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88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isk factors for 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 Risk factors of acute ren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